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现代诗歌 >> 【东篱】诗小说:布拉格或卡夫卡精神(诗歌/外一首)

编辑推荐 【东篱】诗小说:布拉格或卡夫卡精神(诗歌/外一首)


作者:彼岸丛林 白丁,10.7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068发表时间:2023-05-14 10:23:54
摘要:诗体小说

◎诗小说:布拉格或者卡夫卡精神
   布拉格是蒙古语“泉水”的意思,因为她在成吉思汗时期一度属于蒙古。作为捷克首都,她有着石器时代的文化史,并在每一个朝代都留下很多的文明典籍,以致整个城市都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布拉格身处柏林与维也纳之间,和周边国家也都有紧密的联系,是欧洲大陆的中心地带和最美的旅游城市,更是不可小瞧的文艺之城。仅在现代文学史上就有过布拉格派,其中最出色的卡夫卡却是死后成名的。卡夫卡虽为捷克人,却很小就随经商的父亲去了奥地利,后来一直使用德捷双语。但他很小就因父亲的独断专横和自身的孱弱被迫向往孤独又害怕孤独,虽然很年轻就成了法学博士,却对人世充满了恐惧。他在文学准备期间,就对迄今为止的各种文学手法很不满意,并在尽量回避各种政治风险的同时,竭力打造一种从未有过的文学模式,但还是很难与福楼拜、雨果、陀斯妥耶夫斯基以及托马斯·曼和同为表现主义大师的斯特林堡割断联系,尼采和柏格森对他也有很大影响。就可惜他的孱弱的生命只能让他临近他所追求的文学天堂的边界,但也好像只要有人顺着他已达到的边界再进一两步就可进入他所追求的文学天堂了。布拉格精神就是卡夫卡精神,也就是孤独、抑压、无奈、坚忍和低调,这或也因为曾经在世长达600年之久的奥斯曼帝国的崩溃且再也不能东山再起。我这首小诗经过多年的沉淀与思考,自信比较逼真地为布拉格或卡夫卡画出了一幅灵魂肖像,其最后一段说的就是那种死活不能入境的窘迫。
   本就误入尘世,现在更不敢与人为伍
   最好求助陶渊明,却只能就近挖一个地洞
   就怕还有人与我过不去
   我一旦挥动铁镐,就听那边比我挖得更凶
   难道世上真有比我更可怜的人
   我终于挖好地洞,不敢藏身
   就守在洞口,不吃不喝不睡
   背靠铁锹,手握铁镐
   日夜守护我的洞
   最好还要秘洞藏娇
   将她脱光光洗白白喷喷香
   玉体生光金壁辉煌
   而我只管守在洞口
   不准任何歹徒靠近
   仿佛又见到有个无形的洞府更加幽深
   就像天堂或者地狱
   怎么迈步也不能进入怎么转身也转不回来柱着拐杖去左岗
  
   一阵春风过耳
  
   猛想起我好像从未在地球上活过
   我现在所处的也不知是哪颗外星
   有几棵大枫树未曾见到
   脚踩的也不像是山沟
   没见一条牛上山且回头
   真想有个山洞还长着我的那棵青藤
   我还妄想过街就像少年时赤脚洪水山涧
   一条大白鲲拤住一条大白鲢
   抠开那鱼腮,红腥腥的
   鱼水和我一起呱呱叫
   有个成年女人看见我和鱼撞上了一棵大树
   差点投胎成了英雄
   我现在也想做条活鱼被人捉回家
   然后就在热锅中活蹦鲜跳
   再让那个女人一吃就怀孕
   风,再次从我耳边刮过
   说他努力了万亿光年
   还是一股风
  

共 113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我们可以根据作者的“诗序”来理解诗歌,理解卡夫卡这个作家的思想历程。第一首:不满足于世人的千篇一律,于是有了冲动,这种冲动,就像中国式的陶渊明,选择南山种菊。终于行动了,挥镐深掘,希望找到自己的理想王国。仿佛听见也有人和自己一样,不满足现实的样子,也在开挖一个理想的地洞。就像陶渊明守望着自己的南山,卡夫卡纯情地守望着自己的地洞。幻想,成为卡夫卡生活的寄托,不允那些不能接受这样的世界的“歹徒”靠近自己的地洞。地洞的下面,或者是尽头,是什么?是地狱,或许这就是“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的最初出处。◎柱着拐杖去左岗:这应该是一个遍体鳞伤的人,在春风里,唤起了热情。想幻想和现实的冲突里,找到慰藉,也有失落。现实和非现实总是互相矛盾。他把自己幻想成一条鱼,鱼和鱼的互斗,一定会遇到一个重新给与它们可以投胎的机会。所有的过去都可以否定,否定是为了重生。这种努力,实现了什么?所有的努力化为一阵风。或许,我们每个人的努力,在漫长的历史时空里都只能是一阵风,一阵风的意义,也有人在追求。或许这也是我们生活的某些意义吧。这篇诗歌的表达很抽象也很具象,要以叙事的方式,呈现一个作家的思想,很不易,这种叙事,本身就是一种对时间里的改变的感悟,也涉及对作家的评价。通过作者的诗歌形式的小说,将作家的思想和经历,高度抽象,形成意象,完成了对一个人的审美,这是一种文学创造,很有意义。至于怎样看待这种文学方式,交给读者吧。【东篱编辑:怀才抱器】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3-05-14 10:27:20
  卡夫卡是20世纪奥地利小说家,欧洲表现主义作家。他受到尼采哲学的影响极深,他的创作,他的思想,应该这样去看呢?作者推出一篇别具一格的诗歌,让我们以诗歌的方式去解读他,形式新颖,格调特别,推荐赏读。感谢投稿东篱,希望精彩不断,遥握,问候夏祺。怀才抱器努力理解诗歌的内涵,或有不妥,或有肤浅,见谅。
怀才抱器
2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3-05-14 10:41:40
  多数人选择在现实的世界里享受阳光浴,或者给阳光再强加一点强度,使之更温暖;有人选择去往另一个世界,这个世界的存在只属于他自己,甚至别人无法看到,自己去创造自己能够愉悦能够理解的世界。显然,卡夫卡是后者,尼采说,我就是太阳。卡夫卡是尼采的崇拜者,于是他决定开掘一个地洞,创造一个世界的太阳,也就不难理解了。
怀才抱器
回复2 楼        文友:彼岸丛林        2023-05-14 13:17:56
  卡夫卡深受尼采影响绝不会错的,德语世界本就是哲学天地,身为博士的卡夫卡 既是文科,当然要读尼采的!
回复2 楼        文友:彼岸丛林        2023-05-15 02:30:41
  抱器老师好!上文由于发得过快,犯了一个大错,如能修改或删了再发才好。修订如下:
  
