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宁静·涵】生病的幸福(散文)
人吃五谷杂粮,生病是免不了的事。生病该是难受,怎会幸福?可对我而言,生病也觉得幸福。
一
语云,存在即合理,有这种特别的感受,必有缘由。
从小到大,因自己和正常家庭的孩子不一样,至今我和亲人们都是聚少离多。不管是和爸爸妈妈,还是和姐姐弟弟们,在一起的日子都不多,相聚时光很有限。小时候我们就分开了,长大后二度分开,从此分隔两地几十年,和亲人之间的相聚总是格外珍贵,也许是远香近臭吧?因不常见所以懂得珍惜。后来在一起的那些日子里,他们对病中的我种种关爱举动,令我感动和难忘,深深地感受到了亲情的可贵,亲人果然就是亲人,血缘关系与外人肯定不同。
回忆儿时,在北方农村住过的那个旧家里,曾记得自己生过几次病,不是什么大病,大概就是普通的感冒发烧之类。但我对生病时的情景有较深的印象,因为只有在病中,成为了病号,似乎才能得到妈妈格外的照顾和关爱。
这样说绝不是对妈妈有什么怨言,并不是想抱怨她,相反我能理解她。那个年代都那样,家家户户的孩子都不少,我家就有姐弟四人,妈妈一个人根本顾不过来。妈妈要下地劳作忙活农活,又要饲养家里养的鸡、兔、猪、狗等,还要照顾四个孩子的吃喝拉撒、穿衣上学。爸爸在外地上班,平时并不在家,里里外外都需要妈妈一个人操持,她恨不得有三头六臂来忙活。
尤其是夏收和秋收,必须有人来帮才行,一个人根本干不过来。要么是爸爸攒假回来休班,要么就是请亲戚家的表哥表姐们来帮忙,妈妈哪有精力一对一陪伴每个孩子,相反我们还需力所能及地帮妈妈干些活,按照年龄大小,大孩子去带小孩子。我姐比我大两岁,个子比我高;大弟比我小两岁,男孩比我壮,因此他们姐弟两个人,成为了妈妈的小帮手,干过的农活多。作为家中排行老二的女儿,我的任务就是照看最小的弟弟,他比我们三都小不少,比我小六岁。
那时候大家的条件都差不多,父母的不易显而易见,平时他们对孩子都是散养,任凭孩子们疯来跑去,孩子们也都不娇气。在家时,我们也不觉得有啥委屈和不妥,没有那种概念和意识,觉得大家都是那样过日子。
妈妈一年到头都不闲着,不是干这就是干那,从未见她有空闲好好歇息歇息,白天有干不完的活,晚上还要熬灯守夜、穿针引线纳鞋底。毕竟四个孩子的棉袄棉鞋,四季衣装,全靠妈妈自己一针一线缝制出来,她真是辛苦极了。
让人更想不到的是,生活不仅苦,还难。我们的家庭后来突遭重大变故,爸爸意外因公牺牲。从那妈妈又失去了一个帮手,她一个人带四个孩子,其中的艰难困苦不能想象。直到后来亲戚出手相助,接我去了远方的城市,算是减少了一点妈妈和家庭的负担,可她一个人还是不容易,全靠几家亲戚鼎力相帮才好一些。
在过去那些日子里,作为孩子的我们,似乎只有谁生了病,才能让忙碌之中的妈妈停一停,分心格外去关注一下那个病中的孩子,给予稍多的关爱和呵护。所以有时候反而让我暗自觉得,生病其实也挺好,可以得到妈妈更多的疼爱,还能吃到一些平时吃不到的好东西,比平时待遇要好一些,觉得挺值,因此傻乎乎地情愿生病,曾傻傻地盼望过自己生病……
二
记得有一次我病了,人很不舒服,嘴巴里淡淡的没有味道,没有食欲,不想吃饭。人蔫蔫的无精打采,不言不语,没有精神说话和活动,萎靡不振。妈妈看出来了,用手摸我的额头,看我发不发烧。
