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晓荷·烟火】春之味(散文)
春风轻拂,赋予眼前这个世界风姿绰约;春光明媚,阳光正好,微风不湿不燥;春意蓬勃,窗外百鸟唱歌婉转可人、花红柳绿袅娜清新;春韵荡漾,一阵阵醉人的春息、景物直撞胸怀,烘托内心一股股莫名的冲动。袭袭春色爬满了围墙院落,铺散着小街河边、山野树梢、村头田陌……然而更为撩拨人味蕾的还是这春天的野菜——品之泥土芬芳气息、思之寻常日子的烟火味、念之浓浓的怀乡愁绪。
最能标志这春天野味的便是这季节一茬接一茬的野菜。
开春,那低矮的山丘,还抹着一痕一痕的白色,空旷的田野沉淀了一片一片的斑白,一溪春水淙淙有声,仿佛村庄道路、树木小草从寒冬中刚刚苏醒,而她们却在不起眼的角角落落、旮旮旯旯,便开启了季节的旅行。冬荠菜,又叫毛荠菜,匍匐地面,不作任何化妆,不作声息,紫褐色、铁锈一般,裸露眼前。有人说,冬荠菜是春天野菜第一鲜,的确当之无愧。你怎么吃都不会亏待你的味蕾。“荒园槁叶飘,荠菜已堪挑”。挖来的荠菜,并无耀眼夺目之处,甚至有些磕碜,但是摘好洗净,下锅一遇热气,荠菜立刻改头换面、焕发青春——褪去褐色冬装,方显绿油油、诱人的青春本色,真可谓秀色可餐。那种绿,让人铭记深刻的绿,让人垂涎欲滴的绿。伴随着洇润的绿色,那野菜特有的清香一同氤氲开来,沁人肺腑。方回诗云“归与儿曹煮春荠,故应有味胜鼋羹。”苏东坡说:“虽不甘与五味,而有味外之美。”于是便以此烹饪出“东坡羹”。清代《素食说略》载:“荠菜为野簌上品,煮粥作斋,特为清永。以油炒之,颇腴,再加水煨之尤佳”。北宋范仲淹吃荠菜更是吃出了音乐味,“陶家瓮内,腌成碧绿青黄,措入口中,嚼生宫商角徵”。你看,唇齿间居然生出丝竹之音。
荠菜有多种吃法,常见的有:焯水拌香干、拌豆腐,荠菜饺子、馄饨、包子、馅饼,荠菜面、疙瘩汤,荠菜豆腐羹和荠菜炒蛋、炒肉丝等。每一种野菜都在于应时应季,才地道,才美味。过了这一季恐怕就要等到下一年了,不像那些反季节蔬菜。但是,吃荠菜季往往过程较长,差不多从融雪化冻开始(立春前后),在山坡田畴、田埂地头、菜畦蒜棵就可觅见其踪影,陆游诗曰“残雪初消荠满园,糁羹珍美胜羔豚”。直至阳历3-4月份即春分前后尚可捃摘,接着就出薹开花了。荠菜花虽不能食用,但煮鸡蛋吃可降血压、补钙壮骨、消肿利尿和增强大脑功能,有道是“三月三,荠菜开花赛仙丹”。荠菜的两个品种也是赓续食用期的因素之一。其一板叶荠菜,又叫大叶荠菜,叶片浅绿、大而厚,叶长10公分、宽2.5公分左右,叶面平滑,低、高温均有一定的适应能力,品相好,生长快。缺点香气欠浓郁,抽薹开花早。其二散叶荠菜,又叫碎叶毛荠菜,冬荠菜属此类。叶片绿色,遇冷转紫褐色,冬性强,耐热力强。羽状全裂,叶缘缺刻深,叶窄较短小。比板叶荠菜延迟半月左右可采食。香气浓郁,味极鲜美。荠菜的营养价值很高,含有大量的维C维B维A和胡萝卜素等,还有蛋白质、脂肪和钙、磷、铁等多种矿物质。除此,研究表明,还含有香味木昔、乙酰胆碱、谷甾醇、橙皮苷和二硫酚硫酮等,所以具有止血、降脂降压、消炎抗病毒、防冻伤、预防眼疾夜盲症、防癌抗癌等保健功效。
