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箩筐】“孤响”共鸣(二)(随笔)
我信奉著名学者刘再复先生所说的一段话:“读书人最容易忘记自己的生命是最基本的、最重要的书籍,读好写好这部书,不是刻意去创造自身的传记,而是不停地感悟,不停地修炼,不断地向精神天国靠拢。”
是的,我的《孤独的回响》(江山文学长篇栏目首发原名《生死暖阳》)正是记录我这样的人生过程。来时有母亲陪伴,与母体分离就被送到不属于我的怀抱长大,在短短十几岁就辗转三个驿站,在陌生的环境里不停地寻找立身之地,做什么事,遇什么人,干什么活,受谁的监护,都得随环境改变而改变,没有父母在身边,孤零零的一个人,影子就是我的玩伴。也许从那时起上天就开始修炼我了。不停的历练我们心志。越长大越不能与世界讲和,我很遵守社会规则,内心比较规正,可我却被规则玩了,曾经很惆怅。其实,活在世上的人谁没有这种感觉呢?大家其实都很信任这个世界,并非所有的人生来就那么世故,那么老谋深算。在社会潜规则里人人都会改变自己的原装系统。如果执意较真也是好的,世界本是虚的,你非要顶真,那修炼就开始了:你要金钱,金钱不来,你要功名,功名受阻,你追求爱情,爱情偏偏受挫,然后欲望追加,直到南墙碰穿。在不停地碰撞中,你总会绝望,会重新审视人生寻找出路。却原来,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教会你做人的永远不是老师,而是撞墙的疼痛。能够觉醒的不是讲经的师父,而是发现人生因果轮回的残酷。
人在童年时接收正念、正心、正思维是顶顶好的,比如勤学苦练,刻苦上进,温、良、恭、俭、让。学会养命的本领,还要知道怎样待人接物。这个时候山是山,水是水。当你带着正心、正念、正思维初出茅庐,带着热情和勇气去完成今生的使命时,发现世界与你原想的不一样,正与邪的交战就开始了,很多时候正义不是邪恶的对手。据说上帝把潘多拉匣打开,放出邪恶就是考验人类的意志,心存正念一关一关撞过去你就是圣贤,撞不过去你就是凡夫,也许你很有钱,也许你很有名,也许很有地位,然而没有正念、正心、正思维做保证,这一切都不能算成功。如果沉入欲海中沉浮,表里不一,随波逐流,获得名号、地位,把初心流失汰尽,人就彻底迷失了。这时候贪嗔痴慢疑五毒塞满了肠胃,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了。如果认真思考人生,悟出人生的真谛,回归当初的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的心境,那就是超然物外,进入精神的天国了。灵魂是在不断地冲洗才可以发光的。我以为:正心、正念,正思维就是信仰,信仰是人生至关重要的,有了信仰才知道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我半生都在该与不该的临界中挣扎,这种挣扎让身心疲累,但我终是没有被欲望拐带走,我终于知道该做什么才重归童心。返璞归真不是年龄的界线,其实是灵魂的凯旋。童心是一片别样的天地,风来了我喜欢清凉,雨来了我喜欢湿润,太阳给我以光亮,黑夜给我以安静,小鸟在窗外叽叽喳喳不再是噪音,而是歌唱,设若有人说我爱你,我也会坦然接受,爱是宇宙最高级的享受,我会十分感恩示爱者。
以快乐的心态接纳来自外界的一切人事,发现世上没什么坏事,也无坏人,只是认知不同。这个时候同频共振的人会前来相会,文字似乎也有了光芒。有一天短信里有个叫“枫叶”的网友,发在群里这么一条短信:
“@过眼云烟(陈亚珍) 很认真地读完作品,而且读了几遍。那来自心灵的共鸣让我坐过了好几站地铁。因为被您的倔强坚持感动着。您说得对,任何一种给予都是合理的。因为那是人格的升华。来自您生活真实感受的话语,让我又一次流泪!每每读您的文章总让我流泪不止……这不是可怜和同情的泪水,是欣慰理解共鸣的泪水,是来自心灵深处那种爱的泪水。爱您!
您说:所有的人都是哲人,他们都有能力提前看透我的终局。一张张轻视嘲笑的脸叠成一堵高不可越的墙。我望着爱的荒原,行走在冰雪中,脚踏在生命的芒上迷茫!我什么都没有,一切条件似乎都不具备,甚至连爱与鼓励都没有。世界对我而言是恐惧的,面孔是狰狞的。没有爱,没有尊严,没有生存的理由。
您恰恰是为了尊严,为了有生存的理由让更多原本无助的人寻找到爱的源泉!”
