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秋月菊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菊韵】情满太行(散文)

精品 【菊韵】情满太行(散文)


作者:风雨潇潇 白丁,40.3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410发表时间:2023-04-09 13:36:12

【菊韵】情满太行(散文) 山西平顺县玉峡关青杨岭,住着我的外婆。小时候,在我们村的山坡上干活,只要望见西面的太行山,我就会想起我的姥姥家在那些山上,在那些白云下边,我的外婆一家也在地里干活,也许他们会在太行山上看我。长大了才知道,姥姥家离我们很远,我们看不见他们,他们也望不见我。所以我就盼望快快过年,学校放假了去姥姥家玩。时间长了,太行山给我留下了深刻地记忆。
  
   一
   小时候,父亲推着独轮车把我送到太行山下,善良的山民会送上他们吃剩的面条,或者滚烫茶水,让我们歇一歇再登山。山坳里面的舅舅有时候用干柴火,草木灰炜着黏米黄蒸馍,或者白面馍,马铃薯这类东西等我们。大家大快朵颐后,大人们轮流背着我,一步一步沿着弯弯曲曲的小径,踏着石阶梯,我望着陡峭山岩,深深的峡谷,会发出惊叹!我发现山下的东西是那么的小,眼前的山是那么的高,天是那么小,偶尔白云飞过,小鸟蹿到山中小树枝上,我都会叫好。大家走走歇歇,所有的人一列行走,舅舅会说:“走路莫看山,看山稍站站。”
   大约走两三个钟头,才会到达山顶。在山顶走三四里路,便会看到一个小商店,商店对门是个小戏台,大门楹联上写着梯恼山大队,小商店里面有日用小百货,门口有一轮大火,上面坐着一个大水壶,木桌上有一个暖水瓶,凡是到了此处的客人都会歇歇脚,顺便买些东西填填肚子,或者买些礼品走亲戚,串门。戏台平时用木板围着,唱戏时再把木板取下来。小时候这里很热闹,因为这里是出入山西平顺的咽喉要道,附近几个村子只有这一个百货商店!
   走到山顶你会发现山上和我们林州一样,有山,有平地,有沟壑。说起平顺,要从四十年前谈起,我们看到太行山威武神奇,其实到了山上你会感叹穷山恶水。弯弯曲曲的山路,高低不平村庄,一望无际的蓝天,山尖是郁郁葱葱的松树,有的地方会有零星的残雪。到处是山坡和深沟。没有一块像样的大地块,全部是一条条的小山地,山坡是茂密的野草和狂乱生长的树或荆条,刚开始里面有很多小村庄,说是小村庄,其实是住着三四户人家,最大的村庄也就二十几户,这里的一个大村占地面积比林州的一个乡镇还要大。这里种的庄稼主要是土豆,玉米,还有大红豆,一年种一季。这里吃饭主要是烧火,煤也有,但几乎不烧。山里人家几户家家户户养牛养鸡或者养驴,养羊的是专业户,村子里有很多狗。住的是平房,家家户户无围墙,大门用木栅栏。走在路上可以清楚看见院里情况。我外婆家村里有很多大杨树,所以叫青杨岭。
   说到平房,的确是这里的有特色,前墙一般是整齐石头,大多是红花石。木头窗户和木门,屋顶全部是白干土做得的平顶,周围是石板房檐,没有屋脊和瓦,大门没有安门,家家户户都一样,屋子傍岸而设,可以轻易上房顶,有时候可以从我家的院子走上你家的屋顶,往下可以喊话,也可以清楚看见底下这家在干什么。家家户户院里有果树,梨或者苹果居多,院外山楂,胡桃。野山桃多的不得了,但不好吃的居多。
   这里的水资源奇缺,喝得是空山水,或者雨水,三两家有个小水井,井口直径约一米,井深半米,人可以用马勺取水。吃水相当困难,在这里洗衣服的水会充分利用,你不能像在自己家一样随手把洗脸水倒掉。
   刚开始几年,这里没有通电,晚上家家户户煤油灯。三两户共用一盘石碾,石碾可以碾玉米。这里视野开阔,不用登高,你就可以看到曲曲弯弯的土路,用石头垒成牛、羊圈和满山坡的红花绿草。我很惊奇这新鲜的世界,这里的村民都好客,一家的亲戚就是大家的亲戚,小孩子门看着这山外来客,非常好奇,拿出他们的玩具和我玩,一会儿就变成好朋友了。他们会拿出自己家的山楂,梨干片,胡桃,和我分享,我也会拿出糖果,饼干之类的食物分给他们,他们的话大部分我能听懂。只是有些发音和我们大不一样,比如白菜,他们叫鳖菜。林县人称他们为小兆无“小兆无”,他们叫林县人“老草魁”。我至今不知道啥意思,更别说怎么写。反正不是什么好话,就是取笑人的。我们也一起玩游戏,游戏是玩石子,赶蛋,过家家,跳绳,围城,顶拐,他们几乎什么都不会,但他们敢骑小牛,捉驴尾巴,套兔子,他们走得非常快,跑得非常快。
  
