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篱】口无遮拦(小说)
一
高歌在一家外贸公司任副总,虽年届退休,可他工作的劲头仍不减当年。年轻时,他喜欢的人生信条是:“语话轩昂,吐千丈凌云之志气;心雄胆大,可憾天狮子下云端。”真的是豪情满怀。而到了眼下这般年纪,“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又被他树为新的人生座标。他身上所散发着的那种壮心不已、“不坠青云之志”的朝气和锐气,常令年轻人为之感慨。
高歌还是一个很自律的人。多年来,他习惯于在工作之余或闲暇之际,静下心来审视自己。最近一段时间,他忽然意识到自己的步伐,有点儿跟不上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因为眼前的世界,已进入到了一个超现实主义的阶段。可他的思维方式,语言方式,以及行为方式,却常常与现实世界背道而驰,甚至是风马牛不相及。尤其是他一向过于直白的说话方式,多年下来,不知给他带来多少麻烦,可他就是改不了,也不想改。因此,平时与人交流时,他总觉着有一种无可名状的困惑。
二
几年前,一位与高歌相识多年的朋友说有急事要借钱,并言定下个月一定会按时奉还。高歌不假思索地回说,“行!要多少?”对方说,“三千就行!”
说到这儿,高歌本应立刻从卡上给对方打款就完事了,可偏偏在这个节骨眼儿上,不知从哪儿刮来了一股邪风,吹得高歌那张平时说话总把不住门的大嘴吧,突然冒出了这样一句话:“三千,你够用吗?”
听得高歌如此宽宏,对方忙改口道:“那你就给我打五千吧!”
结果可想而知,迄今为止,已过去了六个年头,借出去的钱,一个子儿没见还不说,且他的这位老友还于几年前不辞而别,消失得无影无踪。
损失点儿钱对高歌来讲,倒不是太大的事儿,可让他搞不懂的是,他的这张嘴,当初怎么会突然冒出那么一句连他自己也觉着既奇怪又尚显多余的“无用之赘言”呢?
还有,也是几年前,一位影视界的朋友自已编剧、并亲自导演了一部短片电影。由于高歌此前也干过影视行当,出于对高歌的敬重,对方于影片首映前,专门请他去府上观摩,并希望他能提出宝贵意见。观后没多想,高歌便大嘴一张,冒出了这样一段话——
“我说哥们儿,你拍得这是神马玩意儿啊?整个一个乱七八糟,我没看懂!再有,你那几个表现男主人公刚健挺拔的肖像镜头,为什么不让他站在有棱有角、粗线条的背景前拍摄?那更能衬托出男子汉刚劲有力的身形和气质啊,而你干嘛非让他站在“月亮门”前呢?作为影视编导,难道你不知道月亮门的圆形弧线,有着柔和圆润之感,应当是拍摄仕女照的想当然背景吗?!”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没容高歌再多说什么,但见这位朋友的脸色变得一阵红,一阵白……从那一刻起,他和这位朋友便因这道过节,而结下了“梁子”……
现在回想起来,高歌才意识到自己当时的说话方式有问题。一来,人家那部心血之作再怎么差,也有可圈可点之处,假使有再多的缺点或不足,自己也该把话说得含蓄点儿才好!
如果觉着不直说会对不起朋友,也对不起自己,或担心自己不当个酣畅淋漓的“喷子”会被憋死的话,那也该首先询问一下对方:哥们儿,你想听我说真话呢,还是说假话?然后,再根据对方的回答,来决定自己是三缄其口,还是含糊其辞,或是口无遮拦式地直言不讳。而对那么重要的谈话技巧他却如此后知后觉,以至于因为不经意间的缺失招致不良后果,无论他怎样为之打遮掩,别人也会觉着他高歌,不是个说话做事很稳妥的人!
再有,前几年谈项目时,高歌结识了一位风姿绰约,气质高雅,并心地善良的中年职业女性。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何况对方还是个有着良好合作潜力,且真诚大方的靓丽美人。实话讲,形容高歌当时的感觉很“惬意”,也不为过。
谈完了正事后,彼此拉起了家常。就在高歌与这位靓女聊到兴致之处,话题扯到了信用与诈骗上。高歌也于不知不觉中,谈起了他这辈子,曾有过无数次被人“失信”的过往。而最让他感到自责的是,人家说要借三千,他还非要“贱不嗖”地傻问对方“三千够么?”
让高歌没想到的是,他这句话刚说完,这位美女便轻轻皱了皱眉头问,“那我很想问您一句,高总,假如哪一天我突然有了难,需要跟您借钱的话,您会借我吗?”
“不会!”高歌想都没想便干脆回答,“自打我上次借出去的那五千块,又打了水漂之后,我已经下定决心,从今往后,别管谁再向我借钱,我都会说没有,或不借!”
