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东篱】走近老街(散文)

精品 【东篱】走近老街(散文)


作者:小米一粒 布衣,436.8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815发表时间:2023-03-24 05:43:58


   难得有一个清闲的周末,带上好心情,独自外出骑行吧。
   东转西奔,不经意间就走到了这条狭长幽深的老街。我深深被它吸引,放慢脚步,走走停停,细细打量着它,仿佛踏进了时光里的长河里。
   这条老街,曾经是我们这个小城最为繁华的一条街道。如今它已经纳入了城区拆迁改造的规划之中。街道两旁的房子,大部分都已经拆除完毕,只剩下一些断壁残垣,砖头瓦砾,被高高的绿色围墙遮挡着,我相信,这围墙不是为了环境美观而设置,是让我们不能目睹老街的老去。围墙紧贴着街边的古树,两排大树的躯干,也被挡了个严严实实。大树的枝头,依然高高昂起,把自己遒劲的枝干,用力向天空舒展,彰显着极为顽强的生命力。大树,在诉说着什么?我不知。
   街边也还残存着三五处门面房,有还没拆完的半旧的楼房,也有看上去年代久远,低矮而又衰败的老房子。还有几块字迹斑驳的牌匾,上面依稀写着“北京清真糕点”、“百货商店”、“慈云阁布庄”、“全国名茶”、“土产日杂”——这些不起眼的店名,看起来沉默无语,却又像是在对每一位过路人悄悄诉说着,老街昔日的繁华场景。
   是啊,这里当年曾是老城区最为热闹的一条街道。记忆里,我第一次走进这条街道,似乎是因为少年时代的一次考试。当年,我和一位要好的同学,一起来到城里的学校参加考试。这位同学的父亲,正好在这条街附近的一个工作单位上班。为了方便考试,同学就邀请我和她一起,住在她爸爸临时为我们腾出来的宿舍里。记得那天早上,我们起得很早,然后就来到这条街上吃了早点。同学对这条街自然是很熟悉,她带着我一起买了豆沙烧饼,喝了一碗豆浆。不过那时,我年纪还小,满心里只是在紧张地想着考试,并没有太留意到什么。反而是今天,很久以后的今天,我重新踏上这条街道时,才又一次唤醒了我藏在心底里的记忆。
   哦,这条街,还留着我故事的碎片,拼接起来,时光又把我唤回来,碎片的故事不忍碎去吧。
  
   二
   我的目光四处巡视着,试图找到当年那两个十几岁的小女孩,一起买豆沙烧饼,一起吃早点的大概方位。可惜,看了半天也难以确定。岁月,早已把当初的痕迹,清除得干干净净了,我什么也没能找到。奇怪的是,我的脑海里,却像是在播放着一部老电影一般。我缓步穿行在脑海里的那条繁华街道上,有炸油条的,有卖豆腐脑的,有卖油炸糕的,有烧饼摊,有包子摊,有来来往往的行人,有一些低沉的话语声,有自行车铃铛“叮当”的声响,还有油炸食物的“滋啦”声。我甚至还闻到了一些食物的清香,像是刚出锅的馒头,散发出来的那种熟悉的味道。
   唏,我深吸一口气。脑海里依然停留着,那两个留着娃娃头的女孩,并肩而行的背影,我的心思却已重新回到了现实。如今,这两个女孩儿,早已为人妻为人母,我们天各一方,忙忙碌碌,在各自的人生轨迹上,延伸着各自的生活。算起来,我们已经有很多年未曾谋面了,但是在内心深处,每次想起她,我的心里都是暖暖的,充满了难以忘怀的深情。我在想,也许有一天,我们会不期而遇吧。我相信,就算是经年历久,我一定也能够第一眼就认出她。那是一个永远笑意盈盈,有着甜甜的嗓音,爱唱歌的美丽的女孩。
   沉思中,我继续沿着老街向北而行。春日的暖阳无比明媚,也无比温柔,没有一丝风。一排老树的倒影,印在老街坑洼不平的道路上,和老街的底色,浑然融为一体,尽显着一种沧桑持重的味道。我拿出手机,随意拍下了几张照片,打开来一看,镜头下的每一帧图片,都像是一幅古朴的画卷。
   尤其有几棵老树,形态之美,别具一格。有的大树直立挺拔,光秃秃的枝条,像一把把利剑一样,直直地插向天空,有一种“欲与天公试比高”的磅礴之气。有的大树旁逸斜出,枝干用力而又任性地扭曲着,像是在表演着一种奇异的功夫。还有的大树婀娜多姿,却并不招摇,自有一种超凡脱俗的飘然之气。这些老树经年累月,历尽风霜,却个个显得神清气爽,气度不凡。他们就像是,这条老街的守护神一样,见证着老街的诞生和成长,也见证着老街从繁华走向衰老,点点滴滴的变迁。我想,在不久的将来,他们也必将见证着老街的旧貌换新颜,以及新的崛起与兴盛。
   时光总是将崭新涂抹成旧色,也好,旧色里有着我的曾经,将来这里一片繁华,一定也有着另一个少女的曾经,到我这个年龄,也要如我一样怀念着自己的曾经。
  
