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山·好声音】【东篱】我要学会用文学发声(散文)
说实在的,到现在,我还是一介农妇,白天山野里留下脚印,猪舍里留下我的吆喝声;夜晚,我也有一个好去处,在江山文学,我从一个连小学生的作文水平都没有的农妇,到一个业余文学爱好者,这种领域的变更,跨度之大,都让我咂舌。但走过一路,我毕竟在江山留下了自己的字迹,留下了人生一段最美的声音。
走进江山,让我觉得最有意义的是,学会了用文学发声。文学的声音,不同于我们平时说话,它更纯粹,更有感召力,所以我喜欢。
一
我到江山近两年时间了,从一个开始拿起笔写文还摸不到头脑的我,渐渐地,也稍微懂得了一些为文之道。现在居然也有突发灵感时,在没人打扰的情况下,有时候还能一口气写上几百字。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两年的时间,文化底子非常薄弱的我,写的文根本上不了台面。错别字、病句常有,词不达意、语法修辞也经常用错,写作的方法和技巧,我几乎还是个门外汉。但我能够做到的是不断成长。
说话容易,写作很难。从口头表达到文学创作,这是一段非常艰难的道路,在我面前就像一道沟壑,我想跨过去,我要学会用文学发声,歌颂正能量,表达我情怀。不然,我的声音就是干瘪,就是粗俗的。
进入文学的天地,需要功夫的。这种功夫,来自一个人的文化素养,来自对生活的真切感悟。在所有的文学平台上,没有一处可以像江山文学这样,培养和提携初学者,不以身份待人,这种平易近人的风格,是我热爱文学的一种动力。起初,我告诉朋友我在江山创作,他们的眼神里都带着惊奇。我能读懂他们的意思,我是以自豪感面对他们的眼神的。
我常常想自己到江山作文,就像一个牙牙学语的孩子,或许是那些老江山人有一颗爱孩子的心,才喜欢听我那种幼稚的声音?或许,江山人喜欢“‘一’处早莺争暖树”的情境,倍加呵护。我就是一只幼鸟学啼叫,叫声不成调,自有懂得人啊。
我知道,无论做什么都是欲速则不达,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学习文学创作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急躁,得向他人好好学习,多问多看多练。我的青春已失,读书学习的黄金时期已过,大脑大不如以前灵活,记性也差了很多,大把的时间已经浪费,人生过去一大半。失去的不可再回,我只能趁现在,牢牢抓住每一个今天,加倍努力。我的写作水平与经常舞文弄墨的人是没有可比性的。与那些文人墨客本来就不在一个档次,我不会钻牛角尖自寻烦恼,让自己走进死胡同出不来。我只和自己比,和自己的昨天和自己的前天比。“走路不怕慢,只怕停步不往前”,我只要像蜗牛一样,每天都在往前慢慢爬行,就够了。我像蜗牛那样,在草叶上划出自己的爬痕,尽管日出,露水抹去了痕迹,但我爬过。
老公经常把我写文章比作蜗牛爬行,我问他有声音吗?他说,自己听得见爬行的声音就可以了,何必在乎去和夏蝉鸣夏的声音比,何必去和“听取蛙声一片”的丰收声音比。说实在的,我走进文学的世界,老公的话即使带着讽刺的味道,我也觉得有味道了,常常觉得,每个人骨子里都有一种文学最本色的东西,只是我们未曾去好好听取啊。
我明白,从学会用文学发声,到成为一个文学人,一个响当当的江山人,还有着很长的路,但我要走,走到光明处。
二
