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山·好声音】【齐鲁】门里门外(散文)
从前,我不知道江山的门往哪开。偶尔打开百度,搜到江山文学网。她就是一个神圣的存在。她家里有许多的社团,许多的作者,许多的文章。我在院里徘徊,找不到门,又好像看见许多门。找不到门,那我是怎么进来的呢?江山是开放的文学殿堂,很大气,游客随便进。我只是找不到正式拜访的那扇门而已。
契机是在2015年。之前我还是一个QQ粉。空间里写了好多心情文字,一些小说、散文、诗歌、近体诗,还有一部长篇小说,但绝大多数都是自娱自乐的四不像文章。可那时候不这么认为,我空间里好友众多,常被他们捧着,颇有些站在云端里的感觉。曾写过一个小说,《情殇》,两万多字。因为有自己的故事和情感在里头,又酝酿了好长时间,所以写出来,还是比较满意的。一位叫天之娇雁的文友私聊我,发江山吧,大网站,文友多,读者多,可以开阔你的眼界,也可以让你的作品被更多人看到。给你引荐一个人。于是,我在黑龙江籍作家李老师引领下,于11月7日正式入驻江山文学网属下的山水社团。我把小说名字改为《玉手镯》,更切题;也符合我的文风,朴实。社团总编亲自审阅,当日就发出来了。社长大姐是一位美丽的女警官,行事干练。她亲自报请精品,并留评鼓励。评精成功后,她又建议我好好修改一下,准备申报绝品。她本来要亲自参与修改的,不巧,那几天她身体不舒服,没有精力。我只好自己细细推敲。然而,终究没有通过。现在重读此文,语言生涩,表达上也是比较幼稚的。不通过,在情理之中。很佩服江山评审组老师的鉴赏力和认真负责。当时,大姐劝我莫灰心。我说,不会的。失望归失望,心中已经非常感动了。一篇文章,一位新人竟牵动了几位领导的心,给了我莫大的鼓舞和写好文的决心。
自此我在社团里如鱼得水,频频发文,紧张而充实。也常常品读社团文友们的文章,有好多精致美文,令我叹服不已。渐渐感受到自己的差距,也就在不知不觉中由以往的桀骜不驯变得沉稳,更不会对《玉手镯》的评审耿耿于怀了。我没什么文学素养,灵感来了,多数时候是信马由缰,不讲究什么章法;细节上,连标点符号“的、地、得”的用法都把握不好。大姐,还有许多师友,常常私下里指出我文章中的错误和不足。后来,我的好多文章都是先发给大姐,听听她的建议,然后再发表。还有李老师,亲自办文学讲座,邀我参加,讲解写作知识。我的写作水平和鉴赏力在浑然不觉中提高了。
我喜欢这种氛围,江山人不厚名家,不薄新人,大家互助友爱,在文学的海洋里尽情遨游。然而2018年3月,社团准备关闭了。它要重新制作一个公众号,带领大家继续发展。但是我固执地排斥它,不舍得离开江山。我以前进过几个公众号,大家的文章写得不一定好,却吹捧得很厉害。不像江山有严格的审稿制度,编辑认真负责,给与中肯的评价,有利于作者学习、提高。我在大伙热情高涨,为新家摩拳擦掌,献计献策当口,竟往别的社团发了一篇文。我想脚踏两只船。也因此成了众矢之的,成了叛徒;我伤了山水人的心,更辜负了大姐对我的信任和栽培。
后来,听说山水虽然脱离了江山,但它成了一家杂志社的下属机构,办得风生水起。而于我却只能置身之外了。
我轻轻地关上门,心中却有巨响。江山的大门再一次成为仰望。
万般寂寞时,也曾溜进江山。看一看曾经熟悉的江山页面,那祥龙的标志依然亲切;那一个个社团——逝水流年、柳岸花明、淡雅晓荷……依然活力四射,但是却再不见我的山水。试着沉静于江山文章中。记得读过一位叫叶华君的文章,那篇文章名字叫《大山情》。乡土气息很浓,是我喜欢的类型,也是我喜欢写的。但是仅此而已,只在心头触动一下,并没有动笔的冲动。我的文集就孤独地躺在江山殿堂里,不知是否落满了灰尘。主人无心去打理,也无心给它增添厚重。
