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晓荷·奖】毛乌素沙漠里的英雄(散文)
一
孙国友像一只蚂蚁一样,在茫茫的沙漠里爬行。他背了一打二十四空矿泉水瓶灌装的生活用水,用两条强壮的腿在沙粒上快速移动着。沙漠很大,一眼望不到边。他看了一眼眼前那堆沙丘,用一种坚毅的目光盯视着远方,仿佛要把整个沙漠都看穿。他走了好一会,搂了搂怀里的苗刺槐、梭梭树苗,腾出左手抹了一把额头上的汗水,停了下下来。他站在沙堆上背对着太阳,用抹汗的左手顺便取下腰间的水壶,猛灌了一口,继续前行。
西北的阳光很毒辣,照得背上的工兵铲闪着耀眼的白光。那光点沿着东方的方向,一直奔去,像在告诉人们,胜利的喜讯。好在上午的阳光是从东边往西边照,也看不清这个满脸汗水的汉子居然是一个房地产商和工地的承包商。由于早年的工作环境,让这个汉子长得腰圆体阔,拥有一身发达的腱子肉。又走了一会,孙国友换了换手,甩了甩酸麻的胳膊,继续抱上。他得再走一段距离,他要在前方的一个低洼地带,将怀里的树苗种下去。
西北的气候很恶劣,干燥少雨,树苗很难存活,得人工喂水。为了解决这个难题,孙国友在每个有地下水的地方打了一口井。正是这些水井,养活了沙漠里的许多植被,让它们健康的活着。
孙国友是四川南充人,1980年来宁夏打工,做过出租车司机,当过桥梁包工头,也进军过房地产。二十年时间,孙国友创下了不菲的财富,成了当地有名的富人。他本可以舒舒服服地过着自己的后半生,可在2003那年,孙国友在宁夏银川市灵武市马家滩附近的荒漠中造公路时,意外发现当地有地下水。于是,孙国友和妻子武金明干了一件让亲戚们怎么都意想不到的事情:跑去沙漠种树。
二
到了目的地,孙国友放下怀里的树苗,将所有装备卸下,喘了口气,又喝了一口水。沙漠里的天气很炎热,人体必须保持充足的水分,不然很容易脱水中暑。几年时间没干过体力活,这一干,还真有点腰酸背痛。四十多岁的孙国友反手垂了一下自己的老腰,就开始拿起铁锹一铲一铲地往沙里铲去。表层的沙粒都很干燥,发出滚烫的声音,冒着热气。孙国友得把坑铲深一点,这样树苗的成活率就高很多。费了很大工夫,一个沙坑很快成型。他拿起旁边的树苗直直地放了进去,覆上一层阴凉点的沙,在上面浇了一瓶水,轻轻拉了拉树苗,又覆上最后一层沙,踩了踩,才开始种第二棵树。
每棵树苗,间距都是两米,孙国友就这样一棵一棵地种下去。水没了,树苗用完了,孙国友就一趟一趟地回去背。饿了他就在皮卡车上,拿一块西北的大饼就地充饥。一天下来,孙国友就种完了几百棵树苗。他站在沙粒上,看着自己种下的几百棵树苗,会心地笑开了。
种树容易,难的是如何让它们成活。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孙国友在自己的车上装了一个大铁桶,里边灌满了水。每隔三天,他就会开着车去种树的地方,提着一个水桶,一棵一棵地喂。为了在西北种好树,孙国友买了很多关于种树的书籍和翻阅了许多种树的资料。他从书本里学习到,给树苗浇水也要分时间段,不能在中午的时候浇,这样水份很快会蒸发掉。为了让树苗能喝上水,孙国友都是选择在傍晚的时候去浇。这样既能避难快速蒸发,也能让沙粒保持更久的湿润时间。为了种树,孙国友每天早出晚归,没日没夜地干,也不知道疲劳。他就像一个机器一样,默默地耕耘在这大西北。
随着树苗越种越多,孙国友一个人已经忙不过来了。于是,妻子武金明也加入了种树的行列,和丈夫一起干着这项伟大的工程。为了支持夫妻俩种树,老丈人和丈母娘也来了,每天给他们做饭送饭,一家人都投入到了这个人类的工程事业里。
有付出,就会有回报。树苗们在俩夫妻精心地照料下,终于长出了新叶子。那叶子嫩得就像刚出生的婴儿一样,娇贵可爱,一片片地吐着春天的气息。沙漠长年干旱,最渴望的是来一场雨,这比人工浇灌省事多了。每当下雨的时候,孙国友就会跪在沙粒上,向老天连拜几下,以示感恩上天的好生之德。
三
毛乌素沙漠有着四万多平方公里,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开始,国家就在这里大力兴建防风林带,引水拉沙,引洪淤地,展开了改造沙漠的巨大工程。到了二十一世纪,有效治理了六百多万亩沙地,让毛乌素沙漠变成了一片片绿洲。
然而要将整个沙漠都变成绿洲,任重而道远,还需要几十年,甚至是上百年的时间才能完成。在这片沙漠里,孙国友就是治沙功勋人物的主要其中之一。他看着西北的沙漠对祖国大地的不断蚕食,心中就有了想法。这么多年,孙国友创下了巨额的财富,他决定回报社会,做一番有意义的公益事业。他打算用他的一腔热血,把一生都奉献给沙漠。他要在沙漠里种出自己的绿洲,种出后代子孙的希望。
