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流年·河山】游必于是(征文·散文)

编辑推荐 【流年·河山】游必于是(征文·散文)


作者:梅子青 秀才,2255.5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9066发表时间:2023-03-30 08:06:12

“游必于是”出自唐代阎伯理的《黄鹤楼记》。
   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同为江南名楼,文以楼显,楼因文传。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王勃的《滕王阁序》选入中学课文,家喻户晓;崔颢的《黄鹤楼》誉满天下,曾令诗仙李白大伤脑筋,不得已写了几句打油诗:“一拳捶碎黄鹤楼,一脚踢翻鹦鹉洲,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当然这是传说,李白才情横溢,他不会轻易认输。他关于黄鹤楼的诗不在少数,我最喜欢他的《望黄鹤楼》,开头四句:“东望黄鹤山,雄雄半空出。四面生白云,中峰倚红日。”写出气势,一读便知是属于“诗仙”李白的风格。其实黄鹤楼建于蛇山之上,海拔并不高,浪漫诗人的夸张,可以“飞流直下三千尺”,自然也可以“雄雄半空出”。
   不只是李白,历史上许多文化名人都曾流连于此,他们触景生情,有感而发。据统计历代文人骚客在黄鹤楼留下了上千首诗词,文赋也不在少数。由于写作者不乏当时的诗词大咖,除崔颢、李白外,还有唐代王维、孟浩然、贾岛、刘禹锡、宋之问、白居易,宋代的苏轼、陆游、范成大、岳飞……所以诗名胜于文名。
   南朝宋大明六年(462年),文学家鲍照首作《登黄鹄矶》于黄鹤楼,泰始五年(469年),祖冲之撰志怪小说《述异记》,讲述江陵人荀叔伟在黄鹤楼遇见仙人驾鹤并与之交谈的故事,是黄鹤楼称谓的最早记载。黄鹤楼得名,两种说法。一因山,“鹄”与“鹤”同类,黄鹄山建楼,是为黄鹤楼。一因仙,阎伯理在《黄鹤楼记》中,采用因仙说。
   对黄鹤楼的过往我并不熟悉,除熟读崔颢、李白的诗外,对其他文章辞赋知之甚少。
   2023年3月25日,“游必于是一一樊利杰书黄鹤楼记特展”在黄鹤楼美术馆(白云阁)开幕,我才知道黄鹤楼名声显赫,除了借助诗词声名大振外,还有像《黄鹤楼记》那样的文赋也起到了积极作用。我赶忙找来《黄鹤楼记》,细读之下,更觉自己才疏学浅。
   《黄鹤楼记》全文二百七十余字,与《岳阳楼记》《滕王阁序》相比,毫不逊色。
   “州城西南隅,有黄鹤楼者。《图经》云:‘费祎登仙,尝驾黄鹤返憩于此,遂以名楼。’事列《神仙》之传,迹存《述异》之志。观其耸构巍峨,高标巃嵸,上倚河汉,下临江流;重檐翼馆,四闼霞敞;坐窥井邑,俯拍云烟:亦荆吴形胜之最也。何必濑乡九柱、东阳八咏,乃可赏观时物、会集灵仙者哉。
   刺使兼侍御史、淮西租庸使、荆岳沔等州都团练使,河南穆公名宁,下车而乱绳皆理,发号而庶政其凝。或逶迤退公,或登车送远,游必于是,宴必于是。极长川之浩浩,见众山之累累。王室载怀,思仲宣之能赋;仙踪可揖,嘉叔伟之芳尘。乃喟然曰:“黄鹤来时,歌城郭之并是;浮云一去,惜人世之俱非。”有命抽毫,纪兹贞石。
   时皇唐永泰元年,岁次大荒落,月孟夏,日庚寅也。”
   《黄鹤楼记》引经据典,情景交融,议论感慨落到实处且有高度。起笔点明黄鹤楼位置,接着提及“费袆登仙”黄鹤楼得名。基实文中还藏着另一处“仙踪”。“仙踪可揖,嘉叔伟之芳尘”中的“叔伟”是另一位仙人,出自于另一个版本,也就是祖冲之《述异志》里的最早记载。还有一个辛氏楼的故事。酒店老板姓辛,生意萧条,遇仙送画鹤飞云动,高朋满座,赚得盆满钵满后出资建楼,称辛氏楼,后改为黄鹤楼。据说,荀叔伟遇到的是费袆,辛老板遇到的也是费袆,所以后人总结:“荀叔伟事已名黄鹤楼,则辛氏楼即黄鹤楼。”我猜测,“名”应该是指名显于当时。
   追溯黄鹤楼的来历,一定要提及孙权筑城。公元223年,东吴孙权建夏口城,于城西南角黄鹄矶建瞭望戍守台,是出于军事防御的需要。将哨所演变为亭台楼阁,除了事因时易,浪漫文人的遣兴抒怀,赋予了她更顽强生命力,使她传颂了1800年而长盛不衰。
