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欢喜酒家 >> 短篇 >> 江山散文 >> 【酒家】织女泉边的鸟声(散文)

精品 【酒家】织女泉边的鸟声(散文)


作者:岚亮 进士,11341.94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2731发表时间:2023-04-22 11:21:21

【酒家】织女泉边的鸟声(散文)
   到贵州的第二天,也就是3月21日,我来到了丹寨县的卡拉苗寨。
   正是中午时分,赶在开饭之前,我就迫不及待地在寨子里寻起幽觅起胜来了。乍听寨名叫“卡拉”,我便想,难道言下之意是“OK”吗?一问,果然。导游小于告诉我,在苗语中,“卡拉”一词乃“好”的意思。
   寨如其名,还真是既“卡拉”又“OK”。
   卡拉苗寨——地处摆泥河上游、富贵河东岸,距丹寨县城仅3公里,这里依山傍水,山自青来水自秀,不远亦不近,刚刚好。寨子建于明未清初,木质穿斗式吊脚楼在乾隆的烟云中一直屹立至今。一百多人家,近五百人丁,不多亦不少,寨史也五百余载,不长亦不短,真“卡拉”。院前屋后,古树林立,棵棵几抱粗,铺天盖地的刺槐、朴树、皂荚树、降香树,都300多岁了,随处可见,真“OK”。“卡拉必须有树,有树有才水,有水人才能生存”。就是连从祖辈流传下来的古话,也是那么至情至理,真是“卡拉加OK”。
   在卡拉苗寨,一切都是那么的古朴、清幽、自然、神秘、新奇。然而,最令我感到惊喜和振奋的,是织女泉边的鸟声。
  
   二
   在寨子中央,有一个偌大的广场。广场铺方砖,长花草,边上三面木楼围着,竹林隐约,绿树掩映。右侧,地陷一角,是一个清水池塘,池塘上亭台水榭,画廊环绕。走到廊道的尽头,便是层层叠叠的梯田了。梯田上,油菜花金黄,蚕豆花白紫,青草儿嫩绿,视野里一片五彩缤纷。
   池塘里角一隅的岩坦上,兀自凸起一口井,井口围块石,高达近米,甚是幽暗。井内,一脉清泉,从泉眼突突冒出,如线如丝,涌上水面,波纹荡漾开来,一圈又一圈,小圈变大圈,激在井壁上化为缕缕水气,氤氲升腾。井边矗立一个石像,上刻“织女泉”三个大字。
   泉名很“卡拉”,很神话。想必此泉定有美丽传说。问导游,答不知。不知没关系,可以自个去想象。
   想象也很神话:九霄的悬崖下,辽阔的银河边,痴情的织女在日思夜想着她的牛郎。无奈云天远隔,银河迢迢,相思之豆红遍天涯了,七巧之时仍然遥远无期。于是,织女便日夜坐在岸边上织布,她要用自己勤劳的双手,织出一条九万九千九百九十九里长的旷世彩虹,飞架于银河之上,去与心爱的人儿相会。她织呀织呀,朝织旭日夜织星月,饿了竭了,就去喝那源自银河的泉水。她天天在织呀织呵,可她无论怎么织,那彩虹就是不见长。泉水日日在她眼前汨汨地流,泪水也夜夜在她心中默默地淌。一日,飞来了一只艳丽的巨鸟,鸟对她说,织女姐姐,你坐到我的背上来吧,我把你捎到彼岸去。织女骑上了巨鸟的背,一阵浩荡的天风袭来,织女便跌到人间的卡拉苗寨来了。她落地的地方,正好有一脉泉,于是人们就将此泉称为“织女泉”。
   我把这个瞎编的故事说给导游听,她的眼珠子差点就夺眶而出。仿佛大白天遇到鬼似的,她惊道,老师,你是神仙吗?你居然把这织女泉和鸟儿联系在一起了,真是太有才了。我说咋的了?她瞪大眼睛说,你知道吗?老师,这卡拉寨可是一个鸟寨哦!我说真的吗?她啧啧道,岂能有假,告诉你,这里的人们就是靠吃鸟饭生活的。
