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文璞书苑 >> 短篇 >> 微型小说 >> 【文璞】一茎儿刺(小说)

编辑推荐 【文璞】一茎儿刺(小说)


作者:雪之华 布衣,448.2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378发表时间:2023-04-26 22:49:59
摘要:只可报恩不可报怨

母亲已去多年,但她却给我留下了一弟一妹。也就是我的舅舅和姨姨。使我能与他们镇长相见,这可是件很幸福的事。每当我看见他们一回,从他们那相似的音容笑貌里,就依稀似又看见了一回,我那匆匆而别的母亲。
   其实除了在梦里,在梦里我有时候才会,因为对母亲的死耿耿于怀,而悲不能自抑,落得个醒来后,泪水淋漓,心区疼痛。那也是因为梦与现实是两种境界,人在梦里更容易犯糊涂,更容易把在现实里早已做出的决定,统通抛弃在一边,或者完全忘怀。现实里,我早已给自己下过指令,我要把亡母之痛,看得浅些,淡些,淡为一缕烟。因为我已经悟透了,你再哭泣,你再疼痛,逝者也不可复生,不如好好珍惜现在,多多珍惜眼前人。
   那是去年秋天,因为在田地正中央里种植着的,大片大片的玉米,都已剥出了穗子;围绕在玉米田埂边缘种植着的火麻,也捶出了小麻籽;它们都被装进口袋里,让农用车,运输回家里去了。因为田地里的事,既然已不慌不忙了,至于那刨挖根茬,处理秸秆的事,缓一点,慢吞吞一点,也没什么不可以。所以无论老小,家里边其他人,都去上了地了,唯独却把我一个人,延留在家里,充分让我,有机会休息与休养。为什么呢?因为我头痛心痛,腰痛腿痛,浑身上下,没一处安康,与若能休息多于劳动呢?又处处不痛,浑然似没一点儿疾病。
   上午十点左右,小平开着他那辆崭新的三轮车,车上依旧拉着他那满满当当的货物,又来到我家门口了。小平是谁呢?他是一个卖衫子卖裤子,卖背心卖袜子的小买卖人,下乡卖。为什么偏要在我家门口呢?因为我家门前既有场地,又是人口聚集的村中心。他一停下车,就走进门来,与我打招呼,按说,他在我家门外,做他的生意就好了,为什么每次都要来找我呢?因为熟呀!怎么个熟法,还不都是因为,他与儿子的父亲,是同乡。
   还记得好几年前,他第一次来我们村做生意的样子。对于从不曾见过面的人,我是很怯惧,很腼腆的。那一次我儿的父,刚好也在家。他一见了故人,立即帮他瞅好地点,停好车,然后再帮他一包一包,卸下衣服,摆好摊儿。还特意悄悄地进来吩咐我,要我为他的故乡人,做上午饭,再烧好消渴的水。我也没有歧意,一切就按着他的吩咐,照原样做了。中午的时候,儿的父,又为小平端出了饭。他却再三推辞,说:“我怎么能吃你们的饭呢?”我则劝他说:“现在的稻子和麦子都不贵。在我们做饭的时候,给你随便多做了一碗,既不用多出力气,也加不了多少电费。不都是出门人吗?只要你需要,只要你足够方便,就得了吧,别矜持。”他笑着说:“倒也是。”下午,日头偏西,他收拾起来要走的时候,又给我送来了两双袜子。我说:“你走这么多里路,做生意挣点钱也不容易,我怎么能从你的身上榨油呢?”他则一个劲地往我手里边塞。于是盛情难却,无论是对与错,我也就妥协了,收下了。那时我以为他只是,偶然地盲撞进来了这么一次。没想到的是,此后他每隔一段时间,就都会来我们村子里卖东西。对于我们相邻的几个村庄,他也是每隔一段时间,就要轮流循环着下乡去卖。其实,这些我是原应该想到的,他本身就是个做买卖的嘛。我那时怎么就没有想到呢?一是因为我头脑简单,二是因为我非常愚傻。其后,每一年吧,他至少要来我们村,下乡叫卖两三次。
   你以为他每一次来我们村,都是在我家门口吗?也不是的,我家不是在村西口吗?他有时就去了离我们家较远的村东边。如果是去了哪里,我当然就是看不见,也不知道的了。但他大多数时候,却是在我家门口。由此,我不看见他来卖衣服便罢,只要我看见他来了,我做午饭的时候,就会捎带着给他多做一碗,无论我儿的父在家与不在家,都是如此。