“离离幽草自成丛,过眼儿童采撷空。不知马兰入晨俎,何似燕麦摇春风。”陆放翁的诗,精彩地描绘出,小孩挑马兰头作早餐的场景。诗中的马兰,就是马兰头,也叫马栏头。马栏头,拦路生,我为拔之容马行。把马栏头引申为挽留行人之意。清代袁枚《随园诗话补遗》载,汪廷防至上海任官,离行时,村中小孩纷纷献上马兰以赠行,一时传为美谈。诗曰“欲识黎民攀恋意,村童争献马栏头。”现在主要作为美食享用,是春天野菜佳品。与陆游同代的赵蕃曾赞美马兰头“鱼今绝世菜无有,欲问居人啖马兰”。作为菜肴在鱼菜之上,够赞的吧。周作人在《故乡的野菜》里写道:“那时小孩们唱道:‘荠菜马兰头,姊姊嫁在后门头。’后来马兰头有乡人拿来进城售卖了……”。三月春光马兰当时,“马兰不择地,丛生遍原麓。碧叶绿紫茎,三月春雨足。”田拐头、菜园边、小桥流水畔、村舍篱笆旁,一片片一丛丛的马兰头簇拥在一起,个个支棱起两瓣叶,像竖起的耳朵,在聆听草长莺飞的声息?和煦的春风,将她们摇曳的鲜活、稚嫩而蓬勃,在绵绵春雨中,滚珠流翠,带着青春的朝气,洋溢着春的烂漫。禁不住俯身抚摸,柔韧而酥痒。
午后的春阳不温不火,不妨拎蓝提铲去挑些回来,摘去老梗老叶,洗净焯水,可凉拌、可炒、或拌面隔水蒸,亦可剁馅包饺子、馄饨、包子,等多种做法,其味道鲜美,很难有别的蔬菜与之媲美。凉拌兑香干、春笋,辅以盐、白糖、蒜末,生抽、麻油、醋;清炒、加肉丝鸡蛋炒均可。那凝聚了春翠的色泽,浓缩了旷野的清香,本真而自然,你会忍不住大快朵颐。马兰头分青梗红梗两种。青梗清香,红梗浓郁。它们含有丰富的便于吸收的钙和钾。在绿叶食材中,恐怕其含氨基酸种类最多达17种以上,同时有生物碱、强心苷等营养物。入药多以红梗马兰头为佳,性味辛、苦、寒。体寒,脾胃寒者少食。《本草纲目》载:“马兰头能散血消肿,利筋滑胎,解毒通麻。”研究表明,其可降血压、抗癌(含硒元素)和辅治多种炎症等保健作用,是不可多得的野菜之一。
野枸杞头。汪曾祺在《故乡的野菜》里把野枸杞头与女孩的叫卖声合起来写,仿佛眼前呈现烟雨蒙蒙的水墨画:春天的早晨,尤其下了一场小雨后,就可听到叫卖枸杞头的声音。卖枸杞头的多是附郭近村的女孩子,声音很脆,极能传远:“卖枸杞头来!”枸杞头放在一个竹篮子里,一种长圆形的竹篮,叫元宝篮子。枸杞头带着雨水,女孩的声音也带着雨水。枸杞头不值什么钱,也从不用秤约,给几个钱,她们就能把整篮子倒给你。女孩子也不把这当正经买卖,卖一点钱,够打一瓶梳头油就行。看看听听,枸杞头带着雨水,女孩的声音也带着雨水。这样的枸杞头,真有点舍不得吃呢。苏东坡一生颠沛流离,晚年穷困潦倒,但无论逆境还是顺境,始终乐观豁达,从枸杞头中咀嚼出美味绵长,也品尝出人生的知足常乐。其名篇《后杞菊赋》中云:“吾方以杞为粮,以菊为糗,春食苗,夏食叶,秋食花实而冬食根,庶几乎西河南阳之寿。”