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流年】潦浒陶瓷的梦(散文)

精品 【流年】潦浒陶瓷的梦(散文)


作者:越来越好 布衣,374.3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8986发表时间:2023-05-19 14:55:57

云南麒麟区潦浒,古称老虎石,又名猫猫石。当年,有《潦浒古陶歌》唱道:“陶舍柴门向晚开,盘江日日泛舟来,层层平匣排陶器,不染半丝世埃。”
   之前,我一直好奇,在云南这么多市(区)县里,为什么潦浒就成了千年陶瓷古镇?前段时间,我和采风组来潦浒采风。当地艺人张小春给我们讲:其地陶土资源丰富,在潦浒范围内有大白土、白果青泥、五色土、沙泥土、金刚泥等陶土资源,加之地处中国第二大河流珠江源的正源——南盘江边,自古以来水陆运输非常便利,又是丘陵地带,比较适合建窑。在经过当地工匠一双双泥巴手旋转、揉捏、提拉,再加上脚上或停或踩,几十道工序后,才能做成陶瓷。同时,手拉坯、坯风干,龙窑柴火烧制,家庭作坊一直保留,薪火相传,生生不息,在祖祖辈辈的传承中才有了现在的千年潦浒陶瓷古镇。
   从讲述中,我知道了龙窑、蒲萝窑、王家窑、许家窑的来源。经过祖祖辈辈的努力,经过时间的考验,加上有便利的南盘江水路运输,潦浒陶瓷获得了客商的认可。提起潦浒,他们都说:潦浒的陶瓷,带着泥土芳香,古朴又原生,寻得到根,望得见乡愁,烟火味很浓。我也知道了,从南盘江狭长的丘陵地带上,自北向南,村里有一条长达三里的街道,像长龙一样蜿蜒在中央,仔细看又像两道城门守护在这里。视线的北边叫北头栅子,视线的南边叫南头栅子,村里的村民和外来人员就在这里日常来往和作息。
   今天,天好、风好、光好,柳树刚抬头抽着绿,春天的脚步正在欢唱,张小春说:在城里待累了,看高楼大厦看累了,就来潦浒走走,看看,满身的疲倦就没有了,舒服得很。他带着我们去看潦浒古代有名的广济桥。传说中广济桥下百米处有“猫猫石”,有小溪汇入,有“老虎石沟”,在当地人的心里就像神一样的存在,夏天,江水漫过石洞吸水,水浪冲击,猫猫石就会发出“猫、猫、猫”的叫声。可惜,清道光年七年(1827年)间,老虎石因妨碍航运被炸毁了,从此消失了。我听到这些时,有些伤感,莫名地掉下眼泪。
   随着张小春的讲述,我了解到,先民们择水而居,宋代就开始烧制砖瓦,迈出了制陶的第一步。明朝戍兵屯垦,湖南、江西等陶瓷之乡手艺人,把先进的陶瓷技术带来,在这里安居制陶,代代相传,筑牢了潦浒陶瓷在云南乃至西部地区的重要地位,潦浒陶瓷达到了历史的高峰。南盘江上两座木桥是人员、物资的重要通道,可到夏季的时候,就经常被江水冲塌,修一座固定的桥,一直是潦浒人的心愿。清朝末年,在许姓先辈的倡议下,修建了著名的广济桥。广济桥修成后,桥上人来人往,把潦浒陶瓷带出了云南,流入到千家万户,也把千年陶瓷古镇写进了地方史,写进了书里。
   在当时,马夫、挑夫、船只、客商中,挑夫是最受欢迎的行者,同时,顺着这些人的背影眺望街巷,我看到了灯盏、花瓶、坛坛罐罐。在当时叫卖声中,有一个词的频率出现最多:潦浒陶瓷、潦浒陶瓷。那时的潦浒,已经被称为“小云南”,省内外的客商都喜欢来这里。我想,在当时,家里有个手艺人,在潦浒安家,在潦浒制陶是多么的有福啊!我想,用不了多久,全世界的人都要来潦浒看龙窑、看陶瓷、看民居。
   顺着广济桥,我们来到了许家大院。
   没来许家大院之前,就听张小春说起过:过去,一到晚上,天刚落下帷幕,在田地里干活的村民,就匆匆忙忙地吃过饭,赶到许家大院,生怕去晚了没有座位,煤油汽灯的微光把整个院子照得通红,许光斗、许光德兄弟木偶戏班的“愿戏”,盛装木偶伴滇剧,讲述着金戈铁马英雄的故事,每当讲到妙处,就会有人拍手叫好,那场面很热闹。今天,当我们来到许家大院时,看到了青砖青瓦,看到了土墙,看到了古井,看到了石缸、雕花门窗,也看到了残缺,他曾经的辉煌,只能从张小春的讲述中知了,莫名地有点伤感,我们赶紧拿出手机与这里的美做留念。我们沿着许家大院的小路,一直走,迎面而来的有卖鸡巷、卖柴巷、树成林巷、红台子巷、车路沟巷,更有叫黄沙塘巷、沙沟窑巷、树成林巷、李李脚巷.……风悄悄地吹来,凉爽了,可以放慢脚步歇息了,可以站在任何一个巷子,模仿当年古人的叱喝声,可以模仿古人走路,听听巷道商客的讨价声,忽然瞥见,商客笑了,风太大,我只听到一句,下次见。在街道里,看陶的人,可以大摇大摆地走,车看见了老远的就停车,主人的很。继续走,看到了被破坏长满野草、长满树的王家窑遗址,看到了潦浒提升改造的指挥部。潦浒陶瓷古镇就这样依山傍水,围绕南盘江而建,尊重自然,融入自然,美了自然,富了村民。
