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东篱】做个碗吃饭(散文)

精品 【东篱】做个碗吃饭(散文)


作者:红花草 举人,3963.7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465发表时间:2023-05-07 00:03:00
摘要:瓷器碗容易打破,做个竹篼碗吃饭吧。

碗,吃饭的工具,都很熟悉,都会用。各种各样大大小小的碗很多,你认识“竹篼碗”吗?我幼年时就观察并参与了制作竹篼碗,对饭碗有了更深刻的感悟。
  
   一
   “生嘴的要吃,生根的要肥。”世上没有不用吃东西就能活命的人。吃饭用碗,这是基本常识,就连有的民族吃饭用手抓也要一个碗盛着饭,碗应该是世界通用的饭具吧。
   那时父母养孩子,属于放养,有孩不愁大。父母忙于挣工分,家里孩子走路不太稳,就开始自己端碗扒拉着吃饭。勺子叼、用手抓、直接将嘴像猪一样拱在碗中,伸出舌头舔,满头满脸都是饭粒饭渣,分不清鼻和眼。天一半,地一半,父母没时间来心疼来娇惯。我们只能自己照顾自己,兄弟姐妹多,如果不抢着吃,那就等着挨饿吧。
   每次吃饭,我最害怕鸡和狗来抢。双手捧着碗,无论我到哪儿,都有鸡队伍跟着,有狗围着。尤其是公鸡,它自己来了还不算,还大声吆喝它的妻妾赶来。想躲开,不可能。那些鸡伸着脖子亦步亦趋地盯着,一旦掉一粒饭,他们追着抢,我脸上的饭粒如果不马上弄下来,鸡会毫不客气做跃跃欲试状,很危险;狗歪着脑袋,可怜兮兮地“哼哼”着,围着我转圈,我踢它,它还是摇尾跟着我、讨好我。公鸡馋得不耐烦,知道欺负小小的我是小菜一碟。脖子一伸一蹦,直接啄碗里,“啪啦”,碗掉地上,成了几块。同时,狗和鸡一拥而上,狗唬鸡,想全部霸占,鸡多且灵动,快速啄,“鸡”不可失,吃进肚子才安稳。我跺着脚瘪着嘴放声大哭,发疯似地踢鸡又踢狗,它们没事一般,理所当然地哄抢。妈说过,我打破碗了,以后就用喂猪的瓢给我吃饭。我是越想越难受,猪食瓢比我的头还大,我又不是猪,怎么吃?我恨不得将打破我碗的那只鸡碎尸万段,嚼它的骨头,吃它的肉。可它比我跑得快,捉不住。
   这些,都被父母看在眼里,我们也没少挨训斥,无非是连个碗都捧不住,还能指望干点什么!
   家里的碗不多,几乎是没有多余的。摔坏了,也没钱买。妈妈常常叮咛:“丫头,你的饭碗,必须是你自己抓牢,碎了就吃手抓饭。”当时总觉得妈妈说的这话有点多余,自己吃饭的碗肯定是自己抓牢,他人端着自己吃饭的碗,也不得劲。后来才琢磨出一些味道,觉得这话是另有所指。
  
   二
   一次,家里请临村的赵篾匠来织箩筐和背篓。赵篾匠在我们那一块有点名气,家家户户的篾制品几乎都是他和他的徒弟做的。
   这天,爸爸砍了好多的竹子,也接来了篾匠师徒。吃饭时,爸爸望着那一堆竹子,又看了看我端着的碗,突然对赵师傅说:“赵师傅,瓷碗容易摔坏,你说这竹篼用来做孩子吃饭的碗,可以不?”
   赵师傅立即来了兴致:“行啊,高!我天天到别人家做蔑货,咋就没想到?我家里的碗都快被小孙子摔光了,回家我也给我家孙子做两个,这个肯定经摔,不容易坏!”
   “我这里有的是竹篼,一块儿做几个就是!”
