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齐鲁文苑 >> 短篇 >> 杂文随笔 >> 【齐鲁·爱】从贾敬的不理俗务说开去(随笔)

编辑推荐 【齐鲁·爱】从贾敬的不理俗务说开去(随笔)


作者:失落的草帽 进士,7577.49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664发表时间:2023-05-24 14:48:33

贾敬是《红楼梦》中曹雪芹虽着墨不多,却又绕不过去的一个人物。在小说开头十二金钗秦可卿的判词“情天情海幻情身,情既相逢必主淫。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中,已追根溯源,把他归结为宁国府衰败颓落的根源。初读《红楼梦》,很多人难以理解贾敬这个人,怪、不近人情、冥顽不灵、老顽固,是人们的第一印象。可他怎么就成了宁国府一切罪恶的根源了呢?还是令人费解。
   接着往下读吧,一连串的更怪的事儿接连而来。儿子贾珍、孙子贾蓉父子俩,简直就是色胚子加不可理喻,一家子上下缺少大家族最基本的管教和教养。所以才有了焦大的醉骂,柳湘莲所说的“宁府只有门前的石狮子是干净的”的结论。这一切,和作为家主的贾敬脱不了干系,也是所谓的“不理俗务”造成的。
   网上有人说,贾敬这个人物暗指明朝嘉靖皇帝,其行事风格和嘉靖相似之处甚多,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自行比对。我们在这里要讨论的,不是红学家的勾陈索引,而是剖析贾敬这个人对自身责任的逃避和在家庭教育中的失败,弄懂这一点,对于今天的父母应该更有现实意义。
   其实贾敬的前半生,是可以称为五好青年的。世袭勋爵,本不需要走科举之路,贾敬却一反常态寒窗苦读,高中乙卯科进士,并且一生只有正妻无姬妾,这在宁国府这样的大家族是不可思议的,在当时的朝廷也是一株奇葩。对于贾敬人生中这个令人费解的角色反转,网上有很多说法,也有很多假设。如果没有一系列特殊事件发生,让他一蹶不振,走上了一味好道、烧丹炼汞的不归路,荣宁二府不会走上被抄家败亡,“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的悲惨结局。
   在《红楼梦》中,提到贾敬的有三处,一是冷子兴演说宁国府,初步交代荣宁二府的渊源和现状,二是贾敬生日,让读者了解贾敬的性情,三是贾敬的葬礼。文字不多,甚至有些隐晦的春秋笔法,但人物关系和宁国府的历史渊源,却又交代得十分清楚。贾敬不理俗务,一味好道,从网上的的说法,既有童年严父逼死大哥的惨痛,也有晚年妻子难产,惜春克亲的无奈。为了避免悲剧的再次发生,也或者是看透了人生的虚妄和无奈,贾敬走上了另一个极端,对后辈放任不管,希望通过信道得到解脱和救赎,一心只向往来世。于是贾府在贾珍胡作非为的引领下,成了一架失控的马车,只能是车毁人亡。如果贾敬不是消极躲避,一味地寄希望于迷信和宗教,而是承担起管家治家的责任,可能后面的很多悲剧就不会发生。
   其实,现实中像贾敬这样因各种原因,对子女疏于管教甚至是放任的比比皆是,轻则坑爹毁家,重则杀人越货,罪大恶极。回顾网上的各类坑爹事件,校园暴力案件,以及重大刑事案件,剖析背后的原因,可以说绝大多数事件和案件的根源,都有冷漠、自私、溺爱、暴力的父母,破碎的原生家庭,作为家长疏于教育和管教的的烙印。
   从开始出现的,“我爸是李刚”,坑爹类型的;河南玛莎拉蒂车主,骄纵型的;北极鲇鱼炫富,无脑坑爷型的。恶性犯罪的,云南孙小果案;90年代辽宁营口“段氏四兄弟”特大流氓集团案等。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家庭教育的缺失,或者是畸形的家庭教育,为后来的恶果埋下隐患。特别是孙小果案,据网上介绍,其母亲孙鹤予是一名警察,在孙小果5岁时与丈夫陈耀离婚。虽然法院将儿子孙小果判给了孙鹤予,但当时忙于工作的孙鹤予根本没有时间照顾孩子,大多数时间里孙小果还是跟随其父亲陈耀一起生活,那时还叫陈果。陈耀也是警察,但性格暴躁,平时教育孩子的手段就是动手打。孙小果的脾气受父亲的遗传,挨打不认错,越打越调皮,越调皮越打,形成了恶性循环。陈耀这种教育方式,连当时的邻居都看不下去。多年后谈起孙小果案件时,当时的邻居说“我觉得他就是毁在家庭教育上了”。
