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泊宁静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宁静·暖】江门有楼(散文)

精品 【宁静·暖】江门有楼(散文)


作者:小猪她爸 进士,10420.9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379发表时间:2023-04-04 18:00:44
摘要:为什么高高的碉楼矗立在稻田菜地之上,并不显得突兀,而是赏心悦目。因为这些碉楼,抬高了村庄的天际线,仰头看楼,天高云淡,浩渺无际,心就变大了,装得下无尽的乡愁。

【宁静·暖】江门有楼(散文)
   奔腾南下的西江与穿城而过的蓬江,在江南岸的烟墩山和北岸的蓬莱山下相遇,两江会合,两山对峙,虚掩成一道“江门”。
   墟邑之上,便筑起一座城:江门市。
   江门城里有楼,碉楼壮观,骑楼大美,岁月的画笔描摹出仄仄逼人的沧桑。那些层楼,那些老街,像是从百年前寄来的书信,页面发黄,字迹斑驳,却难掩笔力的苍劲雄健。
   微风细雨中,我流连在赤坎古镇里,驻足景辉楼前,被廊柱上一副对联所吸引:“看古人,看今人,看古看今人看人;楼上转,楼下转,楼上楼下转一转。”对联很浅白,像顺口溜,却意蕴丰盈,道尽江门“楼上楼下”的如烟往事。
   十年前,我就像对联所言,在广东江门市,从开平到台山,绕着古邑、老街、旧屋,行走在碉楼和骑楼之间,楼上楼下,转来转去。然后,把那楼、那街尘封起来,像封存一坛老酒,封口处还糊上了泥巴。
   一晃经年,打开记忆的酒坛子,竟然是一部电视剧。今年春节到小弟家过年,没啥事,便与弟弟,还有妻子,一起看电视剧《狂飙》。剧中,老默杀死李青的父亲,警察出现场。我忽然指着那个现场说,这里是江门。一旁的妻子怔了一下,说了一句挺专业的话:“你出戏了。”是的,我走出了剧情,重新走进烟雨江门,那斑驳的层楼,那古旧狭长的老街,还有那直抵心灵的沧桑感,一股脑涌向心头。
  
   二
   临近中午,中巴车从高速路开平出口下道,我们进入江门市行政区域。江门市地处广东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西部,大江门户,南海明珠,是我国著名侨都。开平市是江门下辖的县级市,与新会、台山、鹤山、恩平四个县级市,统称江门“五邑”(新会现已撤县改区)。
   热情的当地朋友,拉着我们去吃午餐。车子停在一处高大的城墙下,墙头彩旗招展,拱形门上两个大字“鹅城”。我挺纳闷,那会电影《让子弹飞》已经公映了一段时间。电影中的故事发生在鹅城,拍摄的外景地就在开平。不知道是“鹅城”酒店受电影影响,还是电影“鹅城”从这家酒店获得灵感。店面挺大,环境优雅,院内有作坊、厨房、客厅、餐厅,还有小桥流水、假山绿植。吃的是马冈鹅,开平马冈镇养殖的一种生长快、肉质好的大鹅。说话间,烧鹅、鹅掌、鹅蛋、鹅肝、鹅肠……先后上桌,一鹅多吃,味道不错。
   其实,我那时的心情就像子弹一样,早就飞到了开平碉楼。最初知道开平碉楼,是从新闻中得知,2007年6月“开平碉楼与古村落”申遗成功,成为中国第35处世界遗产。之后,又在电影《让子弹飞》中一睹开平碉楼的雄姿。这种集防卫、居住于一体,中西建筑艺术相融合的多层塔楼式建筑,始建于清末,繁盛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广东、福建都建有形态各异的碉楼,以江门开平市保留最多,现存一千八百多座。千姿百态的碉楼,散布在村落里,池塘边,山脚下,竹林旁……经历了百年风雨洗礼,碉楼像一位位饱经沧桑的老人,无声地叙说过去的故事。
