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秋月菊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菊韵】我养你(散文)

精品 【菊韵】我养你(散文)


作者:叶雨 探花,14781.57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014发表时间:2023-03-15 00:17:44

【菊韵】我养你(散文) 丢了工作,我养你。
   母亲对父亲说的这句话,让人觉得很雷人,很震撼,我从内心深处产生了一种敬仰和折服。仿佛让我看到了20世纪60年代一个农村妇女与众不同的女汉子形象。
   1966年的夏天,在供销社工作的父亲身体出了状况,食欲不振,无精打采,时不时右下腹疼痛,还伴有腰痛。母亲多次相劝,去看看医生,肯定是哪里有问题了。父亲说,不是不想去看医生,是怕看病耽误了上班,保住饭碗子才是更要紧的事情。
   与此同时,父亲同族的一个侄子,突然患白血病去世。这才触动了父亲那迟迟下不了的决心,急忙请假说身体有恙,要去看医生。同村的姨家二哥听说父亲要去看医生,二话没说,套上小驴车带着父亲直奔离家二十多里的老中医家。
   当时看病,人们很少去县医院,一是路远,二是怕花钱,三是疑难杂症老百姓还是更信任传统的老中医,老祖宗留下的中医中药已经在百姓人家根深蒂固。
   老中医热情接待了父亲和二哥,互相寒暄了几句,问明了父亲的情况,进行了详细的诊断。经过了一系列的望、闻、问、切后,告诉父亲,肝脏明显肿大,是急性肝炎,如果不趁早治疗,转成慢性肝炎成了顽疾,那将难以治愈。
   这位老中医是我姨的干爹,在十里八乡很有名望,属于德艺双馨之人。父亲相信他的医术和为人,对他的话毋庸置疑。
   抓了20服中草药,父亲急匆匆回家了,愁眉不展地望着母亲说:医生说至少要休息一个月,这20服药喝完还得吃一周疏肝健脾丸调理一下身体。期间营养一定要跟上,鸡蛋不能断,有条件的用苏子炖鸡,增加营养增强抵抗力。这下完了,一个月不上班恐怕要丢了工作了,供销社一个萝卜顶一个坑,一个岗位一个人,我不去,就会有人顶替我的。
   听着父亲一五一十地说着医生的嘱托,看着父亲日渐消瘦的身子,39岁的人,面黄肌瘦,腰杆也直不起来,一副病态让母亲疼在心里,一时又找不到更合适的语言安慰父亲。没加思索就斩钉截铁地对父亲说:不用害怕,丢了工作我养你。
   父亲苦笑地望着母亲,眉头皱得更紧了,一脸疑惑不解,你养我?你一个农村妇女,拿什么养我?
   虽然父亲没说出口,但从父亲的表情和眼神中,母亲知道父亲是不相信自己的能力,不相信自己能养活失业的他。
   母亲笑了,笑得坚定自信而从容,她不慌不忙不急不慢地说:不相信我能养活你吧?我告诉你,我不仅能养活你,还能养活六个孩子(那个时候五弟还没出生),全家的生活是没问题的。然后指了指那些经布的家什,说,这就是我赚钱的工具,就是能养你的资本,有了它们咱一家子就吃穿不愁。父亲看了看这一堆叫不上名字来的木制工具,很勉强地笑了笑,然后又无奈地摇摇头。
   父亲和母亲性格的差异很大,父亲是那种沉默寡言的老实男人,什么事情都闷在心里,从不和别人说。母亲则是直言快语,善于和人交流沟通的阳光女人。俩人性格的互补,大概就是最能相辅相成,相濡以沫,乃至一起走过了漫长的78年的艰难岁月!