   1992年,孙鹤予和当时还在武警云南总队的当副团职参谋的李桥忠结婚了,家庭稳定之后,孙鹤予将孙小果接过来同住。她知道孙小果过去十年里受了很多委屈,出于愧疚对孙小果几乎是予取予求,远远超出了溺爱的程度。1994年10月,孙小果因轮奸案被判有期徒刑三年,7个月后,因其母亲提供的一纸虚假的乙肝证明,和各种请托、关系,神奇地变成了“监外执行”。1998年,孙小果因强奸多名女性(包括未成年人)、故意伤害罪、强制侮辱妇女罪、寻恤滋事罪,被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2008年10月,孙小果因一项伪造的“联动锁紧式防盗窖井盖”专利,又被其母亲和继父通过层层关系弄出狱外,当起了多家餐饮公司和夜店的“大李总”。可以说,是母亲孙鹤予和继父李桥忠无原则的溺爱,亲手把孙小果送上不归路。营口“段氏四兄弟”特大流氓犯罪集团也是如此,其母亲虽然在家里供祠堂,整天拜佛念经,但却是四兄弟犯罪的主心骨,根本没有正面教育和规劝。
   在中国传统教育,特别是启蒙教育中,“德”是一个重要内容,《三字经》中,“子不教,父之过;教不学,师之惰”,流传了近千年。在中国古代家庭教育中,父亲对子女为人处世、性格养成的教育,是责无旁贷的。但近几十年来,由于高考竞争激烈、压力大,家长把眼睛都盯在只是培养、应试教育和各类兴趣班、补习班上,孩子品德、性格的教育被压榨到几近于无,市场经济下,父亲的教育也渐渐淡出了家庭教育的视线。也由此出现了很多在个人品德和修身养方面属于“残次品”的孩子。特别是很多校园犯罪、少年犯罪,其残忍程度甚至超过成年人。而仅仅就因为未到犯罪年龄,而免于刑事处罚。这样的孩子,缺乏对法律和生命的基本敬畏,如果后期教育、特别是家庭教育跟不上,很多在成年后还是会再一次或多次引发恶性犯罪。
   个人认为,未成年人犯罪,在对本人依法追究责任的同时,还应对其父母或监护人追究未履行教育职责的责任,也应当进行相应的法律知识和公民道德方面内容的强制性补课。以此引起家长对子女性格和品德教育的重视。没有一个良好的、持续的家庭教育环境,青少年的持续犯罪是难以杜绝的。
   古人说:“富不过三代”,虽然有些绝对,但是却有着内在的道理,其原因就在于物质条件的提升与相应的家庭教育的跟进不匹配,很多时候带来守不住财、德不配位的后果,因可支配财富的增加带来的高高在上、藐视法律的后果。孩子不经过艰苦环境的磨砺,很难形成健康向上的心态和良好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价值观,很难对金钱、对生活形成正确的判断。常言道:“三代培养出一个贵族”,道理也是如此。
   回到贾敬的“不理俗务”,我们今天在对孩子的家庭教育方面,对孩子性格、品德、为人处世的教育方面,特别是敬畏生命、敬畏法律的教育方面,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也许要花足够的精力和心思。特别是父亲所应承担的教育责任,不能缺位。养家糊口固然重要,工作固然重要,但任何一件所谓的重要的事,也没有家庭的和谐和对孩子的教育重要。家庭经济条件差一点,将来还有弥补的机会。对孩子的教育一旦缺位,孩子一旦失去管教,走向犯罪,则不仅是家庭的悲剧,同时也会是另一个甚至多个家庭的悲剧,社会的悲剧,悔之晚矣。试想陈耀如果不是那样暴躁的性格,教育孩子的方式多一些温情和引导;孙鹤予在接回惠子后能采取正确的方式关爱、教育、管教孙小果,李桥忠不是一味地迁就孙鹤予的溺爱,何至于后续带来那么多的悲剧,自己也承担了白发人送黑发人的后果。再设想,如果对校园暴力老师、家长处理得当,社会、网络对校园暴力家长的处理方式给予更多的指导和帮助,犯罪行为及时得到遏止,是否会从根源上减少更多的青少年犯罪率。
   有的人可能会说,作为父亲长期在外地打工,很多时候一年和孩子都说不了几句话,又如何对孩子进行家庭和性格、品德教育呢?不是空谈吗!其实,越是这样的情况,越是应该重视对子的的教育,在保障家庭稳定、和谐的同事,最基本的每次打电话和孩子多说几句话,多了解孩子的生活状态和想法,对孩子多加鼓励而不是埋怨和训斥。特别是孩子出现问题后,要及时仔细思考原因,采取适当的方式去正面引导,而不是简单粗暴处理,不能一味地相信“棍棒出孝子”,这样才能起到教育的效果。如果一味地像贾敬一样“不理俗务”,放弃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的义务和责任,那挣再多的钱又有什么用呢?可能还会增加孩子犯错、甚至犯罪的资本。一旦形成恶性循环,是非常可怕和难以挽回的。
