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晓荷·烟火】那些慈祥的面孔(散文)

精品 【晓荷·烟火】那些慈祥的面孔(散文)


作者:一路顺风 童生,657.8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219发表时间:2023-05-30 20:53:15
摘要:他们每个人,都是一本厚厚的书,我对他们的认识非常浮浅。他们平凡,但他们不平庸。在他们身上,永远闪耀着人性的光辉。他们留给学生的,不仅是知识,最主要的是他们的品德修为和人格魅力。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你无论什么时遇见他们,总有一种春风拂面的感觉,总有一股亲和之气扑面而来,腹心相照。

被称为“教育之父”的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说:“只有受过一种合适的教育之后,人才能成为一个人。”
   一个人来到世上,除先天秉赋之外,其认知和能力,品性与人格,主要还是来自于后天的教育和影响。人的一生,如果能遇到一个乃至几个良师,那就是大幸。
   我的小学和中学,所遇到的几位老师,让我印象深刻,至今总是时时想起。他们都是普通人,普通得在人群中很难区分。他们虽然普通,但他们有情怀。他们虽然平凡,但他们有人格魅力。在他们身上体现的是淳朴善良的品性、纯洁高尚的人格、严谨治学的态度,这些在我的人生起始阶段,深深地影响了我。以致跨过了大半生的沧桑岁月之后,我亦然难忘那些慈祥的面孔。
  
   一
   小学一年级时,班主任是邹思敏老师,教语文的是杨培兰老师。
   刚步入学校门的我们陈家坡的几个小伙伴,都是十岁左右的孩子,没有受过约束,还带有在家时的信马由缰的野性。刚上学念书,经常性地贪玩。午饭后和放学后,我们在南河滩堵水泉养鱼儿。我们每人堵一个泉,引进水,捉几条小鱼“养”起来,比赛看谁养的鱼多。有一次,在南河玩过了头,到学校,校外的操场静悄悄的,下午第一节课都快下了。班主任邹老师正在上课,我们几个乖乖地站在教室外,低头等待惩罚。
   邹老师走出教室,站在教室台子上,还是像平时那样,鼻子一吸。老人家自年轻时,就有一个小毛病,平时总是嘴唇和鼻尖向左一歪,鼻子一吸。那天,我低着头,不敢看他,但我还是清清楚楚听他鼻子一吸的声音,尽管那声音特别微小。他说:“你们几个怎么才来?快下课了,你们一顿午饭吃了这么长时间?怎么统一迟到了?陈家坡上的这几个,就没有一个好的!快去教室做作业!”这是他批评我们最严厉的一次。他不打学生,我们都不害怕他,但从那一次,我们再没有迟到过。
   我高中毕业后,回生产队劳动,他见到我村子的人,经常打问我的情况。我师范毕业,分配到镇上一所山区初中任教,他是教导主任。十几里山路,我俩周末,总是同来同往,走在崎岖不平的山路上,我总爱听他说历史故事。后来我俩都在镇中学共事,他又是教导主任,带化学课。他批改化学作业,连学生抄写的作业题上的错别字都要改正。
   那年初冬的一天午饭后,我走出校门,邹老师背着一个小背斗(小背斗里背着干木柴和蜂窝煤),手里提着一个小瓦罐。我说:“邹老师,你背这么些东西?”邹老师鼻子一吸说:“张国雄老师患中毒性痢疾住院,病房里没火,我给生个火,暖和些。”张国雄老师是我和邹老师在山区那所中学的同事。我提上小瓦罐,和邹老师一同去医院,张老师正打吊针。看见邹老师拿的东西,感激地说:“邹老师,您老人家太费心了,我一个年轻人,您老这样,我能担当得起吗?”我和张是师范同班同学,说话随便。我说:“快别客套了,赶紧吃饭,邹老师给你提的面条还热热的。”邹老师说:“我家离医院这么近,举手之劳。就给住院的你送个饭,多大点事呀。”
   那时候,邹老师还接济过许多穷学生。在山区那所中学,一个学生因缺少七角钱而借不上,打算辍学。邹老师知道了,捎话叫来那个学生,给了那个学生一块钱,那个学生终于没有辍学。那个学生现在是某市教育局教研室主任,邹老师早已退休在家。我和邹老师的其他学生一起去探望过邹老师多次,走在路上,那个学生总是念念不忘邹老师曾经给他的那一块钱。
  
