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灵】陌上杨柳(散文)
柳叶由春天的嫩绿转为这盛夏的深绿,成熟绰约的风韵势不可挡。风雨中悠然摇摆,挥洒着泰然的个性,柔韧中不乏坚强。
一条小径,一弯清溪,一排杨柳,绿雾朦胧,鸟雀婉转,柳笛里流泻出翠绿的音符,还有疏疏落落的几处竹篱茅舍,藤萝翳景,流水绕户。这是古诗词中一幅静美的烟村美景。
自古以来,杨柳以其清雅飘逸的风姿博得了人们的青睐,有关杨柳的诗篇,可谓汗牛充栋、俯拾皆是。无论是隐者僧侣、布衣白丁,还是文人骚客、雅士名流,对杨柳都怀有一种独特的情愫。
杨柳是柔美多情的化身。
柳者,留也。自汉朝就有折柳送别的习俗,开创了“柳”与“留”因谐音而意同的先河。灞桥折柳使唐朝时期的折柳赠别更为盛行,其中也寓意着,人去他乡能象杨柳一样随遇而安,发展壮大。“隔户杨柳弱袅袅,恰似十五女儿腰”,风摆杨柳是豆蔻少女娴雅娇媚、气韵天成的风采。柳作为送别离人时的相赠之物,是情真意切、友谊长存的象征。陌头柳色的孤寂与怅然,让幽怨的深闺少妇感叹朱颜暗改,绿鬓悄衰,为当初让夫婿踏上求仕途之路,如今只能独自面对这大好春色而深深后悔。不再吹绵的沈园老柳,依旧如万条丝绦垂泻,掩映着青砖墙上依稀可辨的《钗头凤》。积淀着岁月沧桑的柳树见证了放翁与唐婉惊鸿照影般的婚姻,冷恶世情中溘然逝去的爱情,化作了伤心桥下的春波迤逦至今。渭城朝雨初霁,柳色明丽,客舍外诗人,临风把盏,与友共醉,青青杨柳下,悒郁惜别,君自当珍重,望着西出阳关的故人,徒剩一怀愁绪。暮霭沉沉,月华如水,折柳一别,再难见心爱之人,一丝柳,一寸柔情,“杨柳岸,晓风残月”,一句婉约派宋词的绝唱,是何等凄楚!灵隐寺里香火袅袅,断桥卧波,白娘子水袖阔袍,莲步轻摇,伴着杨柳的婀娜,演绎了西子湖畔的恩怨情仇。
杨柳是智者。
低垂的柳丝,质朴而不张扬,没有蜂蝶相狎。碧玉般的柳叶以儒雅谦恭的姿态,默默垂向地面,诉说绿叶对根的情义。“杨柳丝丝拂面”,让诗人淡忘无端被贬谪的失意,荡舟湖上,洞穿世态炎凉,在婆娑的柳枝间超脱怡然。年迈老僧亦在杏花灼灼、绿柳翩翩的诗情画意里,扶杖过桥,古木阴下解缆弄舟,惬意远足,去领略一番寺外的人间美景。
杨柳也是勇者。
无心插下的柳枝,粗生易长,在贫瘠荒凉的土地上一样生根、抽枝,生机勃勃,十年、百年长成丝绸古道上不屈的风景。塞外风凉月冷,沧桑嶙峋的杨柳,静静守望着大漠孤烟里绵长徐行的商旅,沉闷的驼铃因此变得清脆悠长。五月的天山,白雪皑皑,更无春色可看,溶溶皓月,淡淡柳风,戍边将士从如丝的笛声中体味“折柳”的意蕴,激起了奋勇杀敌的勇气,愿将利剑出鞘,誓斩楼兰王。
杨柳还是善者。
残红狼藉时,杨柳舒枝展叶,他的蓬勃带给伤春人希望和慰籍。观世音一手托净瓶,一手执柳枝,洒向人间的圣水,让虔诚的信徒心中有了安适的梦。柳叶沙沙声,似乎穿透了人的灵魂,给人平和、宁静,让人胸襟豁然。密密的柳枝,稀疏有致,有时谦让阳光,有时互遮风雨,彰显着和谐。
翠枝轻摇,把文人的心摇醉了,柳絮飞雪,把墨客的笔飞活了。杨柳是天才画师,是上苍的神来之笔,是画布上灵动的色彩;杨柳是窈窕的舞者,如美丽的精灵翩跹在历代诗词歌赋、经典名画里。
没有杨柳的春意是寡味的,没有杨柳的夏季是空寂的,没有杨柳的秋风是萧索的,没有杨柳的冬景是生冷僵硬的。
四时之景,执牛耳者,当属陌上杨柳。
作品原创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