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神舟文学 >> 短篇 >> 江山散文 >> 【神舟.芬芳】新桥建在老地方(散文)

精品 【神舟.芬芳】新桥建在老地方(散文)


作者:足行两行泪 举人,3068.1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477发表时间:2023-04-28 10:15:58

【神舟.芬芳】新桥建在老地方(散文)
  
   一条水道从元坝镇绕城而过,它围起来的地方是全区的中心,而它的外围则是万倾良田的平地,以及护卫着那些平地起伏的群山。
   那条不宽、水清鱼肥的白色“袋子”,早年间船运业发达的时候,元坝镇成了几十公里范围内最有名的码头,是它们促成了元坝白天黑夜的繁忙。
   “袋子”名叫“宋江河”。元坝镇是区公所所在地,我们所在的张王公社一直都归其管辖。那时,一个行政区要统管十几个行政公社,数万分散在方圆几十公里范围内的山民都归其“所有”,权利比想象中还大。
   出于缺钱的缘故,宋江河经过的路段,最远处延伸到了二十多公里外的苍溪县城,河上竟没有一座横跨的大桥,两岸的青山处于分隔状态。大山里的人们,就在一些紧要处设置渡口,渡船自然成了这十里八乡牵线的“红娘”。
   那时,我们住在大山深处的高山之巅,对那清泉似的河水抱着久仰的心情——羡慕嫉妒爱恨掺杂的心情都有。首先,它宽阔的水面,也只有去镇上赶场时才既可望又可及,平时大多数时间里则只在梦里回味;其次,它的实惠直接让生活在两岸的人们受益。我们山上即便干旱到泉水已经断流了,那河里的水也只才舍去了一点点而已。生活在那里的人们照样可以借助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优势,洗衣淘菜或灌溉良田。干燥的夏天,我们山上的包谷苗都已经被晒得卷了筒,稻田里水枯苗黄,而河两岸的粮田仍呈现出一片青绿的世界。
   奔着对河水的向往而去,我们放牛的时候,常常会站在山的高处,极目远眺宋江河的位置,那里有高大的烟囱冒出的滚滚浓烟,那里有机器传达出来的隆鸣咆哮,那里有古老的房屋紧凑地挨在一起,形成了普通场镇少有的规模。
   我们背山货到镇上去卖,走的全是坑坑洼洼的山间小道。下雨的时候,那些山里土路被久而久之肆虐的雨水泡软了,冲出了一条条浅浅的沟渠,好心人就拣些小石块来填在土路的中央。这一填却填出了凸凹不平。
   穿越无数的田埂,下行无数层高低不平的石梯,“重加坡”的陡峭让双腿发怵。下到山脚,就进入到河坝的边沿地带了。
   一年四季长流水的小溪沟,以及它两边如百衲衣大小不一零碎的良田,为背着重东西行走在那里的人们增添了困难。走在那些只为分隔田地的窄窄的土路上,眼睛如要去望周围的稀奇,一不小区还会掉到水里去。
   就这样一路走一路喘息着、边歇气又边走,极尽小心翼翼地来到大中坝。原来那一路跟随而至的阳光,被那些高大的槐树挡在了外面……整个辽阔的大中坝,孕育出了很多条通往山里的小路。热闹的赶场天,总会见到条条小路上缀满的匆匆而过的人流。
   过完气势恢宏的槐树林,等候在外面的灿烂阳光,又会奋不顾身地照射到你的头上,一直伴随你渡过一览无余的河床——鹅卵石、细沙纵横的地方。那些微小的细沙有时也会不失时机地钻到鞋里去,弄得你极不舒服,想立即就把它搞掉而不得。那样会耽误时间的,沙路很窄,也会影响到后面行进的人,只好留待回家了再处理。也许山上那些偶尔见得着的沙粒,就是这样被带回去的吧!
   河床的尽头是码头。渡河的那条木船,要么停靠在码头上,要么载了客人正从对岸的码头出发……
  
