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丁香】【护花使者】木头人(散文)
“木头人”顾名思义,就是实在、没有坏心眼儿,人跟木头一样直来直去。
马家庄有个叫杨铁成的人,人送外号“木头人”。这外号倒不是村上谁给起的,而是她未过门的媳妇红娟叫上去的,因为这个名词新鲜,刚一传开,他们村上的人就传疯了,特别是妇女们,一传十,十传百地把这当笑话在这十里八乡叫开了。
那是村上的一次庙会,杨铁成不会来事儿,差点婚事瞎了,最后不仅落了个雅号“木头人”,还搭赔进去了三百元,才挽救了这桩婚姻。
那年春暖花开,到处洋溢着春的气息,柳絮脱完,柳枝吐出细长绿叶,孩子们折着柳条扭着咪咪,路边的小草探出嫩嫩的叶片,桃花露出粉分的笑脸,各种小花也竞争绽放,那大片的麦田,麦苗绿茵茵的,好像铺了一块块绿色的地毯,格外诱人。那一群群燕子在村中飞翔呢喃,在屋檐下忙碌筑巢,马家村三月初十五的庙会马上就要到了。
按农村风俗,这一年一次的大庙会,村上叫来大戏要唱三天四晚上,据说是给“三霄”唱戏。庄户人家这时都要请亲戚朋友前来跟会看戏,最主要的就是要叫上未过门的媳妇,美其名曰看戏,实际上也就是庄子过会,摊位多,给未来的媳妇买些东西或扯上一两身衣服,更重要的是让两个年轻人再熟悉熟悉,了解了解,借着庙会,相处一下,联络一下感情。
杨铁成按母亲的安排去他丈人家叫回来了媳妇马红娟,因为那年和媒人说好年底俩娃就要结婚,所以母亲给铁成媳妇红娟也买了不少东西,包括衣服还有嫁妆等等。
那天上午,父母故意把他俩放留在家里看门,其它人和亲戚都跟庙会去了,家里就剩下铁成和红娟,两人坐在一起,铁成是个实在人,倒没有多少话说,媳妇红娟话多的没完没了,并双眼直勾勾地望着铁成,含情脉脉,不停地暗送秋波,而铁成则红着脸一言不发,偶尔俩人说几句不粘干系的闲话,就这样坐了将近两个小时,最后家里来了客人,两人才出了门,向戏台走去。
晚上是第一场夜戏,人称神戏,各种彩灯挂满了台口。台上帝王将相、才子佳人,台下人山人海、热闹非凡。那抗台的(人挤人)、叫喊胡骂的,寻娃的,争地方、争座位的等等,还有不少戴红袖章、手拿长长的竹竿维持秩序的,也有乘热闹、不看戏胡溜达的,更有些小娃骑在树扠上看戏玩耍。戏台不远处也有不少做生意卖瓜籽、花生的,卖糖果、小吃的。
人们把戏台围了个里三层外三层,包括后台化妆的地方,也被人围满了。多少个情侣手牵手从戏台下转一圈出来,压着马路、聊着情话,又有些相好的男女约在一起,谈情说爱,打情骂俏,更有些在明亮的月光下坐在麦草垒夹道谝着闲传,数着星星,看着月亮,搂搂抱抱。也有些磕着瓜籽、吃着花生,更有些调皮的女孩吹着泡泡糖,手牵着情侣偶尔接吻,卿卿我我,好不甜蜜。
铁成和媳妇红娟踏着夜色,在公路上走着,红娟看着一对对情人那热情劲,也有些动心了,时不时用胳膊捅一下铁成,用手拉拉铁成的手,有时用双手抱住铁成的胳膊,但铁成始终无动于衷,没有主动牵红娟的手,更别说接吻了。
那晚,铁成父母有意无意地给他们准备了一张床,谁知没有等铁成媳妇红娟说什么,铁成不同意了。铁成嫂子偷偷对铁成说:“迟早就那么回事,年底你就要结婚了,今天晚上你俩住在一起,我己对你媳妇红娟说好了。”
谁知铁成脸一红说道:“没有结婚呢?那事干不成。”那晚半夜铁成出门找地方睡觉去了。
自那以后,铁成的未婚媳妇红娟虽然嘴上不说什么,但心里却不高兴,在铁成送她回家时,给铁成送了三个字:“木头人。”
不知这三个字恰恰被路过的三嫂听见了,那三嫂能牙利齿,能说会道,又跟风扬碌碡、加盐调醋地连说带笑,说红娟叫铁成“木头人。”
木头人就木头人,铁成也把这事没有放在心上,在铁成看来,没有结婚就不能乱来,哪怕拉手、接吻都是不规矩的、是非法的,结婚证领了、结婚仪式举行了就算正式结婚,是合法夫妻,不管干什么,那都是名正言顺,都是合情合理的事情,这好像打拳一样,就要按拳路上来。
