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舟】竹梅老师(散文)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这句话,是竹梅老师的口头禅。上课时,老师时不时停下来,叫我们把重要的东西写在本子上。而老师的这句话,我也经常对我的学生讲,让他们把所学的知识点写下来,方便记忆,方便理解。
从三年级到六年级,我们的数学是竹梅老师教。
竹梅老师姓王,那时我们叫她王老师。而现在,我更想称她为竹梅老师,竹子和梅花,都有清高脱俗之品格,和老师的个性、人品也有相通之处。
竹梅老师长的特别瘦小:脸型瘦,身子单薄,胳膊腿也细,手脚也瘦小,就连眼睛鼻子嘴巴耳朵也是细小的。皮肤稍黑,使得整个人看起来更是瘦削。走路时,也慢悠悠的,有点无精打采,或者说是弱不禁风的样子。那时,我总觉得老师身体太弱,似乎有什么病,但是又好像说不出来有什么病,也许只是天生瘦弱罢了。
从三年级开始,直到小学毕业,她教了我们整整四年。印象中,上课时,老师总是双肘撑在讲台上,左手支撑着下巴,头稍稍偏着。似乎不这样子,她就站不稳当。时间久了,我们也就习以为常了。只是老师的两条一尺多长的、细细的、乌黑的两根辫子,在老师撑着胳膊肘变换重心时,就正好也搭在讲台上,过一会儿,就垂直下去了。
竹梅老师讲课,声音比较细小,低沉,语速平缓,表情也没有多大变化,倒是很适合数学课的特点。写板书也不多,即使要写,字迹也是又小又轻,似乎要节省一点力气。必要的时候,右手晃动一下,指一下黑板的某个地方,算是示意,或者强调重点。好在那个年代没有电视手机等电子产品,学生们的视力都超好,倒也不是什么大问题。可奇怪的是,在她上课的时候,教室里竟然总是静悄悄的,没有人敢随便说话,也没有人敢随便捣蛋。不知道是因为她上课声音小,要是有人随便讲话就听不见,还是因为王老师个性严肃,学生怕老师批评。即使在课后,她也不苟言笑,没有多余的话。
为什么竹梅老师上课教室那么安静呢?为什么学生在上数学课时没有学生敢随意捣蛋呢?记忆中,真不记得老师大声批评学生,也没有点名批评过谁。现在想起来了,全都是因为竹梅老师那双眼睛。眼睛虽小,却充满了光亮,充满了杀伤力。如果有学生敢轻举妄动,她会停下来,一眼盯着他看,不说话,那种表情有一种威严,有一种震慑力。就只是盯着看,一直看到他规规矩矩时,才接着往下讲……
每当老师上课时突然停下来时,我心里就有一点怕。也许正是因为这种害怕,上数学课总是认真听课,数学作业也是一丝不苟地完成。
最近看刘震云的小说《一句顶一万句》,主人公杨百顺到蒋家庄“鸿源泰”染坊干活,大家都害怕老板老蒋,杨百顺更怕。杨百顺负责给染坊的水池挑水。老蒋急起来的时候,既不打人,也不骂人,而是盯着那个颜色深的水池子看,然后把杨百顺叫过来,又盯着杨百顺看。看后也不说话,低下头自个儿想。“一个人在你眼前想你,比挨打受骂还叫人心里发毛。”杨百顺慌忙挑起水桶,再到井上摇水。
看到这段文字,很是佩服作者观察人的言行仔细,描写人物的功力,佩服作者对人性心态的洞察力。“盯着看,低头想。”我自然而然想起了竹梅老师,想起那双细小又足光的眼睛,想起那眼光中的威严,又在盯着看大家,似乎又在低头想着什么……
竹梅老师上课,非常严谨,上课前先评讲昨天的作业,接着讲新课,讲习题,之后让学生做题。除了数学知识,一句多余的话也不讲。正因为这样,我在小学时数学还好,考试时总能名列前茅。
文革结束后,学校教育的重心转移到文化课学习上了。大概是在小学四年级时,学校组织四到六年级进行了一次数学竞赛。那一次考试之后,每个班的前三名是有奖励的,这还不算,学校特意组织了一次游行。竞赛成绩前三名的同学,每人戴一朵小红花,站在队伍第一排,在村子的每条巷子转了一圈。村民在家门口看着,议论着,当然羡慕戴着小红花的优秀者。那一次,我考了第三名,正好属于获奖者。自然觉得很自豪,非常开心。
文革结束后,期末考试时,乡上组织了几次统考,我们班的数学成绩考的也相当不错。
竹梅老师的女儿和我同班,可是她长的却不像王老师,圆脸大眼,皮肤白白的,体型却是圆润丰满型,也许是像爸爸吧。
当时在学校工作的女老师有好几位,其他女老师的爱人都是有工作的,有在政府工作的,或者做医生、做老师什么的,而竹梅老师的丈夫却是我们村的农民,实实在在地种地,和村里的绝大多数人一样。当时,我感到有点奇怪,因为在那个年代,在外工作的人,绝对是男多女少。一般情况,如果女的有工作,都会找一个男方也有工作的。但是,竹梅老师和她的丈夫却一直踏踏实实地过日子,生儿育女。
考上初中刚进学校时,初中老师想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摸个底,组织了一次全组的数学考试。那次考试,平均分大概是不到60分,而我考了80多分,比其他同学高出了不少。当时我很高兴,初中数学老师也重点关注我。后来听老师的女儿说,这次数学考试的题目是她妈妈出的,题目比较难。听到这话,我恍然大悟,我这次考的好,原来是竹梅老师出题目的,难怪那些题目做起来顺手呢。
无论如何,竹梅老师讲的数学课还是蛮好的,她给了我们严肃严谨的学习态度和方法,也许这也是做人做事应有的原则和态度吧。
这是小学同学晓燕说的。时光匆匆,人生苦短,从前的事仿佛还在眼前,今日已经看过半百。珍惜眼前,珍惜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