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泊宁静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宁静·暖】悠长的乡味(散文)

编辑推荐 【宁静·暖】悠长的乡味(散文)


作者:孙兰茂 秀才,1856.5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064发表时间:2023-04-14 23:21:19
摘要:那浓郁的香,那勾引馋虫的劲儿,及吃起来的那爽歪歪的感觉,是无法用言语来形容的。

在故乡林林总总的佳肴中,最令我不能忘怀的,莫过于盐豆子。
   过往的岁月里,每年的初冬季节,母亲都要将去除了杂质的干黄豆,倒入水中浸泡。当黄豆逐渐地变作长满皱纹,再逐渐地变成胖嘟嘟、白里泛黄的模样时,就从水中捞出,放进做饭用的地锅里,加上清水蒸煮。
   熟透了的黄豆,是紫铜色的容颜,舒展展的身姿,入唇即化的口感及香喷喷的味道……
   说起盐豆子,还和楚霸王有些关联。据说,楚汉战争时期,项羽的军队在我的老家徐州一代与刘邦的军队作战。因食物匮乏,部队只好用煮熟的黄豆充饥。在豆子刚好煮熟,还没来得及食用的情况下,刘邦的队伍便蜂拥般围拢而来。为避其锋芒,士兵们只好将刚出锅的豆子装入蒲包内随身带走。当队伍行军一段时间,打开蒲包准备食用时,却发现包内的豆子已发酵变质,几近失去了食用功能。聪明的厨师将食盐、葱姜等调味品调入其中,臭烘烘的豆子很快就变得味美可口。
   从此,在家乡人不断改良下,掺杂着红萝卜、红辣椒的盐豆子,便很快在四乡八舍风行起来。
   煮豆子的夜晚,母亲几乎是不曾睡觉的。蒸煮过程中,先是用干树枝、木柴一类的柴禾大火烧,直至烧到满锅沸腾,浓浓的白气一个劲儿地往外窜、向上顶,把豆子煮到八九分熟的时候,再改用麦糠、干牛粪一类的柴草替代物,以文火的形式慢慢地煨上七八个小时,才能把豆子烀的软烂如泥。为了不影响白天的劳作,煮豆子一般都在夜晚进行。水加得多了,浪费柴草。因为在贫困的年代,不仅粮食稀缺,柴禾也很金贵;水加的少,会因为“糊锅”造成浪费,豆子里也会产生一股难闻的窜烟味。母亲便守在灶间,细心地煮豆子,仿佛那一锅豆子承载了全家人的希望。
   早饭时分,掀开锅盖的那一刻,母亲会私下里用烀烂了的黄豆,与事先准备好的细盐末、细姜丝、辣椒油、及不知名的其他调料,调制出一小碗香盐豆子,让我和弟弟一块儿解解馋。那浓郁的香,那勾引馋虫的劲儿,及吃起来的那爽歪歪的感觉,是无法用言语来形容的。
   黄豆煮熟以后,要趁热装进透气性能好的蒲包内,并同时埋藏于厚实的麦穰子或干青草堆里发酵。
   放置装满豆子的蒲包时,切记不要把蒲包盖的密不透风、接近“真空”的状态。那样的话,捂出的豆子,会颜色灰暗,味道不够纯正。相反,蒲包被盖得过于稀薄,豆子发酵的就不够均匀。就会出现“半生不熟”,或“夹生饭”的现象。把握好发酵技巧,是很伤脑筋的事。
   经过一周左右时间的发酵,打开蒲包,用筷子在豆子里轻轻地扒拉一下,会产生蚕宝宝般相拥相伴的蠕动感。再轻轻地挑起,则会现出长长的、细细的、明亮亮的粘丝儿。