   二
   山里交通不便,但是中国人有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习惯。这里的农业生产一年一季,主要农作物是玉米和马铃薯。很多地方还没有电灯,煤油灯和手电筒是他们的主要照明工具。玉米糁和土豆丝是早晚饭的代表,中午一般玉米红豆杂面条,改善时有捞面条和大米饭,只是来了客人和过节日才可享用。家家户户早上先去挑水,然后七八点开始烧火做饭,袅袅炊烟生升起,蓝天白云下群山肃立,鸡走上街头或徘徊在自家院里,狗有时伸伸懒腰蹲在门口,有时追着鸡撵着猫乱跑。吃饭后大孩子会赶着驴和牛上坡,放羊的会把皮鞭甩得啪啪直响,牧羊犬会帮助主人驱赶羊走路把牲口送上坡,小孩子们就可以玩耍啦,那时上学的孩子不多,大部分每天玩得昏天地黑。
   我们平时很少上姥姥家,每年春节前后我们都会去拜年,这也是我最高兴的时候,那时压岁钱不多,我也没有奢求,但是那里的山楂,苹果,胡桃,梨干片,桃干片,是我的享受。况且,过年前后,人闲飯美我可以和小朋友尽兴的玩,可以不上课,不做作业,世上还有比这还美的吗?山民淳朴厚道,只要走进大山,不管你认识与否,你都饿不着,到了饭点,家家户户都可以让你吃饱。一家的亲戚,就是大家的亲戚。你家来了亲戚,所有人都会来拜访,吃饭时大家端着碗,凑到一起,有的坐,有的站,谁家改色了,让别人家的孩子尝一尝,做得多了一起品尝,你一眼,我一语,东拉西扯,海阔天空,东家长,西家短,十里以内的消息,全在此时知晓,小孩子此时会吃得多,大人们吃得高兴,我喜欢这样的饭市!
   一年里最美的时候是过春节。家家户户都要把玉米炒熟,然后到碾上碾。这个重任就落到驴的身上,家人将驴套住,给它蒙上眼,然后用小棍子一打,驴就开始拉磨。女人们用手和小扫帚将没有碾着的摊到碾子中间,一遍一遍,直到成了面粉。香喷喷的面粉拌上煮熟的马铃薯就是美餐。和家乡的红柿子拌上米糠,晒干加工成粉的炒面异曲同工,这也许是中国人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帮助他们度过最艰难的时候。蒸黏米黄馍是春节最大的盛事,相当于我们的年二十七,家里的女人全部上阵,将碾好的玉米面,黏米用水和好,将它们团成我们家乡的馒头一样,然后放到蒸笼里蒸。豆子馍更加费事,将山西红豆同水一起放到锅里煮,山西红豆个子大难煮,但非常好吃,这时候男人烧火看锅,小孩子们却可以玩。临近过年,大人们的脾气更加好了,以求来年吉利。这里人贴春联比较简单,不是每个门都贴,家家户户只贴大门,但神像的春联必不可少,他们除了老天爷,灶王爷还供奉井神。大年初一,他们起得并不早,因为村里人不多。
   走亲戚待客是春节外最重要的事情。这里的人住的零星,三两户一个小村落,大的也就十来户,一个村和我们一个乡镇差不多大小。刚开始全部是小土路,弯弯曲曲的穿插在群山之间,有时候走七八里没有一户人家,在没有电话和手机的年代,我真不知道他们怎么度日。由于交通不便,几乎干什么都是步行。山里人特能走山路,特别是走长路,你不服不行。这里面人少,条件不好,在缺吃少穿的年代这里可以填饱肚子,很多河南人背井离乡,逃到山西,在此落脚,以他们顽强的生存能力,在此扎根,安家落户。他们个个善待客人,甚至是好不相干的过路人,他们会毫不保留拿出自家最好的东西来招待你,白面馍,大米饭是他们平时很少吃的,会端到你的面前。小孩子会拿出他们珍藏的果子和你分享。山里人很会拉家常,他们通过唠唠客来得到各种信息,临走时会送二三里!
  