   二
  
   小时候,我能见得到的渡口,就是这望江楼下的仅此一处。不论忙闲,那唯一的渡船都不曾有过增加和减少。倒是河两岸那上船的地方,在随季节的变化而变化着。
   即便望江楼下那个“砣”的水深不见底,船无论如何也不会被搁浅,上船的码头也还是多设置了一处,形成了有两处码头停船的架势。一处是下完三四十层石头台阶,就有一处鹅卵石搭建起来的石码头,涨水季节渡船无所顾忌便会停靠在那里。另外一处,就是在冬天水沽季节,渡船才会在最深的“砣”那里停靠,算起来是个“土”码头,它不用鹅卵明显堆砌成个明星的码头,水的深度就能满只渡船的停靠——只是很具体的位置并不固定。不过它离直达望江楼街道的石梯稍远些,人们得从一段较长的绝壁下经过,那里有在水退却时、留下来的动物尸体——倒是没什么臭味了,就是看了有点恶心;望江楼对面,倒是预备了好几处靠船的码头——平时一眼就能看得见的有三四处之多,实际在洪水泛滥时还不止。这上下渡船的位置,船老大可自行决定,为的是不让他的木船有搁浅的嫌疑。
   鹅卵石临时搭建起来的码头,招人显眼地伸到了河的中央。逢赶“场”天,那码头都会站满了黑压压等船渡河的人群——里面时不时就会有我的身影,背在背上的重东西不论有多沉,也只能耐心地耗着。周围全是人,背篼是不可放下来等的,而且遇拥挤时,“排”着的队形很可能会被随时打乱。那藏在衣服底下、恨不得一下子就渡过河去的心,在眼睛不停的逡巡下,变得焦躁起来。有时,像在等经过十字路口的车一样,得等上好几船才能渡到对岸去。船上的拥挤着实令人生畏,船头的重量还在不断增加,船老大一使力,整个船身一下子就离开了码头,弄得后面再想上船的人,纷纷惊出一身的冷汗来。
   真正大挤的时候,还是在腊月最末的那个赶“场”天。去赶场的人可以说是倾巢而出,都是奔置办年货而去的。
   十里八村的山民都是背上竹编的背篼去赶场。他们要么把自家管他值不值钱的山货,都弄些去卖、再换回些过年的货,要么只在去时背个空背篼,回来时那背篼里装的却是满满的年货。
   背篼在船上、在街上所占的位置成倍增加,形成了拥挤的洪流。每年春节前的那最后一次赶场天,要么有人在码头上就被挤哭了,要么有人在上船的时候就被挤到水里去了……有年更邪乎,不过我没领教过,只听经历过的人谈起这事。船老大一个劲儿地阻止上船的人,结果没人肯听,都往船上拥去。他彻底火了,干脆坐着拿出烟袋来裹他的土烟吃。人群中有人就发话了,人太多了,你们下去一些,等下一船再坐嘛……也有人听了,下去了几个。船老大的火气随之消了一些,遂拔杆开船。刚撑出不远,万幸的是渡船还没到河的最深处,船就摇晃得厉害了——渡船两边的重量不均衡,一下子侧翻了过去。最后,人倒是一个没死,就是倒了的东西捞不起来了,好多人的魂魄都被吓掉了。
   听说,船民协会来整顿过秩序,也到码头上来驻守了一段时间想抓落实。结果,他们不得不摇头说,没办法,人太多,靠一条木船渡河,实在有些力不从心。
   奶奶说我小时候病多,三天两头就往区医院跑,白天还好说,反正有船可渡,晚上可就麻烦了,深更半夜更是折磨人啊!有次,我夜里一两点钟发烧,父亲想等到天亮了才去找人看我的病,奶奶却说小儿发烧哪是能等的?我的大爹——奶奶的大儿子,就是因为小时候发烧,把大脑都烧坏了……要不是他死得早,长大了也是个废人。
   他们心急如火地赶到元坝渡口,光是“喊舵”就喊了几个小时。晚上船老大把他的渡船停靠在望江楼下那处码头上——那儿要安全些。可半夜里他已经睡着了,加上宽阔河面散音的效果,等有效的喊声传到他那儿,他醒来把我们渡过河去时,天就有些亮了。
  
