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璞】说暮年壮志(随笔)
新陈代谢,不可抗拒,人总会老去。面对暮年,有的人不服老,富有蓬勃朝气,充满着欢乐与斗争精神,欢迎雷霆与阳光;有的人则遇老即衰,神色萎靡,尽想所谓的享受生活,毫无情趣与斗志,了无生气地虚度时光。
为党为人民奋斗一生,免去工作,离休退休,有的同志仍精神矍铄,在新的环境中一如既往地做事,干未竟的事业,老当益壮,完成人生理想。而有些同志就转不过弯来,气色灰暗,精神不振,无所事事,郁郁寡欢,疾病也随之袭来。殊不知,身体的健康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精神的健康。
精神,对人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它对人的肉体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俗话说,“七分精神三分病”。在疾病面前,它占重要分量、主导地位;在人体衰老方面,也有很强的抗争力。中华医学会曾对老人的存活率,做过调查测定:脑力劳动、体力劳动和无职业者的累计存活率分别为85%、39.6%、28%。由此说明,经常动脑、富有精气神者,比那些不常用脑、精神不振者,寿命要长得多。根据有关部门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中国科学院院士的平均寿命要比全国人口的平均寿命高得多。离退休老干部,应该说都是属于脑力劳动者,只要善于开拓和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就会使人生之树常青。多用脑,勤用脑,是延年益寿之诀窍。诗人、作家、文艺理论家冯雪峰说:“人的美丽可爱,不仅仅是由于他的容貌,首先决定他的精神面貌。一个品质高尚的人,永远是年轻和美丽的。”
据心理学研究,心理上的兴奋能战胜身体上的不适。离退休老同志应谨防心理衰老,在精神生活上有所追求。如今,“文化养老”、“文化消费”逐步成为时尚,这为提升精神生活营造了很好的氛围,要积极地适应,踊跃地投入,只要乐于付出,就会有所收获,获益匪浅。千万不要囿于斗室,屈从疾病,无趣度日,在无聊中打发时光。精神振奋,是保持健康、驱散病魔和创造人生价值的良方与有力武器。
革命家和教育家徐特立说:“所谓革命精神就是创造性,要懂得世界上一切都需要创造,要前进就不能坐着等着,就要创造。而要创造就要克服困难,不能贪图好环境、好条件。”具有革命精神不只延年益寿,而且能壮心不已,创造人生价值。
要老有所学所为所乐,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有人做过这样的调查:兴趣广泛的老人健康状况良好的占82.1%,而没有兴趣爱好的老人健康状况良好的只占10.6%。“身体靠营养维持,精神何尚不然”。精神需要培育,需要时时提升,需要用各种积极向上的兴趣爱好来补充。黑格尔说:“理想的人物不仅要在物质需要的满足上,还要在精神旨趣的满足上得到表现。”保持一生壮健的体魄与奋发的精神,其真正的方法是永葆一颗乐观进取的青春的心。
人至暮年,更宜精神焕发,壮心不已。愿离退休老同志,精神不老,有所作为,颐养天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