   二
   给我教语文的杨培兰老师,那时不到三十岁。她脑后拖着两根长长的辫子,浓浓的眉毛,白白净净的脸庞,身材高挑。
   她讲语文课,不紧也不慢,板书特别工整。她教生字,从笔顺,到音、形、义。多次反复,直至我们全部学会。
   那时,小学的作业,全部用毛笔书写。共三样作业,语文作业、算术作业,还有大楷。大楷,和语文算术一样,都是天天要上交批改的。大楷,用十六开纸钉的大本子,老师在打好方格的纸上写上范字,叫仿格。学生套上仿格,描着写,所以大楷又叫大仿。
   杨老师给我们写的仿格上的楷书特别工整漂亮。她总是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在教室里给我们写仿格,边写边说:“坐姿要正,执笔要端要牢。横平竖直,撇撇如刀,点点如桃。”至今记得她的楷书,清秀、干净、端庄。
   那时的小学,上课,老师是老师,学生是学生,特别严肃。课外活动时间,学生和老师一块活动,一块玩。学校有校规,进老师办公室要打报告,路遇老师要敬礼。我们如果在校外遇见杨老师,向她敬礼。她总是立正,双臂下垂,给我们鞠一躬,挺严肃的。
   杨老师平时,对每一个孩子说话,总是和颜悦色,像跟自己家的孩子一样,叮咛这,又叮咛那,不像师生,更像家人。
   那年放寒假,离春节很近了。放寒假的那天中午,我们和杨老师一同回家。学校在北河滩,过了大河,向西走过杜家巷子,路捷。向东走向南巷子,路远一点。但我们都跟杨老师一起走南巷子,我们都七嘴八舌乱吵。问杨老师还几天过年呢,杨老师问:“你们都爱过年吗?”大家都说爱过年。杨老师一本正经地说:“娃娃盼着过年呢,大人逼得胡旋呢,老婆从厨房里探出头来,还要个啥呢,你们猜!”大家有的说要肉呢、有的说要新衣服呢、有的说要压岁钱呢。杨老师说:“瓜娃子都没猜对,老婆还要盐呢!过年,最要紧的是饭里有盐。”我们都大笑起来。她老人家在课堂上讲的东西,除生字之外,其他都忘得差不多了,唯独这个笑话,我们都记了一辈子。
   前几年的正月,我和两个堂弟,去看望她,老人家特别高兴。老人家的气质,还明显地留有当年的慈祥和贤惠,脸庞红润,满头银发,衣着特别合体,戴着老花镜做十字绣。房子收拾得清雅整洁,老人家的晚年,儿女特别孝敬,生活得安逸舒心。
  
