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园】档案室里有我一张床(散文)
七十年代末,我刚刚大学毕业,那时候大学生毕业,国家分配工作,我被分配在伏牛山区的三线企业人事处工作,条件十分艰苦,没有宿舍安排我睡觉。人事处长说:“看你是个沉默寡言不善交际的好人,你就住在档案室那张床上吧。”于是我就住进了档案室。
档案室的门口写着:“档案重地,闲人免进。”我每天工作和睡觉都在档案室,由于我是从事劳动工资的审核和人事调动两项业务的,所以需要了解职工的自然情况。于是我上班的时候就审核工资表、办理学徒工的转正定级等,晚上就打开档案柜查看职工的档案材料,建立健全职工人事工资卡片。不到三个月,我就成了人事处长的“活字典”。凡是本企业职工,叫什么名字、年龄、工种、级别、籍贯、学历、工资数额等等,我都牢记于心,只要人事处长需要知道的,我全能够立刻提供出来。
那时候,全厂有三千多职工,其中新职工一千多,他们出徒的时候,我会主动找上门,给他们填表格,组织考核,发放工资等等。所以全工厂的学徒工都知道我是管他们转正定级的,有什么事情都找我沟通。我会在后半夜会去岗位上查岗的,被我抽查到一次,就不能按时出徒,需要考验半年,延期转正。一级工转成二级工,我会对其进行文化和技术考试,合格的定二级工。一级工工资32.5元,进山费12元,合计44.5元;二级工38.3元,进山费12元,合计50.3元,加班费和夜班费另外算。除此以外还有奖金、房租补贴、粮油补贴费等等。我几乎对每位职工的收入情况了如指掌。
能够做到这一点都是因为我睡觉以外的时间几乎都在看档案资料。那时候,我几乎没朋友,朋友就是打字员,机要员,会计员,出纳等和我工作有关系的人。他们几乎都睡觉在办公室,那时候叫“寝办合一。”会计员杨缅昆住在会计档案室内,我们都自觉坚守一个原则,他不来我的人事处档案室,我不进他的会计档案室内。
可是有一天破例了。我吃晚饭回来,一开门,发现档案室里有一只猫头鹰。可能是从窗户进来抓耗子的,那时候楼上很多耗子。我不怕耗子,却怕猫头鹰。情急之下,叫杨缅昆来帮忙。他进来戴上皮手套,抓住猫头鹰,将其关进一个铁笼子里。后来我们将猫头鹰送到南阳动物园去了,还得到了动物园的表扬。
档案室冬天有暖气,那暖气是生产线上的过热蒸汽,温度很高,我们把鸡蛋放在暖气上,一会儿就熟了。档案室严禁烟火,不许抽烟,不许用电炉子,我们严格遵守。
就这样,我和杨缅昆同志门挨门生活了一年,他睡觉在会计档案室内;我睡觉在人事处档案室。我们都很低调,沉默,从没有人质疑过我们,没人批评过,一切都相安无事。
事情在一个新同事住进来以后起了变化,一年后,来了个喜欢说笑,交际面广、能歌善舞的女同志,她也暂时住进了档案室,结果她住了三天,来来往往的客人不断,欢歌笑语传出窗外几十米远,引得大家都注意到了,马上就有人正式向党委书记提出:档案室不能住人,这违反规定。于是我和新同事一起搬出了档案室,连杨缅昆也搬出了会计档案室。我搬进工会阅览室边上的一间房子里;杨缅昆去了南工宿舍。
多年以后,我才想明白事情的全部过程,让我深刻体会到:我的性格是多么适合做保密工作,不张扬,不活跃,沉默无语。正式这种性格,使我在知名度方面总是名落孙山。那些选举先进工作者的投票中,我得票率最低。很多人不认识我。我无语。
1985年,我离开大山,来到一个海滨城市,这就是山东烟台,我从一名职员转行变为职业教育的教师。由于我在企业做过人事、劳资、统计等工作,所以我讲课生动有趣,案例教学质量深受学生和领导的喜爱。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我还是沉默的性格,不善于表现自己,但是大学里的氛围很宽容,有活跃分子的天地,也有老实人的空间。主要是以教学质量、科研成果和论文的质量来作为考核标准的,于是乎,我如鱼得水,没有几年就成为教学骨干,技术职称也达到了学校的高级职称。
虽然我来到城市里,工作顺心如意,生活无忧无虑,但是我不会忘记那些“在档案室有张床”的日子,正因为有了那时候离开学校最初一年的“走向社会的历练”,我习惯了做什么工作都追求完美,精益求精。在学校工作24年,编写了三本教材,撰写了40多篇论文,得到领导和同事们的好评。如今我经常以自己的经历教育孩子们,告诉孩子们做事情应该追求极致,当然我也争取做个二十一世纪的好奶奶。



1、两次难忘的教诲
2、送给给婆婆的礼物
3、忆在草原当小学教师的岁月
4、圣诞礼物
5、穿千层底布鞋的岁月
6、生命之光
7、最后一次探亲假
8、满仓想妈妈
9、第二故乡亲人圈
10、飘香的胡萝卜羊肉粥
11、代课岁月
12、烟台人在内蒙
13、儿童慈善活动应该经常化
14、酸菜水饺
15、冬储白菜和大葱
16、不要等到教师节才想起尊师重教
17、我的拿手好菜——白菜心凉拌龙口粉丝
18、父亲的手
19、难忘济南五谷杂粮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