“也包括我吗?”美女圆睁着她那双美丽的大眼睛,盯着高歌,戏谑地问。
“对!就是天王老子我也不借!”高歌又直不愣腾地回了这么一句。
其实,高歌如果稍微慎重点儿的话,最后那句话,他不该那么说。尽管他说的头一句话有点儿过,但在说第二句话之前,尚存在着他与对方或许还能建立起某种良好关系的一线转机,他完全可以借机婉转地向对方表示:假设再遇到类似事件,他会因人而异,而不是不问来者是谁,一律一棍子打下去——格杀勿论。可当时,高歌却鬼使神差般,偏偏要那么说。
结果可想而知,话刚说完,从这位靓女那娇羞的面部表情所流露出的迟疑,可猜得出,她觉着再没什么与高歌交流下去的必要。从那一刻起,还没待他们之间的合作关系,甚至是朋友关系初步确立,便定格成了过去。似高歌这种心无邪念且率真的人,本来极有可能与对方成为要好的朋友或合作伙伴,但由于他的言语不慎,给人一种话不投机的强烈印象,从而,造成他与对方在转瞬之间,便双双沦为经由彼此身旁匆匆而过的陌路……
有了这几次经历,高歌本该长点儿教训,适时调整一下自己与人交流的固有方式。可架不住他是个“江山易改,禀性难移”冥顽不灵的人,虽几经反思,可他那带有几分鲁莽色彩,且相沿成习的交流方式,却依然如故。
三
高歌曾有过一位无话不谈的好朋友——林总,他曾是一位获过奖的职业模特,也是个大帅哥,后来,他转行成了高歌所任职的那家外贸公司的大老板。
林总不仅是个为人热情谦和的人,也是一位一眼看上去,既讲情义,又讲信誉的绅士。由于林总极为随和的个性使然,当一位刚刚加盟公司的女富豪——一个外表极为普通,且年龄又大林总七八岁的单身母亲——赵兰女士与他相识的头一天,便把林总当成了她的真命天子。有关她这些年来,如何含辛茹苦、独自一人将儿子拉扯大的坎坷经历,只要她一见到林总,便会打开话匣子、倾诉衷肠,以至于她最终向林总示爱时,尚未有过婚史的林总似乎动了恻隐之心,他毅然决然地与赵兰喜结连理。
由于夫妻之间在性格与爱好上差别较大,在婚后的相互适应上出现了问题。加之林总与赵兰夫妇又同为该公司的顶头上司,而在公司的经营理念上,二人往往又意见相左,因此,无论是班前还是班后,他们夫妻俩总是争吵不断。
两年后,林总又结识了一位在欧洲某国政府部门工作的单身离异华人女士——陈玛丽。也不知是出自何方的动力驱使,林总在与陈玛丽交往了一段时间后,便毅然决然地与赵兰离异,并另起炉灶,独资开办了一家新的外贸公司。同时,他把高歌也拽到自己的身边继续担纲副总一职。之后没多久,林总便与陈玛丽女士正式走到了一起。
那天,林总特意带着他的新恋人陈玛丽请高歌吃饭,由于从未见过陈玛丽女士的真容,高歌怀着好奇的心情准时赴约。
第一眼见到陈女士时,高歌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这位陈玛丽,她真的是林总的心上人吗?诚然,高歌不能说陈女士有任何不好,更不便详细描述陈女士那与众不同的体型、外貌及特征,因为她是高歌的好哥们——林总的心上人!“朋友之妻不可欺,朋友之夫不可抚”嘛!高歌只能说,坐在他面前的这对恋人,仅从外观上来评判,再怎么看,他们都不可能成为一对儿你亲我爱的欢喜鸳鸯。
陈玛丽女士似乎意识到高歌在想什么,笑着问:“怎么啦,高总,您是不是觉着我们俩不适合做夫妻呢?”
“是,一点也不适合!”高歌想也没想,便脱口而出。显然,以往的教训,此时此刻,已被他全然忘在了脑后。
陈玛丽女士顿时半拉下了脸,但仍强作欢颜地说:“没事儿,您说说看,我们俩从哪里看上去,没有夫妻相呢?”
高歌的老毛病此刻又犯了,他还是没做任何考虑,便顺口来了一句:“你俩从哪里看,也不像是一对夫妻!”说完这句话,他才意识到自己又犯了说话“直筒子”的老毛病,便有意补了一句,“不好意思啊,我这人不爱说假话!不过,你俩从外形到气质,再从兴趣到爱好,真的不像是那么回事儿,但是……”
“咱们才头次见面,您怎么知道我俩的兴趣和爱好不一样呢?”陈女士乜斜着眼睛,不解地问。
高歌笑答:“我和林总是哥们儿,咋会不知道呢!”说到这里,为了不让对方感觉过于尴尬,他特意将语气和用词往回收了收,“不过,既然你们俩能够走到一起,肯定有着不为人知,且无懈可击的理由!但是,有关具体原因,不知为何,我们林总到今天为止,一直在对我这个好哥们儿保密!”
