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流年·芳华】一个人一座城(征文·散文)

精品 【流年·芳华】一个人一座城(征文·散文)


作者:江凤鸣 探花,16368.22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7684发表时间:2023-05-02 18:56:17

又是一年四月天,牛毛细雨里,擎一把蓝布伞,我来到南通。微风吹拂,雨丝仿佛一块飘动、微湿的透明绸布,将整座城市擦成一片翠绿。潇潇雨声里,谁家的篱笆墙上,缀满了浅红淡粉的蔷薇花,好似刚出浴的娇娃,羞涩地笑着。虽然,由江南来到江北,一江之隔,风景情怀并没有什么明显不同。我觉南通更赛江南。
   知道南通,是因为一副对联。向往南通,是因为我办公楼下的一条雨巷。
   那年也是暮春,一对君臣一起下江南,走进烟雨迷蒙中。“吃货”皇帝乾隆,忽然想起了曾经品尝过的南通贡品白蒲茶干,入口一咬,唇齿生香。当时,他御笔一挥,“只此一家”。这小小的茶干点心,由此生意兴隆到如今。嗯,南通,我要出题考考才子纪晓岚。于是他吟出上联要纪晓岚对:
   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
   纪晓岚猝不及防,被皇帝给难住了。他看了眼一脸坏笑的乾隆帝,闷头思索,继续赶路,不做一声。忽然,他看见眼前一座店铺门前旗杆上,挂着个大大的当字。哈,有了!他脱口而出:
   东当铺、西当铺,东西当铺当东西。
   乾隆帝立马击掌,叫一声:好!
   纪晓岚不愧才子之称,真是妙对。
   在大学的阅览室里读到这副佳联,让我对南通有了兴趣。浩荡神州,自古严谨,怎会有两个通州?翻看古籍才知,原来,中国南北各有一个通州,乃是战乱割据所造成。金代天德三年,女真人在今北京东部设置了通州,是谓“北通州”。五代时后周显德五年,在今上海北部长江出海口的沙洲上设置通州,以地居江海之会,为通吴越之路而命名。清代雍正时,为有别于直隶顺天府的通州,俗称南通州。1912年废州为南通县,南通之名始定。
   我居住的江南小城无锡,著名的崇安寺西侧有条小胡同叫大成巷。小巷就在我办公楼目光所及处,因此,每日午饭后,我都会去巷子里散步消食。小巷僻静幽深,是旧时无锡名门望族居住的少数几条街巷之一。大成巷内有毛主席老师王立庵儿媳吴启瑞旧居,我国近代著名工商业者薛明剑故居,清末状元张謇的老师赵菊泉故居,还有许多其他名人故居,是个五洲四海文人墨客发思古之幽情的去处。
   赵菊泉故居在大成巷20号,坐北朝南、建于清代同治年间。赵菊泉是道光朝举人。他在大成巷设“教仁堂”学塾,后任无锡训导,相当于现在的教育局局长。他为人正直,学识渊博。同治十年,一身破衣烂衫的19岁南通少年张謇慕名拜师,赵菊泉爱他才华横溢,当即收为弟子,免其学费且提供三年膳食。张謇不负师望。最终荣登榜首,高中状元,日后更成了南通最知名的企业家。由此,大成巷至今留存“张謇读书处”。这段师生情谊的佳话,让我有了去往南通一游的动机。
   其实,张謇在高中状元之前,有着一段不为人知的艰辛求学路。在恩师赵菊泉之外,还有两位助他走上成功之路的贵人,老师宋璞、同门好友顾延卿。中国封建时代的科举考试是台阶式的宝塔型,分为童试、乡试、会试与殿试。童式由府县主持、乡试由省级主持、会试由礼部主持、而殿试则由皇帝亲自主持,通过考试的人,分别称作秀才、举人、贡士和进士。考中进士第一名的叫做状元,也就是如今说的“全国高考第一名”。
   别小看了秀才,他可是读书人博取功名的第一级台阶。清朝时报考秀才,要去当地府州县衙报考,要带上身份证明材料,主要包括籍贯、父祖、年龄、相貌、三代履历等。一旦考取了,不但资格终身有效,还可穿戴蓝绸青缘长袍,镂花银座冠帽,公服与文九品朝带相同。走在乡间,那也叫个威风。
   张謇自幼聪慧,加之悬梁刺股式苦读,15岁时,已经精通诗文。到了应试的前一年,他父亲张彭年不禁焦躁起来。因为那时的考试制度规定,凡是报考秀才者,必须祖上曾经三代为官或是有人中过秀才,否则不能参试。张家世代躬耕,都是白丁,如何博取功名?
