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菊韵】长夏漫吹芒种风(散文)
满怀谦逊的小满过后,耕种劳碌的芒种便悄然登场,在熏风习习中闪着金黄,散发出成熟的麦香。
芒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九个节气。农历书载:“斗指已为芒种,此时可种有芒之谷,过此即失效。”芒种的时效性,恰恰符合农民口中的“忙种”。如果把芒种比喻为一块界碑,那么这个界碑的一面镌刻着“收获”,另一面则铭勒着“播种”;收获成熟与播种希望珠联璧合,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在广袤大地演奏出收种交替,黄绿更迭的交响乐。
一、芒种通南北
当杜鹃鸟“快点收割,快点收割……”的叫声传来时,农民开镰收割始欲进行。芒种正踩在南北收种的节点,此时草木葳蕤,麦穗金灿,杜鹃鸟在枝头频繁地啼叫,声声都像在催收催种。
不得不叹服先民们制定节历时,对物候的细致观察探究,胸怀江南塞北的大局观和远见卓识。一贯使用阴历的先民,居然创立出符合阳历节点的节气,历经两千多年,沿用至今,鲜活至今,这是何等伟大!誉为“中国第五大发明”一点也不为过。
在以农耕为主的时代,二十四节气就是一部通谙稼穑的教科书。芒种季节,意味着黄河两岸的小麦灌浆已满,该开镰收获了;而长江以南的中晚稻也到了插秧的时候。虽然务农的人对田园稼穑习以为常,但是节气的内涵却不是人人掌握的。比如错过芒种的播种期,播下的庄稼结籽少不说,甚至会绝产;就连树苗移栽,若是错过芒种节,成活率也是很低的!
芒种是夏播的节点,夏季因为有了芒种这个节点而孕育繁华,而繁华所酿的果实则是来年芒种的延续。面对先民们界定的芒种节点,你能不佩服吗?
千百年来,芒种的农谚就像魔咒般灵验,使得农耕者不得不服服帖帖地遵循。搜览各地的芒种农谚,其主旨均为催种:像贵州、湖南的“芒种不种,再种无用”,山东、江苏的“芒种插秧是个宝,夏至插秧是根草”……农谚的每一条,都饱含着中华民族深厚的农耕文化底蕴,因而二十四节历被周边及西方国家列为指导农业生产的历法,也就不足为奇了。先民们当时怎么也不会想到,在两千多年后的今天,他们所制定的节历仍然备受尊崇,活力四射,魅力无限。且不说二十四节气是否都适应农耕,单就芒种节而言,就可谓道通南北,理贯东西了。
二、小麦覆陇黄
芒种就像一位魔术师,在麦田这块无限大的案板上变幻。几个晌午,就能呼风唤雨般将翠绿变成金黄,将稚嫩变为成熟,青黄不接的年代,人们期盼的就是麦子黄,好打场;打下粮,填饱肠。而今早已解决温饱的我们,伫立于金黄的麦田,付出汗水的成就感不言而喻;居高俯瞰,金色悦目,脑海瞬间闪耀出收获、富足、小康的字眼。
一年最忙碌的季节就数芒种。芒种时节的夏收、夏种、夏管是紧密连在一起的,被冠以“三夏大忙”之名。“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芒种一刻值千金,此时小麦要趁晴收割,夏作物要趁晴播种,早期作物要趁晴除草。春争日,夏争时,芒种宜早不宜迟。晴朗天稍纵即逝,一旦遇到阴雨天,麦粒生芽发霉,一季的丰收便会变为无望地颓叹,悔恨地埋怨,整日地叫苦不迭。芒种节最缺的就是人手,助力麦收是当务之急,于是在外务工的请假增援,在单位上班的休班增援,亲戚朋辈友情增援,一场势在必得的麦收之战,处在万事俱备之中。
