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看点文学 >> 短篇 >> 江山散文 >> 【看点】记忆版图上的包场街和通吕运河(散文)   

精品 【看点】记忆版图上的包场街和通吕运河(散文)   


作者:兰花悠悠香 进士,7931.5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660发表时间:2023-04-29 07:06:19

【看点】记忆版图上的包场街和通吕运河(散文)    每个人的记忆都是一张时光的版图,这版图跟随着岁月的前行会不断地扩充、延伸。这其间,或深或浅,或多或少,总有那么一些是不能忘怀的,是一直记忆犹新的。于我而言,关于老包场街和通吕运河便是。
   抛开盐包场的传说和历史,几十年前的她,是带着一点点古色调的。
   记忆里,四根木头伸进河水里,便撑起了一座座背南面北的小小吊脚楼。无数大小不等的石头,挨挨挤挤便成就了一条东西走向的、蜿蜒曲折的小石街和一条五短身材的竖头街。那石街还真是不甘寂寞的主,尤其夏天,每有木屐走过,它是一定会搞出动静的,那情景似乎生怕别人不知道它是忍痛给人踩踏的。
   街道是不缺烟火气息的。每到饭点将至,从各家各户小土灶里冒出的青烟和着锅子里蒸腾的热气,会横冲直撞穿过门窗直达街面,整个街面便会瞬间融进一股雾霭般的紫烟里。细细闻,这烟有点呛人,却又带着丝丝亲和,是一种混合了麦秸杆、晒干的杂草、芦苇、树枝、煤球炉等等味道的。饭点到了,有人会手托饭碗串门,他们把这样的行径美曰——横香。除了居民,沿街零星间隔着一些寄售商店,卖油盐酱醋杂货的小店,买布的布店,做衣服的缝纫店,卖早点的饭店等等,而所有店铺的共性标志,几乎都是清一色的排门板。
   要说记忆里做得最多的是,每天一次拿着两分钱,提着一只空水瓶去张奶奶家泡开水,当然啰,这样的事,几乎家家户户的孩子都会做。
   要说记忆里最深刻的,是每次拿着一只蓝边碗去买盐,或者拿着一只瓶子去灌酱油、醋、老白酒。尤其那盐,粗大得像剥皮的绿豆,一整缸白花花的盐敞胸露肚地坐落在供销社门市最边缘的地方。递上一张一毛钱的票子,营业员直接拿碗在盐缸里“嚓”地一下,大半碗的盐往那杆垂挂在半空里的秤盘里一放,高高秤头便成。至于那些液体状的酱油等,那就更简单了,根据分币的多少分别用不同的毛竹端子一灌便是。说起那些端子,有点像守望浆液的猫士,无事的时候就顶着软乎乎灰褐色的坛帽沿边猫着。
   要说记忆里最能逗引舌尖异动的,该是早晨饭店门口飘出的缸爿饼和油饼、包子的香味了。对于普罗大众来说,一两粮票六分钱一只的、由肉糜粉干糜混合为馅的包子虽然好吃得厉害,但还是稍嫌贵了点。而一两粮票五分钱一只的油饼,比起同样价格可以买两块缸爿饼的差别,人们更青睐于后者。于是,每天早晨,饭店门口排队买缸爿饼的便成了一道带着烟火味的风景线。只见做缸爿饼的师傅动作娴熟地把一团面七揉八摔地捯饬成一条,然后“啪啪啪”像跑步冲锋一样一路把面条切成小块,再用擀面杖横竖一滚,涂抹了酱油,再撒上葱花和芝麻,不一会儿,面团就成了一块块大小均匀的、如同工艺品一样的面块。最绝的是接下去的烤,眼见那师傅一手拿着半成品,一手往红火的烧碳缸里边贴,那敏捷的速度和精准的动作,简直看得人眼花缭乱。也就不多的时间,一块块色香味俱佳的缸爿饼便出炉了。
   说到吃,夏日竖头街的晚景也是值得一说的。每到傍晚,家家户户会在自家门口的街面上放下饭桌,有些人家饭桌不方便拿,就直接卸了排门板,两边各用一条条凳支撑着,再在两边放上几张小矮凳,便是一张简易的饭桌了。入夜,当天空尚未黑透之时,竖头街上的流水席就开张了,假如这时有人做了有心人,便会发现流水席上的品种是各具特色的,家境一般的咸瓜配水泡饭,或者咸瓜配一碗黄橙橙的玉米粯子粥。条件好一点的,粥里会混合上一点点米,要是在此基础上再配上半个咸鸭蛋,那就又上一台阶了。
   除了流水席的场面,竖头街上的声音也是共享的。谁家女子、孩子哭了,笑了,唱了,就好像整个街面都参与了。更好笑的是,有一次一对母子吵架了,那位妈妈大概被气着了,口中叨叨我都被气死了。谁想母亲话音未落,十几岁的儿子立马顶了句——死了比鸿毛还要轻。这一下,整个街面爆起了爆米花,大家七嘴八舌开始批评那位儿子,当然咯,话说得诙谐温婉,最终母子开怀一笑,风雨就过去了。
   竖头街上的重头戏是在晚饭后。那时,家家户户都吃完了晚饭,大多数的大人小孩脚拖木屐三五成群汇聚在一起,孩子们一般都站着,大人们摇着芭蕉扇,偶尔用芭蕉“啪啪”几下赶走蚊子,遇到心急的,干脆用手直接往手臂上、脸上拍去,然后也不管打着打不着,歪着屁股坐在了刚刚还当作饭桌的门板上,天南海北地聊一些奇闻轶事,有时也讲一些鬼故事。每逢这时,胆小的女子便不敢再听,嘴里叨叨一些埋怨的话走开。而孩子们便成群结伴或者去马家汽油灯租赁店门口沾光,或者去供销社前面那条土路上抓萤火虫去。
   对于老包场街的人来说,通吕运河在他们的心目中是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的。那时节,每家都备有明矾,每家都有一只水缸,吃的水就靠通吕运河,而明矾则负责水的洁净。家里有青壮年人等,他们便会负责把家里的水缸储满水,要是家里都是年老体弱的,也有办法,街上有一专门靠挑水为生的名叫昌寿的男子。一担水五分钱,他每天走东家去西家的,行程总是排得满满的,更有讲究的人生怕他身后那只水桶不干净,出了一担水的钱,每次却只要前面那桶水的。
   通吕运河的妙处不仅仅在吃水上面。每次家里要换季大洗了,尤其要过年了,家家户户洗被单洗蚊帐的,那时节可没有洗衣机,一切靠的都是手工。那时,通吕运河可是帮了大忙了。逢着天气晴好的日子,那些大姑娘、小媳妇,结了伴,带了大号的脚盆、水桶,绕过木材部,来到运河边,走到那些成排连接在一起的木排上,高挽了衣袖和裤腿,就在木排上,一边大声说笑,一边踩踏清洗被褥蚊帐,那情景还真是一种无拘无束的放肆。
   说到河,势必还有船。通吕运河上除了那只一年四季从不缺席的、无遮无挡的老摆渡船外,河面上还有好多的木船。放眼看,整个的运河河面上仿佛就是一个热热闹闹的船之集散地。那些船各具特色,有张着灰褐色风帆的甚至是缀满了补丁的身材不大的,有装满了麦秸秆、稻草的大木船,偶尔还有鸣着汽笛一路高歌的汽船等等。
   而与包场街的人们真正紧密关联的好像是一些不大不小的木船。几乎每隔几天,那些船上便会走出一个个穿着朴素、戴着头巾的女子,这些女子肩挑着马桶和箍桶的物件,走过晃晃悠悠的独木木板,一路走到包场街的竖头街和小石街上,她们手摇铃铛,或者用一块小板子不时拍打着马桶的上沿,一边操着外地方言吆喝着——换马桶咧!箍马桶呷。除此,也有挑着货郎担的,这货郎虽说大多是男人,做的却还是女人和孩子的生意,比如用破布,坏锅子换些针头线脑的,换一块麦芽糖的。说到麦芽糖,至今我都想不通,为啥货郎担上的麦芽糖会那么叫人回味无穷,吃了还想吃?
   对于包场街的人来说,通吕运河不仅仅属于成年的男人和女人,它也属于孩子。一年四季,无论春夏秋冬,通吕运河和河岸边绵延不绝的高岸,一直是孩子们天然的游乐场和肆意地。对于他们来说,土岸是高妙胜地,他们可以凭高远眺,可以大声喊叫,可以在松软的泥土里席地而坐,还可以在那些不知道什么时候遗留下来的土洞里躲猫猫,除此,他们还可以为家里的羊找一些可口的青草。
   常常是,在土岸玩罢,孩子们还不会尽兴,他们会一鼓作气冲下高岸,在运河边上继续寻找乐子。这样的乐子也是随处可见的。在长长的河岸边,他们总会看到几根孤单的木板,这些木板一头搭在河岸的肩膀上,一头斜依在河滩的泥地里。而这便是孩子们的乐子了,他们很快放下手中的羊草篮,几个人集合分工,先是一个个单独站在木板上练走独木桥,接下来,胆子大的,便会在上面玩跳跳板……
   (编者注:百度检索为原创首发)
  