比较熟悉我的人都知道,我是背着锄头拿着镰刀或者挑着撮箕,带着农村里常用的生产工具,一边攃着汗,一路唱歌哼调来到江山的。我可能在江山是一个最特别的例外,但正是这样的例外,我觉得可以创造我的奇迹,奇迹并非是要成为一个真正的文学作家,在于用文学的情怀来关照和表现我的务农生活,这种生活对于太多的人,都是一种神奇,我相信和我身份一样的人,也会听到我的文学声音,可以跃跃欲试,拿起笔走进文学的世界,甚至来到江山与我为伍,与我一起笔耕。因为这种声音是有强大的感召力的,就像我,看到江山,就决定在这里发出我的声音,他们也会这样。
这么多年来,上天从来没有放弃考验我,总要在我前进的道路上设置障碍物,铺满荆棘,磨练我的意志,激发我的战斗力。这些农具我只能一直在身上挎着,哪怕压得我伤痕累累、直不起腰,这些担子也卸不了。但我坚信,我可以挑起农事的担子,也可以挑着我的文字行走,完全可以发出一个农人的文学声音的。
隔壁大爷喜欢喝酒,他最喜欢说的一句话就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他喝酒秉承“怪酒不怪菜”的原则,寸来长的三两个油炸小鱼,也独自饮得舔嘴咂舌、有滋有味。有人路过,会邀请坐下来小酌一杯。常有爱开玩笑的晚辈故意戏说:“种鱼得鱼种酒得酒。”大爷摆出老人独有的谱,眼一瞪:“臭小子你懂个啥?我吃的盐比你吃的饭多,过的桥比你走的路多,敢调笑我!小鱼种在水里,长成大鱼;酒种进肚子里,贯通五脏六腑,养了精气神,道理是一样的,小子,学着点,与我抬杠没便宜!”瞧他那神气十足的样,常常惹人大笑不止。
大爷的“歪理邪说”,仔细一琢磨,还真有一些道理,是那么回事。凡事都有因有果。我灵光一闪,同理推断,如果种些文字呢,每日用心呵护,精心耕耘,雨来滋润,风来助长,太阳来温暖,文字必能生根发芽,肯定会开花结果吧。对,就是这个理!哪怕年龄已大,但学习不分早迟,有志不在年高,学成怎么就怕年老呢。从现在开始,我得种一些精神食粮,活泛自己的大脑。因为,读书使人充实,思考使人深邃,交谈使人清醒,写作使人聪明。就这样,文学走进了我的生活,一下子生活就变得忙碌起来,文字不是来捣乱,而是来理顺我的繁复的日子,每一件农事,都有了文学的份量,我要表现出来。尤其是隔壁大爷那种热爱生活的情怀,更感染着我,小小的享受都是那么有滋味,我在江山,每写一篇文章就像隔壁大爷杯中的小酒,也是自我陶醉。文学如酒,文学的声音也要醉人,我这样去理解文学。
农民对于土地,有着无限的深情,我相信自己带着这份深情,去耕耘我的文学土地,也会有所收成。我的土壤,就在江山,在东篱采菊园里。这里土地肥沃,这里风景独好,这里温馨和睦。这里每天都有曼妙的文字敲击声,每天有学习探讨的求知声,还有众人的喝彩点赞鼓掌声。我到这里来耕种文字,书生气十足,书香味弥漫。在这样的氛围中,肯定会收获很多。只要打开江山文学网页,点开自己喜欢的文章,总有那些撞击心灵的声音,和我产生共鸣,让我震撼。
这些声音,不用刻意去寻,心有灵犀,无声胜有声。我知道,我的文学声音很弱,是刚刚学会发声,就赢得文友们的鼓励和赞美,多么幸福!这也让我的生活添了一道光环,常常觉得自己还有一个身份——文学人。
我的文友们,是那么厉害,我能不能也可以向他们靠拢?答案是可以的,前提是不能放弃学习!我常常想,在曾经的时代,要接触文学创作,必须上什么文学创作班,得到正规的培养,如今,这个班级就开在江山,就是“东篱采菊”社团,那里,每出一篇精品绝品,都要各抒己见,讨论优点,指出不足,是免费的,是随机的,任何时候都是学习的时间,微信群、QQ群就是创作的课堂。我是幸运的,幸运相遇。
三
