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园】让老人有前方(随笔)
人过四十没毬事,张口就是头几年。大家喜欢孩子不喜欢老人,因为孩子好似见风就长的小南瓜,每时每刻都在进步,一颦一笑都在更新。而老人的轨迹正相反,一天不如一天,一年不如一年,像锈迹斑斑的树皮,气息奄奄的衰草,还有一股剩菜剩饭的味道。总之老人的世界似乎一切都在溃败,下滑,脱落,掉渣,褪色,散光,所有美好灰飞烟灭,一去不返。
喜欢回头看,习惯追忆往事,那就是老了,没有前方了。
看了荷兰电影《粉月亮》,愈发感觉老去的岁月像一声淡出的叹息。平静的男主虽然衣食无忧,子孙满堂,似乎只管安享天年便是,却在七十岁生日宴会上,他认真地告诉儿女,他不想再过下一个生日了。他提前告诉他们,打算以一种避免痛苦的方式适时自裁,告别人间。儿子儿媳居然同意了,只有小女儿不能接受。女儿绞尽脑汁,用尽手段,包括搬过来与父亲同住,带着父亲外出自驾远足,追忆母亲健在时的幸福往事,还把她儿时的摇篮、玩具找回,把父亲经常哼唱的小调谱成歌曲,甚至想到利用美餐、美色、性爱,唤起父亲对人生的留恋,但最终都收效甚微,什么都没有改变,仿佛父亲的人生设置了定时关机模式。
因为父亲确信,剩下的人生越来越黯淡,越来越没趣,越来越背离自己想要的样子,活着成为无可逆转的衰落与受刑,成为世界的多余,别人的累赘。总之,他完全没有了任何值得期待的远方风景。
如何对待幼小,检验的是动物的天性;如何对待老人,检验的则是人性,还有社会的良心。爱孩子是爱自留地里的禾苗,爱老人近似于爱收割过后的秸秆。而对待收割后的秸秆,庄稼人的通常做法是,就地焚烧,或者粉碎后还田,或者整车拉走作牲口饲料。
人的眼睛长在前面,注定了一切向前看。当人老了,芳华不再,满目昏黄,他的前面还有什么,他还能看到什么?
如果一个人秃了头发,松了牙齿,驼了脊背,聋了耳朵,嘴不再馋,腿不再勤,心不再花,对一切都没了兴趣,没了欲望,没了盼头,世界不想理会他,他也不想搭理世界,那么他活着,跟死了又有多大区别。
怎么办,指望救援还是自我救赎?我们人人生有两副肩膀,担着我生的人和生我的人。幼者可爱,老者可怜,不担当者可鄙。老人不是未来,却是未来在今天的镜像。
有前方才想走路,有期许才愿等待。这是一个还没有完成的世界,无论来到哪个段位,人人都该有尚且没有完成的人生。太阳每一天都是新的,时间每一秒都是活的,死前的每一步都是起点,是开幕不是落幕。无论世界理不理晚风,晚风都不会停止寻找。
昨天没有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所以今天才更值得重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