(于2018年8月6日在5号地铁拜读您的作品)
看了这则短信,我很意外,还有人与我有相同的感受?而且流泪?尤其是“让更多原本无助的人寻找到爱的源泉”这让我的心获得了慰藉。能够给予人爱的力量,爱的源泉,这不就是写作的终极意义吗?发自内心的写作才能感染到另一个人的心灵,心中有爱,文字就是爱的沟渠流入另一个人的心里得以滋润。我已不求盛名,无所谓利润,或者什么名刊发表。写作是手段,能够把爱与真诚传递给读者共享是目的。对我而言,名与不名没什么区别,纸质网络也无甚高低,不过就是多几个审查员而已。我的读者都是有缘人,最喜欢匿名读者有感而发的心语。所以2018年的短信收藏至今得以晒出。我觉得中国的文字就是“经文”,它是民族的性格,是民族的精神,是民族的节操,你若真诚就会以心传心。我不知道他是谁,我一直觉得枫叶,应该是中年女性,没好追根究底。枫叶因为读文有感,即兴写一诗以示感恩。
@过眼云烟(陈亚珍) 感谢生命的旅途中遇上了您!
下面是我之前写的,修改了一下就成为读您作品的心得!
感恩
作者:枫叶
一生下来
其实我们就懂得了感恩
呱呱落地
用哭声告诉所有人
我活着
因为人的希望是这样的
用哭声感恩所有的期待
一路成长
一路感谢
感谢父母的给予
给予了我们智慧,力量,公正,爱心!
用善良的奶汁让我们长大
用公正的言行指引我们前进的方向
能有今天的感恩话语
能有今天的感恩行动
足以证明我们身心的健康
今天我们共同的感恩,
感恩生活中的每一次给予
感恩上帝赐予一个健全的身体
足以让我们
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2018年8月6日于京地铁上)
人生在世,风来了,雨来了,一生在风雨中飘摇谁都不容易,唯一的慰藉是能读到一本心仪的书。风叶是读到他心仪之文了吗?那我就是个幸运者了。著名演员郭凯敏先生常和我讨论有关文化引领的理念,我也总是拾他的牙慧,他说:“好的文化就是一剂良药,它可以使读者从中获得健康的灵魂和冲破生存困境的勇气。”
于是我总是审视自己,反思自己。只怕自己陷入罪孽之中。十分注重文字流出的效果。我写作多年,没有什么出息,不如那些名轰一时的大家们众星捧月,好评如潮。当然,大腕们稍有不慎也会被众人骂街,吐槽,众说纷纭,一夜之间弄得面目全非,这就是身负重名的累贅,但人人都朝那个方向跑,这大概就是人生吧?还好,寂寞有寂寞的妙处,不管风吹雨打,我自闲庭信步。我思故我在,我写故我存,偶有友人说几句发自内心的感言也是顶顶给力的,起码知道所写文字还不算垃圾。因读文而生“感恩”,因文而激发“自强不息”,这该是多大的馈赠?及至今年又看到“枫叶”的读感:
@过眼云烟(陈亚珍)2023-5-2
喜欢您是因为您有一颗高贵的灵魂。是的,您说:最低的也是最高的。天无墙而自高!地无测量自厚!日月无人燃而自明,星辰无人列而自序,劲风无人吹而自动,草木无人种而自生……道是自然,自然即为道,一切事物非事物自己如此。您拥有了对自然本身的认识和肯定,是别人不能被追求,也不能发现,是您认知以后丢不了的东西,这就是灵魂的至高。从您自认为的自卑中思考,到旷野中孤独的呐喊,陈述着自己追求的最终的真实。从而达到别人无法逾越的境界。
您说,信仰是心戒而不是言说。正应了一句宗教话语,起决定作用的和决定品级的,不是行为,而是信仰!您拥有了对自身信仰的肯定。在您的作品里寻找真实,品味您语言的美妙,却无法抵达您心灵深处。
通过与“枫叶”多次对话,灵魂同频共振,非常快乐!能感知到的就已经直扺心灵深处了!我很喜欢这样直达心灵的交流,一个作家终其一生的愿望就是,无论你活着还是死去,都能与读者对话。人生是有限的,文生可以无限。文章有血脉真实跳动的就能与读者互通。也许负有盛名者未必留下一言两语,也许默默无闻者,恰恰在天地运行中留下些什么。比如《弟子规》一个落泊书生终生不第,却为后人留了真言。在时下,文化成了人们分食的最后一块蛋糕,写书人要想获利就很少从心而作,要看各种动态的招手而作,凡坚持从心者而作基本是冷僻的,这就要练就一颗如如不动的金刚心!你金银满仓,我清心寡欲,没有什么对错,只是各自的选择方向,若二者兼得当天经地义,如有选择,后者是珍贵的。人类追求利益,天道追究公正。曹雪芹也许压根没有想到传世,可《红楼梦》就是在星移斗转中成为文学经典,一代一代传下去还养活了若干红学专家。苏东坡才高八斗,却一生潦倒,据说在苏东坡死后十年内,遭受党人疯狂报复,只要石碑上刻有苏东坡诗文,都奉令销毁,他的著作不允许传播,为了禁止苏氏的诗词,赏钱高至八十万。及至有一天,文德殿东墙上的党人碑突遭电击,破一为二,众家视为天怒,惊动皇上。此后苏氏的诗文、著作风行天下。各种文集皇帝都要题词。皇帝钦佩他谋国之忠,百姓喜欢他品德高洁,苏东坡创下了精神高峰,流芳百世。我辈望尘莫及。