网上写诗写文的平台多如牛毛,为什么我现在常驻江山,活跃在江山,将其他不少平台晾到了一边。我常自问心,这是为什么。创作领域,完全陌生,一不亲二不邻,这里除了有网上认识的从未谋面几个外地文人,再没其他熟人。
首先,江山文学网站的门槛不高,是我敢进的第一个原因。我学习写作的启蒙恩师黄金山老师介绍我进江山时,我忧虑,我害怕,我真的不敢。那是文人雅士住的别墅区,我几斤几两自己心里有数。如果他们要考核文学功底,先写一篇文或者写几首诗来报到,过不了关,那多难为情、多尴尬!黄老师鼓励我,说这里几乎没什么门槛,海纳百川,很适合像我这种零基础的、想学又找不到地方的人来学习。记得黄老师的口头禅是“只要你敢发声”,是啊,文学的声音,也是一种激励。我必须学会发声,不然我辜负了我的文学梦。
注册成功,开始,我只是闲逛,从内心非常羡慕也非常佩服那些会写之人。于他们的那种高水平,我是遥不可及的梦。不明白他们为什么有如此能耐,他们的大脑是否异于常人。因喜欢,我心中痒痒的,偷偷摸摸地写,不敢让人知道,更不敢发网上。特别犯难的是,明明有情感在心中搁着,用文字却不会表达了,词不达意,绞尽脑汁也找不到合适的词。我多次问黄老师,他耐心地教我并举例说明,说必须加强基础训练,看经典看名著,看名人写的文章,多思考勤练笔。我开始写文往往是文不对题,乱七八糟,自己都不知道写了些啥,黄老师总是肯定加鼓励加指导,从来不会打击我的积极性。“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黄老师是个大忙人,他每天除了干活还要写几千上万的字,我不能老是给他添麻烦,我得自己努力学习,学会“长大”,学会“发声”。
另一个原因,我在江山找到了一个特别适合我的精神家园——东篱采菊社团。我到江山东游西荡逛了近一年的时间才到了这里。东篱采菊的社长怀才抱器老师和社团的所有成员,他们的三观都很正,他们大都是有文化有地位的知识分子,都有着高尚的品德。在这里,没有地位的高低,没有贫富的差距,全部亲如兄弟姐妹,没人看不起我是插田种地的农民。在这里,我不用像小媳妇似的每天胆战心惊,说话小心。在这里,我心情愉悦,有时候我还调皮地在群里说笑,他们不拿我当外人。相反他们对我照顾有加,特意考虑到我的感受。很奇怪吧,我自己也这样感觉,我也能够参与到评论文章优劣的讨论了,我始终不忘学习,想想自己应该如何发声。我的文章也被作为讨论的对象,让我觉得自己的作品靠近了文学,于是有了进一步写好的信心。
值得我写出的是,每一次作品投稿,编辑们总是给我的文章反复修改润色,就是发表了,也在变动字数,我懂得编辑老师的辛苦,越发觉得创作要用心,不能给编辑找麻烦。一路走来,我在发声,更有编辑老师帮助我纠正不协调的声音,我常说,我的文章是“合奏曲”,群里的老师都笑,也很开心,这里没有隔阂,没有歧视,有的是和谐的创作之声。
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我到了东篱采菊社团,确实感觉进步的速度加快了。这里领导有方,凡事都是领导带头以身作则,社团编辑很有责任心,无论哪个老师来编辑我的文,都会无私地帮忙修改,或者私下给我说一下,哪怕只是简单的一句两句点拨提示,我也无比感动,因为只有真正的家人才会如此真心对我。如果一味地阿谀奉承,只能适得其反,让其飘飘然找不到北,那就无法进步了。我到江山练笔写文几十篇后,是在此逛荡一年多后,第一篇精品文,在东篱采菊社团出炉了。这篇精品文,也是在社长怀才抱器老师的耐心修改后得到的,是在我快要心灰意冷时、觉得自己不是那块料、很想临阵脱逃时得到的。尽管我口中说不在乎红豆绿豆,但看到他人的文章前面红灿灿的一片,心里一点点都不羡慕那也太虚伪了!精品红豆,那是评委老师对文章的肯定,文章的前面有红豆标志,心中自然会舒畅。一枚红豆,真的是一次莫大的鼓励。人,是需要精神安慰的,特别是在快要绝望时,有人递来一根稻草那也是希望。这次让我重新认识了自己,给了我继续学习写作的勇气和信心。
