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菊韵】遇见火山(散文) ——黄石骑行人物志之四
认识火山差不多十年了,从最初一起群聊,到一起参加爱心公益活动,再到组队并肩骑行,我影响了他,他也感染了我。
他本名袁灿,火山是他的网名。平日里,一张招牌式的敦厚笑脸,给人以成熟稳重、阳光灿烂之感;而当他外出骑行时,又激情满满,活力四射,恰如火山喷发一般。
我在“初见”群讲故事时,他是我的铁杆拥趸,每晚八点半,他忙不迭地招呼群友上线,发布开讲倒计时,帮我热场子、造气氛;我开讲时,他又设置其他群友禁言,以免打扰到我;待我讲完,他又带头讨论,引导群友与我互动……一时间,群聊氛围相当火爆。
那段时间,但凡遇到爱网聊又喜欢听故事的Q友,他都要想方设法拉进群。不得不说,火山的亲和力与眼光都是一流的,他拉进的群友,素质都不低,要么是养眼、气质好的,要么是才气侧漏、谈吐不凡的,其中几位后来还成了我生活中的好朋友。
群聊中,他总是把自己姿态放得很低,不刻意表现自己,也从不与人争论什么,似乎他的存在就是为了让别人开心。记得那时群里玩角色扮演,模仿唐朝政坛,给他安了一个尚书右仆射,他连连说,这么大官职我可做不了,给个小卒当当就可以了。
别看他在虚拟的世界里如此低调,但在现实生活中却又热情似火。群里陆陆续续组织了几次线下活动,都是他忙前忙后,提前踩点联系场地,准备道具、桌椅板凳,安排喝水、吃饭等等;活动开始后,一遍一遍提醒大家注意安全,嘘寒问暖,帮助解决问题,群友们都说:“有了火山,百事无忧啊!”
他积极向上、乐观豁达的心态,几乎感染到每一个人,也让我对他产生了浓厚兴趣。与他拉呱,才知道,两年前的他,并不是现在这个样子。先是遭遇企业改制下岗,后下海做生意屡屡碰壁,又因家庭经济陷入困窘,与爱人产生摩擦。那段时间,他情绪极度灰暗、压抑、苦闷、无助,感觉自己被社会抛弃了,怎么做都是错的……
后来,经朋友介绍,他加入了一个叫“爱心满园义工协会”的组织。他发现,这里的人们,尽管出身、环境、条件不一样,但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待人友善、心中有爱。
他说,他第一次参加义工活动,是去一家养老院,看望孤寡老人。他看到,很多老人年纪大了,身体不好,孤独寂寞,目光呆滞,看着让人心酸。他们把椅子搬到院中,或搀或扶或背,让老人们坐着晒太阳;帮他们剪指甲、梳头;陪他们说话、唱歌;帮他们整理房间、洗衣服洗床单、晒被卧;又自带食材,包了饺子,炖了汤,陪他们吃饭……老人们一个个露出了难得一见的笑容。
“从老人的笑容中,我感受到了幸福;从他们恋恋不舍的眼神中,我找到了自己人生的价值;从没想过帮助人会这么快乐,原来我并不是废柴啊……”他说。
从那以后,每个周末,他都会参加一次义工活动,到农村陪留守儿童玩耍,在小区里义务维修家电,去烈士陵园扫墓,进公园捡拾白色垃圾,参加义务植树造林,捐书捐款给偏远山区希望小学……
一次次的奉献爱心,也让他一步步走出了人生的精神沼泽,实现了心灵的救赎。心态健康了,整个人的精气神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干什么都有劲了。生意渐渐有了起色,经济上也宽裕多了。工作之余,他主动和妻子交流,帮她分担家务,妻子也理解了他,支持他参加义工活动,家庭氛围从此变得温馨、和谐,在杭州读大学的儿子专门打电话回来,说,爸爸真棒!
