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流年·芳华】“二嫂”(征文·散文)

编辑推荐 【流年·芳华】“二嫂”(征文·散文)


作者:雪飞扬 举人,4701.6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1865发表时间:2023-04-22 20:09:37

二嫂是大众对她的称呼,她还是二大娘,二妗子,二奶奶。于我是母亲、是娘,我平时喊她娘。
   “二嫂,二嫂”,人还没进家门,声音已经率先溜进来。“哎……”娘如果在家,一准轻言细语地应答着。来人要么是找娘商量事情,要么是借东西。大多数时候是借东西,也有寻药引子的。什么茄子根、秸秆、老丝瓜、瓜蒌、老酵饼等。娘是个仔细的人,在这个快节奏的年代,早就没有人去收集这些在现代人看来既占地方,还没啥用的东西。娘都要收集起来,一来以备自己用,二来也是给亲友街坊行方便。
   当年我跟丈夫由媒人介绍结识后,通过各方面打听他家的情况,其中一条就是特别好借东西。来人提出来借什么,只要他们家里有的,都会借给你。大到钢管、合子板等建筑用材、当年用来拉粮食的四轮板车,小到小推车、䦆头、锄头、芊等各种农具。让我用用你家的什么什么吧,好,你拿去用吧,娘爽快地答应着。
   如果家里实在没有,娘也会给来人出谋划策,想办法。如果是药引子之类,娘会在心里悄悄记下,等有机会,她一准帮忙收集起来。
   我家的街门极少有关闭的时候,大多时候都是敞开的,所以,大门口也是街坊邻居的聚集地。
   带孩子的、纳鞋垫的,路过顺便歇歇脚的,总是人来人往,一副热闹的样子。娘为了大家坐着舒服,跟爸齐心协力给大家提供方便。爸找人帮忙把石条、石墩支起来,上田里遇到木头疙瘩乐滋滋地捡回来,用锯和斧头把它们稍作修整,就是一个很好的座位。为了让大家坐得舒服。娘用家里人不穿了的衣服缝制了很多坐垫,一一在石条石墩和木墩上放了垫子。村里有公益性的活儿,娘也积极主动地参与。
   娘从来不给自己闲着的时候。似乎不停地干活才是她最幸福的事。
   天刚蒙蒙亮,院子里的香椿、银杏树,以及院墙外的电线上的鸟儿们已经叽叽喳喳地闹得欢了,犹如一场大戏的前奏。东方刚露出隐隐约约金色的光芒,只听门栓刺啦一声被拉开,娘一天的运转就开始了。
   娘洗漱收拾停当,先进厨房,只见她往锅里添水、开火,浸泡准备熬粥用的玉米糁、花生,在等水开的时间里,她的眼睛会逡巡到一些活计。把那把昨天刚从地里割回来的韭菜或者菠菜拣一下,把准备炒的菜或者馒头切好。锅里的水开了,她先把浸泡的玉米糁放到了锅里。再依次把提前清洗好的红薯、胡萝卜、花生一一放到锅里。
   等锅里咕嘟咕嘟大滚开的时候,她把火调至锅里的粥刚好咕嘟咕嘟地冒着泡小滚着,又不至于溢出。转身去西墙上取了悬挂着的䦆头往离家最近的地里。把韭菜、蒜地里的杂草除一下,或者准备一下马上要种的瓜豆的坑。约着锅里的粥快熬得差不多了,她便扛起䦆头回家去。为了防止糊锅,她先到厨房拿勺搅锅里的粥。粥已由原来的水是水,粮食是粮食变为了纠缠在一起微粘的、润泽的粥。搅拌后继续让粥熬着,她转身在案板上切葱蒜姜调味和配馒头炒的韭菜,再磕鸡蛋。一切准备停当,她坐上炒菜锅,开始炒鸡蛋馒头。这只是众多早餐中的一种。有时候会是小米粥,配上烙饼,或者煎饼。
   等一切都做好了,她站在院子里亮嗓喊一声:吃饭了!一家人开始走向厨房。她先给一家之主爸盛上饭,再一一帮家里所有人舀到碗里。
   等我们慢腾腾地吃完早饭,娘早就哗哩哗啦在盆里把碗筷洗刷起来,没等她洗刷完,我们也都上前帮忙,擦桌的擦桌,打扫的打扫。一切收拾停当,娘又扛起她的䦆头准备到儿子种的一片麦田里锄草。她边出门边吩咐留在家里的人:把面和好,把萝卜擦丝、榨好,中午准备吃包子。家里的她的子女,我们中的某一个答应一声,赶紧去按她的吩咐去做。