后来她不声不响,从村里的供销社,买来一瓶山楂罐头给我吃,带给我一个惊喜。一向勤俭过日子的妈妈,一分钱都舍不得乱花,可她最终还是心疼我,舍得把手里不多的钱给我买了好吃的。吃着那酸甜可口的山楂果肉,喝着那凉幽幽的甜水,火烧火燎的心里、胃里都觉得爽快舒坦。山楂罐头虽然不是药却胜过药,吃在嘴里,甜在心里,不仅能治身上的病,还治嘴馋的病。那代表着一种待遇,只有病号才能享受到的优待;也代表着一种机会,只有生了病,才有机会更切实的感受母爱的呵护。她的专属疼爱和格外关心,她专门做的小灶、好吃的病号饭,我都需要和渴望。 记忆里,吃过了开胃的山楂罐头后,人好像重新充上了电,积聚了许多力气和精气神。后来我不再病歪歪的躺着不想动,恍惚间、轻飘飘的走出家门,坐在我家大门口,在大门前的那棵杨树底下,漫无目的,仰望天空。彼时天高云淡,碧空如洗,院墙外边那片小树林,枝繁叶茂,绿绿葱葱,空气中随微风飘来树木、青草自然的清新气息。头还是有点晕晕的,茫然的看着路上偶尔走过的人发呆,但也已经有了些精神,跟小伙伴们有搭无搭地闲聊几句。时间过去那么久,那时那刻的情景,却一直清晰地在我脑海里留存,以至于多年之后的现在,都还能记得那时在病中的感受。
有时候生病,如果病情过重连带发烧、老不见好的话,则要去看村里的赤脚医生。小时候不懂为啥叫赤脚医生,听见大家都那么说。曾经被妈妈带去看过医生,还隐约记得那是一个中年女医生,对她印象已经模糊,但好像是和蔼可亲的模样。可是看起来可亲的女医生,下手却果断利索,一边闲聊着,趁我不注意,照我屁股上就打了一针。屁股一阵疼痛,让我半晌都缓不过劲来,连走路都不敢使劲似的,一瘸一拐。以至于后来的我特别惧怕打针,反应过激,对痛敏感,紧张怕疼。赤脚医生后来再给几粒、用白纸包着的白色药片,嘱咐我回家一定要多喝水,多喝开水!
直到后来才得知,“赤脚医生”是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产物,是六、七十年代的农村社员们,对“半农半医”的卫生员们,一种亲切的特定称呼,曾经得到毛主席的肯定,他老人家说过:“赤脚医生就是好。”确实好,如果不打针不吃药,我的病一时半会好不了,还有可能加重,会让妈妈更加焦虑。有着妈妈的关爱,还有赤脚医生在为我们看病,为我们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儿时的我们是幸运的。
作为妈妈,她最害怕的事却是孩子们生病,与我盼望生病完全相反,她担心孩子们生了病治不好。我的愚钝和妈妈的顾虑,因我们的角色、占位不同而截然相反。作为孩子的我,想得到妈妈更多的爱,无可厚非;作为母亲的她,担心孩子生病,则是母爱的体现。当妈的总是盼着孩子们平平安安、健健康康,这两者之间并不矛盾,都可以理解,但也都让人心疼。
可怜天下孩子心,更可怜天下父母心;一个想得到爱,一个在付出爱。但母爱最为伟大,因我是在索取,而她是在付出,不可相提并论。可是如果可以、条件允许的话,谁又愿意真的想生病?宁愿伤害自己、只为博得妈妈的关爱和呵护?有时候残酷的生活真相就是如此,不管是作为普遍贫困家庭里的孩子,还是作为单亲家庭里的孩子,都是那样的无可奈何,逼得你只能做出,期望值相对低一些的选择。
因而我能理解那些,曾有过和我相似经历、相同想法的所有孩子,他们并不是真的愚钝、傻气,实质是缺爱的一种表现。内心脆弱,心思敏感,渴望关注,让人诧异、不解、疑惑,让人可怜、心疼、怜惜,那都是残酷的现实造成的异常心态,可悲可叹。
悠悠往事,不堪回首。
三
小时候就离家的我,五年多以后才再度回归。等再回来,早已不是原先农村的旧家,而是全家人在爸爸单位上定居的新家。不知道是不是离开过久,一时竟然有些水土不服。喝惯了长江上游水质的水,回到黄河下游,肠胃一时竟不能接纳。回家以来,饮食骤变,肠胃无从适应,气候也干燥,不似以前那样湿润,不久竟然生起病来。