   一百多年前,大批的江门贫困百姓迫于生计,背井离乡,前往东南亚及美洲谋生。这是一段艰苦卓绝的奋斗故事,也是一部悲壮的血泪史。当华侨们在海外站稳脚跟后,他们把血汗钱,用早年的汇票“银信”寄回家乡。家乡的妻儿父老见书信而心安,用“银信”建起一栋栋碉楼、骑楼,和一处处园林,改变着家乡的面貌,过上渐行渐好的日子。
   江门市不愧是侨都,现有人口是四百多万,而祖籍江门的海外华侨华人、港澳台同胞也是四百万,可以说,海内海外有“两个江门”。改革开放以来,华侨华人、港澳台同胞在家乡捐资赠物、兴办公益事业、兴办企业,江门因侨而立,更是因侨而兴。
  
   三
   终于把大鹅吃完了,朋友关于侨都的故事,讲的也差不离了。我们出发,去开平那些古村落,一睹碉楼风姿。
   岭南的田园,与北方不同,山清水秀,色彩饱满,自有一种亚热带风光的明快。车行一路,我们不时在转弯处、密林后,看到一处处百年老建筑。开平是一个碉楼群落,千姿百态散落在乡间。自力村、马降龙、加拿大村等以塔楼式建筑为看点,赤坎古镇则以清一色的骑楼建筑为主,而我们要去的第一站立园,又是集传统与西洋于一体私家园林,每一处都有亮点和特色,恍惚间,仿佛回到旧时光里。
   这里是开平市塘口镇的赓华村。的的确确是个村庄,土路,菜田,泛着幽绿色的池塘,塘边有鸭子三两只,呱呱叫。我追着鸭子拍照,一回身,被不远处气势恢宏的群楼惊着了,那就是立园。远远望去,圆拱形的园门,让人联想到法国凯旋门的造型;园门一侧的建筑,青瓦翘檐,又似中国古时候的宫殿;目光越过“宫殿”,看到一座建筑的顶部,竟然是拜占庭式的洋葱头穹顶。中西合璧,这四个字大写,浮现在赓华村的土地上。
   一条运河赋予立园以灵魂,亭台楼阁、曲径拱桥、古树莲池都鲜活起来。这条运河以水为线,把立园划分为大花园、小花园和别墅区三部分,又用桥亭和回廊连成一体,园中有园,景中有景。占地近二万平方米的空间,充盈着浓浓的江南意蕴,小桥,流水,人家。
   导游词上写道,立园的设计理念,是以《红楼梦》中的“大观园”为依托。我轻叹一声,别的暂且不说,单说眼下的这条运河,就是“大观园”所不能比拟的。流经“大观园”的沁芳溪,在书中常常说成“清流”“清溪”“池”,很少言“河”,最后如贾珍所说,“从那墙下出去。”从院墙下流出的“河”能有多大?
   立园运河则是河水汤汤,大气磅礴。河道足有十米多宽,三米多深,绵延二十多公里,与南流入海的潭江相接,湍急的河水,汇入大海。立园运河不仅调控和规划了园内的景致区域,方便当年建园施工和出行,也给园外两岸居民取水带来了便利,造福乡邻。格局大的人,在主观为自己的时候,客观也就成全了他人,立园的格局就是如此。
   穿过中式园林,我们来到别墅区。六幢别墅和一座碉楼构成家族生活居住区,也把东方建筑古风与西方建筑特色糅合起来,融会贯通,形成一个别有洞天的建筑情调——杂糅和谐,唯美独特。
   泮立楼是立园最为华丽壮观的建筑,看上去极度舒适。远看,楼高三层半,楼的外部造型富有创意,明黄色的立面,圆拱搭配着立柱,给人耸立向上的印象。近看,希腊式的圆柱附着在欧美风格的窗户外,撑起回廊的支柱呈现古罗马建筑特征,而楼顶又是典型的中国古代重檐式建筑,深绿色的琉璃瓦,壮观的龙脊,飘逸翘起的檐角,“五脊六兽”,飞檐斗拱。杂糅不是杂七杂八,更不是胡乱堆砌,不同风格的建筑小品放在合适的位置上,匠心独运,和谐统一,美就凸显出来了。
   进入楼内,家居装饰和摆设豪华典雅。富有东瀛韵味的天花板,意大利的地板,欧美式的壁炉,西式浴缸,弹簧床垫,抽水马桶,一台手动抽水泵上还留有USA字样,可谓洋味十足。但这些洋物件并不妨碍中国传统民居的布局与摆设,酸枝木古式家具上,是可以摆放一套芝加哥的纯银餐具。
