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泊宁静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宁静·暖】执念(散文)

精品 【宁静·暖】执念(散文)


作者:北方雪飘飘 进士,7257.9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171发表时间:2023-03-10 11:10:11
摘要:在我心中有个执念,至今都未曾放下,那就是对爸爸的过早离世,难以接受。伤痛于心,是我一生无法愈合的痛。

在我心中有个执念,至今都未曾放下,那就是对爸爸的过早离世,难以接受。伤痛于心,是我一生无法愈合的痛。
  
   一
   《载敬堂集·江南靖士诗稿·忆母》中写道:“化去回天域,亲邻执念同。”我则是忆父,那种对缺失父爱的执念,其实是一种悲剧,总是执着于自己内心最深处的感受,令我的心灵固步自封,始终得不到解脱。
   如果不是当年,爸爸那么早就离开我们,我的命运就不会改变,人生相对会更顺当,就不会造成后来我一生的悲剧,是的,我把那一切视为一场悲剧。完全改变了我这个人,本该拥有更完整更圆满更美好的人生,比现在要好很多的人生。命也?运也?为啥是我?每每想起,耿耿于怀,心有不甘,愤恨命运的不公。
   为何我老是愿意回忆,十岁之前旧时光里的我,老是对十岁之前的童年生活念念不忘,感觉最快乐,最开心,最幸福。因为那才是真实的我,正常的我,自然的我,跟后来完全不同的我。而从那之后的我,再也没有之前的我那样的野性、随性,真实、真切,自然、自在,潇洒、洒脱。
   自从爸爸去世以后,我也好像丢了魂似的,变得跟以前不一样,跟别人不一样,自觉低人一等,不再张扬以前的个性,变得内敛,一切闷在心里,就像个蚕蛹,把自己包裹的严严实实,有些自闭。不再喜欢叽叽喳喳的说个不停,不再积极表达和热心参与,性情大变,从外向性格转为内向性格。如同一个孤独的影子,静默无声,孤单寂寥,隐身在暗黑里,不想引人注意,默默无闻的存在……
   一直以来,我最羡慕那些有爸爸的孩子,从小到大,都有爸爸在护佑着,陪伴着,幸福成长,人格健全,直至健康快乐的长大成人。他们自带一种与生俱来的安全感,幸福感,自在感,优越感,就好像那些先天足、免疫力强的婴儿,很强壮。
   而绝不像我,十岁失去爸爸,尚未成人,先天不足,缺乏“陪伴的营养”,缺乏“关爱的免疫力”,抵抗力不强,容易生心病。久不治愈的话,迟早有一天,由内到外,显现到体表上,衍生出各种病灶。不是心理医生,但我自己给自己诊断,我身患多种心理疾病。那是些“缺乏自信的病”,“容易自卑的病”,“喜欢沉默的病”,“封闭内心的病”,“有孤独感的病”,“有漂泊感的病”,“有无助感的病”,“没有安全感的病”,“没有归属感的病”。总之,一身都是病,一生都寻寻觅觅,患得患失,无法根治的终身“慢性病。”
   那些有退路、有依靠、有托底的健康儿,有父爱如山,母爱如水,有人为你负重前行,免你一切后顾之忧,总有温暖港湾供你停泊等,无不让人觉得幸福、安心、踏实的种种美好感觉,对我来说统统都没有,都是我缺乏的、渴望的、不具备的,心穷的几乎一贫如洗。
  
