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东篱】中我岛(散文)

精品 【东篱】中我岛(散文)


作者:怀才抱器 榜眼,37098.57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9012发表时间:2023-04-29 00:05:30
摘要:名不见经传,但有着不能不让人缅怀的历史。中我岛,一座留着革命“景迹”的岛。这里是中国革命的一处纪念馆,虽偏僻,但名声不弱,依然响着生动的旋律。

【东篱】中我岛(散文)
   胶东半岛的荣成,有着曲折绵长的千里海岸线,于是形成了海岸奇观。海岸线内外,岛连着岛,宛如散珠落珮,光浮风披,牵一链而珠玑动,美不胜收。虽称不上“千岛”,也不下百岛,堪称大观。
   著名的,如苏山岛、镆铘岛、鸡鸣岛、海驴岛、石岛、俚岛……有一座岛,名“中我岛”,名望不如那些岛屿奇珍,却它风格独特,风情淳朴,历史沉厚,因其独特,一点也不比那些岛逊色。
   黄海西岸,爱伦湾畔,陆地一角,探海而望,与潮水共,和涛声鸣。翠木掩映,鹅卵铺滩,阳光钟情,海风柔拂。有恬静的半岛风情,也有良田农舍的淳朴。不必景致惹眼妖冶,仅凭地理形胜,便可击退多少风景名宿。我每一次踏足,都有迁居于此的冲动。“我岛”两个字,我理解为“我之岛”,其实不必据为己有,海岛早就归属于我心,还谈什么名分。
  
   二
   我岛分出了南我岛、中我岛和北我岛。
   我就先行走中我岛吧,这是一个临海的半岛,也是一个村落,它依然保留着古老,所有的新建,都无法忘记岛的古老,第一眼看,就散发着浓浓的怀旧情绪。
   那些记载着沧海桑田变迁痕迹的海草房,被围裹在岛子的中心地带,外围的屋舍,就是那些历史遗留的壳,这层壳在风雨的侵蚀下,剥离了,这里的主人,固执地认为,不断修复,完全可以保住壳内的核仁。就像一个古战场的垓心,外围的工事不断加强,只为了垓心不被攻破。因为那些历经沧桑的低矮海草房始终刻记着一段红色的历史。如果游客通过那处岛门,守门的人就会告诉:先不要直奔“红色景迹”而去。这是一个悬念。
   “景迹”是这个岛村的村民认可的一个名词。这里曾经是一道历史风景,如今,只剩下陈迹了。源自“遥遥景迹,君子攸钦”,遥远的行迹,是有德之人所钦佩的。这里曾经是“胶东东海转运站”旧迹,是红色政权诞生的后方基地。这里的“景”不能用“优雅美观”之类的浮华的辞藻来形容,但它是“景”,要拂去尘埃,找到一些线索,才能还原曾经的景观。
   我还是重新退回那座有些单薄的岛门吧。
   不必宽阔,三米之宽,足以让百米之外的涛声涌入;不必花岗雕砌,只有两根不朽的树干作门框,足以让风雨退避。一座门楼,只为了写上“中我岛”三个字,看着有点单薄。从著名景观里找不到这个名字,从词典里寻不到名字的注脚,就是当地人,绝大多数也无法解释它,但它的存在,却演绎着一段真实的历史。
   它原本叫“倭岛”,“倭”一个令人憎恶的字眼。14世纪中叶,那些一贯对外觊觎财富的日本浪人,横行海上,霸占此岛,人称“倭岛”。明嘉靖年间,朝廷昏聩,大批的倭寇入岛占地,劫掠成害。戚继光力主抗倭,驱倭清岛,于是改名“俄岛”。荣成方言读“俄”为“哦”(音),和读“我”同音,意思从此也就演变为“我”,后来写作“我岛”,因岛住户渐多,遂分为“南我岛”、“中我岛”和“北我岛”三个村落。一个“倭”字,记下的是一段屈辱的历史,丧地之痛,令人切齿。一个“我”字,义正词严,就像“还我河山”这句掷地有声的口号中的“我”一样,表达的是我为土地主人的豪气,还我岛屿,历史永铭这争取主权的豪言壮语。我每驻足岛门,便仿佛听见黄海涛声伴着百姓归还“我岛”的振臂高呼之声,声音跃门而出,历史之音不会熄灭,从来都是从深处传来的最强音,震古烁今。
   记忆,可以封存,封存并不表示从此息声。
  
   三
   把岁月藏在泛黄的老照片里,那多么小气;把时光放在梦境里,时常去碰一碰,那是对时光的若即若离;把老故事写进一首歌里,那多没有份量。把老时光拿出来,放在日光下,安放在墙的镜框里,这是中我岛人的做法。