   三
   三十年前,我又去那里,不过不再步行,我骑着自行车,带着我妈。将车子寄存在大河杨家池,然后由华源梯到青杨岭。节约了大量时间,在下午一点左右到达。此时山里山外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量的山里人走出太行山,纷纷搬迁到平地。有的到壶关,有的到长治,或者其他自己能托关系的地方。山里被废弃房屋,土地到处都是。华源梯到青杨岭的路,也人迹罕至,很少有人走。走得多的是桥上到青杨岭。据说这条路比较安全,好走。
   青杨岭原有五户人家,锐减成三家。我小舅老爷家移民到兔嘴村,前几年舅姥姥病逝,舅老爷患上肺结核没钱治病也撒手人寰。如今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跟姑姑过,每当提到此事,舅舅就会不住叹息,仿佛如果他们不移民就不会如此。另外一家搬到何处他们也没有说,只知道他们有了个好归宿。村里以前好赖有个小学,虽然每天上学要走六七里,老师是村里的,但现在连这样的学校也没有了。很多人千方百计想出去,但谈何容易?没有水他们能忍住,没有电他们你忍住,但孩子没有学上,孩子没有媳妇他们还能忍住?剩下的三家也蠢蠢欲动,但凡还能长相厮守,谁愿背井离乡?我大舅家孩子已娶媳妇,媳妇没有孩子,两个女孩已出嫁,不怎么急。二舅舅在长治当工人,孩子早到了长治。所以其它两家,早已成了热锅上的蚂蚁,惶惶不可终日。但移民可不是谁想移就能移的,需要钱!
   常听人说“钱是王八蛋,没了还能赚”我觉得他非常豪气,现在才知道:“一分钱难倒英雄汉”是多么无奈!纷纷离开的人家,又让那些想走不能走的人家急不可待。不过好在他们的生活水平有了提高,家家户户有了电灯,平日难得一见中午可以吃白面面条,或者大米饭。那个叫全什么的舅舅有了一杆土枪,时常能打只兔子,或野鸡解解馋。当听到我来时,顺便就给我送了一只肥兔。嫂子忙活了大半天才收拾干净,晚上便有了一顿美味。十年未见,早已物是人非。晚上重聚一起,讲起风风雨雨,让人感慨万千。昔日魁梧壮硕的男人,已经两鬓斑白,大儿子下林州打工,在一家石子厂开铲车。小儿子如今在上高中,谈到将来不免忧心忡忡,幸好女儿嫁了个好人家,希望可以帮衬帮衬。从他们谈话中我了解了吃和穿的温饱问题已基本解决,晚上可以喝面条汤,中午不是白面就是大米。山里可以收获些山货,比如核桃,山楂,梨什么的卖掉,还可以卖一些党参,连翘挣钱。农闲时也可以学习林县人打打工。唉,为了孩子,为了下一代,我们必须呕心沥血走出去!那晚的明月真明呀,当我出去送这个舅舅和妗妗出去时,发现整个大地仿佛浸在牛乳中一般。
   那个时候我已经知道和这些亲人能见一面是一面,能说一句是一句,也许一转身就是永远。回到家我将当时的所见所闻写了一首自认为不错的诗《登青杨岭》
   人去楼空炊烟少,方圆百里人迹稀。
   破屋倒房依旧在,桃李芬芳不自弃。
   坡上青草思牛羊,莲花洞奇谁还迷?
   俯视山下如蝼蚁,卧看山雀自在啼。
   陶翁草盛豆苗稀,也许此中有真意!
  
