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菊韵】南溪,欠我一场芦苇雪(随笔)
汤溪河,发源于大巴山南麓巫溪县三根树,河流由北向南,流经沙坨、江口、南溪、云安,在云阳县小河口注入长江。
南溪,属于汤溪河边的一个古镇,坐落于汤溪河的拐弯处。
南溪镇曾称为“檀溪”,因沿汤溪河两岸遍生幽兰,称为兰溪,后改写成南溪。
我于四十五年前,有幸与汤溪河零距离。
汤溪河水,清澈甘滋,养育了古今文明,也养育了盐路文化,船帮文化,道教文化,饮食文化,巴人文化。
云安的盐,通过水路运往故陵、新津、盘石码头,上岸再沿三条盐路向东南入湘鄂,最著名的川盐济楚,就是这三条盐路的杰作。现遗留下来的古盐道,分别为故陵赶场坝古盐道,耀灵古盐道,丁家楼子的茶马古盐道。
南溪盐渠保存有完好的高祖庙,说明南溪与云安盐息息相关,过去没有公路,云安熬盐所需要的煤是水运,沙沱鱼泉的煤,通过汤溪河的船运送达云安,南溪是必经之路。
南溪人,在船运业,也分得一杯羹,也加入到了云安庞大的盐业服务之中,才有了南溪从古至今的繁荣。也演绎了众多的船歌号子,拉纤号子,通俗而不失诙谐。
南溪,不仅有高祖庙,还众多的寺庙,如祖师观、八角庙、安宁观、马王庙等
南溪书院也是很有名气的,述仙桥也是很著名的景点。
汤溪河边上的名特小吃,鱼泉霉豆渣,云安董氏包面,云安羊杂。董氏包面与南溪也有渊源,董氏包面的继承人和开发人,是南溪氮肥厂的职工,曾在厂食堂工作二十余年,老董也是我的同事。
七七年氮肥厂速建,很多场面让我至今难忘。我们的沈安康书记年近六旬,与工人们一起劳动,抬石头,打夯,样样都不落下。建设场景中,打夯号子,抬工号子,处处可闻,其韵律堪比诗歌旋律。
南溪上世纪八十年以前还没有桥,坐渡船过河进镇,在渡船上,可以清晰地看见水中的鱼儿游动。
每到下雨天,没人坐船过河时,渡船横在岸边,真有“野渡无人舟自横”的诗境,其画面让永生难忘。
南溪大桥通车后,我们上街也不用坐渡船了,摆脱了等船的不便,能自由地来往于南溪与柏子坝,不再受过河的束缚。
时而有姑娘在桥上看风景,便出现了一首诗意的画面“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桥下看你”。于是,姑娘,你也成了别人看你的风景。
汤溪河水,自然丰沛,比现在的农夫山泉更甘甜。南溪河坝遍地都是宝贝,沙石成了淘金人的梦。那些有花纹的雨花石,被识宝人收藏,价值不菲。那时我,真还没有这个收藏三峡石的眼光。所以,错过了很多顺手拾得的财富。
南溪河坝,也是我们闲时散步的好地方。
无论你有多少烦恼与不开心,只要你散步在汤溪河畔,看白鹭觅食的身影,看钓翁垂钓夕阳,看童娃戏水的乐趣,享受清新的河风,听溪流的潺潺流水声,惬意无比。
柏子坝对面,有几百亩的一大片河滩,是农业学大寨的围堤造田的遗留下来的。大片河滩,因水位不够高,夏天涨洪水容易淹没。所以,造田是失败的。
于是,这片近千亩的河滩,被一个植物入侵而占领。谁呢?是芦苇。
芦苇的疯狂生长,仅仅几年功夫,这一大片河滩,就变成了如洪湖那样的芦苇荡。
每到傍晚,我就喜欢到对岸的芦苇荡的堤上散步。有时,静坐于河堤,背一首唐诗,或背几首汤头歌诀或药性歌诀。或写几句心里的话,断句成诗。
南溪的夜是宁静的,静得只能听到对岸氮肥厂的机器轰鸣声,小溪的流水声。
当明月升起时,倒映在清澈的溪水中的圆月,如一只晶莹剔透的银色玉盘,能感受到“清溪月近人”的诗境。
我喜欢来芦苇荡,因为它能让我放松心情,似乎是我灵魂归宿的驿站。
清澈的溪水,也是姑娘们的最爱,她们喜欢在溪边洗衣。每当此时,见到此情此景,不觉诗性涌动,喷发而出。如我有一首诗中这样写道:“彩霞闪光的碎片哟,是姑娘的衣裙在溪水中飘着、荡着……”
记得我的那篇小散文《小夜曲》,就是人傍晚漫步在芦苇荡的堤上写成的,还有那首《小溪在歌唱》,被一个文青拜读,爱不释手。
有时,我独坐堤岸一隅,宁心思远,透析人生。解,求解的难题,思,久思的梦想。
我把自己的梦分成两半,一半给希望,一半给未来。希望与勤奋相伴,未来与成功同驻。
如今,几次路过南溪,物是有非,美景早已不见。柏子坝,芦苇荡,成了湖泊。八角庙,南溪粮站也成南溪书院。
光阴似箭,年华如水。箭从身边飞过,水从指尖滑落。
曾经的氮肥厂,喧嚣的机器声,热闹的柏子坝,也成了过眼烟云,我们的那段美好青春,却成了一个符号、一段记忆。
我们的青春与汗水,却洒在了那片土地。因为那片土地,燃烧了我们的青春,所以,我们把南溪这个美丽的地方,也深深地铭刻于心,无法忘记。
南溪啊,我为你付出了青春,你该怎么还我。曾经的约定,汤溪河畔,你似乎欠我一场芦苇雪,诗意般的苇花雪,青春一样的苇花雪。我把写给你的一首诗,从香港《大文豪》2011年8月第4期杂志上找出来,作为本文的结束语。其诗曰:
《苇影》
与白天那些靓影,拉开了长长的距离
红尘喧嚣,渐渐地趋于平静
不再疯狂
闹腾过后
一些曾经被冷落的苇姿,收拢
淡泊,不再纵放
失意,并不可怕
可怕的是
得志时的恣意和猖狂
我慢慢地走近你,感觉你有些柔弱无骨
不敢入怀于你
没有力量的肩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