共 301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幅比《清明上河图》还要生动几倍的生活画面。虽然画面上只是描述了老包场街和通吕运河的生活场景,读者却会因为这两处生动场景被深深震撼着。编者想,无论是外地人还是老包场街和通吕运河的当地人,都会被深深地震撼一把,因为这幅画面是动态的而不是静止的。不信你看:“那些船上便会走出一个个穿着朴素、戴着头巾的女子,这些女子肩挑着马桶和箍桶的物件,走过晃晃悠悠的独木木板,一路走到包场街的竖头街和小石街上,她们手摇铃铛,或者用一块小板子不时拍打着马桶的上沿,一边操着外地方言吆喝着——换马桶咧!箍马桶呷。”散文佳作,极力推荐共赏。【编辑:湖北武戈】【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304300001】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湖北武戈        2023-04-29 07:07:37
  非常喜欢这篇散文,不仅生动,而且有趣。欣赏了,问候兰花悠悠香老师!
与江山作者共同成长!
2 楼        文友:兰花悠悠香        2023-04-29 14:42:44
  武社编文辛苦啦!
3 楼        文友:湖北武戈        2023-05-01 07:19:10
  恭喜佳作斩获精品,祝贺兰花悠悠香老师!
与江山作者共同成长!
回复3 楼        文友:兰花悠悠香        2023-05-01 15:19:51
  多谢武社鼓励!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