也有几家江山社团给我发来飞笺,邀请加入,但我辜负了他们的心意。我无法让自己走出来,只好借助紧张的工作压制住对江山的执念。这一来,就沉寂了四年。
没有想到,我的江山情结终有被激发的时候。2022年的冬日,国家还在经受新冠病毒的考验。我们的工程已竣工,却被困在了新疆。百无聊赖之际,我试着写了一篇微小说,《心病》,悄悄安置于QQ空间里。其实不用悄悄,好久不曾更新了,没有人关注我。我不知用了怎样的勇气,又打开了江山门。一个社团一个社团比较,最后我把《心病》投给了齐鲁文苑,一个刚刚成立两个月的新社团。因为我希望自己像齐鲁一样,从头开始。重新做一位写手,轻松上阵。
很快,齐鲁总编绿叶红了加了我好友,探讨《心病》的亮点与不足。和我探讨小说题目时,问我是用“病”好,还是用“心病”好时,我几乎不假思索地表示用“心病”。没有人能联想到这么一个家庭小故事,会和我的江山情结有关?就因那两个字,“心病”。和内容无关,这两个字就够了。因为它预示着我可以直面自己,有勇气重开江山之门了。绿叶总编很尊重我的意见,并亲自写编按,还写了赏析文。我觉得这是对我的褒奖和肯定。他是我在齐鲁遇到的第一位良师益友,是他坚定了我留在江山的信心。我后来写的文章常常先请他过目。他从来不吝指教,牺牲掉自己不少的宝贵时间。因为忙,他经常电话或语音跟我联系。那一口特有韵味的生硬的普通话,我听着想笑,又特别感动。
还有社长成敏,他是一位很有人格魅力的人,大家开玩笑说,他是一个炮筒子,一点就着。那是因为他维护社团的荣誉从来不含糊,容不得大家受一丁点委屈。我却看着,他其实就是性格直爽一点而已。更多的时候,都是乐呵呵的,更像一位兄长,容易让人接近。我称呼他“老师”的时候,他发一个坏笑的表情,说,他可不是老师,然后,称我为“兄弟”。他浏览我的文集,发现我的精品推荐文达到了江山之星的标准的时候,便要求我写材料,他来上报。“这是咱应得的荣誉,该有的一定要有。”从我提供材料,到他办理好,不到一个小时。然后,给我微信留言,“放心,办好了”。不是被他的工作效率折服,而是被他的热心劲儿逗乐了。
其实,我轻看了齐鲁文苑。这个社团虽然年轻,但是人才济济,藏龙卧虎,发文量大,文章精品率高。管理者和作者许多都是江山的老人。像社长成敏,2015年加入江山,先后做过文字友情、柳岸花明的管理,有着丰富的管理和写作经验。副社长叶华君,2016年加入江山,曾做过淡雅晓荷的编辑,是一位高产的优秀作家。总编绿叶红了2015年加入江山,也做过淡雅晓荷的管理。还有好多优秀编辑、作者,像满山红叶、宇蓝、余氤、含笑花……我有一种老友重逢的感觉。
现在可以名正言顺地阅览总部和其他社团的文章,尽兴时,也愿意留下足迹,文后写下自己的感悟。大家共同拥有一个江山,不必太在意你我。这种日子过得充实而美好。
很庆幸,兜兜转转,又一次踏进江山门。我像个迷路的孩子找到了家。江山15岁了。于它,正值盛年,于我,却不再有“十年不飞,一飞冲天。十年不鸣,一鸣惊人”的年少轻狂了。我只想做一个简简单单、快快乐乐的江山人,然后,尽自己一份力,为江山添风采。
江山在历史长河里,历经十五载,风风雨雨,审时度势,一直紧跟时代脚步,坚持正能量文学,我们为自己是江山人而骄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