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篱】节奏(散文)
一
他人歌咏时,我不敢翘起二郎腿,悠闲地闭上眼睛,手指头敲击着桌面,和着歌谣的旋律。我知道这是听歌者的身心享受,很美妙。我的节奏感掌握太差,肢体语言配合不上,常为此而烦恼。
奇怪了,我小学还在校文艺宣传队执掌过“梆子”,大约这个差事相当于梨园里掌鼓板的,可以控制整个演唱的节奏。可我实在是一个节奏感很有问题的人。掌板了两个课外活动时间,就被解职了。老师说,等下雨天,听听雨声,懂得节奏了,再来宣传队。
这是一个特别难的事,音乐需要天赋,我有些迟钝。我觉得是老师让我打退堂鼓的意思。但我的确是去听雨了。最终还是没有回到宣传队。想起了老师的指导,退休后,专注地听过窗外几场秋雨。感觉美妙,也试着去听节奏。
我也用节奏感感悟风物。仿佛是一个个苦吟平仄的诗人,有时候,裹挟在秋风里,斜敲窗玻璃,虽未觉侵肌浃髓,好像在告诉我什么,令我肃然。哦,“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这是入愁的节奏,一下一下敲击着心事,远超了击板的单调。“枕前共泪帘前雨”,一声雨滴一声泪,心律和雨动,又是高难的境界,这是落泪不止的漫长节奏啊。“冷雨青灯读书舍”,秋雨不缠绵,欲灭一点豆盏青灯,此时想必是乱了节奏吧,好在有书上的文字梳理了乱雨的节奏。或许我选的这个季节不好,可哪个季节的雨不染着作者的情,携着诗人的意。节奏是需要情感的控制。哦,可能小时候击板少了情调吧。先入情,再击板,平仄铿锵,节奏从心。老师当年的话,一直记得,仿佛是一滴雨,淅淅沥沥,悠悠款款,到此时才落入心底。这节奏,慢得可比光年。我庆幸,可以用节奏美学去品读着秋雨,懂得了审美。
二
学会欣赏节奏,也让人生多了一份情调,节奏本来就是有调门的,真正弄明白了,就懂得了抑扬顿挫了。农耕日子的好,不是安于贫穷,不是甘愿粗糙,而是享受快慢有致的节奏。最记得,夕阳织染了一片黄昏的淡血色,炊烟在底色上谱上了袅袅的节奏。
一缕风,急性子,扑上屋顶,斜射而掠走了炊烟,似乎发出“切切”的声响,仿佛瞥见就是召唤,山间劳作的人可见了,该收工了,快步回家,别冷了炊烟,误了热饭。和风也会抱着炊烟,做袅袅态,山路弯弯,再多几个弯也可以,炊烟给脚步定下速率和节奏,可以安步当车,慢吞吞地跟随炊烟,炊烟是线索,也是节奏。炊烟有时是慌乱的,一定是气候突变,该收拾好农具回家了。作息的节奏,被家中的几缕炊烟定调了。切切的,袅袅的,惶惶的,烟火日子,各家每时是不一样的,都有着节奏,读得懂?炊烟就是农人何时归家的行板,用心可闻快慢。“篱落炊烟湿”,披蓑弯腰试雨露,此时不须归,喜欢这种节奏被打湿的滋味。万般炊烟,千万丝弦,怎地是一个调门节拍呢。
那时,有几个农人手腕上系一块手表,炊烟的节奏比手表的分秒针还准,还美妙。
再难回到老家的炕头,好在那些年我的老姐家,唤着我的脚步,快慢随车。倒在炕头,节奏放得就像丝弦有气无力的样子,城里的节奏让心跳总是加速,一旦松弛,就像重拾一首摇篮曲,低音滑落一炕,不用把一个个音阶拾起来,随它缓缓趋于无声。还有公鸡,总是在沉默的曲调里突然高亢起来,几点了?闭眼轻轻问,想翻身穿衣掮着农具上山去。那年头,队长自东而西地吆喝着上山干活的声音,渐行渐近。节奏啊,真的能唤醒一个人的回忆,找到曾经的状态。鸡鸣此时不催起,起落只是节奏而已,那么舒坦,一抹高音,反而又是再睡的节拍,再补一觉,我坚持着我的节奏。我知道,多少农人还是闻着这个节奏,已经在他们家的地块里闻鸡起舞了。即使在不见高低起伏的常规节奏了,那些农人也感受得到完美的生活旋律,生活美的节奏在心底响着,自己读得懂,也不肯打乱这种节奏。而我,变得慵懒起来了,出门生怕遇见从地里归来的乡亲,简单地问候,他们一定喜欢,但我只能在他们的生活节奏里做一个看客,愧疚的是四十几年,我在他们的节奏之外。