   四
   十年前,我和我的儿子又去了一趟青杨岭。这一次我和我儿子先从林州坐汽车到玉峡关,然后再从华源梯到青杨岭。因为我和我儿子谈起我小时候的事,他也感兴趣。这不趁着孩子放暑假,顺便看望一下我的老舅也挺好。孩子在学校呆得时间长了老觉得没什么意思,正好带出去放放风。汽车一出林州,孩子就玩起了手机,等到了弓上水库,才开始注视窗外,沿途青葱的高山,令人耳目一新。走近太行山,与我们在家看到的太行山迥然不同。崎岖路下,大峡谷里面是清凌凌的水,一个转弯就是一幅美丽的图画,水里面荡漾着山的乔健,山峰衬托着水的柔情。
   孩子不再沉迷手中的手机,不停的惊呼着眼中的美景。车子穿梭在群山之中,一会儿来到玉峡关。我们下了车,通过一座小桥来到一座山前,我知道请将不如激将,于是说:“孩子,怕吗?如果怕,爸爸把你送上回去的车,爸一人去”“怕,怕我就不来了!”我们两走走停停来到华源梯口,发现如果不走近,或者不知道,你一定不会发现进口。我们两轻装行进,儿子表现的出人意料,他蹦蹦跳跳比我走得快,时常先走一段然后等我,我对儿子竖起大拇指。
   这大山里除了我父子空无一人,上午十一点左右,我们到达了梯垴山大队的那个小卖部。不过空无一人,小舞台在,小卖铺里面没有货物,房前那棵老柳树耷拉着一头秀发无精打采,煤火前还有半堆煤和土,屋里的玻璃碎了一地。本来希望此处买些礼物,这一次抓瞎了。沿着记忆的路继续走,走到山下,再也无法向前去,一米多深的野草和荆棘,让我望而生畏,只好重新走到公路上,四面除了山还是山,我深信路没有错,正在此时,我听到三轮车的响声,我大喜过望,等到三轮车靠近,连忙挥挥手,那个热情的年轻人停下车。我连忙问“到青杨岭怎么走?我忘路了”,“别怕,请上车,我拉你一程,过去那条路很少有人走了。”年轻人到了一个路口,告诉我沿着这条路,下了山就看见了。
   刚走到半山腰,看见山下熟悉的村庄,我深吸了一口气。终于到了。我三舅看到我们,大吃一惊,“唉!怎么是你呀!孩子都这么大了!”连忙倒了碗热水,张罗着做饭。谈话中我知道,我大舅和大哥全家搬到了长治,我全什么舅家也都走了,山里人十家九空,我三舅明年也要走了!家里的牛卖了,鸡也卖了,养了一只猫。地不能种了,人少了,野兽就多了,野猪,野山羊,野兔到处都是,特别是野猪种什么吃什么,不怕人。有的地方有豹子出没,虽然没有来过村庄,但很多人都见过。暑假期间山里的人突然多了,因为山里面有很多连翘,青翘是药材,很多外地人也来采药材。三舅是个苦命人,很久以前离了婚,以前和大舅一家共同居住在一起,有了事情大家可以一起扛,现在一个人孤苦伶仃,无依无靠,实在令人担心。加上现在腿有点儿疼,山里条件差,我不觉潸然泪下。好在我大姐一家仍在据此五六里的地方居住,时常来照顾一下他。我决定和孩子在此多住几天,临走时我帮他把水缸挑满,又给了二百元钱,临走时我们依依惜别。
   后来我回到家后,我又写了首《重登青杨岭》
   炎炎烈日草木青,北望群山无旧痕。
   曾是神往青杨路,草疯树狂一人深。
   松涛阵阵鸟低语,路断讪讪回顶峰。
   天高路远云漠漠,柳暗花明如有神。
   三轮车响惊天地,载我五里路延伸。
   柱杖舅舅忽见我,竟疑我是天外人。

共 5573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读先生散文,忽然想起杜牧的诗句: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太行山深处的青杨岭,是“我”魂牵梦绕的地方,那里住着外婆和舅舅家亲人。儿时记忆里,山路弯弯,山林茂密,村庄散落,缺水少电,极度贫困,民风淳朴,热情好客,孩童天真,快乐无邪。玉米粉拌马铃薯、蒸黏米黄馍、豆子馍是忘不掉的美食;山里人脚力好,生命力顽强……成年后,再访青杨岭,虽然有电灯,村人也吃上了白面条和大米饭,但依然贫困,村民出山谋生,人去房空,人迹罕至,不免惆怅,写下《登青杨岭》……二十年后,作者带着儿子又回青杨岭,但见青葱葱的山,清凌凌的水,景色宜人。只可惜,村子只剩三舅独住,孤苦伶仃,不觉潸然泪下,再写《重登青杨岭》……描绘了太行山深处普通农村的山川形貌,风土人情,回忆了近几十年来山村的巨大变化,浓浓的乡土气息扑面而来,带着淡淡的乡愁,透着对往昔岁月和亲人的眷恋与不舍,展现了中国农民的勤劳、善良、朴实、坚韧、乐观的优秀品质。文笔朴实厚重,语言流畅,层次分明,结构清晰,意涵深邃,实乃佳作,推荐欣赏。【责编:乐歌】【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304110002】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乐歌        2023-04-09 15:16:55
  《重登青杨岭》
  
   炎炎烈日草木青,北望群山无旧痕。
   曾是神往青杨路,草疯树狂一人深。
   松涛阵阵鸟低语,路断讪讪回顶峰。
   天高路远云漠漠,柳暗花明如有神。
   三轮车响惊天地,载我五里路延伸。
   柱杖舅舅忽见我,竟疑我是天外人。
   好诗!为作者点赞!
人生不只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2 楼        文友:风雨潇潇        2023-04-09 22:09:37
  回忆我热爱的太行山,那里有我的亲人。看到农村的萧条,我想到了现在我的家乡,会不会步其前程,振兴乡村,刻不容缓,如何振兴,想想揪心
3 楼        文友:乐歌        2023-04-11 18:50:44
  恭祝风雨潇潇老师佳作《情满太行》斩获精品,期待更多精彩。
人生不只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4 楼        文友:巧眉        2023-08-01 06:15:45
  好精彩的文笔,字字句句都是那么流畅。
   冲着你的笔名而来,一口气读了你的几篇文章,让人没有一点儿疲倦感。好功底。
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