   中我岛外围的屋舍院墙,是红色和民俗的记忆博物馆,尽管墙体是平面的,没有适合存放文物的空间,但墙壁就是露天博物馆,不用门票,驻足墙下,历史就在这里徐徐打开。
   已经淡出土地劳作身影的独轮木架手推车,就砌进了墙体,为防腐蚀,木质上涂了清漆。包裹轱辘的木架,就像弹药箱;弯曲的车身,不是被载重压弯,而是弓背推车的姿势;两根车手柄,还保留着被粗糙的农人之手打磨后的光滑。无法命名这道院墙,“车墙”?这是什么词,但独轮车给了我太多的联想。
   解放战争中,著名的淮海战役大捷,就有着独轮车的功绩。陈毅元帅曾说过:“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是的,作为“胶东东海转运站”,从这里征集并派往战场的独轮手推车不下几千辆。站在独轮车前,仿佛还可以听得见车轮滚滚的声响,这声响,汇成了战场上又一动人心魄的旋律,与解放军的行进曲,合并为“胜利大合唱”。那些胶东汉子,穿着破衣烂衫,踏着裸露脚丫的布鞋,冒着死亡的硝烟,把独轮车的印痕深刻拓印在淮海那片火热的泥土上,他们那一代有的已经作古,但独轮车在,他们的声音就一直响彻。
   粟裕将军说:淮海战役的胜利,离不开山东人民的小推车和大连生产的大炮弹。那些威力无比的炮弹,就是从这里上岸,被小推车载着送到了淮海战场。
   胶东半岛人,对手推车有着特别的情怀。我上高中是15岁,每晨都要推着独轮车,往村东的砚山上推粪,挣两个工分。我没有车,叔叔家的车归我用。父亲说,独轮车上过战场。男子汉就要推得动独轮车……他的话省去了逻辑联系,但我懂得,独轮车与胶东好汉的关系。镶嵌在石墙上的手推车,对于我这样靠近那一代“支前人”的人而言,可以勾起自己的故事;对于今天的年轻人,已经陌生了,但手推车是他们可以走进那段光荣历史的媒介,意义不可小视。
  
   四
   石磨,早就退出了农人生活的舞台,但它依然被镶嵌在墙壁上,石磨,就像东升的太阳。这里是大陆迎日出最近的地方,但石磨却是真正的日不落。它一方面在纪念着曾经的磨粮碎粉的原始生活方式,同时,也在告诉我们一个事实。这些石磨曾经磨过上万斤的军粮,随着那些手推车一起走进淮海战场。用手轻轻抚摸着石磨上用铁钻凿过的斜纹,时光无论怎样打磨,怎样销蚀,那些历史的纹络总是明晰的,从这些纹络里流过多少粮食的颗粒,无法计数。石磨,铭记着农人的脚步,就像一部老式的留声机,只要手抚摸,心念当初,唱针就会徐徐转动,奋斗的歌声就会弹响。留声机已经成为古董了,人们为了怀旧,千方百计造出仿制品,而在这里,一切都是古色的,不必仿制,每一曲都会把我们带入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在一般的景区,石磨被放置在公园曲径上,给人们脚踏,但中我岛人舍不得这样,他们把石磨放进了留住时光的墙上。这是怎样的情愫,何等情怀!一位老人告诉我,不能作践!他们是把历史揣在怀中,放在心坎。
   把曾经的时光镶嵌在渔家房舍的院墙上,留得住曾经的时光,记得住走过的路。曾经,对比现在,是那么不堪破旧,早已落伍,但一切美好,都在这些器物上烙下鲜明的印记,所以,他们用怀旧的方式告诉人们——谨记莫忘。
   一把印着工农兵迎风展臂的白色瓷茶壶,可能曾经到过每一块田间地头。那些印着花,圈着几道蓝边的各式瓷碗瓷盘,褐色的,白色的,酱色的,自中我岛人家的饭桌上搬到了墙上,或者是从那些摇摇晃晃的舢板捧到了墙上,墙一头有两只舢板为证,曾经的打渔生活,并非大鱼大肉那般令人向往,有的瓷碗磕碎了边沿,或许是掉落地上,或许是兄弟醉酒碰碗留下了碎的痕迹,一堵墙,已经把曾经的时光摁住,不再散失,不再无序,凭空打捞这些记忆,需要冥思苦想,而今,一瞥眼可能就是一个美好的回忆,就是一段丰满的故事。那些捣米的石锤,被多少农妇握住过锤把,我伸手握住,温度并不高,历史不再波澜壮阔了,回归到波澜不惊的沉静时,仿佛瞬间就有一股米香溢出。农妇们闻着米香,舍不得自己吃,装进麻袋,搬到小推车上,吱呀吱呀的小推车车轮,将这些芳香的米送到前线战士们的面前。那些大大小小的坛子,曾经盛过小米玉米,是村民准备的军粮,也贮存过从海中捕获的鱼晒成的鱼干。现在不需要了,但坛子是有记忆的,中我岛人无法打破埋于地下,每当看到那些坛子,他们便有丰收的满足,更有支前的自豪。