   二
   在幼年时期,最需要亲人陪伴之时,他们都不在身边,我一个人孤寂成长。曾经受过的委屈和苦楚,心灵饱受的打击和创伤,只有自己心里最清楚,无法言说。说了他们也不会真正懂得和理解,这个世界上根本就没有真正的感同身受。只有自己默默承受,自行消化,不指望谁能真正理解我。
   去问任何跟我差不多状况的孩童,无不是如此感受,那应该是童年里各种缺失造成的伤害,不管是缺失父亲还是缺失母亲,都是不可替代的重要部分。而我两者都缺失,爸爸早逝,我漂泊远离,妈妈不在身边陪伴,我差不多就是一个真实意义上的孤儿,和精神意义上的双重孤儿,全靠自己摸索成长。亲情缺位所造成的损失,一生都弥补不了,完全改变了一个孩子,本该正常健康成长的一生。就像心理学家阿德勒说过的那样:“幸福的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童年用一生去治愈。”林黛玉和简爱,我差不多就是她们的版本,某些地方还远不如人家。所以我最爱这两个文学里的虚拟人物,因为读后产生了情感共鸣。
   后来成人以后的自己,又是一个人孤身在外,身边还是没有至亲之人互相照应,我和他们远隔几千里。遇到波折,困惑困难,只能靠自己解决,当然也幸运的得到过朋友同学、甚至陌生人的帮助和温情。由于和亲人们的聚少离多,心理上总有些疏离感,缺乏亲近感似的。
   后来的我常常给爱人说,他才是我最亲的人。因为和他在一起时间最久,他对我的帮助最大,对我最好,照顾我最多。在精神上物质上感情上,他都付出巨大,我对他已经形成情感依赖,两个人之间,已经完胜血缘关系,变得最亲近,亲密无间。世间之上,他最亲近。
   从十岁到现在,已过知天命年纪的自己,似乎仍没有痊愈。虽然我很幸运的遇到爱情,拥有幸福,得到了一个差不多能代替父爱的知心爱人,但也只能是得到抚慰,减缓那些“病痛”的发作,仍然替代不了年少时父爱的缺失。我得的“病”,永远都不会彻底治愈,必将伴随我终生。
   而那些和我一样有同样经历,却不如我幸运的人,就只能一生带“病”,无法减缓,“病痛”必将伴随一生,我们都是先天不足的“病患儿。”
  
   三
   细数起来,爸爸只陪了我十年左右,可就是这十年里,也没有什么特别深刻的记忆。家里孩子多,他不可能把他一个人的爱,只留给任何一个人,无法做到一对一陪伴。况他长期在外面工作,回家跟我们相聚的时间非常有限。
   朱自清的《背影》,是儿子对父亲的深刻印象,由此所触发的感受,至少他是幸运的,毕竟父亲陪伴他那么久。可在我的记忆里,对爸爸都是些模糊的影像。这辈子,真正和爸爸朝夕相处的日子,只有不长的一段时间,在我未上学之前,跟随爸爸去他单位上,在那里短暂住过。那是我一生中,最幸福最美好的时光,唯一有完整印象的,有爸爸天天陪伴的幸福日子。除此之外,我不了解我的爸爸,只听妈妈讲过一些爸爸的往事,从很年轻到相对年轻,他去世时,才年仅三十四岁,我只有十岁。短短的十年间,刨除掉我不记事的那几年,刨除他不在家的大多数时间,刨除掉他关爱其他孩子的时间,他真正陪我的时间屈指可数,少得可怜。
   我对爸爸的印象实在模糊,在他单位呆的那段时间,在我曾经写过的一篇文章《一生追寻》里,有详细的描述。除此以外,在家里,我的记忆像断了篇一样,怎么都记不起来,只有很少的零碎印记,连不成片。其实,小时候,就连我对妈妈的记忆,也都不多。毕竟,爸爸去世以后,我十岁多,就离开了家,离开了妈妈。
   我总想好好回忆一下,搜寻记忆里爸爸的影子,可总是找不到印象相对较深的片段。我总是一次次缠着妈妈,让她给我聊一聊爸爸的旧事,想询问更多关于爸爸的一些往事,可是总也不多。就连爸爸妈妈他们两个之间,其实也是聚少离多,也跟我差不多。他们从结婚到爸爸去世,也就在一起十几年,还要刨除掉,绝大部分爸爸不在家的日子。
   那个时候,妈妈在家务农带孩子,爸爸在外面工作上班挣工资。他每月休班四天,刨除来回路上耽误的一天,实际上在家只有三天时间,一年回来的次数,算起来也并不多。有时候,妈妈还不让爸爸每月休班,她让他把休的班攒起来,等到了农活最忙时候,再一起休个长假,以便到时帮妈妈干农活。那些最忙的时候,妈妈一个人是根本忙不过来的,必须得有人帮忙才行。
   从妈妈有限的叙述里,我能大概得知一些爸爸的事情,非常少。我只知道,爸爸和妈妈,他们都好辛苦,为了这个家,为了那么多孩子,都一样的劳累。妈妈在家干农活带孩子,爸爸在外面工作赚钱养家,还要两地奔波,工作之余赶回家帮着干活,可以说一刻不歇,马不停蹄,像个铁打的人。
  