   旧时开平民居,门楣的外边或里面,都有灰塑。这是用稻草、石灰加上糯米粉,制成的一种艺术品。泮立楼也不例外,一楼大厅里《三聘诸葛亮》的灰塑,历经八十多年依然色彩鲜艳。到了二楼客厅,主人又换了画风,采用了潮州涂金木雕,是一幅《六国大封相》图,人物造型栩栩如生。古老的中国故事在这里与西洋艺术包容共存,合璧融合,不由得感慨:“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
   离开泮立楼,我们在泮文、炯庐、晃庐、稳庐、明庐六栋别墅和乐天碉楼上上下下,转来转去,在大、小花园里穿行。江南水乡的精致,北方园林的大气,中式建筑的古朴,西式建筑的典雅,尽在眼前。立园是艺术的,立园是大美的,立园又是奢华的。同时,立园还是干净的,用在这里的每一分钱,都是华人在海外打拼来的。一九二六年,旅美华人谢维立先生,携妻带子回到家乡开平,着手设计建设立园,历时十年,于一九三六年初步建成。然而,抗日战争爆发,战乱中谢维立先生又携家眷返回美国,空余一栋栋高楼,耸立在故土家园。
   故事垒在廓柱中,乡愁掩进重檐里。
  
   四
   已经是下午四点钟了,我们急三火四赶往自力村。又是一个村庄,村里有稻田、菜地、池塘,还有厚重高耸的楼,中国式的堡垒——碉楼。
   我曾经在《城堡的故事》一文中,写过德国的堡垒式建筑新天鹅城堡。欧洲中世纪,频繁的战争,促使贵族们修建越来越多、越来越大的城堡,用以守护自己的领地和财富。不幸的是,中国上世纪初,匪患猖獗,社会治安混乱。居住海外的华侨为了保护家乡父老人身和财产安全,便在侨居国请人设计防御式建筑,可以说是国外城堡中国化。回乡建新居时,纷纷建成集防卫、居住于一体的多层塔楼式建筑,形成一个古希腊、古罗马和伊斯兰等多元化建筑风格的民居群落。
   走过窄窄的乡间土路,一座高大的建筑映入眼帘——铭石楼。这座碉楼高为六层,楼宇院落,自成一体,敞廊、立柱、拱券、穹窿等城堡构件组合在一起,与中国的琉璃瓦、凉亭等元素巧妙结合,焕发出一种独特的艺术魅力。典雅、厚重的铭石楼,看上去就像一位雍容华贵的夫人,伫立在江南乡村的田野上,与传统民居交相辉映,形成了一道别致的乡间景色。
   迈过厚重的铁门,我们沿着楼梯一层层向上走去。坚固的墙体是用英国的水泥砌成,窄小的窗户则是采用德国钢材制作,地上的瓷砖来自意大利。厚重的基石,高大的石柱,结实的高墙,高耸的塔楼,狭小的窗户,都在无声地增强碉楼防御的功能。墙体上的射击孔,居高临下,而且与周围的其他碉楼形成火力交叉,设计得非常巧妙。看过电影《让子弹飞》的,都非常清楚碉楼的防御功能有多强大。
   楼内陈设更是像万国展览,精致的岭南家具,滴答作响的德国落地钟,五彩斑斓的意大利彩色玻璃,留声机、纯银茶具、法国香水……而意大利彩色瓷砖组成的壁画,却是松鹤延年或者是多子多福的石榴,门上的一副副对联,呈现出浓郁的中国元素。早年华侨长期生活在国外,受西方文化的影响,而骨子里又是中华文明的底蕴,从而形成一种独特的审美情趣,本土特质,异域风情,令人叹为观止。
   我们来到了最高层,从圆拱型的亭阁中眺望。远处翠绿的竹林环抱村落,一方方水塘反射着耀眼的日光,十几座造型各异的碉楼错落其间,高高低低,与低矮的民居相映成趣。虽然人去楼空,然一砖一瓦、一匾一画、一器一皿,都似写就的诗行,吟诵着家国平安的心语心愿。
   忽然想明白了,为什么高高的碉楼矗立在稻田菜地之上,并不显得突兀,而是赏心悦目。因为这些碉楼,抬高了村庄的天际线,仰头看楼,天高云淡,浩渺无际,心就变大了,装得下无尽的乡愁。
  
   五
