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乐亭】孔子当年七十三(随笔)
今天是“六一”儿童节,看到那些活蹦乱跳的饱享幸福生活的儿童们时,我又一次黯然失色了。因为我已经不是儿童,即使强加一个儿童的词儿,也是属于老儿童之列了。
我是属虎的,去年本命年,今年正月就正好满七十三周岁。按理说,如今的73岁还算是儿童时期,可是我的确感到筋疲力尽,皮骨都衰退了。不过值得欣慰的是,咱2005年就患上脑供血不足,低血压,胆结石,肠胃炎,神经分裂、静脉曲张等多种疾病,又没有好的医疗和修养条件,能过活到今日已经是算很不错了。想想我们的好些同事,战友,他们还没有达到花甲,或者刚超过花甲就寿终正寝了,那才真是一点不值得。我的命运已经比他们好之千倍万倍了。
自古以来有道是:“人生七十古来稀。”就是那些帝王将相,能活到七十岁的也不是许多。中国民间的一句俗语说:“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叫自己去。”按照中国文化来讲,圣人都应该是要长寿的,你看墨子活了92岁,庄子活了83岁,孟子活了84岁,可是孔子才活到73岁, 就是我今年的这个年龄。孔子算是圣人中年纪最短的了,但是仍然属于高龄的范畴,因为在春秋战国时期,人们的生存率都很低下,平均寿命只有30—40岁左右,而孔子这个名垂千古的思想家、举世闻名的教育家,一生颠沛流离却能活到73岁,还是寿终正寝。可算是苍天福佑圣人了。鲁哀公十六年(公元元前479年)孔子满73岁,已经是生命尽头了。这一天阳光明媚,孔子觉得精神很好,就拄着拐杖到门口晒太阳,家人和学子们都认为他的病好了,只有他自己知道这是回光返照。孔子说:“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随心所欲,不逾矩。”孔子也没有料到自己还能活那么久呢!孔子的父亲70岁去世,唯一的儿子还没活到50岁。
还在年轻时期,孔子在尼山脚下,望着哗哗的东流水,就感叹的说:“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孔子早就领悟到生命的真谛了。所以他才把“君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奉为座右铭。孔子一生为他理想中的仁礼之国,孔子55岁的时候,就开启列国之行,积极奔走呼号,长期在路上颠沛流离,餐风露宿,还遭遇陈菜绝粮的痛苦, 14年之间,“再逐于鲁,削迹于卫,伐树于宋,穷于商周,围于陈蔡。”“七日不火食,藜羹不糁,颜色甚惫。”种种惨状,苦不堪言,孔子回到鲁国时,已经是68岁的白发驼背的老人了。留下风寒肠胃之病,晚年靠吃生姜暖胃。
孔子一生悲剧,乱世哪里容得他的“仁”“礼”,孔子如西山落日。67岁的时,老伴死了。69岁时,儿子孔鲤死了。70岁时,得意弟子颜回落水死了,孔子没有救活他,心里悲痛。72岁时,也就是孔子去世的前一年,子路也被暴徒剁成了肉酱。在这一连串的打击之下,孔子的精神遭到一串打击,他怎么也经受不起了,就大病一场,在73岁时自己也死了。
还在两年前,也就是鲁哀公十四年(公元481年)的春天,一个驾车人在山野获得一头怪兽。孔子认识这个怪兽名叫麒麟。麒麟本是在盛世有道的时候出现,而如今却被人猎取,孔子就知道自己已经是行不通了。孔子叹息说:“黄河上不见神龙负图,洛水不见神龟负洛书出现,我也 就快玩了!”
孔子在门口晒太阳的时候,在外地学生子贡赶来看望他,孔子一见就埋怨子贡来得太晚,说:“赐(子贡)啊,泰山要塌了,梁柱要断了,哲人要死了……”孔子一边唱一边流泪,对子贡说:他昨晚梦见夏朝人死了停棺在东厢的台阶,周人死了停棺在西厢的台阶,殷人死了停棺在堂屋两柱之间,梦见自己坐在两柱之间受人祭奠,因为孔子是殷人后裔,于是他就知道自己活不了几天了。七天后,孔子真的死了,葬在鲁城北的泗水岸边,弟子们都在心里为他服丧三年,唯有子贡在墓边搭建了一间草屋,为他服丧6年,这个商人习气的孩子以前常遭到孔子的骂,守墓却是最长的一个,可见孔子的人格魅力是多么的不简单!