那一次,不知道是不是吃了什么不合适,莫名其妙的拉肚子。肠胃向来不太好的我,只要稍微吃的不合适,立竿见影就会拉肚子,所以妈妈曾经说我是“一条直肠子”。那次肠道完全排空,前胸贴着后背,肚皮瘪瘪的,最后拉无可拉,可还是疼痛不适。蔫蔫的我,肉眼可见的立即瘦了下来,人瘦似乎先瘦眼,眼窝本来就有点深,这下更深了。整个人虚弱的一点气力都没有,直不起腰,一副可怜兮兮的惨样。妈妈带我去医院看病,被诊断为急性肠胃炎,在医院输液体打点滴。
那次生病,我的感受特别深刻,看得出妈妈是真的心疼我。在病床前,她拉着我的手,不时摸摸我的额头,满脸慈祥,和蔼可亲,眼神温柔,语气温和,久违了的母爱,让我顿时觉得好暖心。儿时离开家和妈五年多,自己曾经饱受思念之苦,内心充满过惶恐不安,孤独感、无助感、被抛弃感,许久以来一直经受着情感的折磨。猛地重新感受到亲情和母爱,竟还有点不适应似的,让我受宠若惊,看着亲切又有点陌生的妈妈,眼里不由得涌出了泪花……
生病让我变得更加脆弱,恍惚之间,我仿佛回到了小时候。妈妈又像那时我病中,柔柔和和地问我:“你想吃什么呀?给我说,我去给你做,去给你买啊。”就像影像倒映,时光倒流,让我似乎又回到了过去,温暖溢满心胸。然,被肠胃炎折磨得没有任何胃口,不知道自己想吃什么,什么都不想吃,也吃不下。
对我来说,当时妈妈用那样宠溺的眼神看着我时,就已经让我有些满足了。其实我什么也不需要,只想要久违的母爱,精神上得到抚慰,像小时候生病时得到的那种关爱。哪怕只是几句暖心的问话,温柔的眼神,疼爱的表情,她的大手拉着我的小手,让我感受到温情和温度即可。她不知道,一个年幼的孩童当年离开家、离开妈、离开熟悉的一切时,心里有多惶恐和害怕,多无助和茫然。在外多年,又都经历过怎样难以言说的创伤和刻骨铭心的感受。
病在身上并不可怕,因为药到病除能治好,怕的是病在心里,看不见、摸不着的那些累累伤痕,无人可见,没人能懂。这世上根本就没有所谓的感同身受,那曾经的伤痛,根本无法愈合。多少次在他乡,黑夜里眼泪自动滑落,打湿枕巾;多少次仰望星空、遥望北方,想念家乡亲人。虽然那一切都已经熬了过去,可病灶还在,伤口还会隐隐作痛。
后来妈妈床前床后精心的照顾我、陪护我,她一趟趟举着吊瓶陪我去卫生间,坐在床边跟我说话,给我精心烹饪细软好消化的汤食,看着我吃下。总是不离我左右,一直都在陪着我,让我感受到有妈妈心疼的孩子,原来是那么那么的幸福。生病带来的身体难受,和离家导致心灵的创伤,逐渐在暖暖的亲情里得到安抚……
四
世事难料,命运难测,在家里又呆了七年,期间还得扣除上高中住校、不在家住的那三年,以及后来除了妈妈、姐弟们都不在家住的日子,其实我和家人们在一起的时间很有限,少得可怜。后来的我又重返小时候呆过的城市,从那一直定居成都,至今已过去三十年。
有一年,返家回去看妈妈,打算多呆一段日子,想多陪陪妈妈。呆了一段时间后,身体不算太好的自己,又出现一些这样那样的小毛病。那次我好像又是感冒了,人很不舒服,吃了感康也不见好,有一阵觉得很不好受。那时我和妈妈暂住在姐姐家,因他们去了上海,家里没人,让我们帮着看家看狗。妈妈看我难受,心急如焚,束手无策,她年纪已然不小,不可能再像以前一样带我去看病,况且夜里离医院也不近,很不方便。
焦急的妈妈想到马上给我小弟弟打电话,让同住一城的他开车过来带我去医院看病,妈妈也跟着我们一起去了医院。经过一番检查验血,医生最后说就是感冒,别的没大事,病不严重。小弟弟对妈妈说:“老太太这下放心了吧?医生说没事。”听了医生的肯定回答,妈妈总算是放下心来。