   我知道,在南方的少数民族中,有爱鸟养鸟的习俗。尤其是苗人,他们的寨子大多都建在高高的山岭上,开门见山林,侧耳满鸟声。鸟,作为大自然的使者和自由灵动的象征,是他们的图腾崇拜。丹寨县是个苗族聚居地,这里的苗族分为七个亚部落,他们称自己为“嘎闹”,自诩是“鸟的后裔”。鸟,已深深地融入他们的生活之中了。
   一首古老的苗族歌谣唱道:“云雾生最早,云雾算最老……云来诳呀诳,雾来抱呀抱,科啼和乐啼,同时生下了……”
   歌中所说的科啼和乐啼,指的就是传说中的巨鸟。苗人认为,他们的祖先姜央是由鸟孵化出来的。他们以太阳鸟为图腾,爱穿百鸟衣,爱吹芒芦笙,爱跳锦鸡舞。在他们的文化里,天亮了,是因为鸟:“要得那样引天亮,要得燕子麻雀引天亮。燕子引天黑,麻雀引天亮(《天亮歌》)……”天黑了,仍然是因为鸟:“姑娘啊!你做人很美好,像只斑鸠砌窝也砌成,像乌春、鸦雀砌乌春、鸦雀的窝悄悄在砌(《天黑歌》)……”
   在丹寨的“万达小镇”,我曾亲历过一场风情浓郁的篝火晚会。夜幕之下,灯火璀璨。但见主持的苗族小伙登场朗声道,篝火烧起来!芦笙吹起来!锦鸡舞跳起来!朋友们,让我们都手牵着手,跟着姑娘们尽情地跳起来吧!话声一落,一群彩衣男子就“哇呀哇”地吹起了芦笙,一队头戴锦翅银饰、脖套锦鸡银环、身穿苗绣短裙、裙缀彩羽花纹的姑娘,在悠扬的芦笙声中翩翩起舞了。那一扭一摆、一翘一点、一缩一伸,维妙维肖,与欢悦的鸟儿觅食无异。
   从某种程度上说,苗族,是一个离不开鸟的民族。但说这卡拉苗寨是以鸟养人的,我就有点迷惑了。
  
   三
   我伫立在织女泉边,寻鸟。泉边有树,都是些老树。好像朴树、刚果树、降香树,各有两三棵,每棵树上都挂有牌子,是古树名木的标志。织女泉上方一棵高大的皂荚树下,趴着一座小神庙,半米宽,米把高,却也飞檐盖瓦。里面垒着三块石头,置有酒、碗、水果和香座,怪的是还插有几条鸡毛,也许是鸟羽。是用来祭祀神灵?还是平常的鸟?真的不知道。
   池边,幽草蔓越。鸟声,清清稀稀,不知是从哪里发出来的,却婉转悦耳。天空阴沉沉的,惟见飞花飘叶,不见飞鸟的痕迹。此情此景,改动一句古诗,便是“独怜幽草池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了。
   我有点失望。一个靠树养水、靠鸟养人的寨子,怎么鸟不见影、鸟声不喧呢?导游小于毕业于贵州大学本科,是一个年方二十有四的花样女子,她说话极为客气,老是叫我老师,好像她就是我的学生似的。她说,老师,这是秘密,且容我暂留一手。什么?就这还有秘密?还给我留了一手?啥意思?她笑道,老师,下午你就知道了。我说,难道这卡拉寨的鸟儿,要到了下午才飞出来?上午它们干嘛去了呢?她说,不是这样的,但这确实是一个秘密。她是一个有意思的人。卡拉苗寨,也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地方。
   吃罢午饭,我沿着一条柏油路,往寨子右边的那头走去。这时候,我知道了:卡拉苗寨,是两只“大南瓜”,一只老,一只新。刚才,我们是在老寨,现在,我们要去新寨了。
