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晓荷·烟火】以书为名,翻阅无数可能(散文)
2023年4月23日,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的第28个世界读书日。每一年的这一天,我都会以各种各种的方式记录自己的一点体会,今年也不例外。
书于我而言,是我人生历程中不离不弃的忠实老朋友。有好几本书籍,跟随我走南闯北,历经数次搬迁,一直未离开我的身边。有时候我难免会幻想,我对书的痴迷,很有可能从我乳臭未干时就开始了,但我没有办法从自己的脑海中找到这部分记忆。与书籍的相爱相杀,就从我能回忆起来的部分说起吧。
大概小学还没有毕业,我开始读大部头的小说。
那时父亲收藏的书,都整整齐齐地摞在一只木头箱子里。我家住在5层楼的顶层,按照单位分房约定俗成的规定,登上楼顶天台的通道、天台的空置空间都归顶层住户使用。我家对面邻居占用了楼梯靠左的通道,右边留给其他邻居出入天台晾晒衣物、盛夏纳凉。我家占用了天台大门旁边约5平方米的空地,父亲找来亲戚用砖和水泥砌了一个半开放式的蜂窝煤储藏间,储藏间上面搭了几个牢固的架子,堆放了五、六根整木的粗大圆木料。那只散发着特别好闻气味的木头箱子,就藏在这些木料堆的最里面。
我猜想,父亲藏书的初衷,是怕我们三个毛孩子沉迷于看小说耽误了学习。否则,父亲不至于要将它们藏到家里房间之外去。有一次,隐密的木箱子被我无意中发现了,我就此开始了不声不响的搬运、私藏和阅读。木头箱子里大部分是老苏联小说,足足有二、三十本,都是簇新的。唯一一部产自老美的小说,纸张泛黄,灰色的书皮软塌塌,只有上册,书名叫做《飘》。就这半集我看了好几遍,觉得书里的故事讲得特别有意思。年纪尚幼的我,对南方农场塔拉庄园率性自由的生活十分喜欢,为南北战争之后艰苦的生活场景感到忧伤,对女主人公斯嘉丽的性格又爱又恨,喜爱她顽强的精神和独特的个性,懵懵懂懂地恼恨她对爱情和婚姻的冲动、世故与幼稚。我参加工作后,一次在市新华书店随手翻阅,无意中破解长达十几年的“欲知后事,且听下回分解”之谜——没想到,《飘》竟然就是大名鼎鼎的《乱世佳人》。1993年左右,一位美国女作家于《乱世佳人》出版半个世纪之后“狗尾续貂”,写了《乱世佳人》续集,看好的人并不多,我照样买了回来收入书柜。
读中学之后,我开始用零花钱买自己心仪的书籍。
我收藏的书籍或多或少都有一些故事。有一年,电视里热播连续剧《围城》,因特别迷恋母鸡与鸡蛋的段子,我成了语言大师钱钟书的粉丝。记者想采访《围城》的作者钱钟书,钱婉拒说:“鸡蛋好就行了,何必要知道下鸡蛋的那只母鸡呢?”——精彩,精辟,有性格!光看电视有如隔靴骚痒不过瘾,我跑到巷子口的小书店里淘《围城》,书店卖得只剩最后一本,还被翻阅得脏兮兮的,前后都卷了角边儿。我忍了又忍,决定不要这本,磨了店老板半天,老板答应两天之内来新书。过了两天,该去书店拿书了,我懒虫上身不愿挪步。小妹在我身边瞎转悠,我眉头一皱计上心来,对小家伙说:“你不是想看《围城》吗?我今天路过巷口的书店,这本书卖得可火了,你想要就赶紧去抢购,晚了就没有了。”也是“书虫”一只的妹妹果然中计,一溜烟就出门了。我正等着书本从天上掉下来,小妹兴冲冲就回来了,那本“脏书”被她像宝贝一样抱在怀里,我立马蔫了。我问傻妹妹:“不会买就别买,垃圾也拿回来?”小妹理直气壮:“卖得就剩这最后一本了,能抢回这本已经相当不错了。”——我想指挥别人的得意感顿然全失。某一年,我因意外烧伤住进了医院,小妹跑了很远很远的路,买回一本簇新的《围城》给我,她千辛万苦找到了过去的那个版本。接过书,浑身包扎着绷带的我,瞬间忘记了所有的疼痛。
书读得多,写点文字,似乎是顺理成章的事。
记得我是在读高中时开始写文章,准确说是在这时开始发表文字作品。当时全国畅销的某某青年杂志,刊登了我的一篇散文诗。邮政汇款单稿费寄到学校传达室时,正巧我的语文老师取信时看见了。可爱的李老师是我们学校有名的笔杆子,他当天就跑去自费买了这一期杂志,没有提前告诉我,就在语文课堂上,绘声绘色地向全班同学朗诵了这篇散文诗。原本我的文章很短,却被李老师读得又长又有意境,充满韵味。李老师的表扬,同学们的羡慕,让我飘飘欲仙。现在想来,当时我的这种“欲仙”,八成是百种紧张、千种兴奋、头脑空白、后背发凉、心脏狂跳后的综合症状,这一幕至今难忘。经年累月,如今我收藏的稿样装满了好几个档案盒,每一篇稿子都是一个难忘的纪念。
读书与写作,二者在我人生道路上水乳交融。
刚参加工作时,我因为爱好写作,成了部门的笔杆子,做了畅销业务报的通讯员,选拔进了市局的通讯报道小组,我以为可以一直坚持写下去。岁月飞逝之间,我囿于生活变化及工作变动,间或丢弃、放手了一些对自己弥足珍贵的东西。那一年,我被调入经营单位带团队,此后长达十多年,我除了写汇报材料,离文学创作越来越远。在这段时间里,我有时悲从中来,莫名伤感,我发现自己想写几句优美的应景文字,竟然无从下笔,我有了自认废材的惧怕感,我憎恨自己被工作折腾得走火入魔。这段时间工作中的高压与焦虑,足以悄悄灭失我所有的愉悦,以及发现和捕捉大自然美好的能力。现在回想起来,我每天一脑子的数据、市场、计划,无力写、不会写清风明月,也就不足为奇了。这段时间,我没有发表过一篇文学作品。
好在,读书的习惯,我一直坚持着。
因为读书,让我撰写工作材料得心应手,让我常常能在工作中激发灵感,让我喜欢接纳书本中的创新,让我能够认真聆听工作伙伴的不同意见。不论市场如何变化,政策如何调整,在读书与学习的过程中,所有的困难与问题,我都有勇气面对与坦然接受,并能苦尽甘来获有好的成绩。人生不可能尽如人意,因为读书让我成长,我终究没有辜负时光。
在书本的翻阅中,有时候一句话、一段文字,就可以让我醍醐灌顶,走出暂时的情绪阴霾。更多的时候,在翻阅中看到别人的生活、不同的格局、厚重的历史、人生的真谛、生命的无常、战争的惨烈、亲情的珍贵,让我一程风雨一程历练,不断打开和拓宽新的视野。
如今我工作的担子轻了下来,生活的感知恢复正常,我又能够重新提起笔写自己想写的故事。感谢坚持读书的好习惯,让我并未武功全废。
悲喜交欣,一本好书可以共情;跌宕起伏,一本好书慰藉心灵。
生活从来不会一帆风顺,有书相伴,不论顺境逆境,生命从此值得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