   现如今黄鹤楼二楼大厅,隶书中堂《黄鹤楼记》两侧,有两幅壁画,一幅是“孙权筑城”,一幅是“周瑜设宴”。当年吕蒙杀关羽,刘备为弟报仇剑拔驽张,孙权筑城,并建军事瞭望台,下决心以武治昌。于是黄鹤楼与武昌城风雨同舟;《周瑜设宴》摆的是鸿门宴,刘备受邀前往,所幸诸葛亮老谋深算,赵云保驾得力,刘备得以脱身。民间有元杂剧、京剧《刘玄德醉走黄鹤楼》,流布甚广,但这个故事不一定是事实,附会的意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黄鹤楼记》中提到费祎,再一次证明三国时建楼的可靠性。费祎是蜀汉刘备的谋臣,诸葛亮去世后,由辅佐刘禅。诸葛亮的《出师表》中有他和董允。“祎”字经常被读错,我的一位书友,本名“祎萍”,因为总是被叫错,而改成“玮萍”。有一次单位邀请360创始人周鸿祎讲座,主持人把他的名字念错了。周鸿祎演讲前解释:“我穿红衣服,名字叫鸿祎。”他别号红衣大叔,可能与提醒别人正确发音有关,毕竟被人叫错名字是件不愉快的事。国家《通用规范汉字表》收录汉字8105个,常用一级汉字也有3500个。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读错正常,记住“处处留心皆学问”,不断学习才好。
   黄鹤楼屡废屡兴,唐宋元明清各个时代的黄鹤楼,各具特色。清以前没有确切记载,具体样式已不可考。清代黄鹤楼,是“高三层,攒尖顶”的塔式楼阁,以其高大体量、奇特造型和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成为武昌城地标。同治年间兴建的黄鹤楼光绪十年(1884年)毁于大火,黄鹤楼曾经缺位一百年,但作为荆楚文化基因,她从来都在场。
   清代黄鹤楼被焚,木头楼阁早已化成灰烬,仅存一葫芦型攒尖铜顶,高三点四米,重两吨,塔尖高耸,起避雷作用。如今安放在千禧钟广场一侧,供游人欣赏和凭吊。
   黄鹤楼缺位一百年,但在她的原址建过一栋楼,只不过她不叫黄鹤楼,而被称为“奥略楼”。
   清光绪十六年(公元1889年)张之洞任湖广总督,在湖北当政18年。作为洋务派首领之一,他在武汉开办了汉阳铁厂、湖北枪炮厂、设立了织布、纺纱、缫丝、制麻四局,筹备修建芦汉铁路(即京广铁路芦沟桥至汉口段),编练湖北新军,兴办各类学校,派遣留学生等,功勋卓著。光绪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他提任军机大臣,湖北的门生故吏拍马屁,在原黄鹤楼故址附近,聚资为他建造风度楼。
   张之洞得到消息,致电阻止,又说:“出于本官去后之思慕”,“点缀名胜、眺望江山,大是佳事”。马屁精们深知其意,加紧建成了风度楼。后来,张之洞根据《晋书·刘弘传》中“恢宏奥略,镇绥南海”,亲书匾额“奥略楼”悬于高阁。
   所以,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武昌引桥占用黄鹤楼故址,拆去的是“奥略楼”,而不是“黄鹤楼”。1984年按“同治楼”重建的黄鹤楼,就是我们现在所见的黄鹤楼。
   我曾三度探秘黄鹤楼。站在黄鹤楼顶层,极目远眺,汉水入长江清晰可见,我幻想过仙鹤仙人,幻想过鹦鹉洲。如今读《黄鹤楼记》,品味“坐窥井邑,俯拍云烟”“极长川之浩浩,见众山之累累”,更觉游必于是,勿庸置疑。
   “游必于是一一樊利杰书黄鹤楼记特展”在黄鹤楼美术馆(白云阁)展出。白云阁由黄鹤楼后楼改建,是黄鹤楼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唐宝历二年(826年),地方长官牛僧孺对鄂州城进行大规模改造,黄鹤楼与城垣分离,其后楼被拆另建,称白云阁。白云阁大楼牌匾由中国农工民主党原主席周谷城题写,樊利杰先生是农工党党员,农工党湖北书画院院长,省政协委员。
   樊利杰先生五十幅作品,书写同一个文本,这是一项创新,也是一项创举。展出的作品既有擘窠大字,也有盈尺小品;有整篇书写,也有摘句书写。樊利杰先生摘句书写,突出精华,易识易记。他说,“荆吴胜形”“上倚河汉,下临江流”“重檐翼馆,四闼霞敞”“游必于是,宴必于是”朗朗上口,是最好的广告词,都可以成为武昌、武汉走向世界的独特名片。
   “黄鹤来时,歌城郭之并是;浮云一去,惜人世之俱非。”以黄鹤楼的沧桑变化,感慨世间繁华稍纵即逝。而今此楼非彼楼。改革开放后,新建的黄鹤楼雄姿伟岸,见证过武汉腾飞,见证着中国崛起。
   登上蛇山,走进高阁,在樊利杰先生的作品中徜徉,能够领略到传统文化经过创造,实现了质的飞跃。具有1800年历史的武昌城、黄鹤楼正以全新的方式、多渠道深入人心。许多人一定也会像我一样,经由樊利杰先生的指引“认识她,了解她,喜欢她”。
   游必于是,无可置疑!