   这是一条不怎么弯曲的柏油路,像一条蓬勃的南瓜蔓子,老寨和新寨,就挂在它的两头。两寨中间是田地。路下无闲田,田里都种着菜,白菜、芥菜、包心菜,油菜、豆苗,都是一些熟悉的脸孔和颜色。路沿,有一溜矮绿绿的草,密密麻麻的,顶上开满蓝色花,感觉很梦幻。我蹲下身来,打开记忆空间里所有的植物知识储备,好不容易才想起,它是“婆婆纳”。我不禁笑了。婆婆纳,又叫狗卵草、双珠草、双铜锤、双肾草、卵子草、石补钉、菜肾子、将军草、脾寒草……别名一大串,还真是婆婆妈妈的。可谁能想到呢?它竟是一味主治肾虚腰痛、疝气、痈肿的中草药。《澹寮试效方》说:“治疝气:狗卵草鲜者二两,捣取汁,白酒和服,饥时服药尽醉,蒙被暖睡,待发大汗自愈……”
   我不由赞叹,卡拉苗寨还真“卡拉”,到处都是宝,是一个名符其实的好地方。
   告别婆婆纳,来到十字路口。忽见一辆轿车在路边“嘎”地一声停下,随之车上下来了三男一女。男的穿黑衫黑裤,二话没话就在路边抱着竹制的芦笙,鼓起腮帮子,摇头顿足地吹起了芦笙来。女的穿红披绿,像一只花蝴蝶,在一旁拿着手机忙着摄影。开始,还以为他们是在迎接什么贵宾,我站在边上看了许久,才发现他们原来是在拍抖音。
   当下,是一个天天在“发抖”的时代,天不抖地抖,山不抖水抖,你不抖他抖,所有的动植物都在抖,就像春回大地,万物复苏一样。红粉佳人,鲜衣怒马,自是吸人眼球,人气冲天;歪瓜裂枣,牛鬼蛇神,亦是流量如瀑,万众瞩目。
   我感慨。
   猛然想起,新寨那边精彩的表演就要开始了,我连忙往新寨那边赶去。
  
   四
   这时候,我已经知晓卡拉苗寨的秘密了。自古以来,这里的人们以务农狩猎为业,却以编制鸟笼闻名于世。说透了,卡拉就是一个在江湖上名号响当当的“鸟笼寨”。
   我不是城里的贝勒爷和公子哥,与鸟笼八辈子也不沾边。但在卡拉,说起鸟笼这点事,我的自豪感爆棚三千丈。据说,卡拉寨的鸟笼编制艺术起源于寨中的王姓。现在的第五代传人名叫王玉和,记住了,此玉和非《红灯记》里的李玉和,他姓王,是我的本家,他和我一样,都是从太原“晋溪书院”的王家宗祠出来的子孙。
   据王玉和介绍,王家过去就是著名的鸟笼制作世家,他的家族从牛角坡搬到卡拉定居后,继续从事鸟笼编制业,迄今已有120多年的历史了。他说,卡拉寨除了王姓,以吴、杨两姓居多,他们都是当年为躲避战乱从江西迁徙到此的。目前,全寨家家户户均以制作鸟笼为第二产业,每年生产20多万只,卡拉寨因而被誉为“中国鸟笼文化之乡。”
   原来如此。我听了,心里不由窍喜。以前,我只知天下王家,王佑军的书法是独步墨坦的,想不到,在这遥远的苗寨,居然有巧手的本家人以编织鸟笼而赏誉全球,真是太强大了,我的“王”。
   过了十字路口,沿着柏油大道径直朝前走。一路上坡。约行百来米,眼前出现了一座雕梁绣楼、披红挂彩、灯笼高挂的木质建筑,名曰“鸟笼山庄”。横开五间,两层高。正面的木壁上悬挂着许多由上级政府部门颁发的牌子,分别是“人民摄影报光与影摄影创作基地”“丹寨县卡拉村贵林民族工艺鸟笼厂——非遗扶贫就业工坊”“丹寨县鸟笼制作技艺展示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贵州省乡村旅游经营户”等等。
   一楼,右边几间门户大开,里面及门外,井然有序地堆叠好多鸟笼。这些鸟笼,全是用楠竹和金竹的篾条和篾丝编织而成的,有大有小,有长方形的、正方形的、圆形的和椭圆形的,样子甚是乖巧精致。其中有几只,竟集编制、雕刻、蜡染、刺绣、书法、绘画等艺术于一体,精妙绝伦,格外引人注目,可谓是精品中的珍品了。一个盛装打扮的苗族女子,正坐在门口向游客展示鸟笼编织技艺。
