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东篱】母家庄(散文)

精品 【东篱】母家庄(散文)


作者:相思 秀才,1632.69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175发表时间:2023-03-13 07:25:52

每一个汉字,都是有着精妙的故事。源于村落的每一个名字,都沉淀着智慧。每一片故土,都会有光辉灿烂的历史。我,来自母家庄。一个“母”字,让我有了对故土母亲般的感受,母系,母语……似乎我发现了古老的存在。
  
   一
   岳溪河畔一侧,崇山峻岭的山坳之中,有一座大院落,坐东朝西,呈“兀”字形,名叫母家庄。提及母家庄,在岳溪河流域,知悉的人不少。小时候赶集场,有人问我家住哪里?我提及母家庄,人家“哦”一声,似乎恍然大悟,随即提及相关的人或事起来,佐证了我知道这个地名似的。
   我听罢,心里一怔,随后窃喜。嘿嘿,母家庄,还是小有名气的。我能出生在此地,心里兴奋了好一阵子。为啥?因为,一个地名被人记住,烙在人家心里。至少说明这里必有不同凡响的一面。不然,与人擦身而过,谁能记得住?
   母家庄大院子,修建于何时,具体时间,无从知晓,也无人考证。据父亲讲,母家庄大院子,最初是南丰大地主家里的仓库之地,全由木质结构的板房构建。那时候,他富甲一方,附近几匹山的土地,全都归他家所有。
   不知啥原因,大地主开始变卖土地及房屋。曾祖父看准时机,购置了一大片土地。一家人从下坝的张家院子,搬到上坝居住,请长工打理土地。上坝,其实坝子并不算大。只因屋前坡下的树木,高大挺拔,枝繁叶茂,从远处瞧看,几乎形成一块大的坝子。再加上,老家从下坝搬来,思故之心吧,故称此处为上坝。
   随着土地的区域不断扩大,便于管理,曾祖父又购置房产,全家人又从上坝搬到母家庄大院子,与陶家人做起邻居。陶家人居住在正房的南头,曾祖父一家人居住在北头,堂屋两家按二比一共用。随后,大院子居住的人,逐渐增多。赵家人搬来居住在北厢房,徐家人搬来居住在南厢房。一段时间之内,院子里基本上都是以四大家族人为主。这个证据,来源于大院子正中,地坝石上的“十”字标记。
   据说,大院子正中的地坝,全部铺成石板,由四家大族人共同投资修建的。修建之时,为了防止以后有人抢占地盘,共同达成协议,在地坝正中石板上刻下一个“十”字,各家以此为界限,不得抢占。这标记,直到现在,依然有迹可循。
   母家庄人是有着智慧的,那个“十”字标志,就让多少矛盾消弭在简单的两划构成的简单字符里。我常常面对那块饱经风霜的石板思考,简直就是一部生存的法则。
  