林总面带微笑,刚要开口,陈女士便撇了撇嘴儿,笑着接话道:“呵呵,那我就把全方位观察和调查的权利,授予高总您,我想,等您了解分析透彻了之后,再下结论不迟!”……
可想而知,这场与陈玛丽女士的初次见面,本该有着欢快愉悦的氛围,却因高歌说话过于唐突并快言快嘴,从始至终,都弥漫着一股别样的气息。
事后,高歌猜想陈玛丽女士会生他的气。可没想到,人家陈女士可是个大度之士。在她与林总大婚之日当晚举办的私家派对上,陈女士还特意让林总邀请高歌一同前去参加。
高歌意识到,如果他想挽回与陈女士头次见面时的过失,这可是个绝佳的机会。于是,他命令自己:看在林总的面子上,今晚一定要少说话!万一非说不可,一定要谨言慎行!
可高歌何曾想到过,他根本不具备快捷的临场应对、应变,和应答能力。因而,又是因为他的出言不逊,让派对的与会者,尤其是他的好友林总,当众陷入了极为尴尬的境地。
四
事情起因于陈玛丽在家庭派对上的一档子当众道白。
席间,正当在场的众亲朋相互间频频推杯换盏、觥筹交错,并谈兴正浓之际,陈玛丽女士高举起酒杯向在座的所有亲朋敬酒。
一通满怀激情的祝酒词道毕,陈女士面带灿烂的笑容,当众调侃起了林总,她说:“在座的都是自己人,不瞒大家说,我们老林,他当时还不想要我,气得我浑身直哆嗦!我跟他说:‘你不是说,你那位前妻赵兰是个厚道婆娘吗?可你们公司赚的钱,除了工资外,她多给过你一分钱吗?她用你们俩赚的钱买了好几套房子,可她都放在了她儿子名下,而为什么不写你的名字呢?我早跟你说过,如果你答应娶我,我马上给你卡上打一千万!’”说到这里,陈女士抬起胳膊拍了拍坐在身旁的林总的肩膀,无比得意地说,“怎么样,我说老林,姑奶奶我说话算数吧?嗯?!”
啊?还有这样的事?从来没听林总提起过啊?高歌似乎一下子明白了,尽管林总从未向人透露过他与陈玛丽女士相爱的真正原因,但从陈女士的话里可得到明确的答案:林总因另有缘由而不便启齿。
忽然,陈玛丽女士将脸转向了高歌:“我说高总,您在林总他们两口子的外贸公司干了有年头了,麻烦您当众跟大家絮叨絮叨,他原来那个老婆赵兰,在你们公司员工眼里,是个什么样的人?她的人品如何?她是个好女人吗?”
得,高歌不得不开口了,为防自己再次说错话,他在心里快速提醒自己:今天不管我说什么,一定要抱着偏袒林总和陈女士的态度,可千万不能再出差错!
想到此,高歌轻咳了两声,继而,表情真诚地说道:“是,是,没错,我跟着林总干,有年头了。林总和他前妻赵总的关系,我当然很清楚。不过,在今天这个大喜的日子里,说太多那些没意思的事儿,有点不着边儿,也不是很合适。我只想顺着玛丽妹刚才的话简单说几句:咱们林总啊,大好人、大善人一个!而林总的前妻赵总呢,怎么说呢?客观来讲,赵总她很直率,也很能干,但我看不惯她和林总拌嘴时的样子!可能赵总的血型是AB型的缘故吧,她从来不轻易发火,可一旦她发火时,变得歇斯底里,甚至还抡起鸡毛掸子,照着咱林总的后背,玩儿命抽!就凭这一点,我坚信,咱们大家眼前的玛丽妹,永远不会像赵总那样对待我们林总!……”
没待高歌把话说完,现场便爆发出一片哄然笑声,笑得最响的当然是陈玛丽,她不但笑得前仰后合喘不过气来,还一边笑,一边不停地拍着巴掌高喊着:“哈哈,一个是拿钱砸腰,一个是拿掸子把儿抽背!哇塞,太好玩儿啦!哈哈!……”
再看林总:一脸无奈的表情,他一边苦笑着,一边冲着高歌指划着:“哎呀,我说高总,你这是在众人面前揭我的老底儿啊!作为好哥们儿,咱不待这么玩儿的哎!呵呵,……”
“哎呀,真对不起,林总,我还一直想着,今天说话可千万别……嗐,估计我又冒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