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丹枫诗雨 >> 短篇 >> 杂文随笔 >> 【丹枫】那年拾麦穗(随笔)

编辑推荐 【丹枫】那年拾麦穗(随笔)


作者:流汗的公牛 秀才,2928.6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928发表时间:2023-06-02 17:57:42
摘要:原创首发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转眼又快到了芒种节气,望着田地里金黄的麦子,听着远处传来的布谷声,忽地想起了小时候在老家拾麦穗的往事。
   对于那些20世纪六七十年代出生的农村人来说,当年割麦的场景是再熟悉不过了。那种热火朝天的劳作,令人终生难忘。由于我当时年龄小,真正帮家里割麦不多,去地里拾麦穗,干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却是极为平常的。
   那时候的农村,每逢收麦子时节,学校都要放麦忙假,方便老师、学生回家收麦。所以说,放假布置的作业也少,主要任务是让学生帮家里干点活,劳逸结合。用学校朱广仁校长的话说,在劳动中学习,在学习中劳动,也感受一下父母的辛劳。对于大多数像我一样的孩子,感觉拾麦穗就是给我们量身定制的劳动课。当然,也有做饭、送水、薅草之类的。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一点也不假,尽管为家里出不了多大的力,但也多少为父母减轻些负担。
   后来,读到了作家张洁的散文《拣麦穗》,方体会到了艺术来源于生活的道理,想必女作家也曾有过在农村生活的经历,要不然凭空想象写不出那种打动人心的作品来。大家季羡林在他的《赋得永久的悔》《我的心是一面镜子》等文章里也提及拾麦穗,他所在的鲁西北清平县当地人称之为拾麦子。因为家里穷,“一到夏天麦收季节,我们家根本没有什么麦子可收。对门住的宁家大婶子和大姑--她们家也穷得够呛--就带我到本村或外村富人的地里去‘拾麦子’。”“为了对我加以奖励,麦季过后,母亲便把麦子磨成面,蒸成馍馍,或贴成白面饼子,让我解馋。”看到这文字描述的熟悉场景,眼前仿佛出现了自己当年下地拾麦穗的情形,引起了共鸣。
   假如你没在那种日子里生活过,你永远不能想象,从这一粒粒丢在地里的麦穗上,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夏日炎炎,一吃了早饭就挎着竹篮子或笆斗,喊上周围的小伙伴下地拾麦穗,虽然装了自己用糖精做的汽水,可仍然不情愿。好在有人陪伴着,大家说说笑笑的在收割过的麦地里拾麦穗,颗粒归仓。大家讨论着将来用自己的劳动果实换取计划,有想买新衣服的,有想买文具盒的,有想买凉鞋的,有的想买冰糕的,等等。那时候大家也不讲究,穿着裤头背心就“上战场”了,也懒得戴草帽。几天下来,个个晒得黑不溜秋的。是啊,拾麦穗的劳动体验,使我们加深了对“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理解。下地拾麦穗是需要穿布鞋的,不能穿凉鞋,要不有可能被麦茬扎破脚丫子。在刚割罢麦子的地里行走,确实很热,不过,除了拾到遗落的麦穗外,还能遇见马泡,一种像迷你版西瓜的野果,很香很好玩。有时还能看到稆生的小杏树,会被小伙伴移到家里种。这可能是拾麦穗带来的乐趣。
   拾麦穗累了,小伙伴儿会找个树凉荫儿,喝口自己带的凉汽水解解渴。凉汽水是自己动手做的,首先找个干净的空酒瓶子,买包糖精,灌瓶凉白开水或井水,里面放几粒糖精,摇晃摇晃就好了。有条件的话,再买一两尺汽绳,将其插进酒瓶子里用嘴巴吸着喝,美得很呢。蓝天白云,一块块金黄的麦田,在绿树的映衬下像一幅优美田野油画。远处布谷鸟在欢快地歌唱,大家享受着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有时,几个人会在田地里捉七星瓢虫、逮蚂蚱,老家人叫七星瓢虫为花大姐,书上说它是益虫呢;有时拔节节草玩,比谁结的长。