他们可能是献出家中唯一的一坛子米,这种觉悟来自哪里?在那片低矮的海草房处,有一座“卫国将士馆”,从脚下这片带着海腥味走出的将士有70多位,几乎家家有人参军,户户都有光荣史。他们的故事,依然被村中的博物馆铭记着,其中的任何一个将士,都是一场硝烟的亲历者,一次血战的冲锋人。有四个字放在海草房的一角,叫“红色胶东”,这里应该是红色胶东的核心地带。不要以为胶东只是一个地理概念,不要以为胶东很大很广,真正有生命力的红色就深藏在一个不起眼的海边小岛上,藏在这座具有革命传统的海草房院落里。我们常说,历史不会忘记。真正不能忘记的是一堵墙,一个红色院落。历史就安静地放在那里,等着我们去缅怀。
   镶嵌在墙体上的所有物件,对于某个家庭,哪个家族,可能都是有着很丰满的故事。有故事的人,站在实物面前,会一下子唤起故事的如毫如发的细节。
  
   五
   胶东半岛的房子,一排房屋一个庭院为“一进”,那里有五六进海草房群落,从一个门户走进去,可以穿行其间,相连处有暗道。这是便于物资搬运而设计的,是“支前”两个字把他们聚拢到一起,成为真正的伟大“命运共同体”,涵养成一处奇观。想当年,他们也就是边海的一家一户的“小农”,但已经摒弃了小农意识,打通了壁垒,这是一种境界的突破,是大海造就了他们开阔的胸襟。
   想起了欧阳修的词句,“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觉得如此意境过于轻佻了,是藏不住深沉的样子,是想卖弄风骚的样子,是轻愁如烟的样子。而在这里,庭院深深,无论“几许”。时风闲逛,穿庭走院,没有帘幕遮挡,来去从容,只是给游人带来历史的纵深意味。历史有多深,或许一座院落在解释着,是在纵深,是深不见底。
   屋顶上苍白色的海草,就像一个个上了年纪的老人,捋着胡须,在诉说着曾经。只是海草不飘逸,把我们定格在那个百年之前的时光里。氛围总是有着裹挟人的特性,如果不想被肤浅与浅薄裹挟,那就在这座庭院里多待一会吧。
   历史并不都是躺在教科书的扉页里睡觉,岛民们不喜欢用干瘪的文字来临摹庭院的样子。走进去,用眼睛一一抚慰,会得到更为直观的感受。屋舍里那些八印十印的大锅,曾经有多少人围住锅台,放下碗筷就奔赴前线。用茅草编织的锅圈,还挂在海草房的墙壁上,好像刚刚从锅沿上拿下来,冒着烟火气,那种温度是永远不会因为时间而变凉。那些还在院的角落里静静坚守着的大缸,已经是金鱼的天下了。它在告诉我什么?时光也是清浅的,锦鳞游泳,娴静无忧。这里并不压抑,但不能缺少对比。
   李白曾感慨道,“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我把那些支撑着海草房的石头看成一轮轮的月。石色淡黄,是很古的样子。月如圆,月如牙,而石头,或圆或方,或无法定义是圆是方,从来都是堵着袭来的风,守着院落里的生生不息。这不是梦语,石头是有光的,曾经照着那些打包的支前人劳作,那些人已经远去,石头就是他们留给今天的光。石头,是我们和我们的英雄对话的媒介,我相信,踏响在院子里的脚步声,是可以传递给曾经在这里忙碌的人。
  
   六
   中我岛人并不排斥现代。因为他们懂得,如今的一切,都是在告慰村民的祖先的。
   村路并非笔直,但他们随形赋物,表达着精致而古朴的审美情调。柔柳依依下的小河,被机裁的大理石装饰着,环曲河岸,拱桥跨水。现代,是以保护继承古老而存在的;古老,在现代景色里留存着自己的底气。
   中我岛把岛东一片海水浦地留给了现代楼舍,四五十幢海景房,日沐海风,夜闻涛声,成为最美的品牌,吸引了几万人来此购房定居。据说,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嗜好,在这里,迈几步远就可以去怀古,更喜欢得到中我岛人怀旧情绪的感染。太古老的东西,可能书卷气十足,少了真实感;而中我岛给我们的是历史上最雄壮的声音,美好生活来源的底气。
   每一个在此定居的人,都要到那个深深的庭院前记住自己的所在地。
   三个名字:中倭岛。中俄岛。中我岛。
   理顺一座岛的变迁,懂得一个岛的历史,才配得上登岛居住。
  