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突然觉得,那些红豆,在我的文学成长道路上也会发声,发出的是鼓励之声,红红的颜色如笑脸,朝着我“咯咯”地笑,笑我那么执着坚持,终于收获豆豆了。初获红豆,一夜无眠,老公说为什么睡不着,我告诉他,那颗红豆总在眼前跳着,要我起来跳舞。他说,有舞乐吗?我说自己哼。
上面这些都是其他文学网络平台所不及的。到江山,我来对了;到东篱,我找到家了。
四
到东篱社团时间不长,领导让我加入了编辑队伍。我知道这是社团领导给我的进一步学习机会。尽管我诚惶诚恐,但我还是得好好把握。好在开始时有副社长李湘莉老师耐心教我如何写编按语,才不至于手忙脚乱。她还在教我下载wps软件,说在这文档里写文方便,要知道我一直就是用手机在自己的微信里写文。编他人的文,要仔细看,要反复琢磨,要认真思索,找出段落大意,找出中心思想,写好总结,体会文章内涵和意境,了解文章的深层意义。这些都是读书学习写作的进步的阶梯,于人是鞭策,于己是取长补短。这是对我的肯定,因此我大胆地答应下来,我得挑战我自己!
我还偷偷地告诉我朋友,我在江山文学东篱采菊社团还有一个了不起的头衔——社长助理。多大的官儿?我告诉她,这代表的不是官位,而是一种肯定,是对我文学创作的认可和鼓励。
为了第一时间知道我所在社团的一举一动,我的手机几乎很少离开我。社团群,我非但没有屏蔽且还置顶。听到铃声一响,我会尽可能第一时间看看群里的动态。有人发文,尽量挤出时间去学习去点评;有人获奖,真心祝贺点赞;有人在讨论文章,我也会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我视江山是我家,我视东篱采菊社团是我的书屋,我的心安放在此,很舒坦!
平时在家在山野,说话少了,而在江山,我变得那么爱说,说文学创作的道道,讲文学情怀,这些声音,是我成长的最美音符。江山一路有我声,喊醒了我沉睡着的时光。
“抽弦度曲新声发”,这是指弄琴弦的美妙,我想走进这样的境界,拨弄文学的琴弦,发出最美的声韵。相比我的文友,我还是一个小学生,我要尽快学会用文学发声,站在文学创作的行列里。
红花老师走进江山、入住东篱,一路成长的过程引起我的共鸣。江山零门槛,没有歧视、没有贵贱,只有关心呵护,只有携手同行。领导以身作则,编辑无私奉献。使得红花老师从一个不谙文学,不会写作,不敢发声,成长为东篱一位了不起的写作高手。创造了一个神奇。你想想:白天拿锄头,夜晚拿笔杆,虽然都是耕耘,但跨度太大,更何况只有小学文化成度,还能频频创造出精品,令人不可思议,这就是一个奇迹。私下里,我常讲,在东篱,我最敬佩两个人,一是社长,他的人品、学识、能力、修养等征服了东篱所有人。另一个就是红花老师,她的毅力、文学情怀、理想追求、不知疲倦的精神,令人震撼、令人起敬。她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文章朴实无华,情感饱满真切,线条脉络分明,内容丰富,字里行间散发着泥土的气息和浓郁的墨香。好文,拜读学习!问好红花老师,春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