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文璞书苑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文璞】碧纱(散文)

编辑推荐 【文璞】碧纱(散文)


作者:雪之华 布衣,448.4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325发表时间:2023-03-17 09:33:43
摘要:没有用只是你现在还用它不上


   一个家有好几口人,若单靠几亩薄田,那是根本维持不了时光。所以除了农忙时分,清溪就一直都在外边打工。正是红五月的炎热天气,清溪回家来看了看家人,顺便住了三两天,就又要走了。不走能行吗?你看,白兰的怀里不都抱着孩子了吗?而且还是个男孩儿。男孩儿又怎么了?和女孩儿不一样吗?不是不一样,当然也算不一样。不一样处在于生男生女的心情不一样,不一样处在于男孩儿长大了,就不单单是供他吃饭穿衣,供他识字念书这么简简单单的事儿了。你得给他五间好房子,你还得攒钱给他娶漂亮媳妇儿。噢,无论娶媳妇儿,还是盖一座红砖碧瓦房。不要说这两样兼做,就算你只摊上其中的一样,也足够你操劳一生,够你拼尽一生,在这些做父母的人里,其中更有甚者,他们虽也是拼尽了一生去打工,去劳动,但却自始至终,都没有完成这两样中的一样,到头来只落得个自己叹气,别人埋怨的糟糕名声。
   清溪又要离家,又要去城里打工了,他们家住的,这不是一个才几百口人的小山村吗?既然是小山村,当然也就是客车不愿抵达,也无法抵达的地方。说客车不愿抵达是因为地方小,坐车的人数少,说客车无法抵达,是小小的村落里道路狭窄,坎坷狭窄的村道,根本没有与宽畅平坦的国道连接起来。所以人们要想去城里的话,首先必须徒步来到镇上,镇上才有通往城里的客车。
   “那么你究竟是明天走呢还是后天走呢?”白兰问清溪。
   清溪回答说:“我真的不想走那么远的路。”从他们家出发,到镇上少说也有八九里的路吧,而且有时候也会遭遇上虽是赶在那儿了,在那儿也久等了,然而,当天却并没有发车这样的事。
   白兰:“你既不想走路,那你打算怎么走?”清溪慢慢地回答说:“我是这样想的吧,我看见你叔叔这几天也在家里,我们家不是有自行车吗?他如果能去的话,我想明天早上骑自行车把他带到镇上,之后,我上车,他再把自行车给你骑着回来。”对了,他们二人结了婚,到现在不是才刚刚过去了两三个年头吗?自行车,手表,高低柜,这可是他们那个年头,结婚时必备的三个大件。所以自行车这种东西他们家自然也是有的。清溪说到这里,白兰就爽快地答应了,她说:“那好吧,就让我代你去问问叔叔,问他明天有没有功夫去送你一趟。”
   清溪不是明天就要走吗?这一去又不知到了哪一天才能回家,如果能早一点再回来的话,至少也得再过上一两个月,如果条件不具备的话,那么再一蹉跎,就蹉跎到了秋收季节。可不是吗?如果条件也好,也能允准他回趟家的话,那么再过一两个月自然也就是六七月份了。如果条件不好,也不能允准他再次回来的话,很自然也就到了八九月份,八九月份不正好也是收秋时节吗?正因为打工者一出门来就要面对身不由己,就要面对种种艰难困苦和种种不确定的因素。因此,终年打工者若能回一趟家是多么幸福的事!即使匆匆忙忙地归来,再匆匆忙忙地离去,那份甜甜蜜蜜的感觉,对于家人和他本人来说丝毫不会减分。清溪不是明天就要走了吗?正因为离别和重逢,对他们来说是如此珍贵,所以白兰于今天中午,就为他做好了一锅白大米饭。这一锅白米饭的量白兰可舍不得吃一口,因为刚好够清溪今日中午吃,与他明天早上起来再吃。吃饱了好去赶路,白兰为什么不舍得吃呢?因为吃不起啊!怎么个吃不起法,因为在那些年,一户人家只有到了春节的时候,也才能买起20斤白大米。清溪每一次离家,白兰都要为清溪做一锅白米饭。白兰,每一次为清溪做白米饭,清溪都不欢迎,都要拒绝,因为他想把白米节省下来,好留给白兰和孩子吃。但与其每一次都这样地推来搡去,倒不如干脆让一个人说了算。结果是每一次白兰都战胜了清溪。那不是普通的白米饭,那是白兰对清溪的爱呀!仿佛清溪能吃下多少白米饭,就能带去白兰送给他的多少健康与多少平安。第二天早上七八点钟,清溪才刚刚吃饱了肚子,叔叔就正好赶来了,叔叔一进门就问清溪,是否把行李都带全了?还有没有什么需要带的东西?反被自己收拾行囊时落下了?清溪说没有,“那么我们就可以上路了,”叔叔这样说,自行车不就在家里吗?不就在地板上吗?于是清溪一边把行囊递给叔叔一边就去推自行车。趁清溪去推自行车的当儿,叔叔就对白兰说:“我们得赶紧走,因为到了镇上,我还得给海菊割一条窗纱门帘。”白兰就问:“她怎么就知道你要去镇上了?”叔叔说:“昨天你不是去找过我吗?昨天你不是说要我到镇上去送清溪吗?”白兰回答说:“昨天我让你去送清溪,所以你昨天就到处喧嚷了?”叔叔和白兰刚说到这里,清溪已经把自行车推出了家门口。一看见清溪在门外等着叔叔,白兰就叮咛叔叔说:“不早了,你们两个快走吧,路上一定要慢一点啊!”