   此时的母亲绝非说大话哄骗父亲,她是胸有成竹,说到就能做到。
   1961年,一直当家的奶奶突然病逝,临终留下了150元钱的外债,还有一贫如洗的家。母亲预感身上的担子重了,自己撑起这个家的时候到了。好在奶奶留下了一套为庄户人家“经布”的家什,还有母亲学到的一身本领。奶奶在世的时候,母亲只是为奶奶给村民经布起辅助作用,但始终没有独立操作过一次。
   九泉之下的奶奶怎么也不会想到,母亲仅用一年的时间就还上了欠生产队的所有外债,家里人的生活也比奶奶在世的时候好了许多。这一切父亲也不知道,父亲忙于工作很少回家。奶奶在世的时候,父亲说工资交给了奶奶。可奶奶不在了,父亲的钱也没交给母亲,母亲不管不问,想着父亲应该是攒着呢!反正家里也不缺花销。
   20世纪80年代之前,农村人的生活基本处于原生态状况,吃的是自己种的粮食,穿的衣服和床上铺盖的被褥是自己种植的棉花做成的,鸡、鸭、蛋、肉也都是自家养殖的家禽家畜,属于自给自足。
   棉花成熟后从地里采摘回来,经过晾晒拿到大队去弹棉花(也叫压花),一个大队有一到两台弹棉花的机子,将棉花去掉籽,弹成絮状。这样棉花就可以使用了,絮状棉花可以做棉衣、被、褥和棉门帘等的填充物,抗寒,保暖,大部分棉花除了如数交给采购站外基本都是用来纺线织布做衣服鞋帽和床上用品的。
   经布,是一个复杂的程序,指把棉花纺成的线,经过拐线、煮线、络络(方言读làoào)子、走绺儿、扦镶杼、镶布、掏缯、扦织杼、拴机子、织布等一系列工序。一句话简单说就是把线拴到织布机上的过程,然后才能织成布,其间需要专业的“机匠”来操作完成的工序。那个年代,大村一般都有一家经布的,村子挨得近的,几个村子里有一个会经布的人家,我们那是五联村,人口密度较大,几个村的人都到我家经布。纺线织布是女人们日夜不停的活计,去经布是每个家庭不可缺少的生活需要,就连做条毛巾,装粮食用的口袋,老人们缠的裹脚布,绑腿带和裤腰带等,都要通过经布才能放在织布机上织成。经布也算技术活,被称为“机匠”,是农村受人们尊重的能工巧匠之一。
   母亲手巧,能编织出各种条子和格子,用作不同的用途。床单、被褥编织成大格子大条纹,做衣服编织成小格子小条纹,格子的颜色是各家按照需要自己染线,做被、褥里子的都是一色的原色,不用漂染。一是漂染容易掉色,会被汗渍晕染;二是染料都是化学物品,挨着身子不环保。那个年代睡觉都是光溜溜的,能有条内裤穿就不错了,睡衣在农民家庭中绝对是稀有物品。
   在农村,可别小看这经布的活计,在那个贫困的年代,家里有个会经布的,是不愁吃穿用的,比一般人家日子过得殷实富足。
   所以母亲说能养活一家子和父亲,不怕父亲失业,那是千真万确。
   小时候我经常看着母亲为村民们经布(当时村民们叫走绺儿),过程有点复杂,那些家什我也叫不上名字来,有兴趣的人可以去问问度娘。
   布的面子是根据织布机的宽窄而定,最宽不能超过织布机缠步机轴的宽度,经线的多少取决于织布机上杼(也叫筘,竹子做的)齿子的数量。母亲经布的最后一道工序就是把线一根一根从筘齿间通过,一个筘齿里一根线(类似梳子一样,一个梳子齿里一根经线通过)。经线是两层,用脚踏控制,一上一下交替进行,织布的梭子在其中穿行那是纬线。小时候我对织布很感兴趣,喜欢看母亲织布,后来我就学会了,考上一中那年,亲自动手为自己织了一个蚊帐房,在同学中说起是自己织的小有成就感。
   再说说母亲说“我养你”这个话题。
   当时父亲在供销社工作,每月工资是38元。母亲经一个布(长度约30米)是1.5元,最多的时候一天经布能赚20多元,最少平均一个月也能赚五六十元。按照当时的物价,养活父亲乃至全家还有什么问题呢?