   他们都为自己的发现而高兴。放下碗,就地取材,说干就干,专门挑五年左右的老竹子,说这竹篼不老不嫩,合适。
   我爸与赵师傅商量着比划着,如何做来美观大方,让自家的孩子非但不嫌弃,还要喜欢上。
   爸爸左手抓起一根竹子摁在自己的大腿上,握紧竹篼,右手拿起赵师傅的锯子,比划着碗的高度,便开始锯。锯子很锋利,竹子是新鲜的活竹,很快锯断,多余的部分也锯掉。爸爸拿在手上仔细端详,口面竟然是这边高,那边低,有些偏了!赵师傅看罢忍不住笑:“哈哈,别看你插秧全生产队没人超过你,锯这个碗口还差点技术吧,偏碗怎么吃饭,有点汤岂不是要流出来?”我爸也是哈哈一笑:“还真是看事容易做事难!来来,当师傅的做个示范。”赵师傅接过锯子,他与爸爸的动作相差不离,只是左手多了个快速转动竹子的动作——右手不停地来回拉扯锯子,左手不停地转动竹子,两手分工合作,几乎是毫厘不爽,直到口面重合,竹子断开。我爸爸的左手也有转动竹子,只是没赵师傅转动得快,我估计原因就出在这里。我爸仔细检查想挑出赵师傅的毛病,那哪能?很是周正,没得说。我爸佩服地竖起大拇指。赵师傅却说:“我这点基本功都没有的话,挑着篾匠担子在外面怕是水都没得喝,不用说讨到饭吃了!”我当时真纳闷:无所不能的爸爸怎么就没赵师傅锯得好呢?爸爸可是我心中的超级英雄!我真有些替爸爸难过。现在想来还真是“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功多才能业熟”。不过爸爸随即又拿上锯子说:“我就不信,这点事我都做不好!”说罢,又重来。果然,后来一个比一个强。赵师傅夸我爸爸很有做篾匠的天赋,想收我爸爸为徒,我爸不干。
   爸爸锯了一堆,叫上了我,让我挑选自己吃饭的碗。我自然很乐意。爸爸说:“多挑选几个,给哥哥弟弟、还有赵师傅的孙子每人两个。”近水楼台先得月,我选了两个小巧玲珑的。当然所谓的小巧玲珑,只是相对而言,其实外观上并不太好看。
   我问,吃饭只需一个碗,怎么都要做两个。爸爸说,家人来小客人了可以给他们吃,免得小客人眼馋。父亲想得真周到!
   选好的竹篼还只是毛坯,还得一个一个再次加工。赵师傅要干他的“正事”——劈竹子、破篾,准备编织箩筐和背篓的材料。他只是偶尔用眼睛瞟瞟,动嘴说说,提提建议。继续做碗还得是爸爸亲自操刀。爸爸先将竹蔸的上口用篾匠的小篾刀小心地从内面开始刮。爸爸说,握刀的手,力度必须掌握好,轻不得重不得,眼睛眨不得。弧度要保持一致,一个圈圆下来,最好是一气呵成,中途停顿可能会有凹凸感。竹篼上口的外面也要用刀随着弧度刮圆滑,那是嘴唇直接触碰的地方,不可让嘴有任何的不适感。如果有现在的车床的话,分分钟的事,那时只能是用手来操作,费时费力。口面刮得较光滑了,外面的那层青篾也得刮干净。再有碗的底部还得修理平整,端在手上的外底要觉得舒服。第一个碗做了近一个小时,后面的越来越顺手,十多分钟就是一个。八个碗很快完成。爸爸做一个,我拿在手上摸一摸,瞧一瞧。赵师傅师徒和我爸都笑说,有我严把质量关,竹篼碗肯定会不一般。
   这竹篼碗,圆柱形,矮墩墩,胖乎乎,咋看都像个笨砣。能有个碗吃饭,不能挑三拣四。总比猪食瓢强吧,谁要我碗都端不牢呢!
   爸爸到供销社买来几块砂布,教我将碗的内内外外打光滑,这个我也喜欢做。粗糙的砂布镶嵌有许多小小的砂粒,手摸就感觉有很大的阻力,手掌有点火辣辣。我用纱布将碗的内外来回反复擦,“笨”碗稍微瘦了身,变了样,光滑许多。家里本就有淡淡的竹子香味弥漫在空中,在擦竹碗的时候,那种竹子独有的清新纯香更是扑面而来,让我神清气爽,看着自己帮忙制作的新碗,心情大好。
   “好香啊!”我忍不住叫起来。
   “丫头,你要你爸爸趁现在的活篼,内外雕几朵花,碗会更漂亮,吃饭会更香,读书时拿到学校,让同学羡慕去!”
