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绿野】想起海子(随笔)
作为一个文学爱好者,我喜欢海子的诗,每当读起海子的诗,我的心灵都感到震撼。
海子(1964年3月24日—1989年3月26日),男,汉族,原名查海生。海子出生于安徽省怀宁县高河镇查湾村,当代青年诗人。海子的抒情诗写得很美,充满了神启式的灵悟意味,笔下的事物放射着不同凡响的灵性之光。海子作为诗人是成功的,但是作为人,我认为海子的人生是失败的,他的人生态度是消极的,悲观的、狭隘的。海子,海子从小在农村长大,1979年15岁时考入北京大学法律系,1982年大学期间开始诗歌创作,1983年自北大毕业后分配至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哲学教研室工作,1989年3月26日在山海关附近卧轨自杀,年仅25岁。
海子1983年自北京大学毕业后分配至中国政法大学哲学教研室工作,1984年创作成名作《亚洲铜》和《阿尔的太阳》,第一次使用"海子"作为笔名。从1982年至1989年不到7年的时间里,海子创作了近200万字的作品,出版了《土地》、《海子、骆一禾作品集》、《海子的诗》和《海子诗全编》等等……一首《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广为流传: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
告诉他们我的幸福
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
我将告诉每一个人
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
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
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
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
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
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这首诗作,细细品味,也不是首阳光向上的诗作,充满着诗人孤独、无奈的情绪: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而诗人自己是孤独的、寂寞的、惆怅的: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他在自杀前的征兆,显得非常可怜,可怜到没人能弄懂他为什么要去卧轨:出发之前,他将宿舍的两个房间打扫的非常干净;他挑选卧轨的地方是一段上坡;留下了五封遗书,其中有一封写到:“我是中国政法大学哲学教研室教师,我叫查海生,我的死与任何人无关。”19岁就毕业的他包分配,进入了中国政法大学任教。在那个还不算富裕八十年代末,虽然比不上下海经商的腰缠万贯,但是也是中等的小康生活水平了。至少,衣食住行这些基本的需求根本不需要他操心。如果用贫穷来解释他的自杀,完全是无稽之谈。
作为一个北京大学法律系的高材生,他的前途无限光明,本应该为这个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但是却恰恰相反,海子的执拗,狭隘、自私和所谓的英雄主义让他走了一条人生的不归路,海子短暂的一生充满着悲剧色彩,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让这个农村长大,追求唯美主义的青年面对格格不入的现实,困惑得不能自拔,他的悲观主义人生态度,让他以悲剧的形式结束了自己的年轻生命,令人叹惋。
海子做为诗人他是成功的,他那充满灵悟的诗作必将永远流传与世间,直到永远……海子带着对诗歌精神的信念走入诗歌,走入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