红娟回到她家,常常愁眉不展,闷闷不乐,她怀疑铁成有病。父母也没有把这事放在心上。半个月过去了,红娟突然对父母提出要退婚,这可吓坏了两位老人,两家相隔四五里地,彼此都很了解,更何况订婚三四年了,说好年底就要结婚了,女儿原来高高兴兴去的,就跟了一次庙会,回来就要退婚,红娟父母百思不得其解。
是哪根弦断线了?这铁成红娟父母是十分了解的,他是十里八乡的一个好娃,更何况这媒是红娟她舅说的,红娟她舅是说给他姑的娃,这亲戚套亲戚,如果说这事瞎了,几家亲戚提货笼笼都得挂起来。
红娟她爸问女儿,问不出个啥结果,忙连夜晚去媒人家。
红娟她爸又一次从侧面打听了两个人,都说这铁成是个很腼腆、实实在在的好娃。
最后发展结果,经红娟她舅说和,铁成家又不得不拿出了三百元钱给红娟家,这事就免强地放下了,红娟虽然不同意,但她终就扭不过父母,这事也就这么妥协了,那时的三百元也不是个小数字,也等于财礼翻了近一翻。
年底婚礼如期举行,铁成、红娟走进了婚礼殿堂。其实话说回来,铁成就是个好娃,脑袋一根筋,一脚踢不出个屁来,办事直来直去,按村上个别人说法,有时不按常规出牌,说他是木头人,这绰号一点没有叫错。
这木头人有木头人的活法,可他偏偏被队长看上了,那年队长一句话,木头人成了生产队的保管员,掌管三个大仓库和一个小库房的钥匙,还有生产队的大印,那印是用厚枣木板,找专人刻制而成的,专门用来芒天给粮食堆和生产队麦包上盖的,这保管员的权力可大了,仅次于队长。
他掌管保管室的钥匙和大印后,这木头人更木头了。饲养员是木头人他二爸,在给牲口领饲料时,那一袋子多了五斤,木头人都要倒出来,他二爸说多少都给牲口吃了,多几斤就多几斤吧,但木头人没有答应。
最后他二爸骂他别把鸡毛当令箭,一个烂怂保管员有啥了不起,把这个差事给他,他都不干。没有办法,木头人把饲料向外倒了五斤,把口袋向保管室门外一放,然后把仓库门一锁走了。他二爸抬头望了望,长叹一口气说道:“真正是个木头人,一点没有说错。”
木头人真正出名,那还是改革开放后的那一年。那年,一伙小孩玩火,不小心把邻家的麦草垒弄着火了,这家还养了一头大牛,这麦草是给牛吃的草呀,木头人知道后,马上拿上杈和扫帚、拉上水扑火,由于主人家不在,等大火扑灭了主人才回来了。
主人后来提上礼品,专门感谢木头人,这事也感动了村上好多人,都夸木头人大度,不记前嫌。
原来在几天前,这位邻居和木头人因小事吵架了,邻居的儿子不问青红皂白打了木头人,为这木头人媳妇红娟不答应,事情告到大队部,大队部还没有处理。这次木头人又抢先灭火,那家不但提了礼品感谢,还拿了一百元钱作为那次打架的赔偿。木头人也很大度,礼品收了,一百元一分没要。
这件事一刹那间传遍村子,都夸木头人,也有人说:“木头人就是木头人,脑袋缺一根弦。”也有人说:“他差一相电,人家把他打了,他还救火。见钱不要,才是傻瓜。”木头人的媳妇最后也想通了,劝木头人一分钱也别要。
俗话说得好:“人做好事,好事等人。”不久,木头人被群众选为生产队队长。
木头人一生养育了三个男娃,都是考学出去的,老大一本毕业被留校教书,老二大学毕业后,考上了公务员,在县组织部任副部长,老三大专毕业又去当兵,考上军校,最后又进修,现在担任某部队团长。
木头人也上了年龄,两口在三儿子那里安度晚年。村上人都说:“木头人把德积下了,一辈子要了三个光葫芦,一个个都是才子,红娟跟上木头人也享大福了。”
红娟把嘴一憋,他就是一个“木头人”,当初差一点我都不跟他了。
但比活人故事多。
江河湖海深几许?
且看源头经年流。
点赞美文,点赞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