   三
   小学四年级,班主任是新分配来的胡玉英老师。胡老师刚师范毕业,分配到我们小学,是她走上工作岗位的第一站。那一年,小学从北河滩搬迁到河南面的大川地。
   当时的胡老师,不到二十岁,两根短辫,俊俊的脸庞,上身是洗得腿了色的黄军装,洗得次数多了就缩水,明显短了些,她就把下摆衫边子绽开,另作了边衬,才正好合适。她活泼爱笑,讲一口很标准的普通话,她的歌声银铃般,清脆悦耳。她是我们四年级的班主任,兼全校的音乐课。自从来了胡老师,校园里有了歌声,孩子们也在有意无意地跟她学说普通话。校园里明显有了生气,活跃气氛多了不少。
   当时的胡老师,还是一个姑娘,是我们学校最年轻的一个,但她相当敬业。每天早操和下午自习课,总是和我们在一块。早操跟在学生后面,下午自习课,她伏在讲桌上改作业,教室里总是静静的。她能面带微笑对待眼前犯错的孩子,谁调皮捣蛋了,她在孩子头上一摸,说几句好话,孩子们都心悦诚服。她一般不批评学生,更没有打过一次学生,但班里没有发生过任何事儿,学习风气特别好。
   她在我们学校只待了一年,第二年调到公社所在地的曹务小学。
   有一次,公社要召开一次大会,要求全公社的老师和三年级以上的学生全部参加。学校统一组织我们走了三十里路,才到大会会场。会场设在曹务小学的校门外的大操场。
   散会后,胡老师找见我,把我引到她的办公室。我已经又饿又渴了,屋子里一股香气,床头的小桌子上是一个小瓷盆,里面放着几个黄黄的小油饼。那时油饼,特别稀罕。胡老师给我一杯水,又给我一个油饼,说:“走了这么远的路,一定很困了,喝些水,吃一点,早点回去。”我临走时,胡老师又给我用纸包了一个油饼,装进我的布口袋,把我送出校门,我回家了。
   自那一次,五十多年了,再也一直没有能见她一面。
   一九七零年,原曹务小学由初中改办高中,当我上高中时,胡老师调到静宁一中。我高中毕业,回生产队劳动了,听说她又调到兰州市了。
   前两年,我的堂妹在兰州买了房子,准备儿子结婚。装修房子时,对门住的一位老人碰巧是胡老师,她问堂妹是哪里人,堂妹说是静宁古城人。老人家问:“古城有个叫陈振学的人,你知道吗?”堂妹说:“那是我堂哥。”胡老师说:“那是我分配到古城刚工作时,我的一个学生,很懂事,很乖的一个娃。”胡老师又问:“那你儿子结婚,你堂哥来吗?”堂妹说:“那他一定来。”胡老师高兴地说:“哎呦,那好,和那娃儿见一面,好几十年了,见了,他还认得我吗,我也可能认不得他了!”堂妹把这个信息第一时间告诉了我。
   堂妹儿子婚宴那天,胡老师早早到场,堂妹迎上我说:“哥,胡老师早已等候你了。”堂妹带我到雅座间,胡老师看着我,我连忙上前,师生相拥,我已很难自控,泪眼婆娑了。她哈哈一笑说:“小陈,久别重逢,高兴才是。”堂妹乘机摄下那难忘的瞬间。我已退休几年了,她还叫我小陈,顿时暖上心头。席间,我们互相聊了各自走过的路。
   我和胡老师互相加了微信,现在每天在微信上打招呼。
   有一天,她给我在微信上发来一篇短文,是德裔美籍人厄尔曼的《年轻》。叫我给她把此文写成一幅作品,她要挂在墙上看。我的楷书不好,写了一幅草书寄给她,她说草书她读不下来,在其他人的帮助下才勉强读了下来。我很不随心,请求我们县的一位楷书写得非常好的人,将此文写成一个大横幅,寄给胡老师,她特别高兴,了却了我的一桩心愿。
   有一段时间,两周在微信上不见胡老师的信息了,我打几次电话,无人接听。又打问了几个人,都说不知道情况。又过了几天,胡老师打来电话说:“小陈,你以为我挂了?哈哈,有一点小毛病,住了这几天院,你给我打了那么多的电话。我好好的,你放心。”
  