   约莫着萝卜丝榨好了,娘扛着䦆头回来了。她边动手准备包子的事项,边继续指挥哪个在家的子女去帮忙做其中的一项。
   这时候的娘常常给我一种错觉,仿佛是战场上指挥着千军万马的大将军。
   娘似乎从来不知道累。当年还没有各种大型机械,收麦的时节,全靠一把镰刀割倒麦子、一辆四轮平板车运到晒场上,再全家人分工,在打麦机里打。打完麦子,早已是满头星斗,一天下来,大家都累得不想动了,喝了点粥,就纷纷躺下休息。婆婆想起大家干活这么累,光喝点粥肯定不行。她稍事休息打起精神,去烙饼。等香喷喷的葱花饼烙好,已经是凌晨。她心疼在晒场看麦子的儿子,用笼布抱了派我去给他送。
   邻村唱露天大戏,方圆七里八乡的老人们都纷纷去看,或骑电动车,或步行,步行也不过就一公里。如果有老伴儿的一准是一起去。白天,爱看戏的爸早早把车子准备停当,主动向娘发起了邀请。娘的脑子里却长出了青青的麦苗,二儿子家的麦苗的垄沟里那些杂草开始在娘的脑子里晃,儿子媳妇都忙,顾不上打理,麦田里长草是种了一辈子地的娘不能容忍的。于是,她回了句,不去。当大家都呼朋引伴地走在看戏的路上时,当戏台底下黑压压的一片花白脑袋随着戏台上情节的变化而高兴或者难过时,娘正在麦垄里挥舞着她的工具——锄头。一棵棵草苗此时就是娘的敌人,那些刚刚想耀武扬威侵土霸地的草们被娘的锄头一下端掉了。锄了半天草,回到家里,顾不上歇息,做饭吃饭,收拾。刚忙完,只听大门外传来了“二嫂,看戏了”的声音。娘边收拾锅碗边回一声,不去了。一天活儿干下来,七十多岁的娘身子早就累得僵住,颈椎也早就疼得忍不住,她急着洗漱完上床躺下。
   娘是属于这片田地的。她见不得被荒芜的闲田。亲戚邻居有不想种地或者因外出打工无暇顾及的,她都捡来种。红薯、花生、芝麻、茭瓜、菠菜、红小豆等各类豆子,各类蔬菜。她想着多种点收获的时候可以多分给子女亲友点,他们就可以节省点开支。她还嫌不够。就去问那些刚收了一茬庄稼,暂时闲着的田地的主人,能否让种一季菠菜、蒜苗或者别的庄稼蔬菜。一般都爽快地答应了,娘便挑水弄肥,抓紧时间下种。当绿油油的菜苗、庄稼苗长出来,她那沟壑越来越深的脸上也开出了花儿。子女们来了,她赶紧去地里摘、挖,一定要多带点,到市里后要分给哪个大娘家点,再给小姨家点……
   吃不完的梅豆、萝卜、南瓜、胡萝卜、蔓菁就蒸了晒成干儿,或者直接生切丝、片,晾晒好收起来。有喜欢吃的亲友街坊邻居就送给他们。逢村里庙会或者别的大锅饭需要这些干菜,娘会慷慨地一并拿出送上去。
   人家刨完花生的地里,娘会挥着小䦆头,一䦆头一䦆头地去溜,一来她不想让浪费了,二来也想送给子女亲友更多点。一大片花生地溜下来,娘已累得直不起腰来,但看着手里的那一大捧似乎是白得来的花生,娘又觉得颇值得,欣慰的笑隐约在她脸上浮现出来。
   田头但凡有点空隙,娘都不让闲着。那是一片小石块儿遍布,根本不长庄稼、被主人撂荒了的田地,娘拿镢头、芊修整了。种点什么呢?娘在心里盘算着。忽然,那些不挑土层,不择条件的高粱跳出了娘的脑海。有了,就种高粱。娘寻了种子,扛了撅头,挑了水前往。刨坑,浇水,撒种,掩埋。娘一个步骤一个步骤地做得很仔细。待侍弄得平平整整,娘才满意地挑担离开。待高粱成熟,娘用镰刀收割了,高粱缨子做成刷子,杆子纳成锅篦子。除了自己用,再分送给子女,亲友。看着自己亲手种出来的庄稼能走进子女亲友的家庭,想到它们能发挥出它们应有的价值,这是娘最开心的事。
   娘妯娌四个,她跟每个妯娌都相处得亲如姐妹,