   这主意不错,我可从来没见过我爸爸画过画。我眼巴巴瞅着父亲,一向疼爱我的爸爸却犯难地说:“我哪会什么雕刻?赵师傅太抬举我了!”
   赵师傅说:“这个难不倒聪明的你!女孩儿爱漂亮,只给丫头的碗弄弄,几个小子的不用管。”
   爸爸纠结了好一会,看着我渴望的眼神,最终在我的碗的底部反反复复比划,一个碗的底部画了一条鱼,另一个碗的底部划了一块肉,两碗外面都写上我姓名最后的一个字——“香”。还说刻鱼刻肉,都是为了瘦弱的我增加食欲,看着碗底的鱼或肉会多吃饭,长身体。“香”字,一来端着碗就觉得饭菜特别香,又是我的字,谁也不会认错。
   为此,我哥哥弟弟没少说我爸爸偏心眼,说我碗底里每次都偷偷藏有鱼和肉,他们看都看不见。为了堵哥哥弟弟的嘴,爸爸后来给他们补上了鱼和肉,且也写上了他们名字的最后一个字。
   吃着香,这是竹篼碗给我的印象。爸爸和我一起做的碗,捧在手心里,吃饭怎么能不香呢?劳动所得,尤其是自己可以给自己做饭碗,我感觉我长大了。
  
   三
   几年前,我到岳阳楼,看到许多花花绿绿的竹碗,模样、款式、色泽,比我小时候爸爸给做的漂亮多了,非常别致。我目不转睛看了好大一会,看看是否有服务员,能不能买上几只带回家。
   我自有了竹蔸碗,不再打破碗。即使不小心被鸡抢食摔到地上,也不破。时常还有人笑话这是“瘪瘪歪歪,千年不坏”的宝贝。竹篼碗开始是淡绿色的,吃饭时还有竹子的香味,很有食欲。随着时间一长,碗变成了黄褐色,香味也渐渐淡去。最后变成了深褐色,竹子的香味已埋入骨髓。这两个碗一直伴随我到初中,还是完好无损。到学校寄宿后,不常在家。周末回家也不再用它吃饭,觉得再用它,有损自己已经长大的形象。无论什么东西,亲近是彼此的,否则,相互会疏远。久而久之,忘了它们,不知道什么时候它们居然不在了。
   或许是后来家里买了各种各样的碗,丑不拉几的竹篼碗有损餐桌形象,丢到了什么不起眼的角落?
   或许是家里修房子,随着垃圾丢弃埋进了地底下,“旧的不去,新的不来”,过河拆了桥?
   有时候也想,是不是我没有珍惜自己的竹篼碗,才没考上大学?我宁愿相信是自己想多了,因为我并没有打破它们,弄丢它们不是我的本意。我只是很长的时间忘了它们,再找,找不到而已。
   我知道,我的竹蔸碗肯定在我不知道的什么地方呆着,它们一直都在,因为我还在。
   过去,人们羡慕铁饭碗,农民称自己的饭碗是“泥饭碗”,我总理解是容易打破,不结实,其实,这是从价值上说的。我有过竹制的饭碗,应该是介于铁与泥之间吧,制碗的材料不同而已,关键是有创造心,给自己造一个饭碗。
   可能父亲也没有想到这一层意思吧,但他给了我最好的教育。生活里,自己要端好自己的饭碗,也有学会给自己造一只碗。用自己的碗吃饭,永远是香的。
  

共 381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碗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吃饭离不开碗。碗的材质多种多样,有陶瓷、木质、塑料、金属等,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对竹兜碗可能比较陌生,而作者小时候用来吃饭的碗,就是父亲亲手做的竹兜碗,而且还曾经参与制作,多么不同寻常的一段生活经历!作者回忆儿时,吃饭用的瓷碗因鸡狗的抢食,不慎落地摔碎,让作者心疼不已,因家中的碗不多,几乎没有多余的,摔坏了,也没钱买。母亲语重心长地告诉作者,要抓牢自己的碗,别人代替不了。作者记得,一次家里请赵篾匠编织箩筐和背篓,父亲突发奇想,想到用竹兜做碗的话,即使掉到地上,也不会摔碎,于是就问赵师傅,是否能用竹兜来给孩子做吃饭的碗?他听后非常赞许。在他的帮助下,父亲用竹兜做了几个竹碗,还不忘给赵师傅的孙子做了几个。做好后,父亲教作者用砂布继续打磨,经过精心打磨后,竹兜碗变得细腻而光亮,并散发出淡淡的竹香,父亲还在碗底雕刻鱼和肉的精美图案,并在碗底刻上作者的名字,让作者拥有了一个不怕摔的碗,这个竹兜碗伴随作者长大,直到初中毕业,后来不知去向。