   将小扇子形状、厚度在二三毫米的红萝卜片、粗砺的食盐、红彤彤的辣椒面及花椒、葱姜等料子,与发酵好的黄豆放在大瓦盆(用泥土烧制的盆)里搅拌均匀,紫红、鲜亮的盐豆子就做成了。
   刚做好的盐豆子,母亲便急匆匆地分别给左邻右舍的人家送去一碗,让他们尝尝鲜。有时忙不过来,还让我帮着送。记得有一次,我给堂伯伯送盐豆子时,他塞给我两块包装精美的花生糖。那糖吃在嘴里,香香的、甜甜的,让人一辈子都难以忘却。
   辣椒面是制作盐豆子必不可少的原料。辣椒面的制作,辛苦又麻烦。干红辣椒先要放在铁锅里用小火炒制,然后再把炒制好的辣椒放入石碓窝子里踹(舂),直至踹成淀粉般细腻的粉末状。
   炒制辣椒及踹辣椒面,都要用双层毛巾或头巾,捂住鼻子和嘴,然后从前到后地系在后脑勺上。不然的话,辣椒刺鼻的味道会呛得人接二连三地打喷嚏,以致连气都难以喘得上来。
   新放入的萝卜片,在盐的作用下,要经过十天、半月的时间,才能融化得柔软顺滑。刚拌好的盐豆,也需要三四天时间,豆子上的粘丝儿才会被食盐慢慢地“咬断”。
   到了暮春季节,天气变暖,为防止发霉、变质,要把吃剩下的鲜盐豆子放在太阳底下暴晒,直至晒干为止。
   晒干了的盐豆,咸、辣、香俱全。孔乙己老先生吃的茴香豆,是没法与之相比的。就是时下盛行的香辣条,比之也难分高下。
   干盐豆,是我童年的最爱,也是小伙伴们的最爱。我经常偷偷地抓一、两把干盐豆子放入口袋,带到外面分发给伙伴们吃。同样,我也能享受到伙伴们给予我的干盐豆。
   盐豆子吃多了,对身体会有伤害。母亲常像捉“贼”似地从我兜里翻找出干盐豆子。并警告我说:“不吃饭,光吃盐豆子,会把嗓子齁坏的,长大了连个媳妇都找不到,到那时你懊悔也来不及了。”
   半盘子干盐豆,在上面放一些切碎了的芫荽叶,再淋上几滴香油,或者是用盐豆子、香椿芽炒鸡蛋。手把酒壶,悠悠哉哉地喝二两老白干,神仙的日子也不换。
   贫穷的年代,盐豆子是一家人餐桌上的主菜。除非来了亲戚朋友,或逢年过节,烧了一些熟菜以后,盐豆子才退居其次。
   恢复高考以后,我到县城的补习班复习功课。虽然吃的是小麦煎饼,可菜肴还是以吃盐豆子为主。偶尔从食堂里买回来一点熟菜,就觉得奢侈了一回。
   在补习班学习,我几乎每个星期六的下午,都要骑自行车回老家带饭菜。有一次,从家返回学校,因走得匆忙,我只带了煎饼,而忘记了盐豆子。当我骑着自行车到村口,下车与路边闲聊的邻居们打招呼时,隐约听见后面的呼唤声。回头一看,原来是母亲手里拎着一包菜,正挪着一双小脚,急切地一边喊,一边向我跑来。
   当接过母亲手里盐豆子的那一刻,我却发现,母亲像犯了错误似的、泪眼婆娑地望着我,声音极小地说:“咱家里穷,没能给你多少零钱买菜吃,你连盐豆子都不带,那怎么行呢?”
   “娘,俺不是故意的,是忘记了。看您大老远的,还来喊俺。”说着说着,我就抑制不住地流下了眼泪。
   说来也怪,盐豆子闻起来臭烘烘的,吃起来香。按理说,它独特的刺激人们味蕾的功能,及特殊的制作流程,它的本性应是与众菜肴的特质相去甚远的,可它却表现的包容且又温和。不是吗?把盐豆子与不同的食材放在一起,做出的菜肴,都各具特色,都体现出不同的风味!