   二
   土地承包到户后,农忙的季节,谁都想尽快晒干谷物,发生过抢占地盘的事。两家人剑拔弩张,谁都说服不了谁,差点干仗起来。最终,年长者见状,找到十字标记,述说原委之后,大家才握手言和,遵循祖训,各自收敛,以十字为界晒谷物。从此以后,大家相安无事,确实需要人家的地盘时,提前与人打招呼,同意后方可占用。我常常想,和睦相处,也是有着原则的。
   再后来,搬来李家人,修房居住在西边,将院子封口起来,形成四合院模样。随后,邓家人搬来,修建耳房居住。母家庄大院子,最终以陶家、张家、赵家、徐家、李家、邓家六大家族姓氏发展壮大,一代又一代人,一直延续下来。搬来居住的家族,顺序或许有错,但搬来居住的目的,或许都是一样。
   母家庄大院子,为何没有一个大家族人姓氏是“母”字的,却是六大家族人的姓氏呢?按照惯例,毛家院子,姓毛的多;赵家院子,姓赵的多;刘家院子,自然是姓刘的多等等。母家庄大院子,特别是这个母字,令人费解。或许,许多人都置疑过。小时的我,同样置疑过。一次乘凉,做过乡村教师的父亲,沉思一会儿后,他告诉我,取地名,那是由多方因素决定的。最基本的原则是,有利于哪方,就偏向于哪方取名。
   原来,母家庄的母字,大有来头。从高处往下看,母家庄大院子的位置,犹如修在一支烟斗的折弯之处;从远处瞭望,隐隐约约觉得母家庄大院子,又仿佛像遗落山涧的一颗鸽子蛋,光芒四射。以父亲的话说,母家庄大院子,属于天鹅孵蛋之地。直接的证据,来源于大院子一角,临近徐家门前,有一泉眼,全年都有泉水冒出。大院子铺放石板时,特意留下,没有铺到这个位置。不然,大家都怕破坏了大院子的风水,影响后代的发展。小时候,天热之时,我们不懂事的小孩,还在水中嬉戏过。
   母亲的怀抱是温暖的,母亲的情感就像一脉泉,这些意象是构成母家庄名字的要素。
   相传,很久以前,一群天鹅路过,在寨梁上的翘石上憩息,发现泉眼,飞来喝水。泉水甘甜可口,十分滋养,不愿再飞走,便停留在此,下蛋孵化,繁育后代。至于这个传说,是否真实,无法考证。母家庄的母字,大概就是来源于这个传说。母者,能产生其它事物的作用或能力也!家字,很好理解,有住所之意;庄字,有村落、田舍之意。故此,此地称为母家庄,就不难费解了。现在想想,当时取名之人,那是何等智慧,留下迷一般的名字,让后世去猜,去分析,名字究竟源于何意。
   或许会有人问,如此风水宝地,出过什么大人物没有?确切地说,大人物倒是没有。但在这个地域,小角色、小人物之中,各时期的代表性人物倒是有。据说陶家的祖辈,解放之前,曾是地主成分,身份地位,显赫一时。从拆出的围坟墓碑石上,可以看出一些端倪来。雕花、石刻、石料等非同一般,没有殷实的财力与显赫的地位,恐怕难以做到。
  
   三
   随后的曾祖父也不赖。他人高马大,靠勤劳的双手,发家致富,逐渐购置大片的田产,创下一番家业。若不是祖父极度不安分,有自个的想法,搅得天翻地覆,同时也败光家业,估计也会达到地主的成分。他直接导致后来家境衰落,父亲不得不购买徐家的房屋居住。我就是在母家庄大院子的南厢房出生的。在南厢房出生,这也让我想到,皇帝的南书房,那是皇帝接见大臣的地方,非同一般之地。或许,寓意我就是以后见证历史之人?
   后来我与父亲闲聊到此事时,他含泪说,幸好你祖父败光家业。不然,至少我们家富农以上的帽子,压得喘不过气来。那时候,贫下中农的口号满天飞,富农以上的成分家庭,隔三差五,被人举行批斗大会。我小时候,曾经在母家庄大院子见证过。被批斗的人,脖子上悬挂砖头块,弯腰九十度,接受人民的批判。现在想想,祖父倒是有先见之明,避免了后代人挨批斗的尴尬。
   家境逐渐的衰落,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我辈岂能妄自菲薄。直到我辈,哥考入大学,才迎来转机。在当时,一家四人,一个大学生,一个在读高中生,已达西方文化水平的高标准。因此,哥也是母家庄里相当一段时间以来,唯一的大学生,足以慰籍曾祖父举家搬来母家庄一片创业之心。
   解放初期,徐家人的徐某大(具体名字不祥),大胆走出母家庄,最终,他走上犍为县武装部的领导岗位。李家人一直是村级会计,九十年代,幺儿子考上中专院校,走上水利建设岗位,为社会建功立业;赵家人两辈都是人民教师,教书育人,后来走出来一位医生,治病救人。
   也就是从这时起,我是听着老赵老师的故事长大的。那时候,老赵老师已经退休(年轻赵老师接班),隔三差五,他在大院子纳凉时,手摇着蒲扇,给我们讲故事。听罢,为故事之中的人物,我们振臂高呼过;老赵老师讲故事的技巧,也让我心悦诚服。或许,从那时起,文学的种子,悄悄在我心里生根发芽。以后,想为更多的人讲好故事。
   母家庄人,从我辈以后,人才辈出,大学生的名衔,不再稀有。各层级,如政界、商界、建筑业、服务业等,诸多领域都有人涉足,在各自领域,默默地为社会主义建设,做出自个应有的贡献。我可以自豪地说,从母家庄里走出的人,所谓的大人物没有,但小人物、小角色,在各时期做出应有的贡献,举不胜数,从未缺失过。
   这也让我想了很多。所谓的风水,不应该只是一处可以让人觉得安顿的地理风水,还应该有着时代的风气的影响,社会的一步步浸润,否则,母家庄也不会在改革开放之后,人才辈出。无所谓的“光宗耀祖”,此时才用得上这个说法了。
  