共 3274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作者以唐代阎伯理的《黄鹤楼记》中“游必于是”为文题,高度赞扬了黄鹤楼历史之丰厚,景观之优美。作者引经据典,旁征博引,将黄鹤楼名字来历,悠久历史,历史变迁、神话传说以及与之有关的名人轶事一一披露与读者,更借助近期举办的“游必于是一一樊利杰书黄鹤楼记特展”来展现黄鹤楼文化对于武昌、武汉走向世界的价值与意义。作者不仅对历代文人墨客颂扬黄鹤楼的作品如数家珍,对樊利杰先生诸多作品的特色也了解颇深。樊利杰先生诸多作品书写同一个文本,摘句书写,突出精华,引领游客对黄鹤楼去更深入地“认识她,了解她,喜欢她”。全文内容繁杂,但多而不乱,文章脉络清晰,作者紧紧扣住文题“游必于是”去行文。唐代阎伯理的《黄鹤楼记》中竭尽美辞赞美黄鹤楼之大观,提到河南穆公名宁“游必于是”;历代名人的墨宝盛赞黄鹤楼胜景,令人向往而“游必于是”;黄鹤楼屡废屡兴长盛不衰的生命力,吸引人“游必于是”;樊利杰书黄鹤楼记特展,书写“游必于是”,更是为“游必于是”做出广告宣传。作者纵横捭阖,说古道今,字里行间洋溢着对民族古老文化的尊崇与弘扬,强烈表达了华夏子孙的民族自豪感与文化自信心。值得品读的佳作,推荐赏阅!【编辑:风逝】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风逝        2023-03-30 08:07:19
  黄鹤楼,中国古代四大名楼”之一,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地处蛇山之巅,濒临万里长江,为武汉市地标建筑。此楼因唐代诗人崔颢登楼所题《黄鹤楼》一诗而名扬天下。自古有“ 天下绝景”之美誉,其与湖南岳阳楼、江西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位列“武汉十大景”之首、“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楼”之一,世称“天下江山第一楼”。介绍如此名胜,作者抓住关键词——唐代阎伯理的《黄鹤楼记》中“游必于是”一句为线索,时时处处凸显此主题,但是又不时穿插趣闻轶事,来冲淡历史史料的枯燥性,增加其趣味性,让读者享受文化大餐的同时,不时会心一笑。如关于费祎名字“祎”字读音的谐闻,就让人忍俊不禁。
   文章虽然短小,但是作者做足了功夫去查阅资料,翻陈出新,用自己独有的风格思路带领读者游览名胜,欣赏民族文化的精华。感谢作者的分享!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2 楼        文友:梅子青        2023-03-30 14:35:56
  写这篇文章很费劲,还真是查了不少资料。之前去过两次黄鹤楼,都没有太多印象,看了樊老师50幅同一文本的书法作品,非常震撼。细读《黄鹤楼记》,又一次登高望远,浮想联翩。辛苦风了,我大段大段掉书袋,是因为发不出感慨,而又要凑出一定的篇幅。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3 楼        文友:一海明月        2023-03-30 21:33:16
  游必于是,宴必于是。极长川之浩浩,见众山之累累。意思是说,他游览一定来这里,设宴也一定来这里。这里,指的是黄鹤楼。他说,从黄鹤楼上可以极目遥望浩浩的长江,可以看见众多的高山。这个他,指的是唐朝大臣穆宁。这个穆宁不简单,参加过平定安禄山叛乱,抵御过史思明进攻。也就是说,他是平定安史之乱的功臣。唐代宗继位后,当过鄂州刺史,也就是今天的湖北省省长。所以他有条件:游必于是,宴必于是。看来,黄鹤楼在盛唐时期已经非常有名。这是事实。本篇散文对唐代阎伯理的《黄鹤楼记》以及具有1800年历史的武昌城、黄鹤楼进行了全方位的解读,读之受益匪浅。就我个人来说,非常喜欢读这样的历史文化散文。祝贺老同学,文字越来越老练。大赞。
回复3 楼        文友:梅子青        2023-03-31 13:50:20