不知在哪儿看到这样一句话,一本书,宁愿一个人读一千次,都不愿让一千人读一次。这样的心志也是写书人对自己的要求。在我看来专家和读者没有区别,但有目的读与自然读是有区别的。自然读贬褒都是出自感受脱口而出,不筹划怎么说怎么写,作者如所好接受的筹谋。这就是自然读者品评的珍贵。另有一位网友,是枫叶转朋友赵映奋(多像男人名字,但她是个女性。风叶很像女性,但他说别被假象蒙蔽)的读感,更让我感慨万千,她拥有诗人的心灵,思想者的智慧,母亲的慈悲,她说:
陈亚珍一篇文中有一句话打动了我:奔腾不息的黄河流淌的不是水而是血。让我不能自持,让我今夜无眠。但我还是睡着了,半夜醒来,这句话又袭上心头。
我抽出了一支烟。黄河,我想象着它的汹涌。我们是它的子孙,我们带着血污,带着啼哭来到这个世界上。我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伴随着苦难欢乐,所有的一切应运而来因时而去。陈亚珍像一位长途跋涉者,停不下自己的脚步,似乎在孤独地寻找着自己,车迹所穷,恸哭而不知返。真想让她,何不如做个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忽而又想起红楼梦一语,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我没读过她的书,仅这篇文章足以让我敬佩有加。
她说,黄河,你时而是一朵朵血莲花,时而变成一条黑血河。她说,我忍不住泪如泉涌……
她悲戚的不是长河落日,不是朝如青丝暮成雪。她说:黄河,你从来没有澄清过自己吗?
一声长啸
黄河,你可曾听到!
她再也记不起
小时母亲的样子
山中的月亮老大老大
涛声依旧……
这一席话让我涌上泪水!一个“懂”字了得,我悲戚的当然不是长河落日,朝如青丝暮成雪,一个人或者一代人不过是一个贯穿的片段,可是,这一片段我们对这片土地是“净化”还是“浊化”?是的,我们的母亲已经面目全非,拼了命去辨认,都不能完整地成全我们。她的思索引出了我的泪。今夜无眠,一定不只是这些吧?我们的孩子要去追忆母亲时,比我们此时的心情更轻松还是更沉重?他时代的黄河会澄清吗?这是心灵的叩问啊!
思想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但我对思想大师始终怀有感激之情,思想巨人可以给我们以智慧,也可以对人类生存困惑成为指路的明灯,或者让我们有信心保持人格的热情。这便是我思故我在的意义吧。
不错,我已经过上陶渊明的生活了,不是因为年老,而是因为明白了。对黄河,对雪山,对野草的思索让我一点一点顿悟,我终于知道人生来世就是一场修行,一切显相都是来修理自己不圆满的德行。功名利禄只不过是修行的道具。不问世事,看破红尘,不是放弃,而是放下。放弃充满悲愤,放下却是坦然。人群里并无真理可言,理字前面一个王,谁有权谁就有理。真正的至理是天地运行的规律。有什么样的意识就会结什么样的果。我释然了,我也自在了。当然,看透了也不是什么都不做什么都不思,而是更加认真做事,从容接纳一切。谢谢她的阅读,感恩她有这一份心境。对于作家来说,读者永远是上帝,只有他们才能验证写作的真心和真诚。问候文友,希望还有精彩的交谈。
说明:以上交谈之文都是《孤独的回响》之内容,江山文学网长篇栏目原名《生死暖阳》
2023年5月24日净心斋


教会你做人的永远不是老师,而是撞墙的疼痛。能够觉醒的不是讲经的师父,而是发现人生因果轮回的残酷。
据说上帝把潘多拉匣打开,放出邪恶就是考验人类的意志,心存正念一关一关撞过去你就是圣贤,撞不过去你就是凡夫,也许你很有钱,也许你很有名,也许很有地位,然而没有正念、正心、正思维做保证,这一切都不能算成功。
如果沉入欲海中沉浮,表里不一,随波逐流,获得名号、地位,把初心流失汰尽,人就彻底迷失了。这时候贪嗔痴慢疑五毒塞满了肠胃,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了。
灵魂是在不断地冲洗才可以发光的。我以为:正心、正念,正思维就是信仰,信仰是人生至关重要的,有了信仰才知道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发自内心的写作才能感染到另一个人的心灵,心中有爱,文字就是爱的沟渠流入另一个人的心里得以滋润。
我觉得中国的文字就是“经文”,它是民族的性格,是民族的精神,是民族的节操,你若真诚就会以心传心。
寂寞有寂寞的妙处,不管风吹雨打,我自闲庭信步。我思故我在,我写故我存。
一个作家终其一生的愿望就是,无论你活着还是死去,都能与读者对话。人生是有限的,文生可以无限。文章有血脉真实跳动的就能与读者互通。也许负有盛名者未必留下一言两语,也许默默无闻者,恰恰在天地运行中留下些什么。
你金银满仓,我清心寡欲,没有什么对错,只是各自的选择方向,若二者兼得当天经地义,如有选择,后者是珍贵的。人类追求利益,天道追究公正。
遥祝夏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