   其实,不光是我做熟了饭,会给他端上一碗。因为他常常来,因为他与我们混熟了,所以我的邻居中,也常常有人,会给他端上一碗。可见人们都足善良,都在体恤人出了门,离开家的不易。每当我为他端饭呢?他又非常感激,争着要送我个背心了,裤头了什么的小东西。我实在忍不过去了,就给他立下一条规矩,我说:“如果你一来了,我就得抛下一切事赶忙着为你做饭,你一吃了我的饭,就得为我付出代价,如果这样我们就都得踮着足尖啦,消受不了啦。假如有别人先给你端来,你也该吃吃,我不去埋怨。假如还不曾有别人给你先端来,你的肚子尚空着,我的饭也刚好熟了,你也和我一起该吃吃,要像个家人。我们应该怎样合适就怎么来,只有我们谁也充分地自由,谁也不去浪费谁的自由,你来了多少次才也不拘谨,我见你来了多少次,才也不疲惫。所以你欲给我的背心,你还是先收起来,等你恰好卖不出去了,我也恰好需要了,那时你再给我,岂不是两全其美?”至此他笑了笑,再也不去强谦逊了,我们之间反倒更轻松,更愉快,相处得更像个朋友了。你还真不要说,有一次,他就真的卖剩下了一件衣服,他原本以为不好看,要白送给我,白送我也只敢让我劳动穿的。我一试,居然很合适,很称心,反当作礼服穿了。不过我依旧没给他一文钱,因为给了他钱他也不要。
   我以上说的这些,还都是早于去年的往事,而非去年秋天。去年秋天,我和小平刚刚吃了午饭,舅舅就来找我。舅舅说他上午在田里,使力气去拔一茎火麻根的时候,未提防住就戳入到手上了一根刺,很疼,想让我拿针给他剔除出来。我便将舅舅的手小心翼翼地捧于掌心。但是任凭他说刺在这里,在那里,任凭他指了又指,点了又点,我就是看不出一根刺儿头来。当然我端详了老半天,最终就还是无从下手。唉,我的眼睛不是花嘛,既然奈何不得,我就劝舅舅说:“如果你疼痛难忍,就到家里暂歇一日吧,下午别去劳动了。至于戳入到手里的刺呢,如果你实在剔除不出来也不必害怕,因为我听别人说,它若老憋在人体里不出来,入口处的皮肤就会慢慢化脓,一化了脓,刺儿头自己就出来了,到那时用不着你,再去费了劲儿地去剔除。”
   舅舅嘴上,虽然答应了我的说法,但我能看出来,他实不心甘,因为疼呀,疼痛在内里催促着,谁能心甘?可是我这点本领,他也是知道的,我说的一化脓刺就自己退出来,他也是早日见识过的。
   不仅是舅舅不甘心,应该是小平也不甘心吧?可见我和舅舅在门外对这茎刺捉弄了老半天,而他在不远处,一边照顾他的生意,一边也由耳朵听着,用心琢磨了老半天。这时候他就插上了嘴,他说:“你只要用针尖挑开个刺儿尾巴,再大的刺,你若用剪指甲的剪刀,夹住它,它也得揪出来。”他的说法我深以为然,但我就是找不到那刺儿的尾巴,而人的皮肤是刚一被戳破,就要鲜血如注的。血一涌出我就更胆小更加害怕,血一蔓延,我的视力也会更加模糊,更不清晰。我就急急忙忙地说:“小平呀,不如你来试一试。”小平说:“那我就试一试。”于是他从随身的包里,拿出他的老花镜来先佩戴上,又从我的手里接过了那根缝衣服的针,仔仔细细地挑呀挑。挑了一会儿他说:“你看,已经看见了刺儿的尾巴了。”我就叮嘱他要把舅舅的手攥紧,转身再去拿一把剪刀,使剪刀用力地夹紧,再往外用力一拔,那根刺就顺顺利利,完完整整地被我揪了出来。你猜这茎刺有多长?我告诉你吧,有半个火柴那么长,尖端一如纳鞋底的老针的针尖那么粗,尾端足有火柴梗那么粗。你说有这么大的异物,埋在人体里,谁能甘了心?这时候,我才轻松地与小平相视一笑,舅舅也高高兴兴的,说他下午还能继续去劳动,不需要歇息。我的笑容里,包藏了多少对他的感激和感谢啊!而小平的笑容里,也终于放下了对一个人的关心与担心。那份关怀不是对一个陌生人的,也不是对一个普通人的,而是因为关心一个人爱护一个人,以及对他所全部关心,全部爱护的人,也产生了关心与爱护。那张笑容里只有敦厚坦诚,没有一丝儿虚假,没有一丝儿敷衍。这一次事时,当然是儿的父,又不在家里,他紧忙着收完秋后,又为家人,打工挣钱去了远方。事后我想,幸亏我一直都守候在家,舅舅才化险为夷,假如我不在家的话,他受伤后能去找谁?谁又会耐心地护佑他,盼他平安?正因为我在他身边,我做不了的事,连我的朋友也才会热着心情过来帮助他。假如我离他很远很远,难道事情的结果,也是这样的吗?
