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东篱】天官赐福(散文)

编辑推荐 【东篱】天官赐福(散文)


作者:吴孟友 秀才,2009.0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603发表时间:2023-05-26 05:30:48

既然是一种习俗,就有它存在的理由。时至今日,天官赐福这个地方习俗活动依然盛行,但在内容上不断革新,不断添加新的元素,变得丰富多彩起来,作为文化习俗的见证人,我有责任记下它的点滴变化。
  
   一
   葛公镇,八百里皖江南岸的一个山区古镇,东南西北,方圆面积250平方公里。古镇“天官赐福”,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
   每年腊月,办足了年货之后,最后一件事就是买天官图和财神像。这些图、像,地摊、小店、百货商店都有。要提醒的是不能叫买,应该叫请,即请天官赐福、请财神爷回家。何谓天官赐福,传说道教奉天、地、水为三神,也叫三官。天官是三官之一,天官赐福,旧时祈福消灾的吉利语。《梁元帝旨要》上也有记载:“上元为天官赐福之辰。”其中天官人物及蝙蝠。天官头戴如意翅丞相帽,五绺长髯,身穿绣龙红袍,扎玉带,怀抱如意。以天古、蝙蝠为主组成,“蝠”与“福”同音,借以表达吉祥、天官降福之意。
   前几年,人们还组成了系列,表达五福的最新含义——“敬业、爱国、友善、富强、和谐”,这五福非常接地气,和时代精神高度吻合,真的是福气满满,表达出人们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
   天官赐福,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从大年初一开始,就把天官图牌位摆在大厅后面的香台上。牌位大小不等,最大的高约80公分,宽约40公分。长方形,中间平板,四周镶上外突边沿,平放如托盘,涂上枣红漆,将天官图贴平板上。旧时,也有买不起天官图的,就用红纸写上“天官赐福”四个大字贴在牌位平板上,将牌位立在香台上,有种庄严肃穆的感觉。贴春联,也有不少“天官赐福”内容。民间传说,葛公天井孔村,孔子第63代孙,名曰孔贞运,字开仲,号玉横。崇祯九年(1636)官至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后加封太子太保,代为首辅。有年回家,提笔写了一副对联,上联:“吉庆有余”,下联是“天官赐福”。除了贴上“天官”对联,有钱人,大户人家,朱红大门左边贴上:头戴如意翅丞相帽天官赐福图,右边贴上赵公明招财进宝画。寓意是吉祥如意,财源滚滚。
   这种崇拜,古今相同。反映了人们对文化的态度,尊重高贵,讲究出处。
  
   二
   过了正月初二,静谧的古镇一下热闹起来。
   夜晚,龙灯、狮子灯,点灯笼,打火把,组成一个长长的队伍。浩浩荡荡,队伍前面举着五六个牌子,第一个牌子就是“天官赐福”,其他都是吉祥、祝福的话。队伍敲锣打鼓,在鞭炮声中从南到北,从东到西,从山里到山外,穿村走户,舞灯送福,热闹非凡。
   白天,送福送吉祥欢度春节的内容更是五花八门.,“跳花篮”、“踢毽子”、“拉莲花落”、“打铃铃响”等,热闹非凡。我觉得,这种活动更通俗了些,更能表达人们的心情,应该是对“天官赐福”的有益补充吧。
   “跳花篮”,由年轻漂亮的姑娘三五个一组,也由单个的,挨家挨户跳花蓝舞。来到门前,肩挑花篮,扁担悠悠,一边跳着“土风舞”,一边唱着祝福歌。一曲终了。便在门楣上贴一张小小的红色蜡光纸条,纸条上面写着“天官赐福”。还送一朵鲜艳的塑料花表示新年祝福。
   “踢毽子”,看似容易,踢也难。大都数是由十几岁的孩子组成。如踢到20个,户主发红包。得到红包的孩子回馈户主一张“天官赐福”小卡片。
   “拉莲花落”,即打快板,男女青年在一起,祝福接龙,快板打得响,半句接得快。接不上,就算黄,顶多得到“天官糖”,所谓“天官糖”,就是印有“天官赐福”的糖纸包裹的山芋糖或米糖。
   “打铃铃响”,一根一米长的竹竿,杆上镂成若干个洞,洞如笛洞大小。用麻绳穿洞系上小铃铛或小铜钱。一杆几十个铃铛或铜钱,做成响杆,晃动一下,发出悦耳的声音。一般地,三四个少女为一组。右手握住竹竿中间,竹竿两端敲打胳膊、膝盖、脚踝等地方,动作优雅、整齐划一,铃铛、铜钱脆脆有韵。最难的是左右手同时握杆,跳动敲打,做到整齐划一,且铃铛声、唱声,声声和谐,便是最高境界。边跳边唱。唱的内容很多:山歌、小调、民歌。《十里亭》《十八摸》《十恨》《十爱》多为爱情歌曲。甜美的歌声,清脆的铃声、热烈的掌声、快活的笑声,汇成欢乐的海洋。唱完之后,少女抛“天官手绢”,所谓“天官手绢”,就是彩色花线绣有“天官赐福”字样的手绢。少女一抛,就如擂台招亲抛出的绣球一般,将定情物抛向心上人,男孩拼命争抢,场面热烈。
   我觉得这些形式的出现,是经历了一段时间的,不断添加了崭新的内容,所以才如此丰富多彩起来。这些,可能在城市里看不上,而在偏远的农村,还是有着市场的。所谓一地有一地的风俗,一点不假,不可一概而论。
  