   奶奶在世时,娘是奶奶的儿媳里最中意的儿媳妇,各种奶奶忙不过来的活计,都交给娘来做。特别是织布,一大家子的冷暖用度都需要从织布机上织出来,奶奶忙不过来,就把这项大家都不愿意干的,枯燥、烦累的活计交给娘来做。有人就跟娘说,你婆婆偏爱你呢!娘抿嘴笑,轻言慢语地说一声,她是让我帮她干活呢。我嫁到他们家时,每每听娘说起奶奶,都是说奶奶的好,语气里是尊敬、怀念。在我的脑海里,一位勤劳、善良、朴实、温和、慈祥的奶奶形象便立体起来。
   ​娘一共姊妹八个,她是老大。当年随着弟弟们接二连三的出生,到上学年龄的娘根本无法上学。特别是双胞胎弟弟出生后,她更是需要跟姥姥一起看管弟弟们。为了上学,娘还曾背着弟弟去学校上课,无奈,幼小的弟弟实在不懂事,淘气得根本无法让娘安心学习,娘勉强上了三年学。没有文化的娘却最是懂人生的哲学。
   行伍出身的爸是十足的大男子主义,日常跟娘相处,处处是自己说了算。娘要去种某种瓜豆如果爸觉得不可行,就只说一句:不要种!我等种某种瓜豆。娘自有自己的主意,扛起镢头,挑起水桶往地里走。
   当绿油油的小苗从土里钻出来,喜悦填满了娘的胸腔。爸还是坚持自己的意见,他觉得娘种的这种不合适,他准备按自己的心意种。于是,他抡起锄头把那些娘刚刚看过、喜人的、青青的苗儿一下一棵锄掉。
   几天后,娘又去看她的苗儿们,才发现早就被锄掉、干枯。心中的难过油然而生,心中对爸生出些许的不满来,但她很快就坦然接受了。她知道爸就这样的脾气,他总是要按着自己的想法行事,谁让他是男人、一家之主呢?
   有个沾亲带故的邻居长辈去世,爸正好需要到市里女儿家帮忙,临走叮嘱娘给人家上多少多少礼钱。娘说了句,就随着大家不行吗?咱们不能独自一家一个样吧?爸说我说多少就是多少,你甭管。娘不甘心,又说,那样的话别家会对咱有意见的。爸说,我说多少就多少,你就按我说的去办就行,如果你不按我说的,我就找人替我去。娘嘴皮子吧砸了两下,没有发出声音,待爸出门才小声跟我嘀咕,就经常这样,非要自己出个样儿,就不能跟他们商量商量。娘口中的他们是指大爷叔叔他们。尽管娘不情愿,还是不得不按爸的吩咐去做,好在另外大爷叔叔家也愿意按爸的意见办。
   娘是个有规有矩的人,平时做饭行事,各道程序绝不省略。比如,早上铁定要吃粥配上馒头包子饼等各种熟食,中午如果吃了大米饭,晚饭一准是面条汤。
   家里摆放的各种物什都要在规定的地方,就连倒脏水也要溜着地面,以防溅得到处都是。如果我们做得不够好,她会不厌其烦地提醒我们,直到按她的要求做好。但有时候又惯着我们。
   小妹在外地工作时,偶尔来家住几天,大早上的,娘问她想吃啥饭,她说想吃大米饭。一大早的,娘就给她做出了大米饭。
   前段日子,我身体不太舒服,每周都要回家住几天。有天傍晚吃饭时我随口说了句想吃炒小米饭。她第二天早上就早早起来给我做。捞小米,准备酸凉菜,我起床后,就吃到了香喷喷的酸凉菜炒小米饭。有天早上我说起早上醒来得早,居然有点饿。第二天开始,她就把早饭时间大大提前了,生怕我饿着。每当看我一大早往厨房走,就以为我饿了,就赶紧问,又饿了吧,饭马上就好。总是嫌我舀得少,怕营养跟不上,每次都要亲自为我盛饭,看着我把满满一大碗吃完还不罢休,还要三番五次催我再去盛,再吃个馒头。正是在娘这样的细致照顾下,我因吃饭少虚弱的身体才一天天恢复起来,并逐渐正常。
   三个子女家共七个孩子,哪一个小时候都被她带过。她耐心地喂孩子们吃饭。孩子哭了、闹了,不愿意吃饭,她会抱起来到处走着哄,等孩子不怎么哭闹了,再坐下来接着喂饭。我们都常常图省事,也觉得奶粉营养价值高,还是多吃奶粉好。她却认为孩子还是吃饭好,而且奶粉还要费钱买,实在没必要吃奶粉。
   孩子会捧着小碗自己吃饭时,她会耐心地教孩子们怎么端碗,怎么拿筷子、调羹,怎么刮粘在嘴角的饭。说来也怪,被她带过的孩子,一个个都在吃饭上省事,孩子们会捧着饭碗吸溜着面条,扒拉着米饭,一阵阵的吸溜声和吧砸声,奏响着人间最美的烟火。孩子们也因此长得格外壮。一个个红扑扑的小脸蛋透着健康、润泽的色彩。
