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菊韵】暮春时节的牡丹(散文)
西安人踏春赏花的去处是青龙寺看樱花,兴庆宫看牡丹。昨日,晴好,并不热,我和兄弟姊妹们结伴去了兴庆公园。这里自改建后我还是第一次“临幸”。牡丹花,花中魁首,“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天香夜染衣犹湿,国色朝酣酒未苏。”雍容华贵,胭红雪腮,如,醉酒的杨贵妃,这些是我对牡丹的印象。
这韵味……自古说杨玉环是牡丹的花神。“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现代的人绝少李白浪漫的诗情。
湖柳拂岸,公园里观花人群如潮。
沉香亭前团团锦锦,姹紫嫣红,丰姿绰绝。清明过了,暮春时节,花期已逝,牡丹花虽说还在累累枝头,层层叠叠的花瓣,抽着黄色的蕊,只是,干涩,蔫,少了精神,翠绿的茎叶下是密密碎碎零落在地的点点粉红……草木独怜一季花,应有一句叹息:“姚黄魏紫开次第,不觉成恨俱零凋。”【注】
不远处,郁金香倒是开放的齐齐整整,红黄紫白,组合着一条条花带,铺就了一园的锦绣,鲜得亮眼,郁金香摇曳的丰姿,欺得牡丹似那个“臣妾面容憔悴,不敢见陛下……”的掩面而泣的李夫人,她可曾是一笑倾城,再笑倾国的绝色佳人啊……我倒为牡丹委屈起来,你那“花大如斗,胆大如斗,敢让百花先,敢殿三春后”的如虹的气势呢?你那在女皇面前抗旨而被贬洛阳烧成焦枝的铮铮傲骨呢?你那“疑是洛川神女作,千娇万态破朝霞”的花魂呢?
这,不怪你,是老夫我来晚了。
牡丹本是长安花,花开时节动京城。传说女皇武则天在一个大雪纷飞的隆冬夜晚欢赏鼓乐歌舞,酒醉后的她一时兴起写下诏书:“明朝游上苑,火急报春知。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时"。百花慑于此威,一夜之间万紫千红绽开齐放,惟有牡丹抗旨不开。武则天勃然大怒,遂将牡丹贬至洛阳。刚强不屈的牡丹一到洛阳就昂首怒放,这更激怒了武后,便又下令烧死牡丹。枝干虽被烧焦,但到第二年春,牡丹反而开的更盛……
当年,因公务,我曾去过洛阳,正值牡丹开放的花期,我去了洛阳的王朝公园观过牡丹。当时,在宾馆的大堂里见到有几位画家作画,水墨,多是牡丹的工笔或写意,浓墨重彩,形象倒也了了,却是匠画而已,匠气重,艳俗了,没有那花的活的韵味。入眼的是一幅绽放在斜风中的白牡丹,摇曳生香,楚楚动人……六尺整宣,素雅大气,我想购买,只是要价两千。那是2002年的事,这价位,对当时一个月的收入仅两三千来元的我来说,是犹豫的,只好悻悻离去。
如今,每每见到牡丹便想起这事。每每想起这事,便心里泛起丝丝的遗憾。我总在想,这只是美和审美的关系吗?有没有阅历和情感的寄托和慰藉呢?
“去春零落暮春时,泪湿红笺怨别离。常恐便同巫峡散,因何重有武陵期?传情每向馨香得,不语还应彼此知。只欲栏边安枕席,夜深闲共说相思。”【注】
去年暮春的时节,牡丹花儿凋零了,我的眼泪滴在飘落的牡丹花瓣上,怨恨与牡丹离别……这是薛涛的咏牡丹的诗句。
女校书薛涛,她那一页页粉红色的诗笺,倒似我眼前这凋落一地的牡丹花瓣。一个长安女子终老在了异乡四川成都……那年,我游成都曾到锦江公园寻访过她。园内有座望江楼,薛涛曾在那楼上痴痴眺望江水,日夜盼望着情郎元稹,他终究没有回来……旁边就是薛涛的坟。
唐宪宗元和四年也就是公元809年的三月,元稹授监察御史,出使东川,在那里结识了薛涛,二人互相仰慕,卿卿我我,开启了一段恋情,可惜好景不长,这年七月元稹就被调走了,回了洛阳。
长安,洛阳,剪不断,理还乱……暮春时节的牡丹,如迟暮的才女薛涛,和她暮春时节泪湿了的诗笺,重重复重重,委予了浮云和流水。
兴庆宫里,沉香亭前,“幽姿谩好。遥相望、含情一笑。”都说花解语,我驻足,我似乎听到那花的一声叹息……
注:姚黄:千叶黄花牡丹,出于姚氏民家;魏紫:千叶肉红牡丹,出于魏仁溥家。原指宋代洛阳两种名贵的牡丹品种。后泛指名贵的花卉。
“巫峡散”:战国楚·宋玉《高唐赋序》:楚怀王在游览云梦泽的台馆时,曾梦遇巫山神女,临别时她说“妾在巫山之阳,高唐之岨,朝为行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后人据此,用云雨来代指男女间的性事私情。
“武陵期”:传说汉朝人刘晨、阮肇进山遇到了仙女并与仙女结为夫妇,逗留半年后二人思乡心切于是回到老家,却发现早已经物是人非,人间已经是几百年后的事情了。
2023。04。12。浐灞半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