   焦急之下,爱子心切的张彭年找了张謇的蒙师宋璞,宋老师带了张彭年找到邻县如皋东乡的大户张世德计议。张世德听了张父的诉说,两掌一拍,爽快地说:这事好办,我侄子张栓刚死,就让你儿子充作张栓的儿子去应试吧。张彭年听了,当下感激不尽,许下诺言,若是张謇考中秀才,一定送上240贯钱报答张世德。于是张謇入了如皋籍,更名为张育才,取得了入试资格。
   第二年张謇如愿考取了秀才,还结识了同门好友顾延卿,两人经常切磋磨砺,友情深厚,这令张謇非常高兴。但很快张謇就高兴不起来了。原来张世德得了张彭年送的240贯钱,就拿去抽大烟。这家伙是个鸦片鬼,再多的钱也填不满他的大烟枪。此后,他就盯上了张彭年,死皮赖脸地伸手要钱。弄到后来,张彭年实在无法,就断了他的钱路。于是张世德一张状纸告到衙门,状告侄孙张育才忤逆不孝。忤逆不孝在当时是个大罪名,不久张謇就被传到县衙,软禁到学宫,官府准备革除他的功名后,再行治罪。
   好友顾延卿听说了张謇的遭遇,立即跑回家翻箱倒柜,变卖资产,凑出一笔厚资,上下打点官府,终于获得了县衙让张育才“逃跑”的默许。在如皋被关押了三个月的张謇,趁着一个风雨夜,踩着满地泥泞,狼狈不堪地逃到了顾延卿的家中。两人泪眼相对,为感激顾延卿的出手相助,来不及换下一身滴水衣衫,张謇挥毫写下一幅楹联:半世仇人张世德,一生知己顾延卿。这之后,顾延卿又帮助张謇入籍通州,改名张謇。在他的大力帮助下,张謇终于考中旧中国最后一任状元。
   历史,有时就像个戏谑幽默的说书先生。中国最后一任状元郎的秀才功名,竟然来自冒名顶替。而张世德恩也?仇也?凭谁言说?
   走进张謇故居的时候,南通城到处飘落着绵绵细雨,灌进耳膜的仿佛是暮春的窃窃私语,亦或是初夏愉悦的笑声。这是濠河边一座西洋样式的三层小楼,楼前有张謇的半身雕像,一个不甚威严的普通老头子。来这里我不是朝圣,也不是瞻仰,而是想以平和的心境,与一个不凡的灵魂对话,寻找中国近代化的来时路径。
   虽然经历了百年风雨,坐落在濠南路19号的张謇旧宅,似乎一切照旧。这里被称作“濠南别业”,别业,自然不是正宅,张謇在与上海一江之隔的海门还有一座“状元楼”。他是晚清最后一位状元郎。
   这位状元郎不好好读书,不好好当官,在那个“学而优则仕”的年代,他却石破天惊地“下海经商”,并由此赢得的“一个人一座城”的美誉。
   从无锡恩师赵菊泉处回到南通,张謇日夜苦读,在41岁的时候,上京赶考。1894年,也就是光绪二十年后,慈禧太后六十大寿,特开恩科,张謇高中状元,朝廷授职翰林院修撰,一时扬名京师。
   只是时运不济,大清国已在风雨飘摇之中。次年中日爆发甲午战争,北洋水师惨败。一心报国的张謇,在一众朝官同僚懵懂的眼光下,脱下长袍马褂,丢下乌纱帽,弃文经商、扬长而去。
   1898年4月,面对日益临近的亡国危机,维新派首领康有为在广东会馆发表演讲:吾中国四万万人,无贵无贱,当今在覆屋之下,漏舟之中,薪火之上,如笼中之鸟,釜底之鱼,牢中之囚,为奴隶、为牛马、为犬羊,听人驱使,听人宰割,此四千年中二十朝未有之奇变。他血脉喷张地大声疾呼:“今日人人有亡天下之之责,人人有救天下之权!”
