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柳岸·岸】淄博的烧烤(随笔)
今年五一黄金周,爆红网络的话题,除了著名景区人满为患,闭门限流之外,就是淄博烧烤火得匪夷所思了,“进淄赶考”成为了旅游热词。淄博是座三线城市,且无雄厚的旅游资源,但节后的综合数据显示,人气指数,挫败泰山黄山长城西湖,这让孜孜以求发展旅游经济,却同样名不见经传的小城市艳羡不已。于是乎,据报道,已经有多个城市考察团赴淄博,探求点石成金的锦囊妙计。
笔者梳理了网上的有关信息和评论,淄博成功的经验主要应该是:
一、政通。政府严格市场的监督管理,旗帜鲜明地提出“谁砸淄博的锅,就砸谁的碗”,从而避免了害群之马。政府严格控制物价,确保公平交易,诚信经营,严厉打击坑蒙拐骗。商户也意识到,想长远红火,就得不涨价,不宰客。同时,党政警等公务员,全员上岗,为市场保驾护航,拾遗补缺,服务游客。
二、人和。为了家乡经济发展,淄博人民万众一心,力所能及支持和参与政府出台的政策,人人维护淄博形象,比如,当地人自发往返车站市场之间,接送游客;居民收拾出自家房屋,盛邀无处下榻的游客免费留宿;大爷大妈自发协助环卫,清理环境卫生,官民同欲,上下同心,珍惜城市的发展机遇,把“好客淄博”的热情,演绎得淋漓尽致。
三、天时。旅游是对某种新鲜感的探索,而推出烧烤旅游,颠覆了传统的风景名胜游,无疑,在旅游年复一年常态成俗的情势下,是一种市场创新,顺应了居住地之外,人间烟火寻觅游客的心理。淄博烧烤,价格低廉;城市,热情友好,这与一些旅游景区,司空见惯被投诉的宰客现象形成强烈反差,宾至如归,游客何不趋之若鹜、争先恐后体验一把呢?
可以说,发展旅游经济,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长处,今年淄博烧烤火了,我想,纷至沓来取经的城市,如果从淄博的成功经验中,获得启示,因地制宜发展具有自己城市特色的旅游,那就悟出了真谛,倘若人云亦云,烧烤遍地开花,无疑,也就跌入了“邯郸学步”或“东施效颦”的窠臼。
不过,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那么,“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的淄博烧烤,餐饮文化型的旅游,是否能够持续火红呢?毕竟,城市里“一年喝倒一个牌子”的酒文化,已经前车有辙。但笔者认为,今年去淄博旅游,吃烧烤的游客,体验的不仅是滋味,希望感受更多的是,这个城市的美好形象,优秀的营商环境,以及价格低廉的惬意,我认为,接下来淄博在发展实体经济支撑的现代产业,招商引企也会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即便烧烤成了明日黄花,崛起的新产业和新项目,仍将为城市经济的火爆,添柴加薪。
笔者还注意到,今年淄博烧烤的发轫之举,在于一列大学生专列。2022年疫情严重期间,淄博主动请缨,让1.2万名山东大学生到他们城市隔离,而此举,对其他城市来言,也许是唯恐避之不及的事情,淄博理念,大学生是人才的雏苗。隔离期间淄博为大学生的吃饭住宿,提供最优良的服务,而最后一餐,淄博包下了全市的烧烤店,为大学生饯别,淄博对大学生的热情和真诚,令他们热泪盈眶,大学生们留下承诺,春暖花开的季节,我们一定再来吃烧烤!厚爱勿相忘,相报终有时。今年五一之前,大学生的感恩专列,就是这样如约而至,轰轰烈烈驶入淄博的,从而点燃了淄博烧烤红火的烈柴。为了招揽高端人才,五一期间,淄博喊话:对清华、北大在校学生,实行烧烤旅游全程免费,殷殷渴望情,淄博天地间。
试想,淄博烧烤展示出来的城市形象,岂不让投资企业家青睐?淄博烧烤展示出来的人才温度,岂不是凤凰向往的梧桐?没有理由,不相信,能够吸引人才和资金的城市,不会雏鹰展翅,搏击蓝天。
五一黄金周落下了帷幕,淄博烧烤成为了众多三线小城的羡慕,有的网民甚至网上呼唤,希望淄博的领导来他们城市任职,带领他们走上幸福路。我认为,每个城市的领导,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福的初心和使命都是一样的,只要从淄博烧烤中得到启示,悟出真谛,群芳争艳,各有千秋,每位网友的家乡都会红火。
网友朋友你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