
【柳岸】远去的鸡鸣声(散文)
“喔喔喔”断断续续的鸡鸣声将我从睡梦中唤醒。我是躺在老家温暖的土炕上,揉揉半醒半睡的眼睛,却懒得起床。乡村的晨曦并无其它杂音,只有这亲切熟悉的鸡鸣声,从邻居家院落传出,声音忽高忽低,悠长悠长,叫声中含着一丝孤独、一些凄惨。根本没有同伴与它一起合奏报晓,没有同伴回应。这叫声,又把我带到小时候,清晨那“百鸡朝凤”的热闹场面。
小时候每家每户都养着鸡,大多几只母鸡,一两只公鸡。村里经常有小商贩在巷道叫卖小鸡,也有的用老母鸡自己孵化。
那时候我总奇怪,到群鸡长大,能辨别出公母时候,母亲就会把多余公鸡卖掉,只剩下一只,色泽鲜艳身体健壮大红公鸡,那时候我还埋怨母亲公鸡又不能下蛋,要它何用。母亲笑着说:“我的傻儿子,公鸡为了打鸣,要不然你上学天天迟到!”现在想起来,当初这个问题多么可笑,鸡家族也要传宗接代。家里有父亲用土泥,碎砖块烂瓦片垒成的鸡窝。每到天快黑时候,母亲总是“咕咕咕”一声叫,母鸡们就乖乖钻进鸡窝。不等母亲回头,那只不听话的大红公鸡扑通着翅膀,麻利飞上我家那棵不太高枣树上,像个不负责任老公,母亲不再驱赶,公鸡有它的义务。母亲用双砖将窝口堵死,以防黄鼠狼偷袭。
夜幕总会降临,黎明也会来到。大约五六点时候,村里总有一只领头的公鸡吹响了第一声哨子,而我家那只大红公鸡也不甘示弱,仰起脖子伸的长长得,顶起红冠,破开嗓门,清晨的钟声在“喔喔喔”的一声声长叫中拉开了序幕,瞬间冲破了乡村的寂静。晨曦是公鸡最高傲的时候,最能体现自我价值的黄金时分,所有公鸡都在歌唱,你几声,它几声,像是歌咏比赛。仔细倾听,便能听出仰扬顿挫平仄起伏,似乎还有那么一点韵味,这难道真是一场交晌乐会吗?
鸡鸣声让所有村民都很勤劳。母亲起来了,拿起扫帚打扫院落;父亲起来了,背起皮包准备远行;爷爷起来了,走进后院,为家里小毛驴添一些草料……我们这些孩子们起来了,背着书包,手拉手,搭背搭肩三五成群,喜气洋洋的迎着还没有褪去的月光,慢吞吞望学校走去。此时天还沒亮,日出还没升起,路边的小草还带着晶莹透彻的水珠,公鸡的鸣叫和池塘的蛙鸣,就是乡村的“晨钟暮鼓”,告诉人们新的一天到来,各自忙碌营生吧!
每一个清晨黎明,无论天晴天阴,无论春夏秋冬,都能听到鸡鸣声这美好的旋律。尤其是春节的清晨,公鸡的一声声歌喉,伴随着家家户户的鞭炮声“噼里啪啦”的响,像村里传统的百面锣鼓,声音震响天空,散发出片片火花。人们迎接着新年的到来,迎接着对幸福生活的美好憧憬。孩子们穿着新衣在鸡鸣和鞭炮声中,与公鸡一起共舞!
也不知什么时候,年轻人都出去打工,残酷的光阴把我们的父母头发涂满白霜,时光把我们父母变成耋耄老人。鸡鸣声渐渐远去,我们似乎已经习以为常,并没有感觉到多大遗憾,也没有感觉丢失什么!现代化的智能手机取代了许多东西,我们注意力听觉也只这上面游走。
游子们长期漂泊在外,在嘈杂的环境中生存打拼,时光多少年,当有一天我们突然感觉身心疲惫,需要一处静谧的地方去短暂的修身养性,乡愁就不觉在心底触动,慌忙打起行装踏上回乡路。静谧的环境中有些缺憾,故乡的声音哪里去了?就像端起一碗色泽香艳的饭食,勾起我们的食欲,动起筷子才发现没有加盐一样,淡然无味了!
邻居家大红公鸡也不是村里唯一,据说村东以前我的一位小学老师也买了几只,但几只公鸡也鸣叫不出那远久的声音!村里至今保存传统的风俗,年轻人结婚要在车后放一只红公鸡,这只公鸡要陪着新娘新郎的新婚之夜,古人讲究谐音,鸡同吉,象征吉祥如意。红色象征喜事临门,喜气洋洋。这几只公鸡也就成为村里香饽饽,谁家有喜事都离不了,公鸡在这喜事的两天里,也非常乖巧的不会发出一声鸣叫!
多么想回到小时候,重温一下那远去的鸡鸣声,也只能在梦中去寻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