   四
   后来的我,看见爸爸以前和我们在一起的照片,仔细观看,发现年纪不大的他,却显得有些憔悴。岁月在他脸上刻下很明显的痕迹,劳累让他饱经风霜,额头上有很明显的皱纹,就是他操劳的证明。每当看见那些照片,我心里就很难受,想哭。可以想象,那时候的爸爸,经历过多少磨难,坎坷,辛苦,劳累,真的好心疼他。渐渐地,我自己开始汇总了一下,爸爸在我心里大概的样子,描绘出整体形象,大体轮廓。
   要回忆爸爸,大约就要从他小时候开始说起。爸爸从小在泰安郊区的一个山村里长大,那里是与泰山一脉相连的丘陵地带。那里的山上,多是那种大石光梁,滚圆的大石头,漫山遍野,生长着栽植和自发野生的植物。普遍常见的树种有,柿子树、板栗树、山楂树、核桃树、杏树、枣树等果树,其他则有花椒树、槐树、杨树、松树、柏树等,以及满山遍野的杂草荆棘,说不上名字的野树。
   每到秋季,五彩缤纷,看满山红遍,色彩斑斓,瓜果飘香,层林尽染,“霜叶红于二月花”,最是美好。仿佛一幅天然的画卷,散发着自然的气息,扑面而来,令人沉醉。小山村风景美,风水好,还有那淙淙的山泉水,那里的人勤劳善良,热忱厚道,真诚单纯,民风淳朴。
   就在自家屋子的那山底下,就是以前有名的黄泉水库,多年以后,水库改名叫天龙湖,水清亮,优质,是泰安城的母亲河,水源地,提供着泰城百分之八十的供水量。一九五八年,水库初建时,爸爸才十多岁,到了一九六七年,水库才基本建成,水库很大,水域总面积有二三百平方公里。
   爸爸年纪不大,就早早的支撑起一个家。当时那个家里,有我的爷爷奶奶,四姑五姑,还有五叔。当时爸爸的大哥已经成家单过,爸爸的三哥在海军服役,二哥早逝,我爸排行老四。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小小年纪,家里的农活他就在干,是里里外外的一把好手,他勤劳勤快,孝顺顾家,爱护弟弟妹妹。吃苦耐劳的爸爸,就成了那个家里的主心骨,顶梁柱。
  
   五
   为了一家子的老老少少,年老的父母,上学的妹弟,爸爸早早的辍学打工,干活挣钱养家,供妹弟读书。先在林场干过一段时间,后又在水库里划船,运送来往的人和货物。听说曾经赶上一次,发大水,爸爸划船帮助捞过不少东西,年轻的爸爸,一直辛勤付出,为那个家打拼。
   后来,遇上招工,他便参加了工作。结果在学习期间,没想到在莱芜市(现为济南市莱芜区),那是我妈的娘家,认识了我妈妈,并执意要娶我妈妈。我姥娘见了他,对爸爸也很满意,说他长眉大眼高鼻梁,小伙子人长得很精神,于是妈妈和爸爸两个人便结了婚。
   再后来,爸爸离开莱芜,去了外地新建单位,不方便带家属,妈妈只好暂时去到爸爸的老家山上,跟我爷爷奶奶一起务了几年农,并陆续有了我姐、我和大弟。
   家门前面的那个水库,当初为了修建它,从一九五八年到一九七八年二十年间,进行过大规模的移民,这里面就有我的爸妈,自然还包括出生在山上的我们姐弟三人。那时我还不到二岁,大弟也刚出生一个多月,我们一家人,就此搬离山上的老家,到了泰安市郊平原地带上落了户。
   我们这一家人,搬迁下山后,去的那个平原小村庄,就是我的第二个家,后来在那里,又超生了一个比我们小很多的弟弟。关于那个家,在我写得两篇万字文《故园回望》和《中有千千结》里,有详细的记述。
   爸爸的辛劳人生,由最早的独撑一个大家,到再建立起自己的小家,由此便开始了他又一轮的、艰辛劳苦的新生活。为了新的小家,为了爱人和孩子们,他又开始新一轮起程,并为之奋斗不止。
   听妈妈讲,爸爸其实是一个爱说爱笑,性格爽朗,积极乐观的人。他对人热情,人品厚道,爱帮忙,好说话,有求必应,人缘极好,认识他的人,无不对他夸赞有加。他在单位也是积极工作,进取向上,表现突出,如果不是后来发生了意外事故,因公牺牲,已经成了预备党员和当了小负责人的他,恐怕早就提拔起来了。他曾经带过的徒弟,后来都提拔成了单位一把手,何况是那么敬业、老资格的爸爸。
  
