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丁香】【护花使者】《奈何情深》情更深(散文) ——一一读杨岚《奈何情深》有感
认识杨岚,鉴于文学爱好,虽然网上偶尔交流,但从未见过面,只知道她是宝鸡某医院的口腔科大夫,好像是陕北人。
最近从网上看到杨岚出了一本书,很是震惊,她在百忙之中既要上班还要料理家务,比男的更加辛苦,能出一本书,确实不容易,我出了两本书,也深深懂得出书的不易,不由得从内心里暗暗敬佩她。
惊佩之余,我忙给杨岚发去信息,简单祝贺后,想给她写几句话,杨岚马上回了信息,要了我的地址、电话。
今年天气不好,阴雨绵绵,我种了十多亩麦子,加之老婆又在西安管护孙子,一人在家忙坏了,偶尔还有我们社团的零碎事,用农村话说:忙的“鬼吹火。”
原打算书来了,好好读一下,因为我是扶风县读书协会党支部书记兼会长,如果有机会想邀请她来扶风,开一次《奈何情深》一书分享会,因为扶风算是宝鸡的文化大县,人才济济,藏龙卧虎,让扶风文化界都分享一下她的大作。
昨天,我正在地里收拾割菜籽,休息时手机一响,我打开一看,有个快递到了,在公路旁一个大商店内。
晚上都九点半了,我洗刷完毕准备休息,突然记起下午的快递,我明白是杨岚的书到了,我马上给商店打了个电话,听说人在,就把摩托车一骑,赶往三四里以外的地方取回。
来来回回,到家都晚上十点半了,忙把书打开一看,浅蓝色的封面,右上角写着“爱是一场艰难的跋涉,纵使一路颠沛流离,我亦甘之如饴。”右上角一行大字《奈何情深》杨岚著,下面一个头像,应该是她本人的照片吧!最下角印着团结出版社。
顿时我睡意全无,看了杨岚的简介,对她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打开第一页就看到市作协副主席兼秘书长、红遍省内外《热土》的作者(郁枫)范宗科老师的(序言)。
读序言,对杨岚又了进一步的了解,才知道她是从陕北偏僻山区一路走来的姑娘。
我迫不及待地打开书,看到她全书共分为六个章节:人间至爱、奈何情深、诗酒花茶、书香梦索、牵手医路和契若金兰等。接下来我一字一句的读着。
书中第一篇文章,题目是:“红尘淡然一笑间,愿你一世长安”。写她生小孩的细节,一个“荷颜月色”的小女婴,在这个尘世间诞生,用西府的话说,是万金诞生了,真是可喜可贺,我的心也随着文章,充满着欢乐和幸福。
大约在书的前二十段左右吧?有一段文字深深吸引着我,“不开心的时候就去读书吧,书是人类精神的天堂,它可以使人忘却烦恼,冲出迷雾,重现阳光。读书可以治愈,可以疗伤,更可以提升一个人的气质与涵养。”我是负责读书协会具体的工作,对作者这段话十分敏感,她说出了读书人的心声。
一张张翻阅着,那一篇篇文章,扣人心弦,引人注目。
我不知不觉看到第35页,文章题目是“父爱之殇”,我一字一句的读完了,作者的孝心,苍天可见,给父母宝鸡买了房,可最多父母只住了半年时间,父亲当过大队会计,打一手好算盘,又当了几十年大队书记等等,语言亲切感人,一句句发自肺腑的感悟,令人回味无穷。
晚上十一点多了,屋外雨哗哗的下着,我忘记了一天的疲劳和困乏,又一次翻阅到“安家”一文。
这篇文章行文自然,写作手法独特,更大的特点是朴实耐读,语言接地气。文章开头就首先介绍了自己可爱的家乡,娓娓道来讲述了自己几次安家的喜怒哀乐,讲述了老公老猫的勤奋与善良、勤勤恳恳操持家务的可贵之处。这篇文章稍长,但一字一句都表达了作者的内心世界、表达了对老公的疼爱,处处打动读者的心。
夜己经很深了,我一看墙上的挂表,差十分钟都十二点了,按以前的规距,晚上十二点左右就是我休息的时间,眼皮在打着架。我不忍心的合上书本,昏昏欲睡。
按我作息时间,只要在家里,起床洗刷后,第一时间是做饭,老伴几年在西安管护孙子,我也练就了一手做饭的手艺,虽不太精,但只要吃饱就行了。
简简单单吃过早饭,仰望天空,那雨还不依不饶的下着,街道上空无一人,只有那水不停的在流淌着,门前一往天际的麦子黄了,那麦是老百姓的希望,是一年的收获,更是老百姓一年的心血。
我又回到房间,拿起了《奈何情深》这本书,说实话我为什么喜欢这本书呢?因为作者杨岚写作手法和我相似,同是实打实、接地气的写法,这些最容易吸引人、最打动读者心。
又一个醒目的大标题闪入眼帘,“诗酒花茶”作者用大量的笔墨写出了“秋思”、“西湖雨未歇,一梦千年”、“与梅相见”等,更令人陶醉的是她写出了“为您酿酒”一一酒文化之一到美酒虽好、切莫贪杯,酒文化之三。真是写出了较高的水平;“记得小时候,爸爸时常在家里招待客人,妈妈总会炒上一盘黄澄澄香喷喷的炒鸡蛋,调上一盘凉拌黄瓜,再配上几样小菜,摆在漆的油光闪亮、并绘有彩色图案的红油漆木质大方盘子里,再摆上几双红油漆筷子和几个白瓷小酒盅。”写的多么的细腻,这样的写作手法在文章中屡见不鲜。
还有那“书香梦萦”那“爱上阅读”“在迷雾中奔跑”、“人生不易”还有“问世间情为何物”等等,都从不同角度写出了作者的内心世界,那文字多么的亲切、感人,那字句写的多么的好,那语气真好像和读者亲切的交谈。怪不得人常说:“见文如见人。”可见杨岚是一位热心、善于思考、有着文化底蕴的大才女。
几天的阴雨,下的人心慌意乱,下的农人“头比斗大”,下的政府机关也着了忙,因为农民麦子没有收回来,但这谁也没有办法,就是孙悟空也未必能让天晴雨住,让农人把麦子收回来。那天天稍晴,我收了二亩多麦子,倒在门房间、客厅晾着。
我看着麦子,虽然心急如焚,但实在没有办法,只得又一次拿起杨岚的书,细细品读着。
“他,悄悄地走了。”杨岚写忆郭鉴明老师,这篇文章写的入情入理,写出了郭老师平易近人,善开玩笑的性格,包括求门卫停车的细节都很感动人心。
我读完这篇文章,思量好久,一个陕北女子怎么也学会了西府方言呢?“另外,心里还有些侥幸,想着他是领导,我一个新入会的‘毛毛兵’,他不一定记得我... ...”
这毛毛兵在此显得多么的亲切,入情入理,进一步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总之,读杨岚这本散文集,真像品尝一杯美酒,喝掉可惜,入嘴爽口,那一篇篇脍炙人口的美文,真的让人感动,今忙里偷闲,利用雨天写出,也算对杨岚的祝贺。
(原创首发)