   受此影响,张謇决定兴办实业救国。
   回到家乡的张謇,受到洋务派代表,两江总督张之洞大力支持,筹集白银60万两,创办大生纱厂。自此,他建工厂、开农垦、兴交通、修水利、办教育,以产业报国为号召,走上了实业救国的道路。居然靠一人之力,振兴了远在海防边陲的一座小城。今天,他当年创办的大生纱厂还在,经过了智能化改造的车间,窗明几净,不见人影,只闻机声。这家百年老厂旺盛的生命,是对创业者最好的告慰。
   张謇不是南通城里人,他的老家在南通的属县海门长乐乡。长乐乡历史很短,兴起于清咸丰年间,因常受江涌海潮之苦,乡人们故以美好意愿命名。至今镇上尚有状元街、富民路、长久路等纪念张謇的地名。还有张謇故居“状元楼”、张氏祠堂旧址等。或许正是早年的困苦生活,让他早早萌生了实业报国的心愿。
   只是自张謇创立大生纱厂后,二十多年里,他一直在南通到处奔波,居无定所。直到1915年,他才在城南的濠河畔修了“濠南别业”,举家迁入。
   这座青砖铺砌,红色线条勾勒的英式建筑,遮蔽在一片翠绿中。拾级而上,一株紫藤像是垂直洒下的瀑布,另有一株银藤仿若攀爬而下的游龙。两藤上都是翠叶铺底,开满鲜花,一束紫,一束白,她们缠绵相对,仿佛一对浪漫的恋人。如此装点,令人窥见到主人心怀的柔软处。
   作为实业家的张謇是严肃、务实的。像所有的商人一样,他很会赚钱。大生纱厂开车后运转顺利,历年都盈利,获利颇丰。1903年,同样遭遇经济危机,上海各棉纺厂都有不同程度亏损,张謇却获利34万两白银。到辛亥革命前,张謇已组建成功一个以南通为基地,以棉纺织业为核心,包括榨油、面粉、冶金、发电、交通运输、金融贸易、垦牧、盐业、造纸、玻璃、酿造、油皂等众多企业在内的庞大的企业集团,几乎垄断了南通城所有的产业。
   作为诗人的张謇又是浪漫的,就像他楼前的两株藤花一样。他用兴办实业赚到的钱,用来与民同乐。由此,他修路架桥、建设博物馆,图书馆、建造五山公园、兴办学校。在濠河建筑长堤,沿河建起五公园,临水照亭、鱼游鸟鸣,将一座小小县城,塑造成他梦中的“理想国”。他一直渴望着将江尾海角的故乡,建设成人间天堂。
   与江南的苏锡常杭嘉湖,这些动辄有数千年历史文化的古城不同,南通在千年前的唐代,还是浮沉在万里波涛中的一片小小沙洲。与占有西湖、太湖、千岛湖、瘦西湖……的那些秀丽古城相比,面朝大海的南通也没有湖。但她有一条可与湖水媲美的濠河,这足以令她自豪。
   濠河全长10公里,最宽处215米,水面面积72公顷。水波浩渺,像极了波涛荡漾的湖泊。这里也曾亭台楼阁烟雨中,这里也曾帆樯林立,佳人倚江楼。在这条半是人工半是自然的护城河畔,张謇从1915年到1918年,在濠河两岸,先后建起了北公园、中公园、西公园、南公园和东公园,人们将他们统称为“五公园”。
   漠漠四周云水裹,参差几处露红墙。今天,我们望着曲折迂回间的廊檐桥栏,涟漪飘荡中的水光花影,闻听孩子们天真烂漫的笑语,老人们吹奏的舒缓愉悦的洞箫笛声,依然能忆起张謇当年丈量濠河的脚步,感触他那份对故土乡梓的深情。
   与中国大地上那些秀丽山川相比,南通没有华山的险峻,没有黄山的秀丽,没有泰山的神圣,没有峨眉的佛光,它只有五座百米上下高程的小丘,参差站在长江入海口上。从东往西依次为军山、剑山、狼山、黄泥山和马鞍山。五山附近的江面宽达三十余公里,水天一色,壮阔如海,气势磅礴。
   远古时代,五山还是大海中的一列孤岛。唐朝时鉴真和尚东渡日本,还看见五山浮沉在波涛中。到了宋朝,五山才与陆上的沙洲连成一片。五山之中,最美是狼山。狼山并无狼,而且名字不雅,宋朝纯化年间的州官杨钧,执意改狼山为琅山,琅是美玉,狼山多紫色山石,故狼山又名紫琅山。我们登临狼山望海时,发现山上至今还有紫琅园。
   余秋雨在他的《狼山脚下》开篇就说:狼山在南通县境内,并不高,也并不美。我去狼山,是冲着它的名字去的。
   我是同意余先生的论断的。说实话,五山在惯游名山大川的资深“驴友”眼里,真是没有多少姿色的。但这并不能动摇张謇装点美丽家乡的意念。他出手修建了五山公园,将它们修造成了海边江畔的天然水石盆景。
   “狼山青几点,极目是天涯。”当年文天祥转战逃亡时,留下这样的诗句。足见,当年在江海尽头的大平原上,见到突兀而立的狼山,诗人心中的震撼。