   六
   在生活中,爸爸是个顾家爱家的人。他爱妈妈,爱孩子,孝顺父母,还爱屋及乌,也对岳父岳母以及所有亲人,一视同仁,都特别好。可以说,身边的亲人朋友同事老乡,认识的所有人,没有一个人不夸赞爸爸是个好人。
   我虽然小,也感觉的到爸爸对我们的疼爱。在跟着他上班那段时间,在北方我们很少吃米饭,在去爸爸单位前,我根本就没有吃过米饭。可是,爸爸却只给我打米饭吃,他自己舍不得吃,都留给我吃,他只吃那些窝头或者馒头。
   每次他回家休班,总是带回来好吃的点心,老面包,桃酥,饼干,馓子,罐头,糖果,给孩子们吃,那都是他省吃俭用,攒下来的钱,自己舍不得吃和用,全留给我们。在当时农村里,那个物质缺乏的年代,大家都困难,别说吃糕点,平时吃的主食都是玉米窝窝头,哪有闲钱买别的。那些桃酥点心类的,一般都是走亲戚、访贵客、看老人才买一点,可是我爸爸却带给我们儿时最大的幸福,尽其所能,努力让我们过的幸福一点。
   爸爸每次回家,都帮助妈妈干不少农活,家务活。我都记得有一年冬天,本来说好暂时不回家的爸爸,忽然又冒雪跑了回来,怕妈妈一个人干不了,为家里准备下过年的物资储备,而后又匆匆赶回单位上班。不顾来回奔波的辛苦,心里全是家人,唯独没有他自己。每次在离家之前,他必挨个亲吻熟睡中的我们,他爱他的每一个孩子,不分彼此,为了他们的健康成长,甘愿付出一切,再苦再难都不叫苦。他总有操不完的心,一个人恨不得分身几瓣去忙活,总有干不完的事。对妈妈和孩子们,都疼爱有加,情深似海。
   只要一回想到那些具体细节,谈起爸爸那些往事,我和妈妈一样,都会难过。在我写得那篇《幸与不幸》里,我的好爸爸,妈妈的好爱人,完全可以了解到,他是一个多么好的人。他充满大爱,两次遇险,差点丢命,让我们时至今日,过去了好几十年,一回想起这些来,依然会控制不住情感,泪流满面……
  
   七
   虽然和爸爸相处的时间并不多,回忆里对他的事情也很有限,可为什么,我总是对爸爸一直念念不忘,就是因为他是一个非常好的爸爸,全身心的爱着我们一家人,有情有义,难得,少见。可是,好人却不长寿,那样好的人,却英年早逝。
   后来的爸爸,在单位工作时,突发意外,从此永远离开了他无比眷恋的家,他挚爱的亲人们。他的去世,沉重打击了一家子老小,心里的痛无法抹去。特别是我妈妈,我也至今走不出来思念,我那本在病中的姥爷,也深受打击。大年初五那天我爸爸去世,得知消息的姥爷初七便也走了……
   人的一辈子,有人生来命好,活得很轻松,有人却要历经磨难。一生顺溜让人羡慕,遭遇苦难也许不完全是坏事,能让你的人生更丰富,感悟更深刻,思想更有厚度。每一次熬过去之后,都会让你更加看清人世间的悲苦、残酷,认识生命的真相、真谛,知道人活着的艰难、不易,更加珍惜、珍视生命里重要的人和事。
   心里的执念确实太深,那一年,多少年没回老家看望爸爸的我,跪在他的坟前,泪流不止。我对爸爸说:“您的离开,让我一去几千里,从此改变了我的命运。多么盼望您能回来,好让我也能回来。”  是的,不管我念与不念,他都在这里守候;不管我见与不见,我都与他血脉相通。魂牵梦绕了一辈子,人到中年的我,始终无法解脱失去爸爸的痛,唯盼来世能继续做爸爸的女儿。
   今生缘浅,来生重逢。