   沿着老街走,随便走进一家作坊,这里的主人好客又热情,好茶好水泡好,等着你品,没有势利眼,非常的古风。我们来到了一家作坊,门前晒着许多做好的坛坛罐罐,屋里男的正在搂泥头,女的正在雕花,看到我们,立马站起来打招呼,随便坐嘛,随便坐嘛。我看着好奇,就问,男的说:从炼泥、切泥、拉坯到搂泥头,每一道工序都很讲究,花器有多大,底盘要多少,都要在心里,小了不行,大了也不行。
   听男的这么一说,我真的想参与,去真正的体验,感受其中的奥秘,可我真的没有机会,来潦浒看陶的人太多了,男的根本停不下来,他太忙了,没有过几分钟,另一批人又来了,女的上前忙招呼,我们赶紧向主人告别。沿着老街继续走,路上每隔几分钟,就会遇见人,一打招呼,都是来潦浒看陶的。天抽了一口热气,把刚才仅有的几朵白云吹走了,热得很,我们走进街面的阳普陶坊,拄着拐杖的王阳普,赶紧上前迎接。我打量着他拄着拐杖慢慢移动的步伐,看着他,久久不能平静。这样的一个人,一岁半患了小儿麻痹,一生命运多厄,却比正常人坚强。我看一眼,又看一眼,打心里敬佩。
   后来我知道,潦浒数十家陶工坊,一直专注做青花陶瓷的只有他家--阳普陶坊。作坊里,展架上的各种陶青花,正在静静地开。看它,让我想起了人和食物,有走得快的时候,有走得慢的时候,有痛苦的时候,但是无论如何,总有一束光,在独特中,照亮你前行。喝茶中,我们问王阳普关于青花的故事。他说:陶青花,就像一个人的情结一样,长在骨子里,长在肌肉里,永远抹不去。我们从他的讲述中,也知道了,青花就是他身上掉下的一个孩子,他会用心用情一辈子去照料。买青花的客人带着孩子进来了,看上展架上的一支青花,问了价,付了钱,竖起大拇指,满意地走了。作坊的客人越来越多,我们该走了。
   回来的晚上,我做了一个梦,梦见了一位工匠正在绘制青花,什么浓破淡、淡破浓,青花的原料要不停地搅拌,不能沉淀,边绘制边向客人讲述。当我正要凑近的时候,梦醒了,人不见了,我懂了,这就是潦浒陶瓷的梦。

共 2619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云南潦浒,以陶瓷而出名,有千年陶瓷古镇之称。作者以自己一次采风的经历为契入点,介绍了潦浒陶瓷的发展史。它始于宋代,兴于明朝,在清代末年,因广济桥建成而出了云南,流入千家万户。文章写了曾经青砖青瓦辉煌一时的许家大院,在这里,我们感受到潦浒古镇的风采;也写了制作陶瓷的手工作坊,在这里,我们了解到制作陶瓷的工序。在专注做青花陶瓷的阳普陶坊,一代奇人王阳普的讲述让人明白潦浒陶瓷之所以闻名天下的真正原因。文章语言朴实,条理清晰,结尾的梦境留给人想象的空间,引人回味。佳作,荐阅。【编辑:素心如玉】【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2305250003】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素心如玉        2023-05-19 15:04:07
  这几天看的文章都是关于潦浒陶瓷的,倒是对这个千年瓷都古镇有一定了解,学到了很多东西。我们的传统工艺博大精深,确实值得以文字的形式将之发掘出来,让更多人知道。
   问好作者,祝创作愉快。
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
回复1 楼        文友:越来越好        2023-05-19 19:50:28
  谢谢素心老师的用心按揭,从你的编辑中,学到了知识,也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
2 楼        文友:疏影横窗        2023-05-23 21:06:18
  作者的这个潦浒陶瓷梦,梦的有意境,有发展,有思想,有落点,有感悟,有情感。是陶瓷梦,也是中国梦。
   语言质朴,结构合理,情感饱满。问候作者。
不忘初心,还原本质,真实为美。
回复2 楼        文友:越来越好        2023-05-24 11:41:58
  是潦浒每个人的梦,在你的点评中,我真的看到了梦
3 楼        文友:闲云落雪        2023-05-24 10:49:25