   三
   再往北走一些,就到了南北和东西交叉的十字路口,这里有一座古老的建筑,它是我们这座小城一处地标性建筑——慈云阁。
   关于这座楼阁的兴建,还有着一个神奇的民间故事。相传在大禹治水的年代,他在黄河流域治理水灾后巡视中原,来到此地,见这里水灾成患,就问当地百姓原委。得知此处有一独角龙作怪,危害一方百姓。大禹就率领人马,铺开阵势与独角龙较量,可是虽用铁链锁住独角龙,仍然不能将其驯服。争斗中独角龙戴着铁链遁入深处,继续借深海之水危害百姓,此地大水汪洋。正无计可施之际,从西方飘来一朵祥云,原来是大悲活佛受如来派遣前来助阵。大悲活佛发动咒语,使所乘之云变成了一座大船,压在了独角龙遁逃的冒水处,并将铁链拴在了船底,这才制伏了独角龙,镇住了水患。为了纪念大悲佛的功绩,后人就在船上建起了大悲阁。因佛教视心慈为贵,贵慈为云,后改名为慈云阁。后人又以此楼阁为中心,建起了这座小城。
   据有关资料显示,慈云阁是元代建筑的典型作品,它是中国古代建筑从宋代向明清风格过渡的最好例证。在一九九六年,已被国务院命名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据说最初修建的慈云阁,本来是一组以阁儿为中心的船型建筑群。到了后世,几经波折,只留下了中间这一部分,就是今天我们所看到的,这一座二层楼阁式建筑。这座楼阁通体大约有十三米高,为砖木结构。远远看上去算不上宏伟壮观,但是走近细看,楼顶和檐宇的设计十分精巧,像是两顶方形翻沿的大帽子扣连在了一起。在每一个檐角处,还设计着一组大约是四只神兽的造型。檐下的圆柱以及榫卯结构的木质装饰,都非常精致,充分展现了古代匠人的工艺水准,以及当时的建筑设计水平。慈云阁的正门,在南面,在三块儿布满了正方形小格子的窗户下面,是四扇紧紧关闭着的长方形木门。可惜慈云阁内部并没有对外开放过,我们无法看到楼阁内部的构造。看到一些资料中描述,阁内有一口井,据说正是民间故事中独角龙的遁逃之处。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走近慈云阁,看清了它历经岁月变迁,历经风霜雨雪的朱红颜色,见识了它散发着幽幽古韵的重檐歇山灰瓦,我的内心莫名涌起了一种感叹时光飞逝的悲伤情绪。
   不同的建筑样式和不同的风土人情,共同构建着一条街道,一个乡村,一座城市,乃至一个名族,一个国家的地域风情。是城市和乡村的文化气韵,涵养着生生不息的人群,也是人们的教育素养和精神追求,影响着城市和乡村的建设与发展。我想,无论时代的大潮如何波浪滔滔,无论发展的脚步如何步履匆匆,我们都不应该忘记,自己是从何处而来,又要到何处而去。这就是“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的意义之所在吧。
   慈云阁,或许也要很多人在这阁前有过许愿,有过祈祷,也就有了故事,就像我在这条街上曾经留下了故事片段一样。
   老街,留下它吧。我不知为何涌起这个念头。
  
