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箩筐】张溪乡村振兴群英谱(散文)
在大历山北麓、升金湖之滨,有一个千年古镇——张溪。这里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丰富的人文景观,自古就是人才荟萃之地。如今又有一群人,在新时代汹涌澎湃的乡村振兴大潮中,劈波斩浪、勇往直前,努力建设着这片美丽丰饶的热土,勇做时代的“弄潮儿”。
在人间最美的四月天,我们尧舜文学会的一群人走进张溪,和这群精英进行了一次面对面、零距离的哦亲密接触。
蜂糖李本是贵州的特色水果,也是高档水果。可我们来到张溪东湖村,发现这里原来几百亩的荒山秃岭也种上了蜂糖李树苗,漫山遍野绿色一片。走近细看,小树枝上早已挂满了一串串小果子,很是诱人可爱。
经营这片果林的是忠英家庭农场的老板陈贵忠。他老家在贵州,十几年前,尚在浙江务工的陈贵忠跟随妻子来到了张溪,做起了古典家具的生意,经过一番打拼,在张溪小有名气。可陈贵忠志不在此,总想创出一番新天地。有一年回贵州,他发现整个镇上都种起了蜂糖李,果农收入颇丰。回来之后,他就自己试验着种了几株,都长得很好。他咨询专家,专家说张溪非常适合种植蜂糖李。于是,这个昔日靠卖古典家具的年轻人,开始与村集体、村民签订起了土地流转合同,流转了张溪东湖村、尧渡大庄村约700亩山地,用来种植蜂糖李。拿到承包合同后,他说干就干,带领着留守在家的村民,挖掘机、铲车一起上,挖好一片、栽种一片。其间,他多次赴贵州等地学习种植经验,并用100亩地做“试验田”。结果试验一举成功。
陈贵忠介绍说,蜂糖李个头很大,最大的达到60公分左右,还有个深深的果沟,汁水饱满时像婴儿胖嘟嘟的小屁股。传说蜂糖李母本树上有个巨大的蜂巢,常年有蜂蜜溢出顺树干滴到树根,根系便将蜂蜜之精华吸入转换,结出的果甜犹如蜂蜜,所以称为蜂糖李。我们这批种下的蜂糖李,今年六月份就会进入丰产期了,欢迎各位到时来此品尝。此时,曾经吃过蜂糖李的一位文友说,蜂糖李只甜不酸不涩不苦,色泽金黄、口感清脆,吃完后,嘴唇上还有一层黏黏糖味。说得我们个个垂涎欲滴,恨不得马上将树上的蜂糖李摘下来塞进嘴里。正在山上为果树除草、施肥的十几个女村民插嘴说,小贵忠他为我们村民闯出了一条挣钱好路子,我们再也不担心失业了,荒山从此不再荒废了,荒凉一辈子的荒山,眼看就要变成“花果山”了。我们都对他感激不尽呢!
谈到未来规划,朴实憨厚的陈贵忠动情地说:“我将在东至的其它乡镇再流转一些荒山,争取达到上万亩,把这些不起眼的荒山变成金山银山,让留守在家的农民有活干、有钱挣,让城里休闲的人有地方玩。”听到这里,我分明看到他的眼里闪烁着坚毅的光芒。
乡村振兴,电商先行。2020年,张溪镇开启发展农村电商的步伐,成功建成了安徽省首个镇级电商示范园——张溪镇青年返乡电商创业园,为在外成功人士返乡创业提供孵化基地,为入驻企业提供网站建设、电子商务运营及培训等一体化服务平台。该园负责人佘春海就是当地人,早年也一直在外打拼,颇有成就。但走得再远,依然心系故乡。他带领一班返乡青年在此创业,做大做强农村电商,助力农业产业发展壮大。
“让世界只有一个小镇的距离”。这是我在此看到的一句颇有特色和创意的广告语,也凸显了佘春海等一班青年才俊的格局和情怀。在这里,佘春海等人带领我们参观了办公综合楼、特色电商街、培训教育基地、直播基地、众创空间、仓储、物流等功能区域,观看了介绍创业园的专题片,使我们大开眼界,不得不对佘春海等人刮目相看。
佘春海对我们说:“截至目前,产业园已吸引入驻企业40多家,培养农村电商人才近百人,服务内容涵盖新中式家具、服饰箱包、电动工具、农特产品四大板块。仅2022年,以电商平台销售、直播带货等方式帮助销售农特产品、新中式家具等产品2.16亿元以上,间接带动2000余人次就业。”
“今后,我们将在现代化信息平台的整合和搭建、区域内统一农产品品牌的建立和运营、农产品规模化和标准化引导、区域特色元素的发掘培育等方面进一步加强针对性建设,为促进张溪乡村振兴、扶农助农尽一份力量。”佘春海自信满满。
“作家们,请尝尝我这里新鲜的草莓,保证你一吃就忘不掉。”我们一走进金如家庭农场,池州仙桃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冯仙桃就一边热情地带我们参观,一边给我们送上草莓,让我们品尝。
说起冯仙桃,在东至乃至池州都有点名气。 1970年出生的她,原本经营着一家小百货超市,小日子过得红红火火。可不安现状的她,认为张溪生态好,又靠近升金湖,就打起了打造生态农业、观光旅游农业的主意。
想做就做。2014年5月,冯仙桃在说服家里人后,当年就从周边农户流转了380亩水田开始种植水稻,当年的种稻收益就达到20多万元。尝到甜头后,她一发而不可收,于2015年10月注册成立了东至县金如家庭农场,并于次年注册成立了池州仙桃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几年下来,她的公司初步实现了循环生态种植,种植规模达到上千亩,品种涵盖水稻、瓜蒌、白合、土豆、各种瓜果等近几十个品种,经营额和利润都连年上升。
冯仙桃的创业过程也并非一帆风顺。其间,曾遇到洪水和雪灾的多重打击,但她不气馁、不灰心、不轻言放弃,敢于傲立冰霜雪雨永向前,以新时代农村女性的勤劳和不屈,在现代农业发展这条道路上不断探索、不断向前。
村民吴寿春说:“我们每年都给她打工,一年能挣两万多块钱,自已不要操心,不要化肥农药,另外还能拿到地租,真是一举多得。”
“第一,通过奋斗有自己的一份事业,我感到很幸福;第二,我能带动乡邻增收,也感到幸福,第三,能得到社会的认可,我感到更幸福。”这是冯仙桃接受媒体记者采访时说的话,也是她的幸福观。
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关键靠人。陈贵忠、佘春海、冯仙桃等人,他们就是张溪乡村振兴路上的追梦人、农民致富路上的“领头雁”。其实在张溪,像这样的人还有很多很多,如安徽省天隆泽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代新田,东至县景达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汪胜文,葛仙铺村党总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欧阳全红等等,这里我就不一一细说。
“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乡村振兴的浪潮正迎面而来,需要更多的“弄潮儿”奋勇搏击、高歌猛进。我们坚信,在张溪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张溪定会涌现出更多这样的“弄潮儿”,用心、用情、用担当奋力书写乡村振兴的精彩答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