   转而又想起人们嘴巴里常常谈及的两种人生,同样是一个父亲,两个儿子,的爷三个,当有人问富人家的父亲:“你们的儿子怎么样啊?”父亲回答说:“大儿子在美国先已有了妻儿,二儿子又在英国买了房,都走出了国门。”当有人问穷人家的父亲:“你们的儿子怎么样啊?”这个父亲回答说:“我住堂屋,大儿子住东屋,小儿子住西屋。”你看,他们中的,一家是好不富贵,好不风光,一家是好不卑微,蝼蚁一样!而我则会想,富人的儿子虽然一个在美国飞黄,一个在英国腾达,那都是做儿子们的自己的小优越,与父母却全然无关。因为他本人虽是身在高远方,却既不是把父母接去同住,也不是用自己雄厚的资金,为父母买了极品保姆,与刻刻不离的家庭医生。更没有对父母,象父母养育自己时分一样,每一日为他做三餐,每一日都朝朝暮暮,陪伴在他的身旁。反倒是离父母千里远万里远,父母对他想说一句话他都不能亲耳听,父母想看一看他的颜面,都不容易亲眼看到,仔细端详。说到这一点,他不如那穷人的儿子,穷人一旦摔了跤了,因为就在眼前,儿子马上就看见了,他就会把父亲抱起来,马上送到医院里去营救。父亲如果命不致死,他就又救了父亲一命,父母如果得了必死之症,至少他对父母的病况也知情,也曾鞠躬尽瘁地营救过。最不济,他与父母终日相守,终日相见,在父母生前,也未让父母终日牵挂,给过父母许许多的陪伴,许许多的安心。
   今年夏天,我的右眼得了疾病,本来是一模一样的两只眼睛,右眼就出现了异物感,怎么睁都睁不动,还疼痛难忍。我只得去医院里买了很多内服药,并买了眼药水。我还年轻,当然烧一壶水,找个杯子,吃几片药不是问题。只是每当我躺在床上,却怎么把药水往眼里滴,都滴不满意,眼药水我倒是想往外挤多少,就能挤出多少来,但都流湿了枕头,怎么也滴不到眼睑以内。于是我想起了我的母亲或者我的女儿。若有她们在身边,点一滴眼药,这不就是芝麻小事吗?这时候我意识到一个人不是不够贤能,而是有些事,任你再贤能,也必须两个人来做。哪怕是两个庸人,都绝不是你一个贤能人,所能代替得了的。我的母亲早已去世,自是不来了。我的女儿在社会上还没有站稳脚跟,还根本没有开启她自己的人生,我又怎舍得让她中断自己的事业,呆在家里一直陪伴我呢?换言之,纵使她们能来了,却又不愿来,我又能如何?说来说去,眼前的问题总得解决。左思右想,我就把所有人都当做了目标。每一天当我需要点眼药水的时候,谁从我家门前路过,我就会请求谁,让他来为我点眼。似此这般,我的眼睛居然好了。其间无论我央求到谁,谁都没有拒绝过,可见人们普遍都有善念。我想这也许正好就是俗语所说的“远亲不如近邻”吧!从这件事上,我更加坚定地相信,人在年老的时候,假若用一个显达一个平庸,来做对比的话,人们更愿意拣一个虽然平庸平凡,却能够相守在一起的儿子,而不愿意去拣一个成功成才,却与自己相隔天涯的儿子。贫儿子虽贫,虽没能走出国门,虽没能远走高飞,因为相守在咫尺身旁,对父母渐老渐衰的时光,就能相互参与,相互扶助,暖在其中。富儿子纵有孝心,只要你不见我我不见你,隔山隔水,互不知晓,互不往来,寒在其里。
   不妨把上面这件事,再换一个角度,你急需要你的父母,或者你的儿女,陪伴在身边,而他们却不愿回来呢?那又当如何?那也没有第二种方法,因为他不想回来,胳膊腿,包括自主意识都是他们自己的,你根本奈何不了。你是不可主宰于他,那么有人要问了,问今后的你,你对她是要一如你从前对她的那般热忱,那般温柔呢?还是要改变成,她今日对你的,这般隔阂,这般冷漠?我只能慎重地对你说:“你只可去报恩,绝不可去报怨,不仅对父母儿女,对人世间的任何人都全部如是。”为什么呢?因为你对别人若继续去爱护,继续去关心,必能成为一个幸福的人,尽管这幸福的份子,未必能使你满意。倘若你要去报怨呢?则你必然会成为一个不幸的人,你将会众叛亲离。