   三
  
   说真的,我经历的才多少哟,心头就有一种强烈的愿望,要是在元坝的宋江河上建一座大桥,不但方便平时赶场的山民,而且在关键时刻也能确保通行无阻,该有多好呀!
   大人们的想法更应该急迫于我吧,本身他们遭遇到的尴尬就比我多,没想到父亲却说谈何容易哟,要是能建个桥早就建了,何必等到现在?不过,将来也许会有那么一天的!
   这机会终于“等”来了。
   我们的隔壁邻居——唤马公社,发现了大型铁矿,在我刚入初中的那段时间,很多大小车子从我们学校门前经过、风风火火开向那里,那些消息灵通人士说,看那阵仗,铁矿可能就要开踩了。
   我们左等右等,最终也没能等到它真正开踩的那一天。开矿与我们何曾有过半毛钱的关系呢?那也仅是出于满足一下猎奇的心里而已!
   元坝河上建大桥的事,却在山村传遍了。也许就与那座铁矿有关。
   新建大桥的位置,我以前去买煤炭时到过。它的周围不但有个大厂叫氮肥厂,而且还有好几个小厂,煤建站就是其中之一。我去买煤的那天,从望江楼过河,沿河边公路而上,到堆煤的场地时就有些累了。等装满一背篼煤、过完秤,往回走的时候,额头上的汗水就渗了很多出来,两地的距离至少也有两三公里吧。在大桥还未开建之前,我们坐在望江楼的渡船上,只远远地望过那里,觉得它有些遥远了,赶场从桥上过有些得不偿失。看它所处的位置,以后应该也不会与我们大多数人的生活有什么联系的!
   等大桥真正开建时,那里在我们心中的地位就有些变化了——它变成了一个神秘之地,一个令人期盼之地。弄得我们的心痒痒的,按耐不住想去看看它每天的进度。
   钓鱼,以及鱼杆、鱼篼……这些东西,在我们心中,比那座即将开建的大桥的距离还遥远,农村孩子获取鱼的招数只用在了水田里。春天存水田里的水经过一冬的损耗,露出了泥土垒起来的小山包。农人们在耕田耙地时,我们便借此机会,拿上漏底的背篼去水里围鱼。除此之外,其它地方的鱼我们就无能为力了。在望江楼坐渡船过河时,对河里游来游去的小鱼也只能干看几眼,顶多丢出个石子儿、在水中去惊吓它们一下而已。
   他们这些远道而来的建桥工人,无疑带给了我们新的启发。有好几次黄昏时分,他们在夕阳下扛着钓鱼杆、背着竹篓的剪影,还有那自由浪漫潇洒的生活方式,令我们羡慕不已。而我们天天过的却是刻板、不能放飞自我如囚笼样的生活。
   听有个邻居讲,她自留地里种的蔬菜,有几次背到建桥的工地上去卖过,她也因此得以窥视到了外界无法知道的实情。他们吃的可真好,白米白面不说,还有鸡鸭鱼之类的大肉——这在当时,住在高山上的我们连白米白面都还相当奇缺的,就更别说去吃大鱼大肉了,她说得我们直流口水。
   关于那不见多少进展的工期——人们私下也在议论说,大桥都已经动工好几个月了,好像还没多大的动静,只看见那些个建桥工人这山那岭的去休闲玩耍……但我的邻居通过去现场观察,看到的是那些围起来不让人探视的桥墩,已从河的中央拔地而起了。大桥的桥面也雏形已现……她说,现场没有机械,全是人工在作业……不要冤枉了人家,他们很辛苦的。
   我也曾想获得背菜到建桥的现场、去探个究竟的机会,但一直就没如愿。大约一年以后,大桥就在人们的拥戴之中剪彩通车了。
  
   四
  
   修好后的大桥很快就抢了渡船的生意。出于顺路和方便的原因,我们仍从重家坡下山、从望江楼对面的码头过河上街,所不同的是坐渡船的人少了很多。有些人宁肯省下两分钱的过船费,跑大老远从那招招摇摇的大桥上行走。
   大桥设在一个山凹处,坐在船上倘要有意识地望它,也只能望得到它半截桥的轮廓。
   修好的大桥,方便的不仅仅是把山里货背到镇上去卖的山民,更主要的是快捷了来往穿梭于此地的大小汽车。以前汽车靠的也是船渡,车开进船舱,渡它的大船则发出突突突的喘息声,上方的天空升起来的是滚滚黑烟。随着大桥的顺利通车,渡车的船也随之消失了。
   大概我是最后一个从桥上“渡”过河去的人吧——我有理由这样相信,一方面是出于它离我曾经过河的渡口位置远得有些艰难,另一方面从船上渡河留下的记忆,已直达了我的内心深处,不想轻易改变了……才导致我做出了如此不近人情的事。
   当然,最后我也被自己的好奇心给改变了。
   行走在宽宽的、像有些颤抖的桥面上,宋江河在以它奔腾不息的惯性向前延伸。我想,它肯定不会再孤独很久,也许下一处的诞生地,就该选在望江楼了吧!
  