   四
   我们小学办成初中,语文教师是周天成老师。周老师毕业于西北民族学院,是我们学校教师队伍中唯一的大学生。自然的卷发,理得规规整整,戴一副近视眼镜,儒雅谦和,一股文人气质。
   周老师多才多艺,擅长文学、绘画、书法,民族舞跳得特别好,还会泥塑。他用红胶泥捏成的“关公”袖珍小像,涂上色,维妙维肖。
   我们最爱周老师的语文课,他上课,总是把课文内容拓得很宽。我们就是在他的课堂上首先知道了鲁迅及鲁迅的很多故事,比如鲁迅和许广平的故事,和周海婴的故事。他给我们介绍《阿Q正传》里的阿Q,我第一次知道了什么叫“精神胜利法”。我也在他的课堂上初次接触的《红楼梦》,大致了解了大观园以及贾宝宝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在那样的特定年代,给学生拓宽课堂,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是一个有良知的教师的勇气和担当。在周老师的循循善诱下,我们爱上语文课,爱上了文学。他像一把锋利的犁,犁去学生灵魂深处的荒芜。
   周老师讲课,板书之后,粉笔总是放在右手心,手心向上,一前一后滚动。他平平缓缓地讲课,手心的粉笔不停地慢慢滚动。一旦他的右手停了下来,粉笔不滚了,同学们知道有谁在搞小动作了,都扭头寻找,大家顿时静静的。他就用这一个肢体语言解决问题,从不在课堂上发脾气批评学生。
   人都说,周老师是一个大孝子,为老母亲梳头洗脚,服侍到终老。他给家族编修家谱,为他三叔的一张照片,专程去了一趟新疆。
   后来我在大队小学当民请教师,小学设在珍珠林山上的寺院里。那年盛夏的一个下午,他身穿一件白半袖,和一个教师两人来小学找我,叫我给他抄写一份材料。我调中学任社请中教,他调曹务中学。为了照顾孩子,又调往金昌市,现退休在金昌。前两年,老人家回静宁探亲,我和他的几个学生聚了一次。老人家八十多岁了,仍然身体硬朗,红光满面,思维敏捷。
  
   五
   一九七零年,我上了高中,学生有了课本,尽管内容比较简单。
   我们的班主任兼语文课老师是高仰悌老师。高老师敦厚老实,崇尚学问,儒雅平和,似乎没有什么特点,但没有特点就是他最大的特点。他除了备课、批改作业、看书之外,没有其他任何爱好,不下棋、不打牌、不喝酒、甚至不打篮球,很少体育锻炼。
   高老师唯一的爱好就是手不释卷,除了工作,就是看书。学生和其他老师有什么问题,总是去问高老师。有些老师开玩笑说,高老师就是一部“活字典”,事实上,他就是学校文科方面的学科领头人。
   高老师上语文课,一般不看教案,授课内容,他烂熟于心,旁征博引,左右逢源。他讲古文,特别强调副词和虚词的用法,通假字和假借字的异同,名词的使动用法和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使我们在高中阶段打下了比较坚实的基础。
   高老师脾气好,不批评学生,我们和他之间没距离感。我们问他一个什么问题,他总是面带微笑地给我们解答。
   老人家退休在家,我不知道他啥时候双目失明。有一天,他的小女儿蒋玲子托着老人家走进我的办公室。他说他的这个小女儿上大学,这学期还差一点学费,看我能不能把下一月的退休金提前给他借上,到时候扣了。我说:“这一点小事,您叫蒋玲子来就行了,您老人家行动不便,为什么要摸摸揣揣地来,哎!”我心里很难过。老人家哈哈一笑说:“好久没有出门了,这是一来寻钱,二来也想转一下,有娃引着呢!”
   我给餐馆打电话,给老人家端来饭菜,老人家吃饭,又叫来出纳,给老人家拿来钱。老人家感激地说:“谢谢你,小陈。”我无言以对,对这样一位昔日教育影响过我的恩师,心里只有抱愧。
   他的小女儿托着他的左手,我拿着老人家的探路棍,托着他的右手走出校门。目送老人家远去的身影,心生酸楚。高老师逝世,我和他的一帮学生,在挽幛上书写“桃李哭春”四个大字,在花圈的飘带上,写上我们班全体学生的名字。
  