   布拉格是蒙古语“泉水”的意思,因为她在成吉思汗时期一度属于蒙古。作为捷克首都,她有着石器时代的文化史,就像一个柔弱的美女在臣伏于任何超强君主的时期都留有辉煌的建筑文明,以至整个城市都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布拉格身处柏林与维也纳之间,和周边国家也都有紧密的联系,是欧洲大陆的中心地带和最美的旅游城市,更是不可小瞧的文艺之城。仅在现代文学史上就有过布拉格派,其中最出色的卡夫卡却是死后成名的。卡夫卡虽为捷克人,却很小就随经商的父亲去了奥地利,后来一直使用德捷双语。但他很小就因父亲的独断专横和自身的孱弱被迫向往孤独又害怕孤独,更对人世充满了恐惧,虽然被迫成为法学博士,却只有文学才是他的避难所。他在文学准备期间,就对古而有之的各种文学手法很不满意,在尽量回避各种政治风险的同时,竭力打造一种从未有过的文学模式,但还是很难与福楼拜、雨果、陀斯妥耶夫斯基以及托马斯·曼和同为表现主义大师的斯特林堡割断联系,尼采和柏格森对他也有很大影响。就可惜他的孱弱与短命只能让他临近他所追求的文学天堂的边界,但也好像只要有人顺着他已达到的边界再进一两步就可达到并占领他所追求的文学天堂了。布拉格精神就是卡夫卡精神,也就是孤独、抑压、坚忍、低调和无奈,这也因为曾经在世长达600年之久奥斯曼帝国的崩溃并再也不能东山再起造成的。我这首小诗经过多年的沉淀与思考,自信比较逼真地为布拉格或卡夫卡画出了一副灵魂肖像,其最后一段说的就是那种死活不能入境的窘迫。
3 楼        文友:彼岸丛林        2023-05-14 13:14:43
  卡夫卡想跟陶渊明一样打造一个世外桃园式的理想王国,这种评语语又是别有洞天了,好极了!
回复3 楼        文友:彼岸丛林        2023-05-14 13:28:24
  尼采自称我就是太阳,还真的形象,他的文章虽是哲学,却具很强的可读性和煸动性,要不希特勒可能都不会发动二战,性情阴暗的鲁迅先生就深为尼采所影响。卡夫卡性情更接近于鲁迅,他是阴性的,但也以他的小说接近了哲学的高度,这一点有点类似于穆齐尔了。穆齐尔是个哲学博士,也是文学超天才,可惜跟卡夫卡一样四十二岁就命丧黄泉,盖世名著《没有个性的人》还有一部未完成。但也是奥地利五部名著的一部了,不过,卡夫卡独占三部,分别是〈城堡〉〈审判〉〈失踪者〉或曰〈美国〉
4 楼        文友:彼岸丛林        2023-05-14 13:29:41
  东篱人回帖太少哇!
5 楼        文友:白玄        2023-05-15 16:32:02
  铺排叙述,句子凝练,感悟深刻,意境优美,内涵丰富,很耐品味。问候作者,学习欣赏。
回复5 楼        文友:彼岸丛林        2023-05-17 08:52:54
  可这诗序犯了严重错误,不能修改,怎办呢?
6 楼        文友:白玄        2023-05-17 14:08:00
  丛林老师可以先加入QQ859949224后,把修改好的诗序或文章发给李湘莉老师或怀才抱器老师,叫其中一位老师修改即可,因为他们有修改权。文章已发表,自己无法修改也无法删除了。
回复6 楼        文友:彼岸丛林        2023-05-17 15:50:46
  夜缺不见月,对方拒绝被添加哦!
共 6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