   将近中午的时候,叔叔才骑着车子返回来,一回来,白兰就看见这辆车上多出了个小包。放好自行车后,叔叔一边从车上摘下那个小包,一边说:“海菊说她姐夫已经给她量好了,说只用割下1.7米就够做个门帘,其实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实际在割门帘的时候,售货员就征取了我的意见,说她姐夫一定是量错了,因为根本没有那么低的门。此外,还建议我为她多割一点,割多了还能把多余的部分截取下来,如果割少了的话,那么他这1.7米就全部作废了。我见售货员说的有理,我就决定为她多割一点,这样的话就割了2点2米,不过她只给了1.7米的钱,我就向清溪要了一些钱,然后才割够的。”
   白兰则回答说:“既然割够了,你就给人家送去吧,不过也用不了2.2米呀。”叔叔回答说:“是用不了那么多,售货员说门的上边和下边可以折叠些回来,那样的话就没有剩余了,看起来又美观又耐用。”
   叔叔说完白兰又问:“那么清溪呢?清溪上车了吗?”叔叔回答说:“上了,车都已经开走了。”
   清溪走后,又过了好几天,白兰因为没事可做,就抱着孩子,想去叔叔家转一转。白兰不是没有事可做,是她有再大的事也做不了。因为她的任务是一整天都要抱着孩子,都要陪孩子吃饭,陪孩子睡觉。陪孩子一起玩。你不要小看她这个特权,那可是清溪一个人努力在外面拼命劳动,才给她赚回来的特殊优越,和特殊地位。去了叔叔哪里,叔叔不在家,家里只有奶奶一个人。白兰抱着孩子,孩子正醒着,孩子想看,想玩,自然是不允许她安坐下来的。她抱着孩子在屋里转了一圈,突然就发现了墙角落里有一片绿窗纱。发现后,她就问奶奶从哪儿来的?奶奶告诉她是海菊给的。“海菊不是要做门帘吗?为什么又给了我们?”白兰问。奶奶说:“她是想做门帘,但是你叔叔给她割的太多了,她只用了一米八,九,所以她就把用后剩余下的七八寸给我们送回来了。”“那么钱呢?叔叔代她付过的钱她也一起拿过来了吗?”“拿过来了,不过她只付了她用了的那些钱,至于她用剩后的这点窗纱,既然都给了我们了,那她当然是不出了。”
   “我们免费给她捎来,她不承情也就罢了,她做门帘,却要让我们给她滋其不足,裁其有余,那有这样的道理?要么她归还我们家的2.2米,要么她只要她原来的1.7米,我们家不要说贫穷,就算是富裕,对于钱,也不是这么个支配法,让我给她送过去!”白兰气呼呼地说着话,一只手就去夺那一片碧绿碧绿的窗纱。不过她的手只是触到了窗纱,却再也没有拿将起来的力气。为什么呢?因为奶奶急忙用两只手,按住了她去取窗纱的那一只手。
   奶奶说:“这个错误原不是人家海菊的,而是你叔叔的。”一听奶奶的话,白兰就愣了,她问:“怎么就成了我叔叔的错了?我叔叔错在了哪里?”