   孩子们吃了面条不愿意喝汤,娘告诉孩子们,面条汤是面条的娘,必须得喝,喝了皮肤就要白呢!孩子们就都记住了。我家老大一直是我带,偶尔因事跟了她奶奶几天,回来习惯大变,吃完饭一定要有模有样地把嘴边的饭用碗沿把嘴刮干净,吃过面条,就嚷嚷着要喝面条汤,为了让脸蛋白呀!
   娘在各方面都非常节俭。
   衣服穿了多年都舍不得添置新的,内衣和袜子甚至补了又补。
   每年过年的馒头一定要亲自潮酵子、发面,这样既节省了发酵粉的钱,蒸出来的馒头还格外香甜。
   摆放馒头的锅篦子是娘用她自己种的高粱秆纳出来的,上面还是沿用着老祖宗留下来的古老方法——为了防止粘连,上面铺了一层她收藏起来的秸秆。
   逢有亲戚家里亲友周年忌日,需要上祭,她也都是亲自蒸馒头,她会认真地调好包馒头需要的馅,用木柴烧铁锅,她认真地操作着每一道程序,决不因为是用来走亲戚而有丝毫的马虎。
   娘每顿饭的刷锅水都要存起来,把沉到底下的饭粒收起来喂鸡。前年娘养的鸡和鹅让狗吃了,她就把存下来的饭粒送给养着鸡的邻居。在她心里,一粒一饭不能浪费。一个布头也不让浪费了。碎布头都用来缝制门帘、坐垫。
   前段日子,我因睡眠不好,身体虚弱,在家里熬中药,医生只让熬一遍,五十分钟。娘闻着还很浓郁的药渣,生怕浪费了,自己再熬一遍喝,熬了这遍,还怕浪费了,再熬第三遍用来泡蜕皮的手。几次后,她的手居然好了。
   娘做的每一顿饭,蒸的每一次馒头都是倾注了心血和爱的,所以她做的饭不管如何普通,也能让我吃过与众不同的味道来,蒸的馒头吃着也格外香甜。
   年前年后,我身体不舒服时,就特别想吃娘做的饭,总是想起她熬得各种黏稠适宜,绵甜润口的粥,想起里面都放了她亲自种的胡萝卜、蔓菁、红薯、酸凉菜等各种菜蔬。想起她做的放了萝卜条、白菜、菠菜、蒜苗等各种菜蔬的面条汤,还有她做的包子、杂粮馒头等各种熟食。跟小妹通话时,我说想吃娘做的饭,娘就记在了心里,年后忙完就急急赶来给我做饭。
   我们在家时,她总是生怕我们不够吃,每顿饭都做得很多,每顿都要剩下。娘是万万舍不得倒掉的,第二顿或者第二天第三天,她给我们做了新鲜的饭菜,自己一定要把那些剩菜剩饭吃了才行。
   娘对任何人都是真心相待,有人说我们的续小姑怎么怎么,娘会制止他,什么续不续的,就是亲的。她不是说的,是真的像对待亲小姑一样对待续小姑。
   娘遇事从不慌张,总是平稳有序,那次我生病住院,她给小妹和爸打电话,一一指挥、吩咐他们干啥干啥。有次在家里住,需要熬药时煤气因故暂停。我急得不知道怎么办,娘说用砖块儿支个锅灶熬就行了。她的话让我想起了前几年回家过年,她让我帮她炒花生的情景——用几块儿砖头垒起一个锅灶,放上一个破铁锅,用玉米皮把中间的那个窟窿塞了,指挥我去西墙边取来她整理好的芝麻秆。我们过年的花生就这样炒成了。
   在我看来根本没有办法做成的事,娘居然也做到了,娘的行事方式向我传递的信息是没有什么克服不了的困难,一步一步,稳中有序,一切都能做好。
  
   娘没有上过多少学,但她懂得与人为善,勤俭持家,她不懂什么春花秋月,但她懂得一切按老祖宗的传承行事准没错。
  
  

共 5820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二嫂,是作者的婆婆,又被赋予二大娘,二妗子,二奶奶这样的称谓,这些称谓在很大程度上为二嫂这个形象渲染着色,让人物更加富有神韵,灵魂更加饱满。作者所列举的关于二嫂的一系列感人的事件,均来自作者亲历,这样的描写是为感情的真实流露。是一个能力强,婆婆善于持家,且富有牺牲精神,乐善好施的传统妇女,生活的曲折造就了这样一个了不起的人物,以言传身教的方式滋养了儿女的心灵,以至于多年后在回忆中全是感动于温暖。作者的每一个字眼都很感性,对婆婆的情感似流淌的江水,温情脉脉,又绵绵不绝。文字朴实,叙述闲适自然,读来很亲切的一篇文。佳作,流年力荐阅读!【编辑:清鸟】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清鸟        2023-04-22 20:13:09