这篇文章立意新颖,语言质朴清新,情感真挚感人,场景描写细腻生动。作者回忆了父亲做竹碗的整个工艺制作过程,除了展现父亲心灵手巧之外,也表达了父亲对儿女深深的爱,字里行间流淌着浓浓的亲情和乡情。真情佳作,力荐文友共赏!【东篱编辑:琳达如菊】【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305080006】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琳达如菊        2023-05-07 00:04:08
  碗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吃饭离不开碗。最常见的碗有瓷碗、塑料碗、不锈钢碗等,对于竹兜碗,我们可能比较陌生,红花草老师小时候不仅用过竹兜碗吃饭,还亲手参与制作的打磨过程,这是一段不同寻常的生活经历。红花草老师以细腻的文笔,回忆了父亲制作竹兜碗的工艺过程,字里行间流淌着浓浓的亲情。真情佳作,力荐文友共赏!感谢投稿东篱!问好红花草老师,期待精彩继续!
回复1 楼        文友:红花草        2023-05-07 05:51:15
  如菊老师好,感谢老师的精彩编辑,老师辛苦了!老师的编辑很完美,让拙文直接上升了高度!感恩遇见!祝福老师!
2 楼        文友:韩格拉图        2023-05-07 05:39:52
  竹蔸碗,很有特点的一个题材,行文清新质朴,字里行间,弥漫父爱母爱。端牢自己的饭碗,这实际是一个很高深的命题,老师的体会,非常令人感慨。文末一句话,韵味绵长,大赞!拜读学习老师好文,祝好!
带着影子散步。
回复2 楼        文友:红花草        2023-05-07 05:55:12
  谢谢韩老师的点赞和鼓励,小小的饭碗话题实在高深莫测。竹篼碗也是碗,同样可以吃饭,小时候的印象还是很深的,拿来练练笔。再次感谢老师!
3 楼        文友:李湘莉        2023-05-07 07:03:25
  读到鸡狗围来抢食的那儿,忍不住想笑,那一幕写的太精彩了,活灵活现,仿佛看见鸡啄狗抢,听见碗儿破碎的声音,有小孩哭声,大人安慰声传入耳中。文章中可见草儿父亲很能干,也很痛爱草儿老师。我们这边也有用竹筒做成各种皿器,有碗,有筷,有杯,有罐。用竹筒装水喝,那声音很好听,水也格外清甜。草儿老师文章写得好,读来趣味横生,回味无穷!遥握问候草儿老师,谨祝夏祺,精彩纷呈!
回复3 楼        文友:红花草        2023-05-07 09:23:15
  鸡狗抢小孩的饭粒,在过去经常有,农村人都知道的,嘿嘿,竹碗竹瓢竹筒等等,农村很常见,现在都用塑料和金属制品等代替了。谢谢湘莉老师的支持和鼓励!感恩!祝老师工作愉快!
4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3-05-07 07:11:14
  南方有竹,竹有大用。我生活在北方,很少看到竹制品,隐约记得,我曾看到过草儿老师说的那种竹碗,具体情况忘记了。造一只碗,不仅仅是工艺上细腻费事,而且寓意也深刻。学会给自己造一只碗,端着自己的碗吃饭,也心安理得,也舒服。造碗的过程描写逼真生动,让我体会出,一切创造源自生活。我曾有过你饭碗,是泥陶,这种碗,看着不好看,但熥饭特别香,可能是很接地气吧。我特别喜欢用泥陶碗熥咸菜,里面有一股芳香的味儿。这篇作品,写出了感悟,给自己造一只碗,这是多么深刻的人生经验。文章选材好,落笔生动。怀才抱器拜读。
怀才抱器
回复4 楼        文友:红花草        2023-05-07 09:37:41
  怀才老师好,竹子大部分都生长在南方,北方人没远出的或许真没见过竹子,就和我没见过草原一样。竹碗竹瓢在我们这里曾经常见,现在也不容易见着了。谢谢老师辛苦润笔,祝安!