   四
   从老街走出来以后,我很快又转到了附近一条摆满了路边摊儿的街道。这条街上,人来人往,车来车去,好不热闹。在如此热闹的街道边,我看到有几位老者正围坐在一张台子旁边,神情入迷地下着象棋,这也算是闹中取静吧。已临近中午时分了,这个街边,有人在为了生计摆地摊卖菜,那个街边,有人在全情投入地下象棋。这就是生活吧,有人忙于生计,努力打拼,有人随遇而安,率性而为。这就是生活缤纷姿态的一种呈现吧。
   迎着阳光,阔步前行,在这满是人间烟火气的大街上,在这熙熙攘攘的人流中,我的心情又豁然开朗了起来。生活是多么美好啊,一定要相信,生活会变得越来越好,一切都会变得越来越好!
   就像我相信这条街也会变得很美,此时正是它喘息准备重新站起的时候。
  

共 321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一条老街,留着作者曾经记忆的断片,不怎么完整,但有着温度,于是必须走一走,抚摸一下曾经的光景。老街,在改造之中,唯有那棵窜出遮挡物的树木,还想着怎样扑入人们的视线,一切都在沉默中。那些旧色的招牌,只能诉说着曾经的繁华。当然也有这种曾经和同学吃过的早餐,早餐还温暖着作者的情感,所以一点变化都让作者上心。如今,热闹还在,当年的作者和同伴已经做了人家妻子,孩子的母亲,作者只想用现在的镜头去寻找当年的影子。所有的东西在失去之前,都是那么深情地怀念,这是作者的感觉,就是这样的情感,要在老街上走一走。那座慈云阁,更是古老,藏着一段不必用文字记下的传说,代表着人们最朴素最美好的愿景。就像那条老街,有着作者的故事,这座慈云阁,也会记着一些人许愿的身影吧?繁忙还在,热闹依然,忙碌在,休闲也有。变化与不变,都是那么相对。记下曾经的故事,曾经的温暖,也许是对老街的最好纪念。这篇散文,以颇具情怀的笔墨,写自己走一段老街所想所见,写出自己的故事,写出了对老街的怀念,所抒发的情感是朴素的,感悟是精彩的,没有什么豪言壮语,但同样可以触及我们的内心和情感。文笔舒缓有致,和所表现的时光深度故事有着很好的匹配。语言精粹,很准确地表达出作者的内心情绪变化。新和旧,有和没有,过去和现在,所有的对比,都是相对的一瞬,一切都是那么和谐,这是对世界最深刻的认知,对读者也有着温暖的启迪。力荐佳作,赏读暖心。【东篱编辑:怀才抱器】【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303250003】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3-03-24 05:49:32
  一条街,藏着自已的故事,那就更亲切了,于是在街面临着变迁时,就值得去缅怀。作者写老街故事,写老街人物,写老街风惰,很精彩。感谢小米老师投稿东篱,希望精彩不断。遥握,谨祝春好笔健!
怀才抱器
2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3-03-24 09:22:29
  行走,不是一个迈动步子的简单过程,而是一个拾旧迎新的过程,一个人,总是在时光的这头和那头,时光拉扯着,难受也欢愉,因为我们对时光有感觉,有钟情。小米老师的文章很深刻,给我们太多的暖意和启迪。
怀才抱器
回复2 楼        文友:小米一粒        2023-03-25 06:53:48
  谢谢老师辛苦编辑和留评,祝福老师一切安好!
3 楼        文友:枫桦        2023-03-24 13:10:00
  脚步悠闲,目光随意,这种游览的姿态是令人赞美的。文字很细腻,观察也仔细,于街上的所见写自己的看法。这是一种阅读的能力,在说话,文字精炼,意境悠远!拜读老师的好文!
回复3 楼        文友:小米一粒        2023-03-25 06:54:30
  谢谢老师留评,请多多指教。
4 楼        文友:韩格拉图        2023-03-24 19:17:48
  写老街的文章很多,老师这篇老街有自己的特色,截取景点典型,感悟自然得体,在老街走一走,品味时光流逝的滋味。好文拜读学习,祝好!
带着影子散步。
回复4 楼        文友:小米一粒        2023-03-25 06:55:55
  感谢老师留评,请多指教。
5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3-03-25 18:48:55
  祝贺小米一粒老师的《走进老街》摘精。期待你更多的佳作。
怀才抱器
回复5 楼        文友:小米一粒        2023-03-27 08:13:18
  感谢老师关注,请多指教。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