   作于2022年12月30日,2023年4月29日原创首发江山文学
  

共 4830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中我岛,是胶东半岛海岸线上的一个临海小岛,也是一个有着几百年沧桑历史的古村落。这个岛屿留存着红色革命“景迹”,也是中国革命的一处纪念馆,历史虽然远去,但这座小岛依然吟唱着动人的旋律。中我岛以其独特的风格、淳朴的风情,以及沉厚的历史而著称。作者以生花的妙笔,独特的审美视角,以及丰富的想象力,通过这个岛上现有的一些“景迹”,为我们还原了在这个岛上曾经上演的一幕幕生动的场景,以及发生过的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作者首先从单薄的岛门开始展开,一座门楼,上面写着“中我岛”三个字,这个门楼的存在,演绎着一段真实的历史。这个小岛,原本叫“倭岛”,因最早被日本倭寇霸占,明嘉靖年间,倭寇更加猖獗,入岛占地,到处劫掠,著名抗倭名将戚继光帅兵抗倭,驱逐倭寇,并将该岛改名为“俄岛“,受荣成方言发音的影响,后来写成”我岛”,一个“倭”字,记录的是一段屈辱的历史,而一个“我”字,表达的是作为土地主人的豪气,人们终于可以扬眉吐气了。中我岛有一座特殊的墙壁,是露天的博物馆,在这面墙壁里,镶嵌着很多古旧的物件,有独轮木架手推车、有石磨、有瓷茶壶、有舢板、有石锤、有坛子等,每一个老物件都在支援前方作战中发挥过巨大的作用。还有那座“卫国将士馆”,几乎家家都有人参军,户户都有光荣史,他们的光辉故事,被村中的博物馆铭记着,任何一个将士,都是一场硝烟的亲历者,一次血战的冲锋人。这座小岛是具有革命传统的海岛。那些镶嵌在墙体上的所有的物件,对于某个家庭或者某个家族,都可能有着丰满而动人的故事。岛上还有一些五六进海草房群落,是为了“支前”才将这些房子聚拢在了一起,成为了一处奇观。这些百年历史的海草房,是历史的见证者,见证过那些支前人的劳作和忙碌的身影。村路并非笔直,表达着精致而古朴的审美情节。中我岛也有一些现代海景房,方便那些有着怀旧情怀的旅游者居住。这篇文章语言精粹,文笔精美,内容厚重,匠心独运,文思奇绝,审美独特,想象力丰富多彩,描写生动细腻,思想深邃,蕴意深远。赞美了抗倭名将戚继光为保卫我国国土完整所做出的卓著功勋,歌颂了中我岛的村民们在解放战争中所做出的重大贡献。这些淳朴的乡民们,竭尽所能“支前“,有的参军作战,积极投身到战斗中,文章展现了岛上村民们的爱国情怀,也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无比热爱。历史虽然远去,但红色的精神在赓续传承,那些露天博物馆保存着红色革命的景迹,人们不会忘记历史,也不会忘记那些为支前做出贡献的先辈们。文章的内涵深厚,文采飞扬,字字珠玑,句句锦绣,笔力雄健,传递着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具有超强的艺术感染力,大美之作,倾情推荐文友共赏!【东篱编辑:琳达如菊】【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304300003】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琳达如菊        2023-04-29 00:10:52
  这篇文章内容厚重,文笔精美,构思巧妙,文思奇绝,想象力丰富多彩。由一座小岛名字的变迁,引出一段沧桑的历史,让人感慨万千。通过岛屿保留的红色“景迹”,怀才老师用生花的妙笔,还原了一个个生动的场景和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文章思想深邃,赞美了抗倭名将为保卫国家领土完整所做出的重大功勋,赞美了中我岛的村民们在解放战争中所做的重大贡献,表达了村民们的爱国情怀,也表达了怀才老师对家乡的无比热爱。文采飞扬,字字珠玑,句句锦绣,具有超强的艺术感染力,大美之作,力荐文友共赏!问好怀才老师,遥祝一切安好!吉祥如意!