   四
   母家庄院子,历经上百年以上历史,沧桑沉淀。虽然内部矛盾不少,但面对外来侵犯之敌,携手并肩抵御,从未含糊过。母家庄人在鼎盛时期,被土匪们盯上。一批土匪浩浩荡荡而来,准备洗劫一空。母家庄人立即警觉起来,组织人员,将钱粮隐藏起来,妇女儿童送到寨梁上躲避。全庄人上下一心,携手团结起来,拿出自个的火铳等,多次击败来势汹涌的土匪。
   小时候,我爬到寨梁上玩耍过。依然发现,此处仍有残留瓦砾。寨梁上的房屋高耸,处于峭壁岩石之上,由于没有安装避雷针,被一场雷击,折腰倒下,走到了历史的尽头。
   母家庄院子经受住旧时岁月的洗礼,却没经受不住新社会改革开放的浪潮。土地下放承包到户,家庭经济状况良好,各家各户,纷纷翻建房屋,拆除木板房,新建泥土房;或者,搬出大院子,另外修建新房。随着改革的深入,母家庄人也踏入外出打工的浪潮。开始在城镇购买新房,举家搬家居住。逐渐地,母家庄院子,居住的人员越来越少。房屋没人居住,年久失修,几乎被岁月蚕食殆尽,剩下残垣瓦砾。乡村公路虽说通了,但只是回家祭祖方便罢了。
   每次回家祭祖,看到母家庄院子落败的景象,我心里簌簌地流泪不止。脑海里总是浮现出旧时的影像,大伙围成一团,聆听老赵老师讲故事;童年的伙伴们,夜晚纳凉,一起高歌……
   哎,我这是干嘛呢?我恍然清醒过来。母家庄院子虽说不在了,但以历史史书般,依然闪着光泽,似乎时刻敲醒母家庄人——远行千里,根在这里。只要沧桑不老,依然能遮风挡雨!
  