   但见她,三十开外,面容姣好,粉腮红唇,秋瞳剪水,发髻盘云,略施粉黛,身材略显丰腴,一顾一盼,风情万种。那神态,如果穿上霓裳羽衣,便是惊为天人的杨贵妃转世了。叹的是,她不会跳霓裳羽衣舞,而是一个“笼的传人”。她上穿鲜艳红衣,下穿蓝靛色的绣裙,头戴银凤凰、银花花,颈圈两个大银环,腰朿银腰带,手绕银手镯,全身上下银光闪闪,那端庄秀美的气韵,足亦羞花闭月。
   她的身边,偎依着一个小男孩,五六岁光景,虎头虎脑,稚里稚气。是她的徒弟?还是她的儿子,不知道?她是王家的媳妇?还是王家的女儿?不知道。她的脸上始终挂着浅浅的笑意,在编鸟笼,也在教那个小男孩编鸟笼。说是在“编”,似乎有点过了。其实吧,此时此刻,她仅是在做做样子而已。她的前后左右,围满了如织的游客和摄影爱好者,她陷入数以百计的“长枪短炮”之中。
   这是极具艺术色彩的一幕,也是世俗横流、红尘嚣嚣的一幕。摄影师们嚷嚷着叫她不断地变换姿势和造型,“咔嚓咔嚓”地拍个不停;游客们像追花的蝴蝶,排着长长的队伍,一个接一个地飞到她身边合影。人人都在忙得不亦乐乎。摄影师们不仅手忙脚忙,嘴上也忙,他们叫那些不知趣的合影者快点离开,马上离开,好让他们拍张满意的“鸟笼佳人图”,可又有谁理会呢?谁顾谁呀?
   那一刻,在众人眼里,她伊然成为一个魅力四射的明星。但在我眼里,她就是一只神奇的鸟,一只会构筑鸟宫殿的鸟,一只美丽的金凤凰。
   我站在外围默默地观望了一会儿,便转到山庄的后院去了。后院空空如也,惟山泉一股,奇草一棵。清流通过一条管子,“叮叮咚咚”流入一个白色的塑料桶里。草叫“总状接骨木”,绿绿的叶,紫紫的茎,红红的根,煞是清新可爱。
  
   五
   下午五时许,我回到了织女泉边,乘车赶往丹寨县城。
   天空依然灰蒙,飞鸟依然未归,苗寨依然空寂。但此刻,我的意识恍惚了,满脑子都是鸟笼,耳蜗里满是百鸟在啼鸣。我终于明白:鸟寨为何少见鸟?原来那些鸟儿都伴随着那些精美的鸟笼飞到外面的世界去了。啊,鸟笼如囚笼,但怎能囚禁得住飞翔的翅膀?僻寨亦如鸟笼,但又焉能锁得住苗族同胞穷则思变、自强不息、发奋图强的心胸和智慧。
   是啊,外面的世界是那么精彩,外面的天空是那么辽阔,鸟呵!你们就展翅飞翔吧!飞向蔚蓝的天空,飞向蓝色的海洋,飞向遥远的地方。飞出去,就是一次新飞跃;飞出去,就是一个新希望;飞出去,就是一片新天地。
   离开卡拉卡苗寨的时候,我频频回望。
   恍惚间,我仿佛看见,那些从卡拉飞出去的鸟儿全部都飞回来了。它们在织女泉的上空不断汇聚,汇聚,越聚越多,幻成了无数团巨大的彩云朵,在风声里翺翔,在树顶上啼唱。它们之中,不仅有麻雀、布谷鸟、山叫子的喧闹,不仅有八哥、鹦鹉、画眉、黄鹂、云雀、鸽子、金丝鸟、相思鸟的婉转,而且还有锦鸡、朱雀、太阳鸟的高亢。
   织女泉边的鸟声,好一曲苗乡人合奏的交响乐。
   卡拉苗寨,好一只从黛青深处飞出来的金凤凰。
  