麦收,在千年农耕文明的积淀里被赋予仪式感:麦黄时节,“田把式”揪几簇麦穗评估成熟度,到了开镰收割那天,“田把式”先半蹲着收割三刀,在“开镰喽,开镰喽”的长长喊声里,众人才手握镰刀蜂拥而上,只见银镰在麦垄间飞舞,眼前的麦子顺势投入收割人的怀抱。收割完的麦子,用肩挑或人力车运到打麦场,再拉着碌碡在打麦场反复转圈,碾压脱粒。“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接地气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句形象地再现了小麦收割的场景。
如今,机械化收割带来天翻地覆的变化,繁琐劳碌的收麦程序没有了,在轰隆隆的机械声中,大片大片的麦子收割、脱粒、吹扬分离一次完成。但是,出于对曾经开镰收割的怀恋,很多地方依旧保留着开镰仪式:在收割机进地前,主人还要手持镰刀,将金灿灿的小麦割上两把,以示开镰,从中体会收获的快乐和满足,体会汗水的付出和回报,体会父辈的辛苦和今日的甜蜜。
悠闲的农人将麦收视频传到网上,浓郁的麦香便陶醉了网游者,戏谑声骤起:“看,‘馒头妈妈’从田里打包回家啦!”“哇,‘面包祖母’回归,最新鲜的面包即将上市!”随之,网友们的点赞率蹭蹭蹭地上窜。
三、麦熟养蚕忙
芒种麦熟日,恰逢第一季春蚕将欲上蔟结茧时,春蚕此时胃口大开,撒上一筐桑叶,一会儿蚕食殆尽。这个时候,对于养蚕的人家来说,采桑叶和麦收列为同等级别。采桑是不分昼夜的,只要蚕能吃,就要全力供给,否则影响茧子的质量,进而影响产量,卖不出好价格。
其实养蚕人家都在暗暗较劲,谁都期待自家养的蚕白胖、个大。在采桑叶的紧张阶段,养蚕人往往三餐并做一餐吃,结果蚕养得白胖了,人却累得黑瘦了。但是有相互较劲的信念支撑,动力便无穷无尽,别看养蚕人黑瘦,却自信十足,精神十足,蚕室忙完去麦场,麻利着呢!
上蔟结茧的蚕会停止进食,拿起一条,在灯光映照下变得透明,这时的蚕农才长舒一口气,眼前仿佛已是白花花的蚕茧,心里预判着蚕茧价格,计算着一季的收成,绽出的笑容掩饰着疲惫。待茧子卖出,蚕农的辛劳换来欣慰,紧张的忙碌换来轻松和开心,他们心里默默念叨着:这季蚕养得值,咱再好好养下一季。
四、四野皆插秧
南方种稻,北方收麦是芒种时节的标志性活动,倘若麦收季节一直阳光灿烂,那么麦收后,农民就期盼降一场透犁雨,改善田园墒情,以利播种插秧。
对于躬耕的农民来说,全力以赴抢麦收,是芒种追求的阵势;只争朝夕抢墒情,是芒种追求的速度;实现收种间的秒变,是夏播追求的效益。总之是与时间赛跑,追赶芒种的节点。
此时,淅淅沥沥的一场雨,冲走农民脸上密布的愁云,浇开欲绽的夏花,滋润苗床的幼苗。田野里,上午还是金灿灿的起伏麦浪,下午就被绿油油的秧苗替代,这何尝不是对由黄变绿、由新代老、由衰转盛的自然规律验证?在这片土地上,植物的生命结束得干脆,降生得突然,生长得迅速。这就是新陈代谢,这就是吐故纳新,容不得你多想。
南方连续的高温阴雨,为插秧种稻提供了良好契机。气候与植物生长的关系,农耕历书中早有观察记载,并用以指导农耕。北方的玉米、花生、红薯,南方的中、晚稻,在湿温同期的环境里生长迅速,拔节、甩蔓、抽穗、扬花,尽职尽责完成着一季的目标,生生不息,绵绵不绝,周而复始。
在新生命蓬勃的周期里,水田里的秧苗,田埂上的小草,远处的树丛,在高温里繁盛,在雨雾里繁茂,在充足的阳光里繁荣。收种有序的芒种节,正是启动蓬勃生命之时。
九州大地幅员辽阔,地域气候各异。当北方收麦,南方插秧的时候,西部地区的气温同样在回升,雪已停,草正肥,一派欣欣向荣的图景徐徐展开。是啊,芒种时节的热风、温雨,体现的是豁达与开朗,不分东南西北,悄悄挥洒在神州大地。摆脱了寒冬的萧条之后,承受着雨露恩赐的土地,在希望中酝酿出夏季的生机勃勃、夏季的繁华美景和夏季的沉甸甸收获。