共 5846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人生三大不幸:幼年丧父,中年丧妻,老年丧子。作者因幼年丧父,产生了“感觉自己与别人不一样”的自卑。上帝是公平的,他在给你关上一扇门的同时一定会为你开启了一扇窗 。庆幸的是,作者没有在悲伤中沉沦,反而化悲痛为力量,成长为一个自信自立、自强不息,对社会有用的人,并在痛失亲情后收获了美满的爱情。佛说:放下执念,善待自己,心安即是归处。通读了三遍,与作者一起悲、一起痛、一起念。到最后,终于满满地呼出了一口气。感谢作者赐稿宁静!力荐精品!【编辑:梦白】【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303120004】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梦白        2023-03-10 11:16:09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不求万事皆如意,一半称心足矣!希望北方雪飘飘老师永远幸福快乐!
回复1 楼        文友:北方雪飘飘        2023-03-10 11:30:30
  感谢梦白老师对拙作小文的认可肯定,您太让我敬佩,您的话语很暖心,感谢老师理解,支持!问好老师,谢谢鼓励。祝好。
2 楼        文友:北方雪飘飘        2023-03-10 11:28:23
  非常感谢梦白老师给拙作编辑,您辛苦受累了。我非常佩服老师,具有高度的概括能力,让是我不具备的,实在惭愧。老师的精彩编按,让我刮目相看,您对编辑工作的认真专注敬业精神,让我感动,又敬佩之至。向老师学习,感谢老师鼓励支持!问好春安!
洁白的雪花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又悄无声息地化了……
3 楼        文友:小猪她爸        2023-03-10 16:38:28
  一篇缅怀父亲的散文,叙事清晰,感情真挚。拜读,学习。
一本正经说胡话,嬉皮笑脸吐真言。
回复3 楼        文友:北方雪飘飘        2023-03-10 17:14:29
  感谢老师关注拙作小文,给予认可肯定,都是旧事,始终放不下。谢谢老师鼓励支持!祝好。
4 楼        文友:浩渺若尘        2023-03-11 09:10:21
  佳作欣赏,已向精品审核组申报!
浩渺若尘
回复4 楼        文友:北方雪飘飘        2023-03-11 09:15:39
  感谢社团鼓励支持。
5 楼        文友:开心的秋蝉        2023-03-29 16:56:00
  父爱的重要性,在文中通过心理描写和一些记忆,点明了社会里存在的现实,也包涵了一个完整家庭的对孩子的作用。文中的女主人公和母亲的顽强生活,令人理解北方雪飘飘老师对文学执著和追求。
回复5 楼        文友:北方雪飘飘        2023-03-29 17:29:10
  感谢开心的秋蝉社长关注拙作小文,给予认可肯定 谢谢老师理解支持!老师说的是,也许苦难带给我写作的动力,不吐不快。谢谢老师鼓励。问好老师。
6 楼        文友:开心的秋蝉        2023-03-29 17:00:43
  文章是回忆父亲,但出场较少的母亲却更令人倾佩,用爱支撑了一个家和孩子们的健康成长。
回复6 楼        文友:北方雪飘飘        2023-03-29 17:31:48
  佩服老师的敏锐观察力,的确,最可怜最辛苦的是我妈妈,她拉扯四个孩子长大,最不容易。谢谢老师关注拙作,问好春安。
共 6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