不过,我又很坦然。这些年来,我凌晨鸡未鸣起,夜晚靠近半夜归家,把时间付给了一届届学子。有人问我累不累?我明白这是一种关怀,但我不想为此痛苦,淡淡地说,早就习惯了这样的节奏。我也有我的田园和夜光曲,我未脱轨,我在旋律中,时光总不负倾情投入而用心歌咏的人。
三
节奏感,并非是一个多么高雅的词儿,无论怎样的生活,每个人走进去,都会有了节奏,就看这个人懂不懂生活。
我家楼对面的老张哥,习惯午间捧一本书,斜靠在躺椅里,把自己放进洒满阳光的晾台,看着看着,书成了捂眼的手,我觉得他是在文字的缠绵里睡着了。他的生活节奏在中午,是缠绵,也是高潮吧。看书的节奏只为了安稳入眠,记住多少,不去管。炎炎夏日,他也不把书本换成摇扇,我觉得,一本书在他心中是有着节奏感的,书中的文字可以让人兴奋,也可以让人安眠。时而翻开,时而合上,我觉得老张哥是在重温默记。
几乎每天,收破烂的喇叭声都要从窗前喊过去。不紧不慢,带着十足的方言色彩,那首“破烂歌”节奏很优美,尽管并未谱曲,却入韵。纸壳,铜铁,旧风扇;洗衣机,电动车,冰箱旧彩电,不再要的……耳熟能详,亲切得就像摇篮曲。认识收破烂的老王,我说你是活在一支曲子里。他伸出拇指向我点头。夜晚,他和妻子在城郊结合部的那座民居里,那是这支曲子的落拍。那首“酒干了倘卖无”的歌谣,太过艺术化,老王说,收了一辈子破烂也不懂得里面的词,还是自己给喇叭做的录音节拍好。怎么好?光收酒瓶子卖不了几个钱,他喊出的那些才有珠玑般的价值。他不懂得酒瓶可以借代所有的破烂,难免心里不认可。我怎么给他讲呢?
四
真正去读懂一个人的生活节奏,需要一点美学精神。生活并非都符合旋律,有时是芜杂的,也是粗糙的,从中梳理出节奏和旋律,马上便觉得生活的纯粹乐感和美感。
盛夏的热,催熟了蜻蜓的舞姿和节奏。一处麦场,是蜻蜓的舞池,悬停于空中,这种迟钝的节拍,几乎要当心她会掉落,但那是蜻蜓最享受的瞬间,在轻盈的节奏里。泉水叮咚,弹着乐器,风弄着我们不易察觉的节奏。麻雀轻掠,微啼,就像怕打扰了天空。海浪拍着海岸,像在催醒一岸的时光,又像在抚慰着海岸睡去,海浪不倦,在节奏里。善爬的藤蔓,以世间最慢的节奏,缠绕了短墙木棍,为了谱写一个缠绵的曲子,读懂了,便能享受那个情调。大自然本来就赋予每一种事物独特的节奏。审美的深层次韵味,应该就在这些节奏里。审美的情感也是有层次的,层次就是审美的节奏。
如果一件艺术品,例如诗词吧,没有了节奏,马上就和艺术有了距离。“谁家琵琶东风破”?(苏轼《东风破》)打破了春风缠绵,催人去看篱笆红尘。“杏花零落清明雨”(蔡伸《菩萨蛮》),春雨摘杏花,这便是呼应的节奏。“一声吹断横笛”(苏轼《念奴娇》),戛然而止的节奏,结束了他怡然自得的日子,怅惘也在节奏的停歇里。
爱情更是节奏的产物。“轻轻的我走了”,即使是告别,自己都不忍打破那种轻盈美妙的爱情节奏,不是活在曾经里,而是呵护着曾经,好走进属于自己的节奏里。“依依”永远都是爱情使用的节奏,无论是走进还是失去,节奏都是那样,所以爱情永远具有最美的属性,所以无论获得还是失去,最终都选择再次相信爱情。因为爱情的旋律,永远不会脱离节奏而独自起舞。