五、蛙鸣池水满
芒种时节气温升高,雨量充沛。也许是季节对农事的怜悯,北方收麦时节,一般晴日居多,而当小麦收割完毕,便会顺降甘霖。有时芒种后的连绵细雨会下一两天,河水涨了,沟塘满了,土壤滋润了;有了水源,就具备了夏播的条件,连沟渠传来的咕咕蛙鸣,听起来都像在礼赞。
雨后的田野,草丛中,新禾下,青蛙鸣鼓,蟾蜍慢行;褪掉尾巴的幼小蟾蛙爬到池塘边,爬到河岸畔巡视陌生的世界;池塘里鼓苞的荷蕾经田田荷叶的映衬,更显俊艳妖娆,几只蜻蜓落在花苞上栖息,任由鱼儿在荷叶间漫游、跳跃;池塘边的柳树上,黑蝉躲在绿叶间长吟,黄莺居于树稍尽情施展歌喉。
草木、庄稼沐浴盛夏的雨露进入旺长期。牛儿在暖融融的阳光下或吃草,或卧眠;细雨蒙蒙,乳燕离巢横掠新田,承浴着芒种时节的祥和时光。
徜徉在一幅幅舒适和谐的画卷里,麦收的疲惫,插秧的劳累在不知不觉间消失。泡一壶香茗,慢慢咂饮,识悟忙碌时的充实,独悟休闲时的愉悦,感悟自然与人生、繁华与凋落的哲理,胸中会敞亮许多,明白许多,旷达许多,这就是工作之道,生活之道吧。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芒种过后,细雨如丝,稻田蛙声阵阵。因为风调雨顺,才有了蛙鸣蟾鼓,才有了稻花香里说丰年。我们今天的自然保护观,与古人的自然生态理念是何其一致,何其一脉相承。是啊,只有对大自然、对自然界的生物怀有敬畏之心,才能顺天意、合地规,获得五谷丰登。
六、芒种习俗考
芒种,是农耕文化在长期实践中凝练析出的,许多的农事习俗值得回味。尽管处在抢收抢种的疲乏时节,但具有乐观、豪放性格的姑娘小伙,在劳动的空隙或暂息时,仍寓劳于乐,寻一份精神的寄托,释放满身的倦怠。
“安苗”是皖南一带的农事习俗,始于明朝初年,延续至今。待水稻插秧完毕,各地都要举行安苗祭祀活动,以求苗全苗旺,获得秋季丰收。此时,家家户户把新麦面捏成五谷六畜、瓜果蔬菜的形状,用蔬菜汁涂上颜色,作为祭祀供品摆满供桌;年青人将供桌抬至靠村的田园旁,由村里德高望重的老人带领祭祀,口中念念有词;接着锣鼓鞭炮齐鸣,场面隆重,震撼心灵。
“民以食为天”,在贫穷落后的农耕时代,吃饱穿暖是众民所盼、所求,而安苗后,祈求幼苗茁壮成长就是追求温饱的过程。在祈丰祈福的活动中,人人怀一颗虔诚、敬畏之心,也体现出对农事的重视,对秋季丰产丰收的迫切期待。
“打泥巴仗”是贵州南部侗族忠守农耕的习俗,于每年的芒种节举办。寓意结婚后的新人要热爱土地,在泥土里学会耕耘,收获未来。活动内容为:一对对新婚夫妇由村里青年男女陪同,分两组各占一方水田,先进行简短的插秧比赛,而后向对方互扔泥巴,被打中者为最受欢迎、最具财富之人。一番疯狂的泥巴大战后,几乎人人泥猴一般,相互看着大笑不止。
打泥巴仗的视频发到朋友圈,成为新婚夫妇忠守农耕,汲取泥土芬芳的珍藏。侗族结婚新人打泥巴仗的古老民俗,一代代传承一代代被赋予新意,充满了青春的乐趣。
在困顿中保持乐观不萎靡,在逆境里保持向上不颓废,是开雾睹天者、坚韧不拔者该有的操行,该有的风貌。的确,侗族男女忠守农耕的淳朴和豪放让人羡慕、点赞。
谁云芒种累,我道芒种甜。芒种是农民椽笔作画之季,椽笔所触之处,翠绿覆盖,充满生机。芒种过后,趁葳蕤的初夏时光,享受收获的丰硕,领受自然的馈赠,企盼着秋季的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