   六
   我不爱写长文,仅限于篇幅,蜻蜓点水般地回顾了如上几位恩师的大致轮廓。他们每个人,都是一本厚厚的书,我对他们的认识非常肤浅。他们平凡,但他们不平庸。在他们身上,永远闪耀着人性的光辉。他们留给学生的,不仅是知识,最主要的是他们的品德修为和人格魅力。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你无论什么时遇见他们,总有一种春风拂面的感觉,总有一股亲和之气扑面而来,腹心相照。
   教书和育人,密不可分。从某种意义上说,学校教育,是学生剔除了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之外,剩下的部分。比如有些学生成了才,但没有成人。
   老师给我们在课堂上教了什么,我们学到了什么,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他们对职业的敬畏之心,对工作的严谨勤奋,对教育对象的爱抚之心。在学生的成长阶段,给予学生心灵深处春风化雨般的滋润,这些将是我们永远难以忘却的。
   尽管我平庸,但丝毫不影响我对贤者的仰慕之情。社会总是复杂的,在利益多元的当下,在芸芸众生中,在各自前行的路上,如果能遇见几张慈祥的面孔,那绝对是上苍的恩赐。
  
   2023.5.29于银川

共 5748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散文分别介绍了“我”小学到高中的几位老师。一年级的班主任邹老师,有一副慈悲心肠。他热心帮助同事,资助贫困学生。虽不打骂学生,但决不姑息把学习时间不当一回事的孩子。“陈家坡上的这几个,就没有一个好的”就是他对我们最严厉的批评和最有效的鞭策;杨培兰教语文,基本功过硬,平易近人,能和孩子们打成一片。她在说说笑笑里教育我们要懂得父母的辛苦,要有一颗感恩的心;胡玉英老师活泼敬业,她以一己之力活泛了整个校园。她也有一副慈母心怀,关心我,照顾我,念叨我。她又是那么乐观,有笑谈生死的豁达;周天成老师是个博学多识的大孝子,他用知识的魅力和人格的魅力让学生们得到了精神层面双重的熏陶,真正做到了“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八个字;高仰悌老师最大的特点体现在他对于知识的崇拜上,他的精彩课堂以及日常里的手不释卷就是对我们最好的教化,而且他垂垂老矣之时,仍能在细节处身体力行督导后辈,可钦可佩。全篇文字,语言朴实,娓娓述说。字里行间体现出了一个学生对于师者的浓浓感恩之意,也让我们看到了几位平凡又真实的师者形象。文末处对于教者的认识言简而意真。既能有升华主题的作用又很有现实意义。感谢老师分享精彩,力荐共赏!【晓荷编辑:至简至爱】【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305310004】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至简至爱        2023-05-30 20:57:44
  从教这许多年来,真正见识了一个教者的殊荣和“尴尬”。感谢陈老师的美文,感谢老师让我们见到了几位平凡又真实的教者形象。
2 楼        文友:一路顺风        2023-05-30 21:40:08
  感谢至简老师在百忙中编辑拙作,辛苦了,精彩的编按,给我以极大的鼓励,顺祝,夏安!
3 楼        文友:至简至爱        2023-05-31 20:16:41
  恭喜老师获得精品!可喜可贺!
4 楼        文友:一路顺风        2023-05-31 20:29:21
  此文获得精品散文,应该感谢至简至爱老师的精彩编按,感谢各位文友的鼓励与支持,江山晓荷真好!
5 楼        文友:何叶        2023-05-31 20:33:07
  恭喜精品!顺风老师真棒!
何叶
6 楼        文友:萧垦        2023-05-31 20:59:50
  祝贺老师佳作加精,创作愉快,问好。
7 楼        文友:一路顺风        2023-05-31 21:40:30
  谢谢社长鼓励,上茶,祝安!
8 楼        文友:一路顺风        2023-05-31 21:42:19
  谢谢萧老师的留评,永远向你学习写作。祝夏安!
9 楼        文友:可言        2023-05-31 23:26:13
  拜读老师佳作,我也想起了几位小学时候的老师。
10 楼        文友:一路顺风        2023-06-01 06:00:29
  谢谢可言老师的留评,祝你工作顺利,家庭幸福!
共 18 条 2 页 首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