  飞扬的母亲很伟大,应该为此留墨。这样的父母真的无私,善良,倾其一生只为儿女,兄弟,亲友,唯独没有自己,好在这样的人善于得来福报,儿女孝顺,也是言传身教的影响,为飞扬拥有这样的父母感到开心,善待父母,也是善待自己,祝“二嫂”健康长寿,祝飞扬全家幸福。
愿与你在茫茫人海中保留一份纯真与美好
回复1 楼        文友:雪飞扬        2023-04-24 22:50:45
  谢谢鸟儿,确实,这样的母亲心里总是装着别人,唯独没有她自己,其实还有很多我没写出来呢。比如,知道我们喜欢吃炒米饭,她就说自己不喜欢,知道我们不喜欢的她盛到她碗里……她总是一心为我们付出,也为大家付出。
2 楼        文友:立文早页        2023-04-22 22:17:45
  一个平易近人,乐于助人,勤劳善良的母亲!文字细腻传神!
平生无别好,音乐与文字。努力一份苦,过后一份甜。
回复2 楼        文友:雪飞扬        2023-04-24 23:13:42
  谢谢文友,都是相处之中真实的日常,记录了一下,谢谢支持与鼓励!
3 楼        文友:灌园痴叟        2023-04-23 06:15:50
  长辈事,男人事,儿女孙子事,事事入脑;亲戚事,街坊事,妯娌事,事事关心。一个唯独没有她自己事胸襟博大家里家外的“大将军”的形象,跃然纸上,呼之欲出 ,令人感佩不已。厨房锅台蒸馒头熬米粥的汽,庄稼院里,田间地头,干一手好活计,赢一季好收获虽老犹坚的志气,与邻为善,帮人所需,急人所难的热气,地气人气烟火气,气气蒸腾。文章初读似觉有些细,但读着读者,就是在这些娓娓道来的细节里,读出了浓浓的情,和为母亲的农村妇女那一腔的爱。好文儿点赞了!
回复3 楼        文友:雪飞扬        2023-04-24 23:14:53
  谢谢您,您总结的可比我写的好多了,我就是把平时跟老人相处的日常记录了一下。
4 楼        文友:疏影横窗        2023-04-23 12:42:42
  读完此文,才体会到作者选用的这个题目是真的用心了。作者应用唠家常式的写作方法,把母亲推到了主人公的位置。母亲善良、勤劳、助人之外还起着言传身教的榜样,对丈夫的敬,对婆婆的孝,对子女的慈,所有的这些在作者笔下如小溪的水一样缓缓流淌。用质朴的文字抒发着对母亲的爱。
   问好作者。
不忘初心,还原本质,真实为美。
回复4 楼        文友:雪飞扬        2023-04-24 23:17:25
  谢谢疏影,婆婆确实非常好,慈母贤妻,骨子眼里的善良挡也挡不住。
5 楼        文友:临风听雪        2023-04-23 16:21:36
  二嫂是作者的娘,作者用这样的方式称呼自己的娘,用意只有一个:亲和。在作者的笔下,娘为人随和,勤劳多能,与邻里之间亲和有方,与家人严厉中带着慈爱,相夫教子、侍弄农田等,多用老祖宗传下来的古方,如喂孩子,如做馒头,虽比不上买的好看,但没有添加过任何外物的原始原料,最是养人。这在作者描写的孩子们的现状可看出,个个体壮红润,还在娘的影响下,学会了爱惜粮食。
   天下的娘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无私的付出。祝愿天下的娘都能在付出后的回报里,安度晚年!