   从前我曾听别人讲过一个故事,说的是有一个非常喜欢鸟的人,无论他多少次,拿自家的黄米去喂鸟,他每撒一次米,那些鸟儿必然从房檐上,从树枝上飞下来,来吃米,来与他亲近。后来他的米少了,他以为那些鸟儿已与他结下了感情,即使他少撒一些米,或者没米可撒,那些鸟儿也会飞过来,与他亲近,他就决定一试。试验的结果呢?结果却是只要他把米撒下,那些鸟就不请自来,如果他不把米撒下,任凭他千呼万唤,那些鸟就是不肯飞来。他若是少撒一些呢?那些鸟吃完米以后,就纷纷飞去,全不象他撒得多,鸟儿吃得饱,吃得足那样,会在他家的庭院里,欢叫一阵,盘旋一阵,最后才逐渐飞散。所以他就把他和这些鸟的故事总结成一句话,他说:“你若一直去付出,他们就一直会欢喜,你若不再去付出,他们马上就变脸,根本不问你还有多少能力,还有多少实力。”他的话虽如此,你能说鸟儿有错吗?你若不让它吃饱,他就还得去别处觅食。哪顾上与你呆在一起?你若全不给他米吃,他的肚子根本就是空的,肚子一空,它就会死。你说它能不匆匆地离开你,它能一任自己去白白地等死吗?如果你一喂饱了它呢?它才有闲情有闲心,与你欢笑,与你悠然。
   那些鸟固然薄情,但我要说的是它们做的自然合乎规律。就比如你栽了一棵樱桃树,为了他能结出樱桃,你一定会好好地浇水,好好地施肥,好好地去护理。可是到樱桃成熟的时候,它却没有为你结出一粒樱桃,这样的场景,你是不是有点意外,正因为出你意料之外,你能不灰心吗?你能不丧气吗?你若灰心,只有两种结果,一种是不再给它浇水上肥,不再去呵护它,一种是拿一把斧子,马上把它砍掉。我要问你的是,你若把它砍了,他连树都没了,还能给你结出一粒樱桃吗?你若不再给它浇水不再给它上肥,他纵然不死,他纵然留住了一命,却得不到任何滋养,它自己都得不到滋养又拿什么去为你结出樱桃来呢?如果你用第三种方法,所谓第三种方法也就是不叫方法的方法。什么是不叫方法的方法呢?也就是无论他从前曾经怎么对待你,你除保证他的性命平安,还要依旧给他施肥,依旧细心地呵护他爱护它。你信不信不管它从前怎么样苛待过你,你只要犹自不懈不怠,不怨不悔地去护理它,它是不是于某一年某一日,就会突然地给你奉献出满树樱桃来呢?它对你若终无果,你就永远是黑暗的,它对你倘偶尔有果,你的心是不是就雪亮了?你是不是就收获了一点小小希望,小小愉快,这是不是就被别人又叫做了幸福?不过像这种人呢,大家又会嘲笑它,笑他没心没肺,好歹不分,但它也有另外一个名字,叫做愚傻,朴实,敦厚。其实一个人想要在人间获得一点点幸福并不难,他们是那些只知道付出,不计较回报的人。换言之如果你懂得了人生世间,不能去计仇计恨,不能去计较报酬,只能去坦诚地付出,持续地付出,他就必然会变成一个幸福的人。至于终究不幸的人呢,是那些得了怨,就马上去报怨的人。
  
  
  
  
  
  

共 5956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雪之华老师的这篇小说塑造了一位朴实善良的女人形象,从母亲去世开始感悟到人活在世上要多感念别人的好,因此在生活中诚恳待人,对丈夫的同乡以诚相待,因此也得到回报,帮助舅舅拔掉了手上的刺,无论孩子有没有出息,最重要的是亲人的陪伴,尽管有人会认为自己的行为是呆傻,但仍然坚信诚恳的付出,会让自己变得幸福。感谢作者赐稿文璞,祝愿创作快乐。【文璞书苑编辑:寂寞看风】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别似幽居人        2023-04-27 21:38:46
  血浓于水,亲情融化坚冰,人与人之间的包容宽宥体谅最重要。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