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齐鲁文苑 >> 短篇 >> 杂文随笔 >> 【齐鲁】耕读拾遗——几点文言知识之我见(随笔)

编辑推荐 【齐鲁】耕读拾遗——几点文言知识之我见(随笔)


作者:流水无声 布衣,220.5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215发表时间:2023-04-12 06:51:50

前言:我一直追求教育者的灵魂与血肉,一直追求诗意与远方……斗胆抛出几块小小的石子,希望能引来五彩斑斓的天空。
  
   1.我看“冻馁之患”
   百度查询“冻馁之患”一词,出自《庄子•至乐》:“将子冻馁之患而为此乎?”和《送东阳马生序》:“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
   解释这个成语,都是“遭受饥寒交迫的苦难”之意。也就是说“患”在这里理解为“苦难”,名词,“之”是“的”,“无冻馁之患矣”也就顺理成章的理解为“没有饥寒交迫的苦难”,简单陈述就是“没有饥寒之苦”。这样理解大家都能接受。
   但是我们接触到的《送东阳马生序》相关解读中,几乎一边倒,把“患”解释成“忧虑、忧愁”,“忧虑”是动词,“忧愁”是形容词。就单独这一个“患”字,我们这样理解也很正常,只是这样理解会影响到对前面“之”字的理解:“之”前是饥寒,“之”后是忧虑、忧愁,前后没有从属关系,况且动词也好,形容词也罢,用在“的”后,合适吗?所以,我个人认为,如果把“患”解释成“忧虑”,就应该把“之”理解为“宾语前置的标志”。
   可是大多资料上把“患”解释成“忧虑、忧愁”,也把“之”解释为“的”,我越来越感到牵强、生硬,从语法上很难解释得通。
   我认为解释和翻译,都是理解的现代汉语意思。既然理解的是现代汉语意思,就应该从现代汉语的角度讲通顺。
  
   2.我看“大道之行也”的“之”
   在“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这句话中,现行人教版课本没有注解“之”字的用法,但是《智乐星中考•中考备战》多年来一直把此处的“之”解释为“结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对此我不敢苟同。
   用于主谓之间,谁是主语?谁是谓语?
   我认为:“大道”是指上古时代理想的政治制度,不是“行”这一动词的执行者,不能做主语,而是“行”的作用对象,也就是说,“大道”是被推行的,应该是“行”的宾语,而“之”被解释成“宾语前置的标志”。
  
   3.我看古诗文中的反问句
  
   现代汉语中的反问句在理解时,肯定的反问表达的是否定的意思,否定的反问表达的是肯定的意思。如“难道校长不够负责吗”表达的意思是“校长很负责”,“你的这种违反纪律的行为还不应该停止吗”表达的意思是“你的这种违反纪律的行为应该停止”。
   但是在对古诗文中的反问句,我们却不能机械地这样理解,因为古人的表述在前,现代汉语的理解法则在后,而语言法则是在历史与社会的发展中日趋规范和完善的。在古汉语中,有的反问句可以用现代反问句的特点去理解,有的却恰恰相反,即使同一位作者在同一篇文章内也会出现这种情况。如出自《三国志》的《隆中对》中就有这两句话:“……,将军岂有意乎?……”“……,百姓熟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第一个虽然是肯定的反问,但结合上下文不难判断,表达的意思应该是肯定的,应该翻译成“将军您难道没有这种想法(打算)吗?”(也有不把这个句子当着反问句,而把它当着一般疑问句,翻译成“将军您有这方面的打算吗”,这实际上也是一种灵活的变通)后者是否定的反问,表达的也是肯定的意思,翻译成“老百姓谁敢不用竹篮盛着饭食,用壶装着酒浆来欢迎将军您呢?”
   不仅仅是反问句在古诗文中按照现代语法理解不通的时候,需要结合上下文判断进行变通,其他表达在现代文中有时也需要灵活变通。比如要表达“路滑被滑了一下,但没有滑到”,有人说“我差一点就滑倒了”,也有人说“我差一点没有滑到”。
   遇到特殊情况,结合语言环境和生活实际灵活变通是关键。
  
   4.我看此处的“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之《为政》)
   对于这一段话中的“而”,我原来一直简单地认为“连词,表示修饰关系”,直到后来新的部编教材在我们这里推行,我在《课堂内外》赠送的课件中发现了“表顺承”这一观点,引起了我的深思,想来想去,最后觉得“表顺承”比“表修饰”更合适。因为“而”前面尽管表示年龄,但又不仅仅是简单的时间限制。孔老先生表达的意思是人的认知和感悟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同的,尽管不是绝对的,但人的认知感悟和年龄还是有一定的必然关系的,这种必然关系也可以说是一定意义上的因果关系。所以,“表顺承”比“表修饰”更合适
   与此类似,“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中的“而”,我最初也认为是“表示并列”关系,因为“饮少辄醉”是解释的“醉”,“年又最高”是解释的“翁”,名号里的两个字缺一不可,同等重要。但后来渐渐觉得“表递进关系”更好,因为“表递进关系”可以突出欧阳修当时才39岁,年纪并不大,而是在同游者里面年纪最大,同时还可以突出欧阳修仕途坎坷,借“翁”来消遣内心的感慨。

共 1948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小编觉得,其实文学和其它学科一样。认真研究,读好读彻,的确充满无限的乐趣。作者对于几则文言文阅读的理解和心得,特别的真知灼见,令人受到有种豁然开朗的启示和领悟。感谢作者的倾情分享,推荐阅读。【编辑:叶华君】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叶华君        2023-04-12 06:55:09
  文言文似乎越来越远离了我们这个时代,互联网的兴起,一些新型网络用语层出不穷。作者还致力于文言文的研究和解读,的确令人敬佩。文言文其实在中国文学的发展史上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不应该被忽视,更不能抹杀。
叶华君,成都市作协会员,东部新区草池街道人。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工,我有一颗善感而质朴的心,我爱我的家乡我的亲人!QQ1052430610
2 楼        文友:成敏        2023-04-12 07:17:30
  好文章推荐,感谢赐稿,问好遥握!
3 楼        文友:流泪的飞鱼        2023-04-12 09:35:13
  很喜欢阅读这样增长见闻的文章,为老师的博闻点赞!
做好该做的事情,走好该走的路,活在当下。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