   父亲属于那种“老革命”,从来都是舍小家顾大家的,在家里肯定不是称职的好丈夫,母亲生我们七个孩子,父亲一次也没在身边陪伴着,说他从来不关心家务或许不冤枉,家里的大事小情都是母亲处理,对母亲怎么带着几个孩子生活几乎没有认知,也就难怪她不相信母亲能养他了。
   1970年,三间宽敞的新正房拔地而起,结束了一家人挤在三间厢房屋的日子。盖房这么大的事情,父亲应该把攒的钱拿出来了吧?事实上父亲并没有积蓄,只是在日后的数月,偿还了盖房欠好友的200元。
   新房用灰渣子打房顶的时候,工头让母亲找20个壮劳力,母亲找了10个。工头说,10个哪够用啊。母亲胸有成竹地说,没事儿,到时候会有人的。结果那一天,村子里闻讯赶来的壮劳力三十多人,都自带工具,不等母亲吩咐齐刷刷上了屋顶。望着屋顶和院子里忙碌着的生龙活虎的庄稼汉,母亲笑了,笑出了自信;工头也笑了,笑出了对母亲的敬佩。下班回来的父亲不知道自己能干点啥,在房顶转了一圈,看了看那热火朝天的场面,差点累坏了。母亲则率领几个帮忙的邻家妇女炖肉、做菜、做饭,忙得不亦乐乎。
   1975年,母亲又着手操持盖房垫地基,家里庄户长,从南到北也有200多米。不盖房要充公,安排别人盖。家里五个儿子,怎么能让别人把房子盖在自家的庄户上呢?当母亲把盖房的事情和父亲说起,父亲气急败坏说母亲异想天开,简直不可思议,盖房,可不是小事儿,哪来的钱?母亲见父亲气冲牛斗,也不和他理论。在母亲心中,没有做不到的事情,也没有什么事情可以难倒她。到了1976年3月,三间正房又盖起来了,当然,父亲退休的安家补助——木料也派上了用场。在经历过“唐山大地震”后,房子依然坚挺完好,至今依旧。
   有一天我问母亲,为何不吃鸡肉?母亲告诉我,父亲生病在家休养的那段日子,隔几天就给父亲杀一只鸡,姨家养的和自家养的鸡,源源不断。那杀鸡的味道实在难闻,导致母亲一辈子不想吃鸡肉了。不管炖得多香的鸡肉,母亲一口不吃,可见那杀鸡腿毛开膛的味道已经深入到母亲的骨髓,使她厌恶至极,宁肯吃剩下的发馊的粥也不吃那香喷喷的鸡肉。
   我见过母亲杀鸡的样子,抓住两只腿,把脖子往后使劲一拉,和两只腿紧紧地攥在一起,拔掉鸡脖子上的毛,用菜刀从鸡脖子上一抹,鲜血如注流进碗里,然后把鸡往院子里一扔,任其挣扎。烧一锅滚烫的开水,把鸡放在大铁盆里,用水舀子把滚烫的热水浇上去,羽毛轻而易举被拔掉。剩下的绒毛,拿来父亲喝酒的酒杯,倒上一杯酒,点燃,光条鸡在酒精火焰上发出滋啦滋啦的响声,继而闻到一股烧绒毛的味道。最后是开膛破肚。这一系列工序,母亲操作得相当干脆利索,俨然一个训练有素的熟练工,转眼就完成了。现在想想,熟能生巧,母亲的杀鸡绝活应该是父亲生病的时候每天吃鸡肉练出来的。
   小时候我喜欢看母亲杀鸡,那场面有点惊心动魄,有一次,看着母亲把鸡脖子割了个口子,鲜血流进碗里,放在大盆里想浇开水拔毛,这时候突然发现鸡诈尸一样跳出大盆,在院子里狂叫疯跑。看得我傻了眼,大喊,不好了,鸡杀活了。母亲看看我,又看看鸡,微笑着对我说,不怕,一会儿就安静了。果不其然,那只鸡漫无目的跑了一圈,腿一伸脖子一挺,扑腾两下安静地躺下了。这时候母亲走过去,拎着鸡腿,放在盛有滚烫开水的盆子里,开始拔毛。不知道这是母亲的天性呢,还是出嫁后练就的本领,不管遇到什么事情,总是那样泰然自若,处事不惊。我以前在一篇文章里写过,当国民党兵用带有刺刀的长枪,指着母亲要把做“抗勤”的父亲交出来的时候,母亲微微一笑,不慌不忙地说:“这你可难住了我,我们当家的每天不着家,家里人谁都不知道他去了哪里。”一个乡下农村妇女,少有的从容淡定,或许让这些兵相信了母亲的话,灰溜溜地走了。