五
给自己谱一首适合自己的舞曲,使用着自己喜欢的节奏,是活出有滋味人生的经验。早起看字,晚上伏案,文字本身就有着节奏,怎样安排,可以随心,可以创造。我喜欢给自己的文字慢慢加温,煮熟它,让写字的节奏沉稳些,我迷恋着这个节奏。在文字里,去见一池皱水,池小也有曲子;去观赏波澜汹涌,感受大海的节拍。无论是平缓,还是激昂,此时文字记下一朵浪花,又像是一个个音符,重新编排那些风生水起的篇章,于是文字人生就获得了跌宕起伏的旋律,一气呵成一首属于自己填词谱曲的歌。
上午茶下午茶,无茶之时,驱车去往山林旷野,听听风,看看云,于是把日子填得充实起来,自我评价一番,得出日子如此饱满的结论。懒了,不要紧,放慢节奏吧。窗前静坐,暖阳和风,何时不得缠绵?哪怕眼睛不饱,也有始终为风景的树木,读懂树木的绿黄颜色变化,那才是真正读懂了漫长的节奏。灰色的树木,开始泛亮了,从点点的绿,到浓浓的葱郁,成长的节奏就是这样。一叶垂落,一树凋零,从黄变灰,暗示着衰老的进程。树木的节奏和人的节奏几乎是同步的,一年的轮回和几十年的始终,多么相像,完全可以合在一起吟唱,是合拍,也是合奏。
人啊,是最容易被弄疲倦的动物,只是用工作和睡觉来适应生活节奏,太单调了。没有节奏的控制,人就倒下了。跟随自己的节奏,不被别人的节奏牵着走,是我们的选择。总要有个节奏。一旦节奏离开了轨道,那就不靠谱了,节奏乱了,常常是生活一塌糊涂一地鸡毛的原因。在混乱面前,有人还是不失节奏,守得云开月朗,也是节奏;走进风雨,找到自己的生活,也是节奏。
六
不习惯了快节奏,跟不上了,便去问佛。佛是一种持续的轻盈的节奏,适合你就来吧,佛只能这样告诉你。适应节奏,开始都是痛苦的。无论快慢,佛告诉你,都要从容。懂得生活就要建立新的节奏。有人精神头十足,去追赶时间,时间是没有节奏的,只是自己要以适合自己的节奏去适应时间,别说什么时间催我不等我。如果你认为时间可以让自己随意拿捏了,那就是有了自己的节奏感了,太多的人喜欢和时间一起慢慢变老,不是惧怕,是最懂得时间节奏的含义,是享受时间慢弹的曲调的最好心态。一切闲适的情调,都是自我把心弦调成了和自己的心一样的节拍。
我和农村人聊到生活节奏,朋友说,搞大集体和单干的区别就在于节奏不一样,搞大集体是熬人,没有节奏感,所以累。单干就好,起码让自己调一个节奏,所以轻松。得到一个节奏感,历经了多少坎坷和变迁啊。节奏,多么沉重的两个字!朋友说出一个比喻,一条路老是上坡拉车,驴也会任性地倒下,来个休止符。转圈推磨的驴,有时候打死也不走圈了,卸下缰绳到院子里溜一趟,马上就好了。我也有过这样的体会,非常认同。
快节奏的生活,要懂得放慢节奏,不是消极,而是从生活里找到享受的节奏感。疾驰的快马,往往只跑两站的驿亭就要停下;从容的驴子,可日夜兼程。当然马和驴子都有自己的节奏,不可强求一律。
如果有时间,那就调好自己的节奏吧,慢节奏是很时髦的,很多人都喜欢。放慢脚步,跟随风景,风景就为我们弹着合适的节奏。有人说,慢下来就看见风景的本色了,听得见风景轻吟着什么。因为人生的风景在慢慢地等着我们的脚步,追赶的只能是风景里的风。可能唯独人生,只有放慢了脚步,使用徐徐的节奏,才能发现更多的美好瞬间。
写下了这些,也应该停下来了,节奏总是有曲终之时。我也学会了控制笔尖的节奏了。
2023年4月22日原创首发江山文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