回复1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3-04-29 08:49:08
  非常感谢如菊老师通透而深刻的编辑,辛苦了!反复读过如菊老师的编按,极尽鼓励之词,恳切亲切,宛若亲人絮语。70多年了,中我岛的红色记忆依然清晰,没有仔细和村民交流,不能把每一个故事都提取出来,还是遗憾的。我只能从仅存的“景迹”上去推测,难免肤浅。这里是红色教育基地,每年很多参观者莅临,手推车是红色记忆的看点,他们镶嵌在石墙里,留住一段光荣的历史,这是中我岛最美的景观,也是最美的记忆。历史可以翻过去,但光荣的印记不能抹杀。这个地方,的确特别。我曾在中我岛的海边巡视,看看从大连来的运输大炮的船只可能在什么地方靠岸,没有向导,还是没有找到。景色可以华丽,也可以沉厚,我喜欢沉厚的,有历史的,中我岛就是这样。遥握,问候如菊老师春祺,谨祝编创快乐。
2 楼        文友:岚亮        2023-04-29 00:37:35
  在这个静静的子夜里,拜读兄长的新作《中我岛》,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开始,我对中我岛的名字甚是奇怪,后知我岛有南中北三分。濒海而生的岛屿,在海水中出生,在潮汐里长大,都是大海的儿女。大海是壮阔的,也是汹涌的;海水是又苦又咸的,也是不纯的。中我岛自然是有故事。想不到,它的经历曾经是如此宕荡,如此悲壮,如此感人。一个沉睡的岛,因为一支神笔,从此鲜活起来了,有了自己的传奇了,真好。拜读大作,学习点赞,祝福兄长,安唐吉祥!
回复2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3-04-29 08:54:04
  谢谢岚亮老师的极尽赞美之词,谢谢鼓励。是的,荣成因为有着千里海岸线,于是就有了不一般的风景,更因为有了光荣的革命史,荣成更显得厚重了。大海孕育了荣成人的性格,舍身为了革命,一个村子就有70多位将士,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如果岚亮老师下笔,肯定比我的精彩啊。文学,就是挖掘,我必须把这段历史搬到桌面,让人知道革命是怎样来的,成功不一定是因为一个村子,但一个村子对于成功也有着自己的贡献。岚亮老师前往贵州,一路拾贝,期待更多的佳作。我在期待明天的美文。遥握,谨祝创作快乐。
3 楼        文友:枫桦        2023-04-29 00:48:04
  中我岛的名字很奇特,读过文之后,方解心中谜团,不禁为这里所深藏的故事所感动!没想到,这里的红色故事竟然那么的深远,具有非同寻常的历史意义和教育价值。山东半岛在中国的解放史上,有着彪炳千秋的功绩,令人无限敬仰!文章清新通透,满满的爱国情怀溢于言表!拜读老师的好文!