节节草一节一节的,可以拔下来;有时,在胆大伙伴的怂恿下,几个人会去附近的苹果园摘苹果吃,解解馋。可惜。挂果不久的青苹果太酸太涩,又倒牙,不好吃,咬了一口就扔了。说真的,有点糟蹋果子了。若是被人家发现了,少不了挨骂。实在无聊,几个人便就地取材下四棋,虽说游戏简单,但是我们玩得很开心,一身的疲惫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偶尔,有卖冰糕的骑车从地头经过,让我们羡慕了好久,大家都没钱,也就吃不起又凉又甜的冰糕。“冰糕冰糕,凉甜的冰糕!”望着卖冰糕少年远去的身影,小伙伴小兵咽着吐沫说,等拾了麦卖了钱,非得买十根冰糕吃吃,过过瘾。一旁的张东说,来年放麦忙假了,我也去骑车卖冰糕,到时候给你们几个优惠点。哈哈,说话算数哈,别到时候后悔了,假装不认识。几个人打趣道。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看着时间不早了,大家便打道回府。脚手麻利的一晌午能拾大半篮子或大半笆斗麦穗儿,手脚慢的也就刚刚盖住篮子或笆斗底。为了同伴回到家免得挨骂,趁着四下里无人,几个人齐动手偷偷地到未收割的麦地里拽几把麦穗儿,放进他们的篮子或笆斗里凑数。那时在小孩子眼里算不上偷奸耍滑,顶多是耍个小聪明而已。一个麦季如果不下雨的话,我们基本上天天下地拾麦穗,家里的大人通常会把自己小孩子拾的麦穗单独放在一边。等忙完麦收,再单独将拾来麦穗或锤或搓,以检验一下劳动成果,制定奖励方案。
   麦忙假结束了,母亲一般会奖励我一下,要么赶集时给我买双凉鞋,要么用拾来的麦子换瓜吃,有时换甜瓜,有时换西瓜。别说,吃着用自己捡拾来的麦子换的瓜,觉得要比上街买的瓜甜好几倍呢。
   再后来,看到了法国画家让·弗朗索瓦·米勒作于1857年的油画作品《拾穗者》,那一刻,自己被深深地震撼到了。该画描绘了一幅人们从地里拣拾剩余麦穗的情景,表现了一种极自然又简朴的田园之美。其画面是三个弯腰拾麦穗的农妇,背景中是忙碌的人群和高高堆起的麦垛。唯一让我疑惑的是,画中的人物束的那种围腰竟然与母亲做的围兜一样,那些年帮家里采摘棉花就束过那种围兜,真是不可思议。这幅内容朴实的画作却给观众带来一种不同寻常的庄严感,让人过目不忘。每当看到这幅画时,都会让我想起在老家时的农村生活,想起了曾在那片热土辛勤耕耘的父辈们。去年,曾托复印店的朋友按照原画比例复制了一幅挂在书房里。朋友认真地问我,你为啥这样喜欢油画《拾穗者》?我回答道,我以前也是个拾穗者,看到它就好像看到以前的自己,那个从农村里出来的少年。
   据说,画家米勒对大自然和农村生活有一种特殊的深厚感情,他早起晚归,上午在田间劳动,下午就在不大通光的小屋子里作画。他的生活异常困苦,但他却爱生活、爱劳动、爱农民,他曾说过:“无论如何农民这个题材对于我是最合适的。”感谢画家为我们留下了这幅讴歌农民辛勤劳动的经典画作,它时刻不忘提醒人们,富贵不忘稼穑,不要忘本,因为我们的根在农村。
   时过境迁,如今拾麦穗早成了昨日美好的记忆,农业现代化也今非昔比,用镰刀手动割麦,还有那些麦客在许多数地方已成为历史,大型收割机让麦季时间大大地缩短了,收割机过后基本上是颗粒归仓,遗落的麦穗忽略不计。不过,今天生活的富足委实来之不易,需要倍加珍惜。无论何时何地,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精神,永远不能丢弃。
  
   2023-05-28

共 2640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关于拾麦穗,凡经历过的人都有深切的感受。所以作者叙述拾麦穗的过程,以及几个名作家写的散文关于拾麦穗的内容,对我这个六十年代出生的人来说,非常熟悉,深有体会。文章结构合理,逻辑严密,叙述流畅,语言精炼,推荐欣赏。【编辑:安子川】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安子川        2023-06-02 17:58:26
  感谢赐稿丹枫,问好作者,期待继续!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