5 楼        文友:野山梅        2023-05-07 09:37:50
  写的很好,有乡土气息。我们小时都用过这种碗碗吃饭喝水的。竹子做的碗比如今的塑料碗儿好。文章好写了母爱父爱,情感丰富!联想也很自然!谢谢佳作,多多写来!
回复5 楼        文友:红花草        2023-05-07 13:52:56
  谢谢老师的鼓励和支持,祝老师健康快乐每一天!
6 楼        文友:黄金山        2023-05-07 09:54:43
  很好的文章,很好的真情文章,写出了乡村的特色生活!描写精细,读来感人,我们都是用这种碗吃过饭的人,感受很深。这种碗很环保,现在用起来也很有趣的!文章用亲情来加深了主题,也是艺术的手法提升!学习来了!
活到老学到老
回复6 楼        文友:红花草        2023-05-07 13:57:32
  谢谢黄老师鼓励和支持,原来黄老师对竹碗也很熟悉,甚幸!感觉我文笔还差点味道。再次感谢老师的来访支持,祝福老师!
7 楼        文友:罗莲香        2023-05-07 11:10:13
  红花草的文章越写越精彩,越读越有趣。作者回忆幼时捧碗吃饭,鸡狗一起围观并欺负作者是幼童,恣意妄为往作者的碗里不停地啄食抢食,碗就这么被折腾落地,碗碎了,作者的心也碎了。作者的父亲请篾匠师傅编织竹品时,突发奇想,为家中几个孩子及篾匠师傅的孩子做竹碗,这一想法极有创意,并很快落实,那竹碗连同碗上的画与字,凝聚着浓浓的父爱,母亲关于“端牢自己的饭碗”的话颇富深意,对作者的教育是“润物细无声”的。好文,描写细腻,情感真挚,语言活泼,充满情趣。大赞,问候红花草老师创作愉快!
回复7 楼        文友:红花草        2023-05-07 13:59:51
  罗老师好,谢谢老师的肯定和鼓励,天天想写点什么,找不到好的题材,就写写以前的熟悉的事来练练大脑。再次感谢老师,祝老师夏祺!
8 楼        文友:吴孟友        2023-05-07 15:44:34
  碗是吃饭的工具。因材料不同,碗也有多种,如:木碗、竹碗、瓷碗、铁碗、铝碗、皮碗、塑料碗等。在我这边,小孩子用碗大都用木碗、竹兜碗,不怕摔。作者写父亲制竹兜碗,写父爱,写乡愁,立意新颖,好文章,拜读学校,问好红花老师!
回复8 楼        文友:红花草        2023-05-07 18:31:15
  谢谢吴老师支持和鼓励!
回复8 楼        文友:红花草        2023-05-07 18:33:00
  谢谢吴老师支持和鼓励!祝老师平安吉祥!
9 楼        文友:简柔        2023-05-07 17:05:09
  只知有竹筷、竹筒,竹椅,还有竹碗呀。竹碗装饭,肯定更为清香。家乡以前用蒸笼蒸饭,盖子为竹编,饭有竹香。红花草老师的父亲真灵巧,也很疼老师。文章写得生动有趣,很有生活气息,点赞佳作,拜读学习。
回复9 楼        文友:红花草        2023-05-07 18:31:44
  谢谢简柔老师支持和鼓励,祝安!
10 楼        文友:郑德友        2023-05-07 17:25:16
  看来,这位爸爸确实足智多谋,竟然想出如此做碗的主意。怎么样?这碗应该挺好用吧?我在想应该是的。因为里面盛的不仅仅是饭,还有亲情,乡情和对人生的回味。红花老师的文章越来越有味道,文字简洁生动,学习了!祝如意,快乐!
回复10 楼        文友:红花草        2023-05-07 18:32:07
  谢谢郑老师支持和鼓励,祝安!
共 14 条 2 页 首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