雪,本是人间清冷客
回复5 楼        文友:雪飞扬        2023-04-24 23:18:33
  谢谢听雪,说的真好,天下的母亲都是一个共性——无私付出。
6 楼        文友:一海明月        2023-04-23 17:19:10
  二嫂,是大众对她的称呼。于作者来说,“二嫂”,是娘,是母亲。很喜欢作者这样别开生面,开门见山的叙述风格。天下的娘都有一个共性:无私奉献。但这种付出大多是对自己的儿女而言;读完全文,我们知道作者的母亲不仅仅对自己的儿女无私付出,而且对邻里亲戚大家也是无私付出,因而作者的母亲,作者的娘,才会有:二嫂、二大娘、二妗子、二奶奶等美称。不仅如此,娘,还是一个勤快的人,一个细致的人,一个温暖人心的人,一个在任何困难面前不低头的人,一个懂得“隐忍”的人。这样的娘,值得大书特书。感谢作者分享。真棒!
回复6 楼        文友:雪飞扬        2023-04-24 23:22:09
  谢谢明月哥鼓励,是啊,天下的母亲一个样啊。
7 楼        文友:五十玫瑰        2023-04-23 17:35:02
  “二嫂”是个勤劳聪慧的女人,对儿孙,对邻里都是坦诚相待,而且对儿媳也是那样贴心,就像亲生母亲一样。“二嫂”虽然没有受过高深的教育,是个最普通的母亲,却明事理,豁达,善良,是伟大母亲的典范,让人敬仰。文章情深意重,表达了一个儿媳对婆婆的敬意,欣赏,艳羡作者。
五十玫瑰
回复7 楼        文友:雪飞扬        2023-04-24 23:23:39
  谢谢玫瑰姐,是啊,婆婆在我心中就是母亲,她对所有的子女都非常好,甘愿为子女们付出一切。
8 楼        文友:越来越好        2023-04-23 22:35:24
  二嫂是大众的称谓,也是大众喜欢的称为,对于作者二嫂就是母亲,非常的善良,也非常的勤快,懂得为人处世,也懂得教育子女,这样的二嫂,有了就是福,真诚的文字,打动了我,佳作。
回复8 楼        文友:雪飞扬        2023-04-24 23:24:20
  谢谢好,是啊,今生遇到这样的母亲也是福气。
9 楼        文友:闲云落雪        2023-04-23 22:50:02
  飞扬对娘的描述可谓全面,事无巨细都写到了,这足以说明婆媳之间的感情深厚,以及飞扬敏锐的观察力。娘勤劳善良,乐于助人,为家人倾力付出,和乡邻和睦相处,对土地无尽热爱,她的身上拥有农村妇女的一切优良品质,她给予家人温暖和爱。
   为飞扬拥有这样的婆婆而开心,为这样一位一心为家人的“二嫂”点赞,祝福飞扬全家快乐幸福。
闲云落雪
回复9 楼        文友:雪飞扬        2023-04-24 23:25:02
  谢谢姐姐,可能我写的太杂了,连精都没有,呵呵。
10 楼        文友:上官风        2023-04-24 18:10:51
  文章中的“二嫂”:勤劳、善良、热心、细心、能巧,为人周到礼貌……典型的一个农村淳朴的妇女形象。
   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女主人的言行举止就代表了一个家庭的家风:娘睦邻乡里,孝顺公婆、团结兄弟姐妹、疼爱子女,是她个人的作风,是这个家的家风,更是“我们”这些做子女学习的榜样。
   文章中作者有一段说,“当年我和丈夫由媒人介绍后,打听他们家的情况”……打听他们家的情况,打听的是什么?当然主要还是家风,是全家人在周围的口碑,是女主人的口碑。扬扬姐嫁到“二哥二嫂家”,是赚到了,哈哈。
回复10 楼        文友:雪飞扬        2023-04-24 23:25:44
  谢谢亲爱的小风,是啊,嫁到他们家确实是赚到了,呵呵。
共 16 条 2 页 首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