  这两天看东方甄选看世界的直播,看云冈石窟、悬空寺、应县木塔等人文景观,有一个最大的感受就是,高手在民间。无论是景点还是手工艺品,都浓缩着匠人们的心血和汗水。潦浒陶瓷也已传承千年,一代代匠人靠自己的努力和聪明才智,将这一颇具地方色彩的制陶工艺不断发扬光大,这也正是他们孜孜以求的梦。
闲云落雪
回复3 楼        文友:越来越好        2023-05-24 11:44:06
  博识有才气,你的点评想到东方甄选,里面的知识和中国的传承联系在一起,真的高明啊。学习了。
4 楼        文友:清鸟        2023-05-24 16:17:11
  跟随作者笔端到潦浒一游,了解陶瓷古镇潦浒的发展史。一点点的吸收,一点点的描画,陶瓷谷镇的辉煌和从前便跃至眼前。在这篇文里,依稀可见作者的内心的情感,感受作者的心跳,那便是融入古镇后,古镇给与的灵感。一篇读来很有力的做作品,学习了。
愿与你在茫茫人海中保留一份纯真与美好
回复4 楼        文友:越来越好        2023-05-25 17:36:20
  值得一看,那里除了陶瓷,辣子酱也非常给力。
5 楼        文友:五十玫瑰        2023-05-24 17:19:25
  潦浒是千年陶瓷古镇,主要它有丰富的陶土资源,有大白土、白果青泥、五色土、沙泥土、金刚泥等陶土。优质的陶土,才能制作出优质的陶器。文章描述详细,场景化强,内容丰富。感谢作者的分享!
五十玫瑰
回复5 楼        文友:越来越好        2023-05-25 17:37:09
  姐姐的点评都是言简意赅,说到心窝子里了。
6 楼        文友:素心若雪        2023-05-24 18:27:13
  潦浒人祖辈烧陶,留下了潦浒明朝古老的龙窑。俗话说,“世上最闲是和尚,最苦是窑匠”。但是,在潦浒,明知窑匠苦、窑匠累,但匠人们不仅是可以养家更是对烧陶有着一份执着的热爱,所以世世代代下来,潦浒人还是前赴后继地从事着这个行当。在潦浒如流水般的日子里跟随作者梳理潦浒烧陶的发展史,和潦浒一起穿过时光的隧道,从宋代起步,延续元明代烧制陶瓷直至现在。代代相传的技艺和温暖,更有不懈的梦想。
视与荷般静,原同梅样清。
回复6 楼        文友:越来越好        2023-05-25 17:38:11
  手艺就是潦浒的梦想,也是生存的技巧,家里有了手艺人,就有了希望的生活。
7 楼        文友:临风听雪        2023-05-25 12:16:03
  潦浒陶瓷的梦,就是潦浒人的梦。跟随作者的笔触,走进潦浒陶瓷的历史,追根溯源,其历史悠久的原因中,最多为祖辈的传承,还有商贾往来中遗留下来的精髓。而真正让潦浒陶瓷流传至今的原因,或许就是作者笔下潦浒人对陶瓷的热爱与制作。能始终如一日地坚持做一件事,且懂得创新与坚守,才是这篇散文的主旨吧!
雪,本是人间清冷客
回复7 楼        文友:越来越好        2023-05-25 17:39:23
  能坚守做好一件事,是非常难的,就像你们坚持每天码子,从中找到了快乐,也是一种福气。
8 楼        文友:平淡是真        2023-05-25 16:36:52
  在未来某一天的某一刻,或许我们也会有缘进入阳普陶坊,采撷一朵青瓷花,芬芳我们的生活。这种坚守和专注给瓷器注入了灵魂,也引得我们做起了向往的梦。
回复8 楼        文友:越来越好        2023-05-25 17:40:07
  相信以后的某有一天,会有机会走进那里的。
9 楼        文友:纷飞的雪        2023-05-26 22:30:36
  品文品人、倾听倾诉,流动的日子多一丝牵挂和思念。
   灵魂对晤、以心悟心,逝水的时光变得更丰盈和饱满。
   善待别人的文字,用心品读,认真品评,是品格和品位的彰显!
   我们用真诚和温暖编织起快乐舒心、优雅美丽的流年!
   恭喜,您的美文由逝水流年文学社团精华典藏!
   感谢赐稿流年,期待再次来稿,顺祝创作愉快!
只是女子,侍奉文字。
10 楼        文友:桑子        2023-06-26 13:59:38
  烧陶是一门如此古老的手艺,也是人类在手工发展史上最为朴素的艺术。世世代代流传,传承的不仅仅是技法,更是一份匠人匠心的坚持与细腻。日复一日,匠人在对陶器的专注中,凝结出了早已可以称之为艺术的精品。
宝剑、纸笔、乌鸦
共 10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