   一条河欢畅地流淌,一座拱桥横卧河上,过桥就是一条老街,街边鳞次栉比的骑楼载着岁月的斑驳,倒映在碧波荡漾的河水中。斜阳笼罩赤坎古镇的时候,我们从桥上走过,走进固化于时光的轮廓之中。
   从自力村到赤坎也就六七公里的样子,建筑风格未变,依然是中西合璧,但建筑功能却发生了变化。大约三公里多长的老街,前前后后坐落着六百多座两三层高的骑楼。一楼大多为店铺,二三层楼居住,突出了房子的居住功能。不过,沿街走去,还是可以看见骑楼后面,仍然有三三两两的碉楼耸立,像个哨兵守护着身下的骑楼。
   骑楼最主要的建筑特点,是二层以上悬空建于廊道上方,由一根根立柱支撑,二层以上看上去似“骑”在一层上面。不宽敞的老街,两边房屋幢幢相接,形成一条贯通全街的长廊,人们称之为“风雨廊”“骑楼底”。这种长廊的好处在于既防晒又防雨,非常适合江南高温多雨的气候,便于行人行走,又方便一楼商铺招徕顾客。
   从建筑学的角度看,骑楼是由中国传统的飘檐式建筑吸收西方卷廊式建筑,逐步融合演变而来。但从我的理解来看,这些造型各异的骑楼,主要还是源自西方建筑风格,在某种程度上就是“拿来主义”。我在德国考察时,在多地见过德式“骑楼”,走在一层长长的连廊里,下雨天不用打伞。我在德国不过是一走一过,都对“骑楼”印象颇深,况且那些在海外打拼深耕多年的华侨,须知“年深外境犹吾境,日久他乡即故乡。”
   虽然多数骑楼外观大体一致,但仔细观察其立面又是千变万化的。每一栋建筑、每一处街角回廊、每一根立柱雕梁、每一个拱窗阳台、每一方雕花饰纹、每一扇彩色玻璃……都透着一种典雅的韵味,散发出古旧的气息。
   时间关系,我们在走过一段骑楼下的长廊之后,直奔“三家巷”的所在。这里也叫赤坎影视城,十五六年前,当地政府为了吸引游客,对一些骑楼、别墅进行修缮,作为影视基地,也成就了一个旅游景点。《三家巷》《香江风云》《廖仲恺》《风雨西关》等多部影视作品在这里取景拍摄。过了收费处,就是一条小巷,巷子不深,也就三十多米。巷口就是《三家巷》中的陈家小洋楼,庭院深深,花草树木错落有致。从陈家楼上的窗户朝南望去,郁郁葱葱的树木缝隙间,能瞥见河对岸绿油油的田地。陈家大概不需要种地,但小镇上其他人家,虽然住在别具一格的骑楼里,还是要走过拱桥,去河之南岸耕种,这很中国,也很传统。
   暮色越来越浓重,赤坎古镇华灯初放。尽管很想在骑楼下,那些大大小小的铺子里吃一通各式各样的小吃,但热情的主人还是把我们拉回到酒店,吃了一顿丰盛却少了人间烟火气的晚餐。
   翌日一早,江门刮起了风,下起小雨,气温陡降。我们办理了退房手续,按原定计划准备离开江门。看看时间还挺充裕,我们顺路去台山县的骑楼老街转转。其实,这些百年老建筑,遍布江门老城区,其他县区同样存在连绵成片的骑楼墟集,我们所到之处,只不过各种园林建筑相对集中,算是“样板楼”,经典一些。
   我们又一次走在骑楼老街上。今天天气很是应景,淅淅沥沥的小雨,淋不到走在“风雨廊”里的我们,让我们体会骑楼的妙处。这一片经过修缮的骑楼,按照“修旧如旧”的要求,努力恢复原貌,外观上更加整齐完好。虽然楼体仍然是一片片斑驳的痕迹,但掩饰不住昔日典雅的轮廓,而一层正在经营的各种商铺,仿佛是昨日市井繁华的重现。可以在这条老街上闲逛购物,也可以找间老宅喝上一杯咖啡,听听店主讲讲他们家老旧的故事。
   当我走到一处三岔路口时,瞬间就被眼前的街景所吸引。我处在街头转角处,长廊在这里划出一道优美的弧线,弯向另一条老街,延展向前。对面街口那楼却是直方形,两条垂线将廊道分向左右,笔直向前。楼顶女儿墙上,依稀能辨识出“和昌当铺”“兴隆银楼”的字样。不得不承认,在经历百年风雨之后,骑楼变得古旧斑驳,早已褪去光鲜亮丽的外观,显得那样沧桑,甚至还有一点点孤寂。但沧桑之感不也是一种美吗?