共 5250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随着一切景物的商业化,原生的、传统的、民族的元素越来越少,民族文化的逐渐消失,总是给人一种遗憾或无奈的感触。在发展中我们提倡保护环境,保护绿水青山,这已经提高到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也确实引起人们的关注并收到了效果,只是民族文化的保护,总是感觉在开发中逐渐消逝。这一篇文章,不仅仅是一个生态化民族村庄的游记,在欣赏美景和体验人文风情的同时,带给人淡淡的隐忧,为什么鸟的村庄就不见鸟飞不闻鸟鸣。作者对文章“度”的拿捏很到位,以点带面勾画出卡拉苗寨的风景人文,以构思故事引发人的思考并赋予了美好的祝愿。好文推荐!【编辑:山泉】【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304230003】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山泉        2023-04-22 11:24:59
  不是以景论景,而是情由心生,在品读后能带给人深度思考的文章,确实已经经过深思熟虑。
   老弟笔耕不辍,真的很敬佩!
我来自大山深处,来自心灵彼岸……
回复1 楼        文友:岚亮        2023-04-22 12:03:32
  山泉大哥好!按语凝练严谨,精准意远,让我仰之。辛苦了,敬酒!
2 楼        文友:山泉        2023-04-22 11:26:38
  谢谢岚亮老弟一直记挂酒家!
   即便时光流逝,友情一直记在心里。
我来自大山深处,来自心灵彼岸……
回复2 楼        文友:岚亮        2023-04-22 12:05:28
  闲赋在家,无所事事,偶尔写点小文,添乐而已。友谊万岁,遥祝春祺!
3 楼        文友:枫桦        2023-04-22 16:13:28
  不能不说,老师的这篇文章有着非同一般的读感。感受是什么呢?美丽风景只是一个侧面啊,有那么多的人文景观是旅途之中想见到的。民族与传统,民俗与民望总是相辅相成的!风景的一种沉醉,也是一种展望!拜读老师的好文!
回复3 楼        文友:岚亮        2023-04-22 21:23:43
  枫叶兄弟好!谢谢捧场和鼓励。一趟贵州行,辛苦多多,收获多多。苗寨叫卡拉,让我很惊奇,原来是鸟声很OK。记录一下旅程而已,存在记忆里。问候兄弟了。
4 楼        文友:高原的天空        2023-04-23 07:49:06
  真的羡慕老师,有钱有闲有才,屐痕到处,妙笔青葱。
   问侯!
云烟深处懒读书
回复4 楼        文友:岚亮        2023-04-23 10:10:09
  谢谢高原老师的到来。哈哈,你说的“三有”我仅据其一也,就是有空。问候老师了。
5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3-04-24 18:06:09
  岚亮老师是否受到摄影家的视觉影响,截取的画面别具一格。读之,如进入实景。
怀才抱器
回复5 楼        文友:岚亮        2023-04-24 19:08:18
  兄长好!其实吧,摄影和文学是相通的,都是艺术。摄影家强调色彩变幻,光与影的瞬间灵动,他们也重大局,重局部,重细节,写作亦如是。大哥外出回来,定有收获吧。祝福兄长!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