回复3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3-04-29 09:00:24
  谢谢枫桦老师的解读,谢谢精彩点评。是的,中我岛本身就是一部革命史的一页,走进村落,那些红色的印记非常显眼,也很鲜明。村民以此为荣,甚至我也因为是荣成人而自豪。我崇敬的是,这个村子有70多位将士参加革命,这是比较罕见的革命老区历史。作为风景,我觉得有了历史才显得耐看,中我岛就是。这次内蒙古之行,一路北上,很多出口通往丹东,通往吉林,北上之路的东边就是吉林,就是白城市,感觉与你那么接近,每每想起你,想起森林,但草原只有零星的树木,是五角枫,我沙棘,是杨树。真想折道往东,但行程规定,不能乱来。祝好枫桦老师,期待佳作。
4 楼        文友:吴孟友        2023-04-29 07:11:40
  开篇被题目所吸引,原来,在胶东半岛海岸线上还真有“中我岛”。并有其特色:风情淳朴、历史沉厚。
   “中我岛”,沧海山田,依然保留着历史遗留的外壳,承载着一段红色的历史。原叫“倭岛”,日本浪人霸占,“倭岛”演变成“俄岛”、“我岛”。“还我岛屿”,体现了岛人铿锵愤怒声。
   作者通过岛上现有的“景迹”,还原了岛上曾经上演的一幕幕动人的场景,一个个感人的故事。倭寇霸占岛屿,戚继光率兵抗倭。“中我岛”曾是胶东东海转运站,为淮海战役立下了不朽的功勋,露天博物馆墙壁上镶嵌的物件足已证明这座岛为解放战争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如今成了红色教育基地,令人无限敬仰。好文,拜读学习,问好老师,春安!
回复4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3-04-29 09:04:42
  谢谢吴老师的美评,谢谢你对这篇小文介绍的中我岛有兴趣。中我岛虽在海隅,但这里闪耀着革命的星星,是中国革命史中不可或缺的一页,而且非常靓丽。我特别喜欢中我岛村民那种把博物馆砌进石墙的壮举,风景有了崭新的内涵,便觉得沉厚,因为在家乡便觉得亲切。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在江山,我们也是一颗颗星星,就像吴老师所写的,一路追星江山行,非常感人,一会再细读吴老师的佳作,愿吴老师早日成为江山之星,闪耀起来。遥握,问候春祺,祝你追梦成功!
5 楼        文友:李湘莉        2023-04-29 07:34:31
  读罢老师的文章,激动了,不知如何点评,只知道一个劲地说,写得好,写得好!因为我觉得把辞典里所有的赞美词用上都不够!我默默地收藏吧,一读再读!看来怀才老师还要写南我岛,北我岛。期待!遥握问候怀才老师,谨祝生活愉快,一切都好!
回复5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3-04-29 09:07:34
  谢谢湘莉老师的美评。言过其实了啊,太普通小文,得到湘莉老师的鼓励,不胜欣喜。我得喘上一气,对于从大连海运过来的泊船之地,我一直未探访到,是遗憾,所以,小文所写有点走马观花,肤浅了。遥握,问候春祺,看到你佳作,甚喜,拜读为快。
6 楼        文友:李湘莉        2023-04-29 07:41:57
  读着老师的美文,又让我想起那香海。老师家乡的那些地方名字怎么一个个都取得那么美?光听名字就令人醉了三分!心生向往之情!我混淆了啊,到底是老师的文章写得好!
回复6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3-04-29 09:09:46
  中我岛,那香海,名字很奇怪,风景也很美。我相信,每一个地方都有最美的风景,只是我们还未完全把风景的底蕴开发出来而已。欢迎湘莉老师能在合适的时候拨冗北上,到最美胶东半岛一游,饱览海边风光,一醉身心。
7 楼        文友:韩格拉图        2023-04-29 08:37:26
  不夸张的讲,老师对荣成的家乡文化乃至胶东文化做出了巨大贡献,到文集里看,有很多篇写家乡历史变迁、今昔变化、讴歌荣成美景的文章,光那些赤山系列老师就费尽心血。荣成,应该给老师颁奖。这个中我岛,老师依然将其纳入笔下,一展风情,小推车、支前故事、今天的巨变,都在老师的叙述中和读者见面,尤其中我岛名字由来一段,老师的想象力令人佩服,升华主题。荣成真是个好地方,值得一游,期待。问候老师,体健,笔丰!