他和妻子一同回乡看望父母和岳父岳母的次数变多了,在老人身边待的时间变长了。“父母为了我们,辛辛苦苦一辈子,我们没有理由,不让他们有一个温暖快乐的晚年。”火山心里明白,之所以有了这样的认识,是因为他从养老院老人的孤寂眼神里,读到了父母那一辈人的艰辛与不易。
“做好事、奉献爱心,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不是像有些人想象的那样,象征性地送点慰问品,做个秀,拍个照就行了。而是要实实在在的替人着想,给需要帮助的人提供必要的帮助。不要在意别人怎么看,关键在于自己是否用真心真情帮贫扶弱。”他动情地说。
“在这个大家庭里,我懂得了如何正确看待社会,如何经营家庭,如何对待身边的人,特别是素不相识的人。”他感慨良多。
火山的故事,让我很受教育,对义工这个群体,充满了敬佩与向往。在我的强烈要求下,火山介绍我参加了“爱心满园义工协会”,也让我获益匪浅。由于我的业余时间主要用在组织骑行上,参加义工协会的活动机会不多,但是,义工们“将爱的种子播进每个人心里”的理念,却在我心中扎下了根,也融入到了我组织的每一次公益骑行活动中。
2014年10月,“黄石铁骑单车队”成立,火山自然成了队中主力,参加了每一次大型、经典的骑行活动,如:骑行玉堍古村、城山寨、毛铺水库、金柯露营基地、红一知青园,拉练浠水三角山、江夏灵泉寺、阳新仙岛湖,参加了美骑100蔡甸站、木兰站比赛、麻城龟峰山比赛等等。骑行中,他一如既往甘当“勤务兵”,联系住宿、吃饭、安排休息;在队尾陪着骑不动的“菜鸟”慢骑,鼓励他们,甚至善意地哄他们“过一个转弯就到了”、“前面就是下坡”;帮“爆胎”的队友补胎;主动抢过身材弱小者的背包背在自己身上;遇到队友喊渴时,他会把自己的饮用水递过去……这些事干得多了,大家习以为常,却不经意间传递了爱心与温暖,让大家感受到了向上向善的力量。
火山总跟我提起,那年11月穿越黄坪山之旅,我骑车寻找几名掉队的队友(包括他),在一段坑坑洼洼的石子路上,不慎摔倒受伤。他一直心存歉疚,至今还保存着我受伤时的照片。尽管我一再澄清,责任不在他,在我自己,但他仍是耿耿于怀,总想着为骑行队多做点什么,弥补自己的过失。
为了扩大铁骑单车队影响,他在大冶市金山店镇自己的店面上,挂起了“黄石铁骑单车俱乐部金山店分部”的牌子,在当地招兵买马,推广单车文化、宣传健康低碳出行的理念,竟也组织起了二十来人的骑行小分队,成了金山店街头一道亮丽风景。
2015年秋,骑行队成立一周年之际,在他的强烈要求下,我带队去金山店开展活动。他提前勘察了路线,又自己掏钱买来各种奖品、纪念品,还给大家买了香蕉、饮用水做补给,精心组织了一场山地自行车爬坡赛,虽然与那些正式比赛有不小差距,却在骑友心目中,留下了难忘而美好的回忆。
2017年后,他去武汉工作,参加黄石的骑行活动少了。但当我们骑行武汉时,他一准会拍马赶到,在某时某地与我们汇合,为我们买水买补给,中午聚餐,他还执意买单,说是要尽“地主之谊”。
没有了火山的日子,我组织骑行活动变少了,兴趣爱好也发生了很大改变,除了骑行外,又喜欢上了爬山、跑步、写作,却啥都不精。而他却对骑行更加的痴迷了:2017年暑期,他曾独自一人骑行去了杭州,只为看看读大学的儿子,途中遭遇中暑,从鬼门关走了一遭;当年底,又随大冶团队,骑行皖南“小川藏”,体验了新四军在茫茫山林中艰苦奋战的历程;2018年骑行了鄂西318(宜昌至恩施),完成了环恩施大峡谷的夙愿;2019年,又完成了从三峡水库骑行穿越神农架的壮举……
三年疫情期间,我几乎停止了骑行,他却融入了武汉的骑行团队,常常在微信朋友圈、抖音小视频上,看到他骑行东湖绿道、后官湖绿道、汤逊湖藏龙岛,骑爬木兰山、九真山、大雾山的消息,他还是那样的阳光、向上,那样的心中有爱,帮队友买西瓜、给队友拍照片拍视频……
他回黄石时,我们偶尔会小聚一下。他说,在武汉这几年,他把骑行融入到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骑车上下班、谈生意、拜访客户……
我问他,离开黄石后还继续做义工吗?他爽朗地笑了:“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帮助别人,愉悦自己,我干嘛不做!”原来,他到武汉工作不久,就加入了武汉义工联盟,成了一名志愿者,经常骑着自行车出去做好事,送爱心,助人为乐。
当我们一同回味过往的点点滴滴时,他总是说:“感恩有你,是你把我带进了骑行圈。”其实,我何尝不是对他心存感激,是他让我懂得了“帮助他人、传递爱心”,才是快乐人生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