   中巴车驶离了骑楼墟集,很快驶进了江门市滨江新区。宽敞的马路,两边林立着现代感十足的高楼大厦,错落的是居民区,耸立的是写字楼。如果说,那些老街,那些碉楼、骑楼,宛若一曲雄浑的歌,传唱着老一代江门人重洋越海、海外求生的励志故事;那么,眼前这些现代化的楼宇,就是一首澎湃昂扬的进行曲,回响着江门人奋力推进新时代侨都高质量发展的乐章。
   江门有楼,楼里飞歌。

共 5914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篇优美的记游散文。作者因为电视剧《狂飙》中,那些古旧沧桑的老楼街景,勾起早些年的回忆。于是,作者以细腻形象的语言,向读者呈现了江门的老楼老街,一个古希腊、古罗马和伊斯兰等多元化建筑风格的民居群落:立园集南北风情、融合西洋的园林式建筑;以铭石楼为代表的集防卫、居住于一体的多层塔楼式建筑;以赤坎古镇为代表的杂糅和谐、唯美独特的骑楼。文章的精妙之处不单是写景状物,而是穿插描写江门华侨史,抒发淡淡的乡愁,借建筑之美表达人文生活、文化交融。正如文章结尾所言:如果说,那些老街,那些碉楼、骑楼,宛若一曲雄浑的歌,传唱着老一代江门人重洋越海、海外求生的励志故事;那么,眼前这些现代化的楼宇,就是一首澎湃昂扬的进行曲,回响着江门人奋力推进新时代侨都高质量发展的乐章。文章立意高远,叙事清晰,有较强的代入感,引人入胜。美文共享,力荐阅读。【编辑:浩渺若尘】【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304060002】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浩渺若尘        2023-04-04 18:02:18
  一篇优美的记游散文。文章立意高远,叙事清晰,有较强的代入感,引人入胜。感谢赐稿宁静社团,祝好。
浩渺若尘
2 楼        文友:小猪她爸        2023-04-04 18:24:23
  谢谢浩渺若尘老师精彩编按,对拙作给予肯定和鼓励。祝好。
一本正经说胡话,嬉皮笑脸吐真言。
3 楼        文友:北方雪飘飘        2023-04-04 18:57:25
  没去过江门,但跟着老师的新作游了一趟。老师写游记一绝,倾尽笔墨,生动形象,让人身临其境。“因为这些碉楼,抬高了村庄的天际线……装得下无尽的乡愁。”抬高了游记思想内涵,佳作拜读,欣赏学习。
洁白的雪花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又悄无声息地化了……
回复3 楼        文友:小猪她爸        2023-04-04 19:04:13
  谢谢北方雪飘飘老师对小文的赞誉,早年游过的地方,因为看《狂飙》勾起回忆,才有了此文,纪念一下过去的日子。
4 楼        文友:浩渺若尘        2023-04-05 08:35:11
  佳作欣赏,已向精品审核组申报!
浩渺若尘
回复4 楼        文友:小猪她爸        2023-04-05 08:36:53
  感谢宁静社团厚爱。
5 楼        文友:红尘花瓣雨        2023-04-06 10:24:45
  用词精准,叙说流畅,点赞!
回复5 楼        文友:小猪她爸        2023-04-06 13:13:23
  谢谢红尘花瓣雨老师点赞,祝好。
6 楼        文友:梦白        2023-04-06 17:05:00
  老师的散文用词准确、语言凝练、语感优美,富有韵律,如行云流水,自然流畅。向老师学习!
回复6 楼        文友:小猪她爸        2023-04-06 18:35:13
  感谢梦白老师对小文的肯定和鼓励,早年的游记,看了《狂飙》的骑楼便有一种冲动要写出来,未必精准,算是一种抒怀吧。
7 楼        文友:开心的秋蝉        2023-04-07 10:19:31
  小猪他爸老师的散文重点突出,详略得当,内容具体。
回复7 楼        文友:小猪她爸        2023-04-07 18:10:30
  谢谢开心的秋蝉老师点评鼓励。
共 7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