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丹枫诗雨 >> 短篇 >> 杂文随笔 >> 【丹枫】从“格物致知”说起(随笔)

编辑推荐 【丹枫】从“格物致知”说起(随笔)


作者:能读懂 秀才,2225.1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072发表时间:2023-04-18 16:06:15
摘要:原创首发

严复认为,做学问,中西方的差别在“格物致知”(“顾彼西洋以格物致知为学问本始,中国非不尔云也,独何以民智之相越乃如此耶?”)
   方东美也说自己“在治学训练上是个西家”。
   不光是做学问,严复揭示了一个普遍现象,而方东美说的是事实。
   “格物致知”是中国人的东西,怎么老外善用而我们却弃之不用?方东美钟爱儒家,儒道释学问诣深厚,为嘛说自己治学训练是个西家?
  
   人生在世,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该如何“处世处事”?不同的哲学有不同的解释,翻翻《论语》,知道了儒家的诉求,孔子说要做一个君子,做君子的标准就是要仁,因为“仁者爱人”。
   如何做到仁,换句话说,如何成为一个君子去“仁者爱人”?近两千年的沿革,儒家思想逐渐完善,到了宋朝,新儒家有了更高,更深层次的解释,浓缩起来做一个君子,就是遵循“大学”中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句话。
  
   朱熹是个儒学学者,编撰“四书”用以教诲自己的学生,无可厚非,学术思想本来就应该百花齐放。可当朝并不待见,朱熹的学说被禁,朝廷还组织了一批学者搞大批判,说朱熹的东西是“伪学”。朱熹死了好多年后,皇帝不知道脑子里那根弦被拨了一下,觉得用儒家的东西来装门面一定是非常管用的,于是,朱熹又被抬了出来,“修齐治平”开始不绝于耳,后来历朝历代传承下来了。
  
   “格物致知”怎么讲,为什么会被故意隐去不说?
   古代学者对这句话的解释有歧义,答题分两种。
   一种说法:“格”,来之意;知,权限,引申为个人知见,观点,于是,这句话的意思就成了:遇到事物发生,被感知,由于各人知见,即看问题的角度不同,于是导致了结论不尽相同。
   另一种说法,“格”,探索研究;知,知识或智慧,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对天下万物,或发生的事情去努力探究,弄明白缘由,寻求答案。
   二程,朱熹等宋儒基本持第二种观点。
   其实,一,二“殊途同归”:事物发生,即“来”了,才会被感知,被研究;去探究的事物一定是被感知的事物,即“来”乐的事物。
  
   我站在朱熹一边。
   人生在世,遇到事物,不管是形而上的思想还是形而下的器物,该如何面对?这就是“格物”的问题。遇事不去弄明白,人云亦云,或被灌输的判准,就不是“格物”。不需要格物是因为有现成的判准。
   “格物”的过程就是不断的追问的过程,最后达到“致知”----明白,掌握了的目的。
   由此可见,“格物”,首先就是怀疑,没有教条的羁绊,也就不存在什么判准。
   “格物致知”,就是提倡做一个自由人,天底下的道理,或借用西洋说法----真理必须,也只能通过自己去不断的探究才能得到。“格物致知”与教条是格格不入的,所以,道学家们虽然顶礼膜拜孔孟,但也毫不留情的修改孔孟学说,提出天地万物理是根本,直接把孔孟的“天”搁一边去了。
   由此可知,严复说的中外做学问差别在“格物致知”,说的是中外思维方式的差别:一个是设定了判准,一个是不设判准。
   设了判准,就否定了质疑,也就是不需要“格物”,没有“格物”,当然不会有“致知”。
   不光是做学问,严复实际上道出了中国人的一个“习俗”。
   密尔在《论自由》第三章中指出,在古代中国,看起来非常高尚的圣贤言论被捧为“模特儿”,久而久之,模特儿就形成一种社会习俗,正这种“习俗”让中国人的思想僵化,因为有现成的“箴言”,所以,中国变得不会思考。
   有判准,就用不着质疑,没有了质疑,也就没有了独立思考的能力。不会独立思考。
   判准,似乎又跟信仰挂上了钩。
  

共 1460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作者针对“格物致知”,首先指出了在解释上的不同,一种说法:“格”,来之意;知,权限,引申为个人知见,观点,于是,这句话的意思就成了:遇到事物发生,被感知,由于各人知见,即看问题的角度不同,于是导致了结论不尽相同。另一种说法,“格”,探索研究;知,知识或智慧,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对天下万物,或发生的事情去努力探究,弄明白缘由,寻求答案。二程,朱熹等宋儒基本持第二种观点。而严复说的中外做学问差别在“格物致知”,说的是中外思维方式的差别:一个是设定了判准,一个是不设判准。在这方面,作者也谈了自己的观点,但不管怎么说,谁对谁错,似乎信仰挂上了钩。因此,从这篇随笔看,作者是一个很爱独立思考的人,能对一句话从不同人对它理解,从中找出原因,加以分析,提出观点。本身就是为学之道。推荐欣赏。【编辑:安子川】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安子川        2023-04-18 16:23:41
  感谢赐稿丹枫。问好,继续。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