带着影子散步。
回复7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3-04-29 09:17:55
  谢谢韩老师的鼓励,其实,如果追溯我在江山创作的经历,其中有一股热爱家乡的情愫,更有一种默默耕耘的想法,不想张扬,做出来,或许可以留住记忆,没想到要获得什么。起初,我对中我岛的村名也感到不解,走进去,找到了解释,了解了一段历史,有恍然大悟的感觉。生活,不乏创作的题材,只是我们眼光有时候不到,好的题材就跑了。愿和韩老师在东篱坚守创作阵地,写出更多好作品,不负时代,不负江山,不负我们的情感。遥握!
8 楼        文友:简柔        2023-04-29 09:56:33
  中我岛,很有个性的岛名。厦门也有几个小岛,鼓浪屿,大嶝岛,小嶝岛。一直想写鼓浪屿,无从下笔。怀才老师此文给我很大的启发。中我岛,古朴而现代,让人坠入旧时光,感受到一段悲壮历史。此文写出了胶东人的精神气质,怀旧情结,感受到他们的热血与豪情,柔软而坚韧的灵魂。拜读怀才老师深度佳作,欣赏学习。
回复8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3-04-29 10:07:24
  胶东半岛的荣成,是无法和大美厦门相比的,但一点不少精致,一点也不少历史。厦门的鼓浪屿,我写过,总感觉我没有抓住鼓浪屿的气质和魂魄,只能浮光掠影地写。有遗憾。但愿简柔老师的神笔来驾驭鼓浪屿,写出精彩,我在期待。中我岛,有着彩色的历史,虽古旧,但光鲜度一点不差,尤其是在我的家乡,我为家乡前辈们支前参加革命的精神而感到自豪骄傲。遥握,期待简柔老师的佳作,问候春好!
9 楼        文友:罗莲香        2023-04-29 12:58:10
  本文作者怀才老师开篇即告知中我岛这一名字的由来,它是一座小岛,也是一个古村落,那一段屈辱的历史记录着中华民族曾经的落后与被欺负,但总有刚烈爱国之人杰力挽狂澜,让小岛重新回归祖国。那些支边的村民,将家中仅有的柴米油盐送到前线,支持将士们奋勇向前,将倭寇驱逐出境,“还我河山”,这声音无比铿锵,响彻每个爱国人的心田,他们以自己的微薄之力表达对祖国的热爱,对入侵者的憎恨。那些海草房,每一堵墙壁,每一块石头,都留下过先行者的痕迹,他们拼命维护的,正是现在正呈现的,先人在地下当会瞑目含笑。此处流淌着红色基因,起着濡染和教化功能。露天博物馆保存着革命的记忆。此文叙述沉厚,表达沉重中有释怀,今日之胶东,今日之中国,已让全世界为之惊叹,饮水不忘挖井人,忆古追昔,情切切,感慨万端!好文,语言凝练灵动,情感深沉浓郁,叙述不蔓不枝,感人肺腑。盛赞才情,问候怀才老师安好!
回复9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3-04-29 13:52:11
  星星罗老师的美评。写中我岛,我无法回避曾经的历史,更不能无视那段红色岁月留下的印记。革命历史选择了这个沿海村落而存在,这里的人民没有辜负历史的寄托。尤其是那些把岁月沉淀下来的物件镶嵌在石墙上,于是成为一道立体的纵深的风景,这是我从未见过的风景。之前,从这个村子经过时,只是觉得村名很奇怪,没想到,历史怎么沉厚,让我感到了呼吸的急促。五一节到了,好不容易有了休息时间,愿罗老师节日快乐,走出去,享受风景的美。遥握!
10 楼        文友:红花草        2023-04-29 14:57:26
  中我岛,单看名字就有一种不能输的气势,怀才老师的大手笔令人不能自已。老师的爱国情怀、热爱家乡的心境,很受读者感动,我岛,我们自己的岛,岂能被倭寇占领。感人的故事,不忘历史。好文章,拜读老师佳作,祝老师开心每一天!
回复10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3-04-29 16:39:08
  我岛,我知岛屿,宣示主权,不容侵占。但在过往,岛虽在中国大陆,并非主权为这个人所有,百年耻辱百年忘却。写这个岛,我想最好的角度就是回顾历史。谢谢红花草老师的美评。遥握,期待佳作!
共 13 条 2 页 首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