   2023.3.11草于烟台
   2023年3月13日说法江山文学
  

共 3770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我是相信每一个村庄的名字都有着故事的,乡村文化的第一笔,就应该从名字谈起。作者是母家庄人,村庄起于何时,不可考,但这是一个非常包容的村落,作者的祖先就投奔而来,从此繁衍生息。姓氏各不相同的人家住在一起,难免有摩擦,即使是同姓人家,也会有矛盾,这是不争的事实,但母家庄人是有着智慧的,那个“十”字标志,就让多少矛盾消弭在简单的两划构成的简单字符里。土地上的人们,因为爱土地,所以对土地也就有了争执,但依然恪守“十”字标志。母家庄的“母”,让作者读出了万物求源的沉厚来。人类从飞禽和动物身上获得了多少灵感,得到多少生活的启迪,从作者介绍的“母”字之源便可知一二了。真正的风水,属于时代的惠风。母家庄世代出现过一些人物,但从未像今天这样,人才辈出,大学生不可尽数。因为母家庄和很多村庄一样,文化的传习,从一个人物讲故事开始,在多少个夏夜乘凉的时候,开启了多数人的梦想之门。母家庄在历史上也曾遭受土匪的袭扰,但不管有多少姓氏,人员怎么掺杂,关键时刻,都会全力保家。时代变了,母家庄和多少古村落一样,在逐步走向衰落,这是一个趋势,也是更大更壮观的新生的开始。怀念就是美好,我们在怀念的故事里继续寻觅温暖,这才是我们等待沧桑变化的正确态度。这篇给村落写的“志”,很有特色,不求面面俱到,以自己的经历,有限的怀念,来写自己对村落的理解。不必考证是否正确,情感是对的,一切都没错。文章叙述从容,于从容中感慨,在感慨中寻理趣,可谓文笔不俗。一股浓浓的乡愁,充满全篇,味道沉厚,滋味酸甜。力荐赏读,感受精彩!【东篱编辑:怀才抱器】【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2303210006】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3-03-13 07:29:42
  写一个村庄,往往流于一般性的介绍,而相思老师笔下的老家村庄,是一幅充满特别风情的画。作者对村庄的理解,对名字的认知,都达到一个高度,对村庄留下的文化色彩的描绘有着鲜明的特色。请欣赏学习。感谢相思老师投稿东篱,给东篱带来精彩。愿在东篱创作收获更多的快乐和满足。遥握,问候老乡春好!
怀才抱器
回复1 楼        文友:相思        2023-03-13 08:56:43
  感谢老师精彩的编按与润色。母家庄是出生之地,多次想写点文字,描述一下心境,皆不知如何下笔。因为,母家庄仿佛像一本沉淀的史书,故事太多,不知从何写起。今留下一点文字,权当游子纪念罢了。遥握问好。
2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3-03-13 07:41:24
  “十”,在作者笔下是一村的规则乡俗,也是一种有深度的文化。有尺度的相处,有距离的相看,这是和谐的方式。表达有深度,写出了真正的底蕴。
怀才抱器
回复2 楼        文友:相思        2023-03-13 09:07:07
  十字是真实存在的,犹如一把戒尺,搁在地坝的中间,让世人警醒,界限不可任意跨越。有时在想,先辈们是何等的智慧,一个十字,解惑诸多困惑。再次感谢老师精彩的点评。问好。
3 楼        文友:吴孟友        2023-03-13 11:22:05
  作者笔下的村庄有趣,是一种文化。文章从村名谈起,来介绍母家庄。文章语言流畅,层次清晰,内容丰富,抒发了淡淡的乡愁。问好老师,春安!
回复3 楼        文友:相思        2023-03-13 20:19:10
  感谢老师来访美评,遥握问好。
4 楼        文友:琳达如菊        2023-03-13 12:08:59
  相思老师这篇写家乡的文章,内容丰厚,有深厚的文化内涵,也有动人的故事,还有美丽的传说,动人心魄,感人肺腑。那个十字刻痕,化解了邻里的矛盾和纠纷,体现了祖辈们的聪明与智慧,土匪来了,大家团结一致,共同对外,团结互助的精神令人赞叹,文章写了母家庄历经几代的沧桑巨变,从字里行间,能感受到相思老师对家乡的无比热爱和深厚的情感。拜读佳作,大赞!问好相思老师,遥祝春琪!吉祥如意!
回复4 楼        文友:相思        2023-03-13 20:24:31
  感谢老师精彩的解读,为文增色。每年老家祭祖,看到被岁月洗礼的老院子,心里百感交集,总想写点什么来纪念一下。母家庄是出生之地,许多故事难以忘却,今日留下文字,权当纪念罢了。再次感谢老师来访留评,遥握问好。
5 楼        文友:李湘莉        2023-03-13 14:49:37
  母家庄,这取名实属妙,给人亲切、温暖,在累了、困了有着想依靠一下的感觉。文章厚重且不失灵动,读来回味无穷!好文,湘莉拜读点赞!遥握问候,谨祝春好精彩纷呈!
回复5 楼        文友:相思        2023-03-13 20:28:27
  母家庄这名字,小时候我也疑惑,还是听先辈说的,确实很有深意。感谢老师来访美评,遥握问好老师。
6 楼        文友:红花草        2023-03-13 23:30:11
  母家庄,村的名字就有一种母亲一般的情怀,难怪相思老师的情感更是不一般,村民团结一心共同对敌,内部矛盾,有十方法来调节,村里的历史文化丰富多彩,乡情感浓郁,乡愁四韵。好文章,拜读佳作!
回复6 楼        文友:相思        2023-03-14 12:32:12
  感谢老师来访美评,遥握问好。
共 6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