   父亲生病那年,我三岁,尚无记忆。在我的成长过程中母亲炖鸡的香味,始终刺激着我敏感的味蕾神经,至今难以忘怀。放学回家,走到家门口,一股炖鸡的香味扑鼻而来,整个人都跟着兴奋起来,三步并作两步进了家!一大锅滚烫的鸡肉在锅里“咕噜咕噜”泛着褐色的泡泡,表面漂浮一层黄色的鸡油,饥肠辘辘的我,那垂涎何止三尺啊。现在想想,那时候家里养的鸡味道特别好,就连那黄黄的鸡油现在炖鸡都看不见了。下一顿,肉吃没了,母亲就用剩余的汤给我们下面条,那味道一个字“香”,两个字“真香”,三个字“香死个人儿”……
   母亲在村子的人缘好,源于经布,有的人家极度贫困,拿不出现钱来,母亲就先不要钱,说啥时候有了再给,没有就不给了,时常免去特困户的钱。然后我家就会时不时收到人家送来的土特产,比如一只鸡、鸭,一瓢鸡蛋,一篮子花生,一些瓜果梨桃……这是人家感恩回馈母亲的最好礼物。
   一句“我养你”,安抚了生病父亲的心灵,用自己的精心呵护换来生病的父亲恢复健康。一句“我养你”是看电视剧很感人的台词,远远胜过“我爱你”。可我没想到和母亲唠嗑儿,这竟然是在五十多年前母亲对父亲说的话,由此得知了母亲为何不吃鸡肉的原因。小时候只知道来家里经布的人络绎不绝,却不知道母亲用她的这门手艺养活着全家的生活。小伙伴们在一起总是羡慕我有个吃商品粮的父亲,我吃的穿的用的比她们好,却不知我们家的好日子是来自母亲勤劳的双手和聪明的智慧。
   和母亲生活在一起的日子,听着她讲述从前的事情,从不觉得这是“粮票的故事”,反而感到这是我获得的一笔“财富”。是书本上学不到的,生活中得不到的精神财富。听着母亲孜孜不倦地讲述着,看着她脸上时而舒缓,时而紧缩的皱纹,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我深深地感悟到:不管是经历艰苦岁月,还是面对危难发愁的事情,母亲那积极乐观开朗向上的人生态度,永远是我的榜样。

共 5008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普普通通的一句话,却又如此震慑人心。母亲如此说了,她也做到了。一双勤劳的手,支撑起了家庭,给予了父亲强有力的信念。靠着经布的手艺,她养育着儿女,她以淳朴无私之心与邻为善,点点滴滴的善举感染着左邻右舍,每一份付出收获的是更多。母亲用自己的言行体现着对生活的乐观心态,人生需要的是勇于面对,无论任何事情只有你敢去努力奋斗,才会将困难踩于脚下,通过父亲生病,母亲承担起了生活的重担,一切一切都让作者铭记于心,母亲的坚韧与伟大,是每个儿女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一篇散文,是一个时代的记忆,让我们了解到了20世纪60年代乡村的生活,还有那些被遗忘的当时在农村举足轻重的乡村工匠。推荐欣赏【编辑:枫魂帝星】【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2303200002】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枫魂帝星        2023-03-15 00:25:22
  信念是支撑家庭的支柱,母亲用柔弱的肩膀撑起了所有人的人生。
拈月为诗,清静做文
回复1 楼        文友:叶雨        2023-03-15 09:51:29
  谢谢小妹辛苦编辑,来姐姐抱抱!