   奶奶:“人家让他捎多少?”白兰:“捎1.7米。”
   奶奶:“他捎回来的可是1.7米吗?”白兰:“1.7不是不够吗?难道叔叔自己赔钱为的给她捎够,也成了错了?”奶奶:“当然不错,错在他没有捎个正好,偏偏又多出了那么一点。”白兰:“哪有那么正好的事情?如果只给他捎回1.7米,她不把那1.7米都全部作废了吗?”奶奶:“她是作废了,但你若按她的吩咐去做,她就作废了多少,也不会回来找你!”白兰:“我觉得叔叔怕她作废了1.7米,而给她多捎来一些,还是对得起良心的,不通情达理的那个人是她!”奶奶:“在买方与卖方出现龃龉的时候,你只是个中间人,为什么就不能返回来先问一问原主人的意思,然后再去呢?”白兰:“他如果返回来先问问她,那她这个门帘,今次不就捎不成了吗?”奶奶:“如果她告诉你她想要2.2米,那么她再知道多花了钱,也不会找你出钱。”白兰:“叔叔固然是越俎代庖,那他也是做了对她有利的事呀?”奶奶:“不管你对她是有益还是无益。为别人做事,不肯奉命而行,这本来就是极大的错,难赦的错。你若发现对她有损,你也可以暂时不做。在你觉着对她有利,与她口口相告就要你这么做,这两个问题上,你为什么就不能选择后者呢?”话说到这儿白兰突然觉得肚子里没有那么多的火气可以升腾了,但她还是有些不甘,她说:“她的东西她都舍不得多花这么点钱。我们家不要说贫穷,就算是富裕,对于钱也不是这个支配法。”
   奶奶继续心平气静地对她解释说:“理不通是理不通,赔了这点窗纱,对我们而言也就块二八角的事。如果你再给她送回去,我们可就是惹恼了一个朋友,你觉得值吗?在这两个条件里,你觉得要怎样做才是合适的呢?”奶奶的这一席话说完了,顿时让白兰无语,沉默了一会儿后白兰又说:“照她这样只顾自己专害别人的人,没有朋友也罢。”奶奶说:“不要那样讲,坏朋友也能带来好消息。况且,只要你能合适利用,你也并不至于会赔。”“她能带来什么好消息?”
   “比喻说吧,你还在家里清溪已经回来了。清溪虽然回来了,但他还在大路上呀。你还没有看见清溪,而她却就看见了,她先看见了,她就会喊话告诉你,难道这不是好消息吗?如果你把这块窗纱给她送过去,一闹腾以后再见了面,不就是连话都不能说了吗?”
   讲到这儿,白兰问:“你说这么一丁点儿的窗纱究竟能做什么用?既然毫无用处,不就是把辛辛苦苦挣来的钱打水漂了吗?”
   奶奶说:“那不见得,没有用只是你现在还用它不上,不过你也可以把它好好保存,以等用得着它的时候再用。”
   的确有好多的事情,几乎许许多多的事情都是如此,并不是事情本身转不过弯来,而是去做事情的那个人,是他缺乏了再考虑,和更多方面更充分的考虑,才致最终铸成了大错。
   这个故事恰好能说明不是你想幸福,你就能幸福,幸福是一种手段。是一种实力,它不是物质实力,而是一种方式,是一种技能,一种永远能从泥淖里跋涉出来,一种永远能走出岔路,走进正路的本领。这种本领很难学到吗?啊,我不知道你从哪里才能学到,但我知道只要你学会了约束自己,只要你永远地心怀善良,又不怕吃苦吃亏,之后甚至是你都不需要去向别人学习,也就自然而然地做到了。
   宁愿吃一点亏再吃一点亏,也不肯破坏了与身边的人的亲密,不肯破坏了与近处人的亲近,这也是你终将能成为一个幸福之人的,甚至是必须要诀中的一大要诀。
  

共 4319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一篇平实质朴的叙事散文。清溪与白兰是一对夫妻,在帮助海菊买纱帘的过程中,从最初做了好事方便别人,反而不被理解承认的委屈埋怨,到奶奶的耐心和智慧开导,化解了内心的疙瘩,体会到做人宽容大度,吃亏是福的朴素要诀。文章语言质朴无华,叙事清晰生动,从一件小事升华提炼,倡导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亲密。感谢作者赐稿文璞,期待新作更精彩。【文璞书苑:别似幽居人】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马骋        2023-03-17 13:17:56
  从平凡小事中,引申出一种待人接物的态度,一种生存智慧,确实有可取之处。本文语言平实,引人深思,值得推荐!拜读并欣赏雪之华老师的佳作,问好!
存木石心,具云水趣,抒性情语。
2 楼        文友:优雅如枫        2023-03-17 15:06:13
  欣赏雪之花老师的哲理散文。文笔细腻,以小见大,有用无用妙不可言,蕴含人生哲理。吃亏是福,处处为别人着想,就是为人处世之道。其实,您的善良和智慧就是福报,会给你的人生带来快乐。期待新作,点赞学习。
喜欢伴随着晨曦的脚步聆听世界的声音,闻着文字的馨香穿越时空的隧道,做一个灵魂有香气,骨子里有正气,举止优雅的女子。
3 楼        文友:别似幽居人        2023-03-18 20:21:59
  欣赏雪之华老师散文,从小事生发引申,蕴含人生智慧,质朴中见真章,平实中蕴藏哲理。
4 楼        文友:寂寞看风        2023-03-18 21:58:28
  雪之华老师的文字通过一件小事体会人心,阐释深刻道理,期待看到更多佳作。
5 楼        文友:飞不高蝴蝶        2023-03-21 09:33:28
  一篇接地气的散文,写出了人生的一种常见现象,几乎人人都遇到的尴尬和委屈。但是结尾点明深意,应了老百姓的一句谚话,吃亏是福!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