   三
   正月十五,是天官赐福的日子。上午九点左右,天官牌位前摆上香炉,一家人烧香跪拜,虔诚接受天官赐福。听说,上古葛公,建“天官赐福”庙,设“天官赐福”堂。族人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齐聚庙堂,跪拜接受“天官赐福”。这样的仪式,对于老年人更适合一些,年轻人则是象征性地拜拜。
   庙堂之上,是一幅巨大的天官图,天官是授福禄的神人,天官大帝手执“天官赐福”四个大字横幅,背靠花团锦簇的“福”字,头顶脚下祥云和五只蝙蝠环绕,脚下寿桃,象征着“多福多寿”,天官大帝把美好幸福生活赐予人间。
   借“天官赐福”吉言,乡亲们开始了新一年的征程,人人都卯足劲,努力奋斗,这样,才能让生活变得更幸福,更美好。
   传统文化,最亲近百姓,也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百姓通过这些文化形式,表达对生活的热爱,祈求幸福,对于生活,是一个补充。地方政府也很支持,不断添加新生代的内容,不断改变,越来越走进百姓的心中。
   其实,真正赐福的是这个时代,人们喜欢借用这种古老的习俗,来添加崭新的内容,我想,习俗会不断演变,更接近现实的表达,才是可以持久的。我还惊奇地发现,有很多电子装置置于庆福的器物上,变得生龙活虎一般,更引起了人们的愉悦。
  