种树不仅需要大量的时间,还需要雄厚的资金支持,这两样孙国友都有。九十年代,孙国友就已经是当地有名的百万富翁。在那个还崇拜着万元富的年代,他已经脱颖而出,成了超级巨富。随着孙国友的勤奋和努力,他的财富越聚越多。直到2003年,他发现了地下有水源,而这也彻底改变了他的一生,走向败家。
二十年时间里,孙国友先后在毛乌素沙漠里治沙种树投入了上千万资金。他不仅将他的财富全部耗光,也将沙漠种上了万亩林场,让绿洲变得越来越美。随着他的干劲越来越旺,他在沙漠里种上了经济作物,开了养牛场。本以为日子会越来越好,财富会慢慢赚回来,可谁知他又把这些赚来的钱投资在了种树上。他就这样一直干着,把人类伟大的工程当成自己的事业,鞠躬尽瘁。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孙国友本是一个贫困的孩子,父亲早逝,很小就辍了学。可为了贴补家用,他四处打零工,维持着一家人的生活。而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胸中有大爱,心中有善,用自己毕生的财富,创下了举世瞩目的治沙工程。他用他的实际行动,为人类谋求幸福的光辉。
四
种树,总是困难重重,许多树苗会因为缺水而干旱致死。可孙国友从来没有失去希望。树枯死了,他就挖开再种,如此反复,硬生生的被他的这种执着,种下了万亩林场,种下了千秋万代。也由此,毛乌素沙漠开出了一片片绿洲,写下了一个农民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
二十年时间过去,孙国友也由原来的一个壮汉,变成了如今满脸皱纹,被太阳晒得黑黢黢的老年人;原来浓密的一头黑发,也变成了现在头发稀疏的秃顶老头,还爬上了许多白发;原来结实的肌肉,如今也松松垮垮,干干瘦瘦。看着眼前的这个老人,面容慈祥,心中有爱,他一生的丰功伟绩,让人肃然起敬。
可就是这样的一个种树英雄,却还是有人不愿意放过他。这不,网上传来孙国友跪地求水的视频,闹得沸沸扬扬,激起了全国网民的愤慨。事件发酵后,大家纷纷谴责相关部门,谴责矿上某企业断水的做法。
人在做,天在看。孙国友与天斗,与地斗,却斗不过资本,斗不过那些管理者。他们一个决定就毁了沙漠里的千亩林场,他们一个决定可能就要将孙老辛辛苦苦种植的治沙树木毁坏干净,他们一个决定,可能就要让沙漠直逼南下,让千里荒芜。
泱泱大国,朗朗乾坤,种树是造福人类,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可这样的一个事业,居然还有人敢在这风口上,顶风作案,阳奉阴违,违背中央的指示。
断水事件,网上各种消息都有。有说水质达标,只是盐分过高,不利于树木浇灌。可是动动脑筋想一想,水怎么了,为什么盐分过高,这天上下的雨,盐分含量多了吗?各种消息让人极思细恐,不知到底发生了什么,要让沙漠里的树活活渴死。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要让一个六十多岁的种树老人在地球上“惊天一跪”,让全国网民心生悲凉,满腔怒火。
五
早在2014年,这事就已经发生了。当时当地兴建了矿场,截断了水源。面对国资和地方的文件,孙国友也能体谅,尽量配合他们。于是九年时间里,他都是自己买水浇灌,硬撑了过来。这九年时间里,孙国友很苦恼,却也没有办法。国家的树需要喝水,沙漠的沙粒需要树来根治。可明明答应3月27日供水,这水却迟迟不来。面对着这万亩林场,面对着即将走入死亡的树木,年过半百的种树老人情绪崩溃,跪在了地球上。
这九年时间里,由于缺少水源,孙国友种的树苗存活率只有可怜的10%--20%之间。可是,即使如此艰难的困境,孙国友还是支撑了过来。他心里只有一个梦想,就是想把祖国的沙漠都变成绿洲,让那树木青绿地开在沙漠里,给后世子孙留下一处庇护的阴凉。他做着万世善举,做着拯救地球的事业,这样伟大的心胸,谁人不敬,谁人不尊?然而事实却如此让人不可捉摸,随着经济的开发,很多人却忘了这个老人,忘了他种树的目的,忘了祖国伟大复兴的梦想。可悲,可叹!
在毛乌素沙漠的茫茫林地里,这里曾经是一望无垠的沙漠。二十年的时间里,孙国友踏上了这块土地,用他的心血让这沙漠变成了如今的葱葱郁郁,长了许多林木。然而这些林木却还不知道自己的命运,即将因缺水而渴死……
大西北的版图上,孙国友无比沮丧地走在林地里,黯然伤神。他一边走一边摸着树,一棵一棵地摸过去。也不知摸了多久,他看着这些自己看着长大的树木,像看见自己的孩子一样,老泪纵横。走着走着,孙国友心底一酸,突然一转身跪了下去,重重地磕了三个响头,嘴里大喊:对不起,我的孩子们,我孙国友让你们失望了。说完,一个六十多岁的老头迈着蹒跚的步子,越走越远,消失在了林地里。
突然!一阵风吹来,树木哗哗地都摇起了头,向着一个方向,仿佛在回应那个英雄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