2 楼        文友:远近        2023-03-15 01:28:45
  母亲的伟大在平凡之中。都说女子柔弱,可是撑起一片天的女子比男人更刚强。为叶社拥有这样的母亲感到庆幸和自豪。母亲的坚韧和伟大,成就一个温暖的家。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回复2 楼        文友:叶雨        2023-03-15 19:13:24
  谢谢远近妹的点评,我确实为有这样的母亲而骄傲。所以才想写出来留作纪念!
3 楼        文友:黄金山        2023-03-15 12:50:15
  母爱是写不尽的千万年主题!母爱在笔下呈现风采!母爱各自独特!一句话“我养你”震撼天地!学习绝妙好文!祝福作者全家幸福一万年!
活到老学到老
回复3 楼        文友:叶雨        2023-03-15 19:14:08
  是啊,我总想写个关于母亲的长篇,一直没时间。
4 楼        文友:野山梅        2023-03-15 12:54:26
  伟大的母爱,源头不尽滚滚来!精美散文,爱不释手!祝福作者幸福美好!多多写出盖世杰作!
回复4 楼        文友:叶雨        2023-03-15 19:14:55
  谢谢山梅老师,问好,祝安!
5 楼        文友:茆屋闲客        2023-03-15 16:29:42
  会经布的母亲,又生下个会经文的女儿,这对母女俩,都很了不起,都有经天纬地之才!
回复5 楼        文友:叶雨        2023-03-15 19:11:48
  谢谢谬赞啊!
6 楼        文友:黄金山        2023-03-16 09:54:47
  写一部母爱的千万字长篇,就是世界名著,一定比高尔基的《母亲》还经典,期待欣赏!
活到老学到老
7 楼        文友:黄金山        2023-03-18 09:18:53
  和母亲生活在一起的日子,听着她讲述从前的事情,从不觉得这是“粮票的故事”,反而感到这是我获得的一笔“财富”。是书本上学不到的,生活中得不到的精神财富。听着母亲孜孜不倦地讲述着,看着她脸上时而舒缓,时而紧缩的皱纹,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我深深地感悟到:不管是经历艰苦岁月,还是面对危难发愁的事情,母亲那积极乐观开朗向上的人生态度,永远是我的榜样。
活到老学到老
8 楼        文友:乐歌        2023-03-21 18:52:29
  恭祝叶雨老师佳作《我养你》斩获精品,期待更多精彩。
人生不只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9 楼        文友:古城布衣        2023-03-22 13:50:07
  拜读佳作,受益匪浅!
热爱生活,热衷文字
10 楼        文友:茆屋闲客        2023-05-06 15:21:38
  在江山文学公众号里,又聆听了一遍叶雨美文《我养你》。写得好感人,差一点就掉下了眼泪。有这样能干聪明的母亲,做儿女的就是想不优秀,恐怕都很难。遥祝伟大的陈老太健健康康活到一百二十岁!
回复10 楼        文友:叶雨        2023-06-10 22:14:46
  我们俩一样,都有年迈的老妈啊,我每周回老家陪着母亲打麻将,这是她唯一的爱好,每次都输,水平不在一个平面上啊。老妈太厉害了,别看97岁了,总是赢我们。不求长命百岁,只愿她老人家开心快乐,安度幸福的晚年。
共 10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