  受老同学影响,我也越来越喜欢历史了。传统文化推陈出新很有必要,这有利挖掘文化资源发扬光大。樊利杰先生的特展,是一次很好的尝试,这种尝试在我看来是有意义的。
4 楼        文友:石语        2023-03-31 13:30:53
  武汉,去广州的时候路过。那是九月,武汉真真像个火炉。所以对那个城市并无热望。三月的樱花倒是不错,对我亦没有太大吸引力。黄鹤楼,四大名楼之一,奈何登过鹳雀楼之后对喽便有了免疫力。但我无论如何抵挡不了名楼的文化号召力。“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醉人!所以,游必于是,当然的。还有“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滕王阁,还有“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的岳阳楼。
回复4 楼        文友:梅子青        2023-03-31 13:45:00
  游必于是,宴必于是,一定不会失望。江南三楼,离得不远,可以一次看个够。
5 楼        文友:闲云落雪        2023-04-02 21:03:25
  原来黄鹤楼还有这么多遭际浮沉,张之洞的门生故吏们为了巴结他还在此建过奥略楼,原来黄鹤楼三国时期就有了……在姐姐的文字里,我第一次知道了黄鹤楼的那么多新知识,实实的开卷有益。学习强国上经常会出到关于三大楼的题,我总是把它们所在的地方搞错,今天我记住了,黄鹤楼在武汉,而滕王阁在南昌。
   姐姐这篇文引经据典,做了多方考证,可见是下了真功夫的。向姐姐学习。
闲云落雪
回复5 楼        文友:梅子青        2023-04-10 09:07:37
  我这是第三次登黄鹤楼,之前与家人看个大概,到此一游。这次因为樊老师精心安排,有人导游讲解,才又有了新的收获。下次去黄鹤楼,我也许能当个不很称职的导游。
6 楼        文友:江凤鸣        2023-04-15 22:36:33
  因为工作的关系,我数次到武汉,四次登临黄鹤楼。记得黄鹤楼在八十年代初,还是一座废楼,现在的黄鹤楼应该是八十年代后期重新建的。中国有四大名楼,长江三楼滕王阁、黄鹤楼、岳阳楼,黄河一楼鹳雀楼。这四座楼我都去过,起初都是用于军事目的的瞭望塔,后来才有了后来人编造的一大堆的故事与传说。黄鹤楼也是如此,原本是东汉末割据江东的孙权修建的军事瞭望塔,到后来才有了“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的传说。作者这篇游记写的黄鹤楼的一系列的典故传说,也大多有这样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这也证明了历史是层磊叠起的论断的正确。历史事件,越是到了后来越有了细节。这些美丽的传说,吸引了历代文人墨客登临,诗意浪漫的文人们,又用手中的笔墨,给这座楼增添了新的神秘色彩。黄鹤楼在漫长的历史年代屡兴屡废,由一座军事设施,演变成如今的网红打卡地,浓缩了天下兴亡的岁月简册,供后人登临评说。写黄鹤楼的篇章汗牛充栋,作者这一篇表达了现代人的意识与观感。
江凤鸣
回复6 楼        文友:梅子青        2023-04-24 11:44:34
  历史的嬗变,很多真像被淹没,在文人口中传递,有很多失真之处。姑妄听之。
7 楼        文友:素心若雪        2023-04-25 23:13:20
  天下绝景黄鹤楼,“天下江山第一楼”的美誉。姐姐从诗歌内部进入批评分析,注重文本细读,对于历史上黄鹤楼的兴废陵替与变化无常,文章书写形成了一个强势补偿,以此更了解历史胜迹跨越时空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真是一篇好文章,真所谓,楼未起时先有鹤,笔从搁后更无文。很精彩,没有迂腐的学究气,字里行间细读涌动着作者的情感。问候梅子姐姐春祺顺遂!
视与荷般静,原同梅样清。
共 7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