   狼山说不上秀丽壮阔,但站立山上,远望江水滔滔,感受海风阵阵,在这江海汇合处,足以令人激情澎湃,文思潮涌。近百年之前,有位叫张謇的人,他涉水而来,又踏水而去。岁月一挥手,便是沧海桑田。然而,总有一抹余晖常挂天边,总有一种情怀不老容颜。那就是对故土的深情,对祖国的热爱。
   我想,在濠河修了五公园的张謇,又在江畔海边修了五山公园。这山水的情怀,这家国的情怀,远胜于那些诗人墨客们在名山秀水间的浅吟低唱,远胜于那些清幽淡远的诗书章回。
   江南俗语说,儿不嫌母丑,子不嫌家贫。江山的美靠描画,江山的美靠装点。张謇先生就是百年之前,不辞艰辛,努力描画、尽心装点中的一位。振兴中华的美梦,要靠我们亿万炎黄后代子孙,一起涂抹成真。在我们的共同奋斗之下,中华神州一定会成为世界上最美丽的母亲。
   站在狼山之上,远望江海尽头,正是晚霞余照之时。山上千钧熔金闪烁,水中万朵玫瑰跳跃。我仿佛看到张謇先生正在这金光闪耀里,一片风情浩浩中,渐渐远去,隐入光影。
   民国11年,北京、上海报纸举办民意测验,张謇以最高票当选为民众“最敬仰之人物”。一生奔波,终获人望,足令这七旬老人欣慰。
   只是,在旧中国,他实业救国的美好愿望,只能是一个梦。
   1922年,棉纺织业爆发危机,导致张謇的实业全面崩盘,国民政府没有向他伸出援手,他求助于美国资本也借款不成。张謇的大生集团由此以悲凉收场,实业救国之路,在半封建半殖民的中国终于没有走通。民国15年,满怀失望的张謇在南通病逝,享年73岁。张謇身后的南通,在过往的数十年里还是不可救药的没落了。
   如今,随着改革开放的浩荡春风,江尾海角的南通城再次崛起,GDP已过万亿,濠河狼山愈加美丽,人们再次想起了这座江海之城的近代化先驱。于是人们写了一本书纪念他——《一个人一座城》。
  

共 5337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南通,是一座风景优美、有着丰富的历史传承的古城。乾隆皇帝下江南时,就曾路过此地,还留下了“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东当铺、西当铺,东西当铺当东西”这样一幅千古绝对。这里也是清末状元张謇的老师赵菊泉及许多名人的故居。一个人一座城,讲的就是这满清最后一名状元郎张謇幼而从师,高中状元,后因国家的风雨飘摇,毅然弃文从商,以一己之力撑起一座城市的故事。文章语言质朴,如话家常。跟随着作者的笔墨,我们可以感受到张謇求学的不易,因为当时考试制度的规定,世代白丁出身的张謇只能冒用他人之名参加科举,后又因此被告发下狱,幸亏遇到好友顾延卿的搭救才得以逃脱。在这篇文里,我们同样能感受到张謇的一腔爱国之情。因甲午战争北洋水师的惨败,一心报国的张謇毅然丢下乌纱帽,弃文从商,走上了实业救国的道路。尽管由于时代的局限,最后以失败告终,但他创下的商业价值却足以令人自豪。他用自己的行动,很好地诠释了何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样的文字,读后令人油然而起报国之志,而生敬仰之情。佳作,荐阅。【编辑:素心如玉】【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305030004】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素心如玉        2023-05-02 19:00:27
  读二哥的这篇文,感受到一个文人的气节,一个实业救国的企业家的胸怀。
   这样一心为国的人,让人感动。
   二哥的文,语言优美,内容厚重,欣赏学习了。
   问好二哥,祝创作愉快。
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
回复1 楼        文友:江凤鸣        2023-05-03 15:43:03
  谢谢如玉的美按。四月跟随市里一个培训班去了趟南通,因为是工商联组织的,因此,一路参观了与张謇有关的故居、博物馆、纪念馆,并在傍晚坐游船在濠河转了一圈。因为工作的关系,我多次来过南通,站在大江入海处,看波翻浪涌,心声无限感慨。只是住惯了水乡泽国,没有将心灵触动。这一次终于来了灵感,不经意间,用键盘敲出了“一个人一座城”。谢谢如玉,牺牲五一假期,将这篇小文编发出来。
2 楼        文友:灌园痴叟        2023-05-02 20:38:20