妈妈的万分焦急,让我真切的体会到,有妈的孩子就是好,她是真的担心自己的孩子,真的爱孩子。不管孩子有多大,在她眼里都是她的孩子,她都发自内心的呵护和疼爱,唯恐他们有啥不好。这就是母亲赤诚的一颗心,世上最伟大的爱就是母爱。除了妈妈、小弟弟带我去看过病,我的大弟弟和姐姐,也对我关爱有加。他们无不让我感受到亲人们的深情厚意,有他们好温馨。
几年后再次回家探亲,那一次我又出了毛病,头晕的厉害。大弟弟听姐姐说了这事以后,立即让他的女儿、也就是我的侄女,拿着他的医保卡,让本身就在医院工作的侄女,等我到医院后她带我去看病。本来有事情要办的姐姐去不了,她的女儿也就是我的外甥女,主动提出来:“我带小姨去看病。”不过最终我姐还是放心不下我,放弃了其他事,她们娘俩陪我到了医院。再加上在医院等候我的侄女,三个女的陪着我,前呼后拥的去看病。
那样的情景怎会让我不感动,我的大弟和她的女儿,我的姐姐和她的女儿,四个人四颗心,挂念着我,情系于我,出钱出力,照顾有加,这就是暖暖的亲情之爱。他们对我的好,都在我心里,虽是一家人,也不能就该理所当然的享受,我也要有感恩之心,感谢他们对我的关爱。爱是相互的,以后自己也会尽力,用力所能及的方式回馈他们。
五
类似的事情也还有过,后来我在自己家时曾因病住过院,包括后来疫情期间,我是全家人中第一个发烧的阳性患者,这些事情,妈妈和姐弟他们都知道。
他们除了对我询问关心、鼓劲打气外,最直接的方式就是给我打款,似乎只有这样,才能直接干脆的帮到远方的我。其实谁也不会嫌钱多,可他们舍得给我钱,就说明在他们心中,我比钱重要,他们愿意发自内心的帮助我,愿意对我好。那次新冠阳性我发烧了两三天,最高烧到三十九度,妈妈的表现最让我感动,她担心我,害怕我有啥事,给她通话时,我听到她在电话里忍不住的哭了,让我非常震惊!
她为了我吃不下饭,夜不能寐,时刻担心挂念着我,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她还说:“我情愿替你生病,替你难受,让病都到我身上来!”听到这些最朴素的话语,我毫不怀疑一颗做母亲的真心!她确实是言行一致的人,视频里她为我流下的眼泪,电话里抽泣的声音,无心吃喝心焦如焚,她工资不多非要给我打钱的举动……
那一切无不说明妈妈是真心实意的待我,无比疼爱她的孩子,而绝不只是说说而已。况且她从来都不是那种嘴巧、只会说漂亮话而不办实事的人。她的善良、真诚、单纯、纯朴、慈爱、慈祥,无不体现出,她就是我最爱的好妈妈。
因为被人真切的爱着,所以我更加相信这世上的美好一定有不少,感人的故事一定有很多,人世间充满了博爱温情真善美,好人也一定占大多数,世间的妈妈们也一定都和我妈妈一样好,都发自真心的疼爱孩子。我身体生病,身上疼痛,但我心里却感觉很舒服、很温暖。生了病的我,反而能收获到满满的爱,无限漫延,爱如潮水将我包围,让我充满感恩之心,感觉活着其实很美好。
生病本身并不好受,幸福的是有关心爱护自己的家人亲人,他们无不让我觉得,其实连生病都是幸福的事情。他们的关心、疼爱、照顾、陪伴,助自己树立起坚强的信心,战胜对疾病的恐惧。世间之上,亲情之爱不可辜负,只要和亲人们在一起,便像是有了后盾,无所畏惧,支撑你在坎坷不平的人生路上,信心十足,坚定的前行。
生病,就是这样,因为有爱,所以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