共 452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文章开头用“袋子”“红娘”两个巧妙的比喻,交代了“宋江河”重要的地理位置及周边的环境。“重加坡”的陡峭让双腿发怵,“”高大的槐树挡着”“一路跟随而至的阳光。”“鹅卵石、细沙”的捣乱,这些特点个个妙趣横生,由此引出渡口、码头、木船。为下文渡船做好铺垫。接下来渡口的繁忙的场面描写,生动形象,自然引出对建桥的期盼。桥建好后“穿梭于此地的大小汽车。以前汽车靠的也是船渡,车开进船舱,渡它的大船则发出突突突的喘息声,上方的天空升起来的是滚滚黑烟。随着大桥的顺利通车,渡车的船也随之消失了。”“我是最后一个从桥上“渡”过河去的人——我有理由这样相信,一方面是出于它离我曾经过河的渡口位置远得有些艰难,另一方面从船上渡河留下的记忆,已直达了我的内心深处。”表达作者对渡口的留恋。从而让主题得以深化,情感得以升华。文情并茂深深打动人心,引发读者心的共鸣。作者平凡的文字显示出不平凡的文学功底。感谢赐稿神舟,望有更多妙文共享。谢谢了!【编辑:把酒临风周】【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2305010003】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旋律悠扬        2023-04-28 18:17:15
  渡车的船是时代变迁的象征,也是作者成长的象征,作者侃侃而谈,娓娓道来,交代了“宋江河”的重要位置和对作者的重要意义。标题的“新”与“旧”既是对比,又是中心主旨的体现,读来令人有反思和动容。
回复1 楼        文友:足行两行泪        2023-04-29 06:11:37
  谢谢阅评。祝创作丰富!
2 楼        文友:琼奇一声        2023-04-28 18:42:30
  “老地方”是不少现代人向往的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却也充满生活的遗憾和惊心,所以当“新桥”架起时也架起了生活的新样貌和新希望。作者大大文笔老道,读来滋味十足
回复2 楼        文友:足行两行泪        2023-04-29 06:13:55
  是的,正如您说的那样,新桥驾起的是新希望,我们那时就是这样在盼望着。
3 楼        文友:紫云朵朵        2023-04-28 19:16:45
  作者是一个非常会观察会思考的人。少儿的记忆能镌刻在作者心坎上,就像在放电影一样把最精彩的镜头呈现给读者,可见作者观察和思考的魅力所在。“宋江河”因为有桥,才有了她的新生命。但在作者笔下,建桥之前,“宋江河”的渡船连接着作者多彩的生活。那时,作者虽然清苦,而正是这是这清苦早就了作者今日的成就,连那些苦难的回忆也变成了有色彩的文字。有时,我们真要感谢苦难,鞭策我们前行,让懒散的身体变得勤奋起来,才让那时的无名少年变成了作家。我喜欢读这样有血有肉的散文,作者见证着“宋江河”和桥的变迁,而“宋江河”和桥又造就作者的新生活。作品描写细腻,用闪烁的思想让枯燥的文字变得活跃起来,百读不厌,属于一篇难的的佳作。感谢投稿神舟,祝作者五一长假吉祥快乐。
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
回复3 楼        文友:足行两行泪        2023-04-29 06:15:47
  谢谢老师的文字。初来乍到,还请多关照!
4 楼        文友:把酒临风周        2023-04-28 19:23:55
  作者几种表达方式巧妙运用,使文章形散神聚,说明宋江河地理特点,记叙描写了过去渡船赶场的拥挤场面,抒情渗透字里行间,朴实、自然、生动、有趣的文字使语言有无穷魅力。好文欣赏。向老师学习!
回复4 楼        文友:足行两行泪        2023-04-29 06:09:58
  老师编文辛苦了。编按精彩,文字引人入“胜”。敬茶!
5 楼        文友:徽州人        2023-04-29 09:06:22
  渡人渡己。熟悉的渡口熟悉的人,刻骨的记忆让你我留念。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撩拨你我的感官唤醒你我的记忆,随作者一起体悟人生。值得推荐。
回复5 楼        文友:足行两行泪        2023-04-29 10:45:39
  谢谢友友恳评。祝五一快乐!
6 楼        文友:棠与鱼        2023-04-29 22:59:48
  宋江河承载着作者童年的深刻记忆,也见证着时代的更迭和岁月的变迁,文章叙述饱含深情,描述生动细致,那山水、那人、那景,在细腻的笔触下,仿佛近在读者眼前。生活如同滔滔河水向前奔流不息,留下的是无尽的怀念和对美好未来的畅想,这是一篇触动人心,引发共鸣的好文,值得细细赏读。
回复6 楼        文友:足行两行泪        2023-04-30 06:26:39
  文章写的事例,发生在我小时候。童年艰辛生活,多数时候是与那河上的渡船有关的。感谢老师的热评,五一节快乐!
7 楼        文友:紫云朵朵        2023-05-01 15:42:10
  热烈祝贺老师的作品获得精品,感谢您对神舟社团的厚爱。读老师的作品,深感经历了一次新的人生体验。向老师学习
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
回复7 楼        文友:足行两行泪        2023-05-02 09:52:10
  谢谢朵朵老师的热评。祝五一节快乐!
共 7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