   盐豆子炒鸡蛋是家乡的名菜。说它出名,是因了它红白分明的颜色,顺风两里路能闻得到的香气,和令人迷恋的味道。盐豆子炖粉条,盐豆子烧豆腐、白菜,鲜盐豆子蘸大葱卷煎饼,或吃水饺时沾盐豆汁,都会给人以吃了还想吃的感觉。
   老婆喜欢吃盐豆子。用盐豆子佐餐,是她的生活习惯。前些年,每到初冬季节,她都会显露一下身手,做一些盐豆子给家人吃。可近几年,因购买她的农用物资而喜获丰收的人,为答谢她的货真价实和贴心服务,便常有人送盐豆子给她。我和儿女们远在外地工作,她一个人吃不了。每当探家返程,我们都会带走一些盐豆子,分享给外地的朋友或老乡们吃。因吃得爽口,我外地的一个女同事竟吃得上了瘾。在我拙劣技艺的传授下,她竟像模像样地学会了做盐豆子。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盐豆子已从餐桌上作为主菜的位置渐渐退了下来。然而,作为知名的调味品,和以盐豆子为辅料制作的菜品、菜系,却在不断地增多,并不断地被更多的人所喜爱。
   前些日子,外地朋友在某星级酒店为自己的女儿举办新婚喜宴。宴席上的开胃小菜中,有一盘浇香油的干盐豆;大菜中,还有一道盐豆子、虾米炖豆腐。他乡遇“故知”,因了这两个菜,我的心情久久难以平静。盐豆子从偏僻乡村,到植根于大城市,入宾馆、上大席,是我无论如何都想象不到的。
   是人们味觉上的返璞归真,还是因盐豆子香辣爽口的诱惑力,才使人们对此爱得执着?是前者?是后者?亦或是兼而有之?真真地让人难以琢磨。品味着宴席上盐豆子,我仿佛觉得故乡不再遥远,而且就在眼前。

共 2994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由一则故事引申出一个名副其实的菜品,盐豆子,可谓独具匠心。文中,笔者以细腻的笔触,将盐豆子的制作方法,一一呈现在读者眼前,仿佛跟着笔者的思绪,大家也真真切切地将这道色、香、味、形一应俱全的盐豆子给做了出来。并通过制作盐豆子过程的复杂,把一位母亲为了儿女而默默付出、勤劳善良、不辞劳苦的高大形象,与物质匮乏时代背景下,盐豆子在生活中不可替代的重要位置,以及年代的不断变迁下,作为见证者,盐豆子的做法随之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些林林总总的记忆,使得文字情感更加真挚饱满,更具可读性。以至于,到了后来,盐豆子从笔者的家乡走出,进而扎根于大城市里,这个事实说明,是金子在哪都发光的同时,也指出保留和传承一些民间菜肴制作方法的技艺,已迫在眉睫。感谢赐稿宁静社团,问候作者,欣赏美文,推荐阅读!【编辑:峙榛起航】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峙榛起航        2023-04-14 23:22:02
  感谢赐稿宁静,祝开心快乐每一天!
坚持原创文学,梦想将在这里起航!
2 楼        文友:北方雪飘飘        2023-04-15 08:40:03
  品读老师新作,文章主题集中,娓娓道来,让读者了解了作者家乡盐豆子这道美食。不知道是不是与豆豉类似?我们这里常用豆豉作为佐料炒菜。好文,条理清晰,文笔流畅,还有其中蕴含的家乡情感,亲情母爱,令人动容,拜读学习。
洁白的雪花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又悄无声息地化了……
3 楼        文友:小猪她爸        2023-04-15 11:51:30
  佳作欣赏,已向精品审核组申报!
一本正经说胡话,嬉皮笑脸吐真言。
4 楼        文友:小猪她爸        2023-04-15 12:03:26
  盐豆子啥样啥味道,我真不知道。正因为如此,散文才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令人读来有趣。文章有生活中的小菜,细致入微展开描写,写出了乡情,也写出了时代的变化。拜读,学习。
一本正经说胡话,嬉皮笑脸吐真言。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