陆游更把枸杞头与古松下生长的药食珍品茯苓相媲美。他在《道室即事》中说“松根茯苓味绝珍,甑中枸杞香动人。劝君下箸不领略,终作邙山一窖尘。”遂在《玉笈斋书事》中感悟“雪霁茆堂钟磬清,晨斋枸杞一杯羹。”陆游享年85岁,被后世誉为“长寿爱国诗人”,可能与其爱吃枸杞菜、枸杞粥不无关联。野枸杞果,我们叫“鬼辣椒”,只是长在少有人踏足之地,诸如大坎、谷堆、和坟丘等,现在愈发地多了,像北沿山公路(S319)旁边就有不少。枸杞头的吃法。汪曾祺先生在《人间草木》里就写过两种:枸杞头,“略焯过,切碎,与香干丁同拌,浇酱油醋香油;或入油锅爆炒,皆极清香。”《红楼梦》六十一回探春、宝钗想吃“油盐炒枸杞芽”一掷500钱,想必是那些公子小姐膏粱厚味吃腻了,馋于枸杞头的鲜嫩与清芬,想尝一尝春天的甘美与馨香,只是其一。明代徐光启《农政全书》:“枸杞头,生高丘,实为药饵出甘州,二载淮南实不收,采春采夏还采秋,饥人饱食为珍齑。救饥,村人呼为甜菜头。”其二枸杞头有药理作用,之所以薛宝钗要吃“油盐枸杞芽”,宝钗体态丰满怕热,从小就有从娘胎带来的病,有些经血不调,此菜可治少女月经不调,常食有与枸杞子类同的保健功能。
简单推荐两种枸杞头食用,不妨一试。炸、蒸枸杞头。鲜嫩枸杞头洗净,用盐略杀一杀,拌面粉蒸,出锅拌葱油、蒜末、味精、白糖、香油,喜辣者淋辣椒花椒油(或大油),味道可能比你想象的好吃;拌面团团轻放六、七成热油锅炸,待焦黄酥脆,出锅,色泽黄中带绿,宛如镶着金边的翡翠,隐隐异香,阵阵来袭,诱人唾液漫溢,入口松脆爽惬,香气清灵,萦绕齿颊,回味久久。另泡茶、煮粥均可,就不赘述。《药性论》说枸杞头能“补益精诸不足,易颜色,变白,明目,安神”;《食疗本草》说其“坚筋耐老,补益筋骨”。说明其有延缓衰老的作用。一般来说多数野菜药食同源,有寒凉苦辛性味,适量食用大有裨益,并且因含草酸,吃时需焯水。
春天,可供食用的野菜很多,区域不同,品类多少不一。且不说城里人,就是乡村年轻人能认全的也不多,如香椿、小蒜、野芦蒿、榆钱、地豆头、野腊菜、菊花脑、苦菜、灰灰菜、独扫头、蒲公英、洋槐花和马齿苋……虽然难以一一尝鲜,但是荠菜、马兰头和枸杞头,这春三鲜可不能错过,有道是“春尝鲜,病不沾边”。在这吃春咬春季,哪种野菜都是舌尖上的春天。不妨抽点儿时间,踏足乡间田陌,这时的江淮大地,油菜花黄灿灿、闹嚷嚷、甜熏熏,万物生,百草长,鸟儿鸣,蜜蜂嗡,风是香的,野菜是水灵的。去踏踏青、认认野菜,再挑些回来尝一尝。汪曾祺说,“极清香”,嗅觉与味觉很难比方、无法具体。所谓“清香”,即食时如坐在河边闻到新涨的春水的味道。可不是?每一道野菜都能嚼出泥土的清芬、嚼出童年暖心的甜蜜和快乐、还有那荒年的苍凉和酸楚;每一棵野菜挑、摘、洗、烧、吃,都赋予成长历程的烟火味和承载着浓浓的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