   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年轻的家长其实也是学生,需要学习,需要思考,需要向成功人士请教取经,需要花精力和时间去摸索。对孩子的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组要家长从孩子懂事时就以身作则示范,时时处处统筹谋划和思考,容不得懈怠和任何一个环节的缺失。只有家庭教育体制完善了,家长的责任到位了,公民的素质和道德水平才能得到真正的提升,社会文明才能得到发展和进步,社会犯罪率才能得到有效的遏制,这既是每一个家长的事,也是全社会的事。

共 3488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篇有着教育意义的随笔,区别于很多常见的说教文,既不是情感宣泄的心灵鸡汤,也不是长篇大论的空谈。作品有理有据,有思想延伸的纵深。作者从文学到生活,对家庭教育提供了深度的剖析,并以此展开去,阐述了许多建设性的参考意见。从《红楼梦》中贾敬这个人物谈起,以俯瞰整个作品的姿态,阐述了恶之根源,让我深知根烂则大树终有一天倒下的道理。为了避免理论的空洞,作者下笔是层层揭开,细致易懂。从文学作品,到现实社会,作者所举例,都极具代表性。环境对人的影响有时甚为重要,有时不做正确的疏导,更有甚者,有些家长让子女的生存环境逐步恶化,让孩子成为社会的蛀虫。有时一个家庭的悲惨,还会牵连别的家庭,恶的链条也会逐渐延伸。在作品中,作者阐述了家庭教育中,父亲教育是重要一环,而且阐述了家长本身的行为影响,要以身作则,以德为本。在教育的过程中,懂得思考,学习,在教育子女的过程中,也是自己成长的一部分。社会是大家,每个小家如果都净化到一定的高度,这个大家庭才能和谐稳定!感谢作者的文学态度和热心,很有教育意义的文,力推共赏!【编辑:绿叶红了】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绿叶红了        2023-05-24 14:51:52
  很不错的随笔。这篇作品,从另一个角度思考,我们创作作品,也要自己的“德”之本,在此基础上,不断完善自己,要有责任和担当!欣赏老师佳作,感谢赐稿!
文学的道路上,虚心的学习,永无止境的冒险。
2 楼        文友:绿叶红了        2023-05-24 14:53:27
  从文学作品延伸出去,规避了一些说教的空洞,很不错的构思,整个文章脉络清晰,结构紧凑!
文学的道路上,虚心的学习,永无止境的冒险。
3 楼        文友:失落的草帽        2023-05-24 18:59:28
  谢谢绿叶的深度解读和阐释。对孩子的家庭教育,言传身教,是关系全社会的大事,值得每一位家长重视和思考。一旦教育失败,孩子走上违法犯罪之路,家长也是受害者
诗歌要有趣、有品、有爱。
4 楼        文友:含笑花        2023-05-24 19:06:54
  剖析《红楼梦》中的贾敬,看家庭教育缺失对子女的诸多影响。一篇精彩的文章。
位卑言轻布衣身,我以我笔写我心。
回复4 楼        文友:失落的草帽        2023-05-24 19:12:06
  谢谢留评。问好。
5 楼        文友:秦雨阳        2023-05-25 08:41:35
  非常棒的一篇随笔,溺爱是一把钢刀。用身体力行去关心教育孩子,而不是一味放纵,一旦孩子走上犯罪道路,那时悔之晚矣。一篇精彩文章。
文学是讲实话道实情的学问,用最美文字表达心声。
6 楼        文友:老树听风        2023-05-25 08:53:28
  拜读学习老师的文章,层层剖析,由浅入深,令人感慨当今教育确实如此!
7 楼        文友:成敏        2023-05-31 06:44:08
  红楼梦是一部让人久看不厌的文学巨著,但每个人看红楼梦,最后的理解都不同。老师的观点非常独特,用别样的视角,独具匠心的思维,为我们呈现了名著里一个人物的性格与定位,突出了社会环境与家庭所起到的作用,会让一个人形成善恶喜好的性情。好文章,点赞阅读,感谢老师的美文,问好遥握!
共 7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