  好力作!江老师的史韵与文采紧密相融,引人走入了历史长廊,进入了那由大清最后一名状元而兴的南通城。乾隆与纪晓岚的妙对作引子,状元郎的高瞻远瞩,与实业救国的拼搏作脊梁,将南通城拱了起来,也使本文立了起来。景、史、人,交融穿插,富有诗意韵律的文笔,深情叙来,直勾起人们,一定要去南通一游的热望。点赞,学习了。
回复2 楼        文友:江凤鸣        2023-05-03 15:53:13
  痴叟兄,谢谢鞭策。见惯了江南的湖山秀色,南通城算不上美丽。相比3200年历史的梁溪,一千年前才从海浪里冒出来的沙洲也短促了些。但是,因一个人而使得一座城生辉,靠一人之力而使得一座小城崛起,这在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都算是一个奇迹。走在这座城里,故居、企业、博物馆、学校、公园,濠河、狼山、乃至于亭台楼阁都有这个人的遗迹,都与他的生平有关,这真让人叹为观止,不能不受震撼。于是,我将数天的旅行,集中在一个雨丝漂浮的日子,用来展现所思、所想、所感。谢谢老兄的夸奖。
3 楼        文友:疏影横窗        2023-05-03 18:01:47
  又是一篇知识性极强的文章。读完文章我就在想,前辈的知识储备了那是相当的了得,佩服至极。
   前辈的文章像一股绵长的河流,缓缓地流向读者的心田。
   语言精练,故事性和极强。每一篇都是我学习的范文。
   向前辈致敬。
不忘初心,还原本质,真实为美。
回复3 楼        文友:江凤鸣        2023-05-04 13:36:57
  疏影谢谢美评。四月欠债颇多,先交了一篇还债。
4 楼        文友:一海明月        2023-05-03 22:58:28
  二哥真是写作高手,尤其是游记散文写得更是别具一格。喜欢这篇,尤其喜欢开篇中引用的楹联故事。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用这样一副对联来叙述南通,确实让读者兴趣大增。《一个人一座城》让我走进了南通,走进了民国时期一个“最敬仰之人物”张謇的过往人生。这确实是一个值得纪念的人物,下次去南通,一定要去张先生的故居走走。开卷有益,感谢二哥假期分享好文。
回复4 楼        文友:江凤鸣        2023-05-04 13:41:17
  明月兄,好久不曾出门,四月去了南通参加培训。赖省工商联组织仔细地了解了张謇事迹,触发写作意愿,遂写此文。谢谢美言哈。
5 楼        文友:纷飞的雪        2023-05-03 23:39:54
  品文品人、倾听倾诉,流动的日子多一丝牵挂和思念。
   灵魂对晤、以心悟心,逝水的时光变得更丰盈和饱满。
   善待别人的文字,用心品读,认真品评,是品格和品位的彰显!
   我们用真诚和温暖编织起快乐舒心、优雅美丽的流年!
   恭喜,您的美文由逝水流年文学社团精华典藏!
   感谢赐稿流年,期待再次来稿,顺祝创作愉快!
只是女子,侍奉文字。
6 楼        文友:别有洞天        2023-05-04 10:42:52
  南通,独立的美,作者做了画龙点睛的叙述。
   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东当铺,西当铺,东西当铺通东西。
   为纪念张謇,人们写了《一个人一座城》。
   如今,南通GDP过万亿。
   以上三点,将历史与现代紧紧联结。将一个表面不是很美丽的南通,表达出极其的厚重,傲立潮头。
   作者的文墨,如当代医学的磁共振语言,检测着南通的经体筋骨,读者需用心阅读,方可领悟。
   其文之美,美在作者的视角,美在作者的神色,美在作者的文化修养。
回复6 楼        文友:江凤鸣        2023-05-04 13:43:13
  感谢老兄来访。洞天兄云游四方,学识渊博,率尔留言,不胜感激。写得非常好,我也这样自诩。哈哈。
7 楼        文友:范旭明        2023-05-04 11:33:53
  江老师的文章大气磅礴、史料厚重,读后爱国之心油然而生。大作家必有大胸怀,既爱国爱民又忧国忧民,向江老师学习!!!