孔子活到七十三岁是算高龄了。孔子在世的时候,他的营养并不丰富、也不足够。只算填饱肚子就不错了,根本就无法顾及到营养不营养的问题。孔子年纪大了,身体没有足够的养分,是支持不了他能在世多久的?加上古代的医疗条件也差,孔子晚年,身体免不了有些小病,但是小病一直拖着,得不到治疗,当然就变成大病了。从孔子流传下来的文学作品中,我们还可窥见孔子他是有养生之道的,倘若没有这些养生之道,孔子还活不到73岁。饮食上孔子非常注意饮食卫生,他给自己定下的饮食原则是“食不求饱”,力戒暴饮暴食。在《论语•乡党》中还记载了孔子的“五个不食”,即:一、“鱼馁而肉败不食”,不吃腐败的鱼肉类食品;二、“色恶不食”,食品颜色不正常或明显变色者不能吃;三、“臭恶不食”,因腐败变质出现异味的食品不吃;四、“失饪不食”,未经烹饪或烹饪方法不当而无营养价值的食品不可食;五、“不时不食”,说的是饮食要讲究一定的时间规律,既要定量,又要定时。孔子喝酒,但有节制,总以不醉为限。从孔子的“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所安”、“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可以看出,孔子对吃饭不讲究,粗茶淡饭就可满足他的饮食需求。从心态上,“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君子不忧不惧”这说明了孔子心怀坦荡,乐观面世,问心无愧则无忧无惧,心态好,毛病就少。从身体上,孔子的一生都在奋斗的路上,他的双脚在各国之间游走,泰山顶上也留下了他的足迹,一直在运动的孔子身体素质也算好的。孔子学识渊博,精通诗书,对唱歌、弹琴、驾车、射猎、钓鱼、登山、郊游、弈棋等都有浓厚的兴趣。他常对学生说:“张而不弛,文武弗能也;驰而不张,文武弗为也”。主张人的生活应该是有紧张的劳作,有放松的休息,有多样化的生活方式,陶冶情操,锻炼身体,增强体魄。特别提到的是在精神上,孔子总是以“修己”、“克己”来约束自己,从不放纵自己的欲望。在《论语•乡党》中孔子提出了“养生三戒”,他说:“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足,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教诲人们少年时不要贪色欲,青壮年时不要患得患失而与人争强斗胜,老年时要时刻顾护自己既衰之身躯,再也不要为一己私利而劳其身心。可见孔子能活到七十三岁,也是一个全面修行修心的过程。
孔子酷爱写作,他在71岁的时候,才开始写作《春秋》。当时写书,要一刀一刀地刻在竹简上。这既是脑力劳动,也是个体力活。同时,还要翻找一捆捆沉重的竹书。我们可以想象出孔子写作的艰辛,那时没有今天写字用笔墨、用电脑写作的愉快。所以我们今天进入老年,每天写点文字应该是很有趣的事情,有益身心的大好事情。自己写文写诗,发表自己写出的诗人,不要动不动就去转发别人的那些无聊之作,自己的要比别人的好十倍,强百倍。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所以我对于那些转发别人的图片、视频、屁文等等我一般是不看的。
孔子当年七十三,我也今年七十三。我身患多种疾病,潜伏着随时可能发生的生命危机,虽然有医院,但是我们如今还看不起病,也无条件去住院,只有自己用意志,顽强的扛着每一天。人到七十三了,生死无所谓,每天按照自己的能力,下下地,参与适当的劳作,有时间写写诗文,下下象棋,哼哼歌儿,保持锻炼,控制自己的脾气和个性,抵御疾病,争取把这个世界多看上几年……
孔子73岁寿终正寝,我们73岁继续前进,比起孔子我已经相当不错了。我要继续学习孔子,利用孔子的长寿养生之道:每天粗茶淡饭、勤于锻炼、乐观生活、大气做人,生命不息、奋斗不止。今天是儿童节,儿童们还在唱歌跳舞,走,咱也看看去……
壮哉!孔子当年七十三!
乐哉!黄子今年七十三!
2013年6月1日卧薪斋原创首发(明日不发文,采风培训一天。)
孔子是名垂千古的思想家、举世闻名的教育家,为宣传自己的思想主张,孔子不惜周游列国,颠沛流离十数年。孔子说:“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是孔子早就领悟到生命的真谛。他把“君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奉为座右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