共 235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八百里皖江南岸,有一个山区古镇,叫葛公镇,是作者的家乡。葛公镇具有一项悠久的历史传统,即正月里请“天官赐福“的习俗。每年腊月,年货办足之后,就是买天官图和财神像,天官为天古和蝙蝠为主,天官怀抱如意,“蝠”与“福”同音。从大年初一开始,把天官图牌位摆上香台,或将赐福内容写进春联,或将赐福图贴上朱红大门,均寓意“吉祥如意,财源滚滚。过了初二,镇上更是热闹非常,欢庆活动接二连三,五花八门,“跳花篮”、“踢毽子”、“拉莲花落”、“打铃铃响”等等,充满喜气。正月十五,是天官赐福的日子,活动达到高潮。族人、家人结伴到庙堂中,在一幅巨大天官图前,烧香跪拜,接受“天官赐福”。借此吉言,新年后,人们开始新征程,努力奋斗,让生活变得更幸福,更美好。作者以简练的语言,描画了天官赐福的欢乐场面。这篇微散文,像颗宝石,闪耀自己独特的光芒,力荐阅读。【东篱编辑:韩格拉图】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韩格拉图        2023-05-26 05:31:47
  这是吴老师最短小的一篇散文,运笔精致,条理清晰。文小主题却不小,讲述了春节期间葛公镇的一项习俗:天官赐福。精神快餐,一样给人带来愉悦和启迪。期待吴老师继续耕耘,带来更多更好的作品。祝好!
带着影子散步。
回复1 楼        文友:吴孟友        2023-05-26 06:03:41
  韩老师早上好!感谢你精心编文,编按写得极致,点评精准到位,令人佩服。这段时间有点穷忙,忙里偷闲,写了短篇,内容有些单薄。是县文化部门非遗传承任务。问好韩老师,敬茶!
2 楼        文友:枫桦        2023-05-26 08:00:11
  老师把家乡的风俗尽情挥洒,文章虽短,却有很大的容量。“天官赐福”,真的是好运道!描写详细,细致入微,点点滴滴都描写到了,仿佛让人置身其中,感受到了这份热闹的场面!拜读老师的好文!
回复2 楼        文友:吴孟友        2023-05-26 08:19:01
  枫桦老师早上好!感谢你的关注并留墨。“天官赐福”,忘给你带来好运!哈哈!问好枫桦老师,敬茶!
3 楼        文友:红花草        2023-05-26 08:15:41
  文章短小,能量不小。长见识了。天官赐福,人人喜欢个个参与,一片热闹喜庆的景象浮现在眼前,文雅风趣,好文章,拜读老师佳作,祝老师夏祺!
回复3 楼        文友:吴孟友        2023-05-26 10:15:47
  红花老师上午好!感谢你的精彩点,感谢你的鼓励。“天官赐福”,望给你带来好运!哈哈!问好红花老师,遥握夏祺!
4 楼        文友:岚亮        2023-05-26 10:09:58
  天官赐福,一种浓郁的地方文化,很有趣,拜读佳作,问候吴老师了。
回复4 楼        文友:吴孟友        2023-05-26 10:17:31
  谢谢岚亮老师关注并留墨点评,问好岚亮老师,敬茶!
5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3-05-26 10:14:52
  葛公镇是一个文化风俗特别的地方,文章介绍的百官赐福,在我们胶东半岛农村少见,甚至罕见了,有的是锣鼓等娱乐方式,不够深厚。读吴老师的照片散文,有助于我们全面理解当地的文化习俗。特别是吴老师写到不断添加的时代内容,一定会让这种古老的祈福形式得到传承和增色。怀才抱器拜读。
怀才抱器
回复5 楼        文友:吴孟友        2023-05-26 10:26:24
  怀才老师,上午好!特别感谢你对拙文精心润色,通过你的修改润色,文章主题得到升华。近段时间有点忙,偷空写了一短篇,自感内容有些单薄。哈哈,谢谢老师鼓励,敬茶!
6 楼        文友:琳达如菊        2023-05-26 11:41:53
  吴老师这篇文章,叙述了家乡葛公古镇过年过节的传统文化习俗——天官赐福,写的非常生动有趣,虽然短小,但内容丰富,感觉吴老师家乡过年真是热闹非凡,有各种和天官赐福有关的庆祝活动,特别是“打铃铃响”,声声有韵,和谐美妙,边唱边跳边舞,多么美好欢快喜庆的场景啊!文章语言精粹,场景描写细腻生动,写的很精彩!拜读佳作,大赞!问好吴老师、遥祝夏琪!
回复6 楼        文友:吴孟友        2023-05-26 13:35:41
  如菊老师,下午好!感谢你的精彩点评,感谢你的鼓励。有些传统文化频临失传。年轻一代,吃过年饭,就远走高飞,长此以往,许多东西就慢慢消失了。用文字记录下来,是抢救的一种办法。记录越具体,越详细越好。我写的太单薄。哈哈,“天官赐福”,望能给你带来好运。问好如菊老师。遥祝夏祺!
7 楼        文友:江南小溪        2023-05-26 12:55:30
  文虽短,但精致典雅,令人赞叹,令人学习!
回复7 楼        文友:吴孟友        2023-05-26 13:37:01
  江南老师,下午好!感谢你的精彩点评,感谢你的点赞鼓励。问候老师!敬茶!
8 楼        文友:罗莲香        2023-05-26 14:13:11
  此文短小精悍,却意味隽永。葛公镇,是一座古镇,“天官赐福”是此镇的文化风俗,春节期间相关的活动开展得热烈而隆重,令人耳目一新,同时又取“吉祥”“纳福”之意,镇民热情高涨,其乐融融。人们在大吉大利的氛围中开启了新的奋斗征程。该文重在弘扬和传承传统文化,体现作者爱家乡的情怀之浓郁,很棒,盛赞,问候吴老师,创作愉快!
回复8 楼        文友:吴孟友        2023-05-26 16:05:59
  罗老师,下午好!感谢你的精彩点评,感谢你的点赞鼓励。葛公镇,我的故乡,在我小时候,春节期间的确很热闹。随着年轻人一拨一拨外出,家里只剩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许多传统文化频临消失。如何保护非遗,已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抢救非遗是当下刻不容缓任务。问好罗老师,敬茶!
9 楼        文友:白玄        2023-05-26 16:32:52
  传承传统文化,挖掘习俗内涵,抢救习俗记录,功不可没。问候老师,学习欣赏。
回复9 楼        文友:吴孟友        2023-05-26 19:29:05
  白玄老师晚上好,感谢你的精彩点评,感谢你的鼓励,问好白玄老师,敬茶!
10 楼        文友:淡墨花开        2023-05-26 16:48:37
  吴老师这篇短小精悍的散文,着重描写了葛公镇春节期间的地方风俗,各地虽风俗不同,但都溢着欢乐详和的气氛,祝福来年的好运,寄托了中华民族对未来美好的愿望。老师这篇美文语言精炼,描写生动细腻,条理清晰。拜读学习。祝老师夏祺。
回复10 楼        文友:吴孟友        2023-05-26 19:32:40
  花开老师晚上好,感谢你的精彩点评,感谢你的鼓励,问好花开老师,敬茶!
共 13 条 2 页 首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