回复7 楼        文友:江凤鸣        2023-05-04 13:45:44
  谢谢范兄美评。惠山乃藏龙卧虎之地,文华天宝,范兄美文,我一项视为佳作,多所学习。
8 楼        文友:风逝        2023-05-05 09:17:54
  《一个人,一座城》,张謇,一个人凭着雄心壮志和雄才大略,创造了南通一座城的全面繁荣。人以城传,城以人传,人和城共同构成了中国近现代史上一段辉煌的传奇。二哥对此历史名人的传奇经历如数家珍,对南通城市的发展烂熟于胸,这对于博览群书的二哥来说都不足为奇,但能够让枯燥的历史变得妙趣横生吸引读者,这是倒是二哥独有的妙技。感谢二哥的精彩分享,在趣味横生的文字中感受着实业救国的企业家的家国情怀,更感动于二哥文中弘扬的伟大的爱国精神。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回复8 楼        文友:江凤鸣        2023-05-05 12:42:01
  风逝,谢谢美评,在流年写了十多年了,江郎才尽,再无熟悉的题材。那些农耕文明的故事,挖地三尺也难见端倪。没有办法,写城市吧,将触角伸向工业文明,伸向红色文化,不知道能否行得通。早在一百多年前,雨果就写了工业文明的《悲惨世界》早在差不多二百多年前,曹雪芹就写了城市文明的《红楼梦》,而今天的中国文人,大多还在写乡土、写那块土坷垃。中国的作家们乡愁太深,反反复复地絮叨,像是鲁迅笔下的祥林嫂。这源于我们的父祖都是农民,也源于中国的现代工业文明来的太突然,像是一个痴跑的裸汉,健硕却毫无美感。毕竟,中国的两次改革开放,都是基于内外交困。一次是被外国人的大炮轰的稀巴烂,一次是被自己的瞎折腾弄到赤贫。这样的故事,远没有牛郎织女来的缠绵,远没有董永和仙女来的浪漫。二十一世纪的中国文人还沉浸在“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的故事范式里。余光中的《乡愁》还能赚去现代少年少女的眼泪。怎么写,写什么?我一直感觉着困惑。哈哈,扯远了。谢谢风逝的鼓励,确实,我一直在想着怎么讲好中国故事。虽然笨拙,但总想一试。
9 楼        文友:闲云落雪        2023-05-05 17:57:06
  二哥的散文总是这么故事性趣味性知识性浓郁,让人在阅读的同时,增长许多新鲜的见识。以乾隆与纪大才子的那副妙联切入,引出经世救国的清末最后一位状元张謇跌宕起伏的一生,读得人心绪难平,感慨良久。一个人与一座城共同成就了一段传奇,南通的现在离不开远去的曾经,曾经的旧事让这座城无比丰蕴厚重。
   二哥是有情怀的人,你的文字里写着呢。向二哥学习。
闲云落雪
回复9 楼        文友:江凤鸣        2023-05-09 20:55:05
  谢谢落雪美评。张謇读书处,就在我办公楼下的小巷中,每次走到哪儿,我都肃然起敬。去过南通数次,都是去游风景,这一次去了他的故居,博物馆,看了许多他的遗迹所在。心有触动,写了此文。
10 楼        文友:素心若雪        2023-05-07 12:41:53
  好一个通江达海南通城,绿荫在城中,城在水中,林水相依,南通百姓从此“诗意地栖居”。二哥以详实的文字、丰富的历史文献,生动呈现了南通这座通江达海之城坚持走特色发展之路,在各个领域不断创新、与时俱进,描绘出南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辉煌历程。早在百年前,清末状元、近代实业家张謇就在五山地区开展了林业建设的实践和探索。在二哥玲琅笔下我们看到一个面向长江、显山露水、鸟语花香的“城市客厅”逐步呈贡在眼前,如身临其境。
视与荷般静,原同梅样清。
回复10 楼        文友:江凤鸣        2023-05-09 21:00:12
  民国的黄金十年,无锡与南通曾经是江南经济发展的双子星。荣家的荣德生兄弟,与南通的张謇都做出了巨大贡献。可惜,旧中国是个半封建、半殖民地,实业救国走不通。如今这两座城市又联袂崛起,GDP都超过万亿。在今天的改革开放中,我们不能忘了那些百年前变法图新的失败英雄。因此,再次踏上南通的土地,我写了这篇小文。谢谢素心美评。
共 12 条 2 页 首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